首页> 搜索结果页
"宜昌云计算中心" 检索
共 27 条结果
宜昌云计算孵化器将于1月15日开园 智慧城市添新动力
1月12日,记者从宜昌云计算孵化器开园仪式新闻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由中国科研开发院和湖北迅算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创建的宜昌云计划孵化器,将于1月15日开园。 宜昌市云计算孵化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直恒介绍,该孵化器采用政府、孵化器、风险投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采取“政府战略引导、专业公司运营、创业投资驱动、龙头公司引领、全程孵化器构建、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支撑”的总体运营思路,依托宜昌“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发优势和“三峡云计算中心”的平台优势,整合、打造高起点的专业云计算孵化器。 当前,宜昌正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宜昌云计算专业孵化器高端服务平台。已有28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科技型企业20家,一站式服务平台及配套服务机构各1家。宜昌将坚持“科技创新”的定位,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研发作为经济转型主攻方向,力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云计算
2017-07-03
中科曙光已在全国建成22个城市云计算中心
从中国高性能计算领军企业中科曙光获悉,曙光已在全国部署了22个城市云计算中心,推动了超过30PB数据交换和共享,并启动了“云和计划”。 2009年底,中科曙光在成都建成了国内第一家面向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为社会事业和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城市云计算中心”,在国内首开建设大规模计算中心、变革城市管理模式的先河。 “目前已建成成都、无锡、包头、宜昌、南京、哈尔滨等22个城市的城市云计算中心。”中科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华介绍说,“这些城市云计算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形成了标准化、体系化城市云服务模式。” 聂华介绍说,“云和计划”拟在全国50个城市复制曙光城市云在架构、技术、安全、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最佳实践,与另外50个由曙光投资直营的城市云中心一起构建全国性云数据服务网络。 据了解,中科北斗星、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尚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目前已与中科曙光完成签约,成为曙光城市云合作加盟伙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云计算
2017-07-03
专业云计算孵化器宜昌开园
昨日,全国首个专注云计算领域的孵化器在宜昌开园。 该孵化器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和湖北迅算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创建,总投资约4亿元,旨在打造早期创业投资、全面持股孵化、品牌与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孵化对象为从事云计算领域产品生产研发的项目和企业,如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当天,宜昌高新区与云计算龙头企业中科曙光达成协议。中科曙光投资2亿元,在云计算孵化器布局建设三峡云计算中心二期项目,其项目峰值计算性能达每秒300万亿次,数据存储规模不小于8P,相当大约15万台家用电脑计算能力、1.7万台家用电脑存储能力的叠加。 目前,该孵化器已入驻28家企业,计划5年实现入孵企业50家以上,助推宜昌建成区域性云计算大数据交易中心、国家级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示范基地。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存储  ·  大数据  ·  云计算
2017-07-03
宜昌IT软件资源汇总
  三峡云计算中心大厦 http://castd-ycci.com/ 三峡云计算中心http://www.sanxiacloud.com/index.htm 宜昌创业者(罗新:小卡片做成大产业 年销售额500万) http://news.3xgd.com/html/201510/20/173187.html如何联系我:【万里虎】www.bravetiger.cn 【QQ】3396726884 (咨询问题100元起,帮助解决问题500元起) 【博客】http://www.cnblogs.com/kenshinobiy/
文章
云计算
2015-08-21
解盘曙光云:城市云平台内置 数据价值前移
聂华,从2013年接手曙光云计算公司以来,并没有想过2015年的曙光,会在云计算的路上走得如此之快。 这位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曙光云计算公司总裁,在2015年3月,经历了曙光数据中国大战略的发布,城市云和行业云被曙光提到策略高度,又在10月见证了VMware公司与曙光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 “其实,很多将曙光定义成传统的基础设施供应商,这并不准确,曙光从2009年开始就在成都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7年来,曙光尝试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数据中国是曙光对云计算策略的一个总结,同样也是升华”,聂华说。 和业界很多云计算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曙光的思维可谓另辟蹊径,并没有将云计算战略直接摆在台面上。数据中国,进一步强调了数据价值,和转型数据服务商的方向。而战略中的城市云则内置,成为大数据平台的底层平台,最终服务于数据应用。 这就是曙光云计算的真谛:城市云平台内置,数据价值前移。以点破面 曙光为城市云走了多少路? 很多在2015年3月第一次听到曙光在数据中国发布时,提到百城百行时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以曙光公司的体量,在中国要如何做到百城百行? 其实回顾曙光对云计算投入的历程。早在2008年,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就已经正式成立,作为曙光在云计算领域提供服务的运营主体。曙光公司历军总裁曾说,希望这家公司能不背包袱,轻装前进,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与市场的云计算服务模式。 聂华说,“曙光是一家技术先导的企业,把精力放在探索市场,而很少去宣传自己”。作为中国最早的云计算探索者,在2009年,云计算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曙光就在全国首创了“城市云”概念并注册商标,提出建设专属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专有云模式”。 曙光城市云体系根据这一模型,同一年,曙光的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在成都建成。时至今日,这个云计算中心已经建设了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公共计算服务平台、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和物联网数据处理平台。 由此可见,数据中国并不是2015年曙光才“想”出来的策略,而是从2008年开始试水云计算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 据了解,2011年,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成立,创新性地提出“城市云”概念,得到了国家多部委的认可,并进入了发改委“国家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的首批项目”名单。2012年以来,随着曙光云计算业务的不断拓展,曙光开始深入参与无锡、盘锦、宜昌、宁波等多个地区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规划工作。 截止到2015年,曙光已经在全国成功部署了16座云计算中心。经过事实证明,曙光的城市云服务与运营模式完全实现切实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国情,满足区域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目的,在各地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曙光在很多省市已经布局了城市云业务,在成都、无锡、南京、包头、哈尔滨、宜昌、乌鲁木齐等地建设、运营多个城市云计算中心,2015年以来,我们整个云计算业务的开拓速度大幅度加快,下半年已经陆续有超过10个城市开始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聂华说。 可见,曙光对云计算的布局,是以点带面。而“数据中国”恰恰是,随着曙光城市云布点越来越多,曙光的着眼点不局限于城市,而扩展至整个国家的一种集中体现。若将各地云计算中心比喻为人体经脉上的神经元,只有打通了各个神经元才能串联、通畅经脉网络。同理,各个城市数据汇集才能构筑中国的数据网络。这就是曙光“数据中国”战略的真实目的。 在我看来,曙光一直都不是一家市场主导的公司,并不会大开大合的去投入市场。这是一家醉心于技术的公司,面对市场时,更加稳健。在2009年成都的云计算中心取得成功后,才逐渐将成熟的经验向全国复制。 但中国的城市建设,何尝没有安全和稳妥的考虑?往往一个成熟可见的案例,更能够打动城市管理者的内心。所以,曙光的举动,不仅仅是以点带面,更是以点破面。智慧城市的大视野 城市云得以内置 有了以点破面的曙光云计算,开始将视野放的更远: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和城市云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先来看看城市云的定义。 城市云,是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它以城市云为主要载体,统筹建设和整合区域内分散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并一种更加智慧的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这显然和智慧城市所要实现的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 1+2+3”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聂华说,曙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2+3”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既:以“1”套城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理念,搭建以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物理与数据“2”层平台,构建以“民情流水线、城市生命线和经济补给线”为代表的“3”类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统一协调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法。 可见,在这个模型当中,城市云不会再是一个独立的策略,而是与大数据平台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台层,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技术中枢,最终形成能高效支撑城市业务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城市信息化服务枢纽。 “什么是真正的云计算?如何让云计算中心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大脑,能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支撑,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云计算。”聂华认为,这就是曙光区别于一些传统IDC和云计算企业的不同,云计算应该具有更高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 聂华认为,云计算应该有一些关键性的支撑技术,云操作系统层或者虚拟层的技术非常关键。2011年,曙光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云计算操作平台“Cloudview”,目前已经在公安、医疗、教育、军工等各个行业部署并安全、稳定运行多年。 作为曙光自研的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它可以充分考虑云计算中心的资源分配、业务运行和运维服务等各种管理要素,实现云计算中心的软硬件平台资源的管理整合。  曙光与VMWare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而与VMWare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则有望促进Cloudview在曙光城市云计算中心的发展。 聂华说,今天,90%以上的生产系统,全都部署了VMWare虚拟化技术,VMWare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标准,与VMWare达成合作后,Cloudview平台将全面引入VMWare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包括vSphere/vCenter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平台、VSAN存储虚拟化、NSX网络虚拟化等,并强化Cloudview在上层管理平台的优势,最终将Cloudview打造为面向大规模、分布式私有云中心快速、敏捷、高效的构建、运维和服务交付的综合性云计算管理。 另外,为达到安全可控,曙光与VMWare成立的新公司将推出集合两方顶级优势的全新云计算操作系统“Cloudview”,并接受源代码级审查。既加快了国内同类技术的发展速度,少走弯路,又能更有效、更安全的满足国内云计算市场发展需求。 可见,有了智慧城市的大视野,城市云变成了这个大体系中的一个平台,就像云计算inside一样。而有了VMWare的合资,曙光在城市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层面又迈出了一步。为真正实现百城百行,打下了基础。数据价值前移 这是不是云计算的最佳路线 在过去,云计算圈地运动中,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数据中心,被诟病为空城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云计算到底是由什么驱动的?毫无疑问,合理的流程是应用驱动的,但很多地方云计算发展呈现了本末倒置的形态,不考虑应用,先搭建基础设施平台。 目前,曙光在全国部署的云计算中心已经多达16座。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众多同类厂商或软件企业以解决方案或项目形式的服务模式不同,曙光坚持走自主投资,企业经营运维、政府采购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避免政府信息化建设反复多次投资,可为当地政府节省硬件投入、团队建设等投资,同时可以缩短一项政务应用的上线时间。这“一增一减”就是云计算在智慧城市中发挥的价值。 对此,聂华表示,“曙光的云计算中心为什么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而没有独立的运行。问题就在于,曙光要做应用驱动,我们要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很多民生和政务方面的应用。” 所以,曙光的城市云得以后置,而面向应用端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走到了台前。 聂华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社会治理应用。这种应用是各委办局数据的综合体,我借助一个社会治理,我可以把数据汇集起来,搭建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更像一个大脑,只有让里边的数据在应用当中发挥价值,这才是智慧城市。” 这是一个很准确的形容。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最终的根本还是处理数据,并挖掘数据的价值,并将之形成价值。 如今,曙光城市云已经在各个城市信息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曙光自身全新PaaS平台各产品的优势技术,可以说曙光在云计算领域自下往上的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突破了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壁垒,真正走出了符合国情的云计算发展之路。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云计算的最佳路线。搭建云计算中心,分布式的管理云计算的资源,提供云计算的服务,但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体现在数据价值上。没有应用驱动的云计算,难称云计算。没有数据价值的云计算,毫无价值。 这就是曙光的云战略,城市云平台内置,数据价值前移的真正含义。
文章
运维  ·  安全  ·  大数据  ·  专有云  ·  物联网  ·  数据处理  ·  云计算  ·  虚拟化  ·  网络虚拟化  ·  存储虚拟化
2021-12-27
宜昌进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 率先被确定为试点
记者昨悉,在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正式发布,宜昌市在参评的201个城市中排名37,跻身“第六届(2016)中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 本次会议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共享‘互联网+’数字红利”为主题,旨在分享智慧城市发展经验、传播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发掘“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创新样本。 此次评估主要根据PSF模型,即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关键要素:资源流、应用系统、核心目标,共6大类一级指标、17类二级指标及加减分项进行评估,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加减分项包括奖项、政策做法、安全事件等。 2013年8月,宜昌市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加快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目前宜昌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城市级云计算中心,率先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智慧政务体系、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民生体系。 此次和宜昌一同进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的还有我省武汉市,位居第13位。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2017-07-10
智慧城市建设的宜昌模式
一座中部的普通中等地级市,在与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的比拼中,脱颖而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连同自己取得了骄人成就,摆在了日前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入口处最显眼的一号馆。 这个城市就是宜昌,2013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成为目前全国被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的300多座城市中的一座。 就是这座在全国所有试点中并不具备任何先天优势,甚至被贴上“信息孤岛”标签的城市,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出了一条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并因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医疗方面的突出表现,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得国务院2016年“免督查”待遇及多项激励政策。 除了宜昌市受到国务院嘉奖,今年6月在国家卫计委举办的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高级管理培训班上,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也作为全国同类城市唯一典型案例在会上介绍经验。 国务院发出的表彰通报中,提到了一个数字:90%的县域就诊率。这正是宜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中取得重大成果: 借助“互联网+”创新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诊疗机构信息无缝对接,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挂号难、转院难、结算难、缴费难、报销难”等问题,使县域内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2015年6月起,宜昌开始探路“互联网+”,通过联手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对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约挂号、导诊、转诊、家庭医生电子签约、随访、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信息的电子化、平台化。 平台搭建好之后,老百姓从中迅速感受到了实惠。一个农村病人要在宜昌市内转诊,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手续办理:接诊医生登录“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转往科室等信息,传至要转入的医院、新农合部门同步审核。不到10分钟,病人手机上就收到了新农合同意转诊以及转入医院关于检查治疗相关安排的短信。 “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实现了宜昌各层级的医院的信息连通,后期报销也不用患者发愁。基于“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病人所有的就诊信息都在平台上由乡、县、市三级医院的主治医生同步共享,新农合办公室同步审核,信息流、服务流和财务流的统一,让病人能真正实现安心治病。 为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卫生主管部门明确政策,鼓励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除了转诊方便,诊疗安心之外,宜昌的分级诊疗平台,也用信息技术推进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宜昌通过平台鼓励患者进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100%,转诊到县医院、市医院的报销比例分别可达75%、65%。而如果不通过平台直接前往上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则下调至40%。 政策杠杆引导加上贴心服务带动,群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意愿显著增强。宜昌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宜昌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同比上升了20%,人均住院费用首次出现下降。 宜昌建成了区域一体化智慧健康医疗体系,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老百姓预约挂号、移动查询,又可以通过医疗健康专网实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既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又可以实现医疗医保数据联动,做到一人一卡服务终生。 11000个网格城乡无缝全覆盖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宜昌不仅在“智慧医疗”下足功夫,社会治安管理方面,也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构建了以大数据为轴线的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2014年在湖北召开的全国平安城市建设现场会上,重点推广了宜昌“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的社会治理先进经验。 宜昌在全市建立了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GIS),实行全市一张图。将城区按照300户左右划分为1421个网格;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为9579个网格,全市共划分为1100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一个网格员,配备一个移动终端“社区e通”,全权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及各类政务服务。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在一张图上空间定位。 网格建立好后,宜昌对于全市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数据实行网格员动态采集,对于部门业务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时交换更新。通过部门与网格员之间反复数据关联比对,形成标准可用、动态更新的数据库。 目前宜昌全市已有28个业务部门实行数据实时交换共享,数据总量已达4.5PB,28亿多条。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难,更新难,准确难的问题,解决了社会治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 部门数据交换 对接基础数据库,宜昌采取职能部门与网格员、自愿者相结合,对流动人口、困难人群、精神病患者和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开展全天候零距离的跟踪管理服务。公安部门2011年以来,发现流入违法犯罪前科人员1870人,抓获在逃人员985人,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2108条,查破各类刑事案件1425起。 部门共享基础数据 此外,宜昌还牢牢抓住自己成为全国50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的机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城市级的视频监控云平台,将原建的、新建的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起来,统一提供给10多个部门共享应用。实现了建设成本最小化,共享应用效果最大化。 各个部门将业务工作对接基础数据库和网格化管理平台,改革体制机制,跟进管理跟进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变过去的层级式管理为现在的扁平化治理。由此,除了公安工作之外,宜昌的工商、城建、城管、民政、民宗、工会、残联、消防、禁毒等16个部门的智慧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比如, 智慧消防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就做到了精准防范、利用GIS平台和数据库对事故发生后做到精准救援。2015年,宜昌比上年火灾起数下降了23.39% ,死亡人数下降了75% ,直接财产损失下降了63.79% 。2016年6月28日公安部消防局也在宜昌召开全国现场会推广宜昌智慧消防的经验。 “城乡一体化”的背后 90%,11000……这些让宜昌城乡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的数据背后,正是宜昌这些年着力建设的城乡一体化支撑体系提供的最基础保障。 因为2014年宜昌就在全省率先实现的光纤“村村通”。2015年宜昌被列为工信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宜昌再次抓出大好契机,大力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市县两级政府投入上亿元、电信部门投入12亿多元,在2014年于全省率先实现光纤“村村通”之后,2015年开始实施光纤“户户通”工程。目前农村通光户已经达到35%,规划2018年全市农村“户户通”光纤。 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全省首个实现农村光纤“户户通”的特级贫困村 另外,无线宜昌建设也是快马加鞭。目前,宜昌全市已实现3G/4G网络全覆盖;全市也已经统一建设Wi-Fi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区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 而适用范围更广,瞄准城市未来发展的云上宜昌建设,宜昌则大胆拓展新的建设思路:由企业投资、政府服务外包,建设湖北三峡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目前宜昌已建成电子政务云、教育云、健康医疗云、社保云、市民云、医院云、视频监控云等综合性城市云平台。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的保障,在智慧城市软件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从宜昌智慧政务体系的建设可见一斑。 城市政府是城市的大脑中枢,智慧城市建设政府要带头示范。宜昌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网络机房、统一应用开发、统一数据共享等“大统一”的思路建设,率先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智慧政务体系。 宜昌市公务员办公门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务人员4万多人,实现了贫困山村都能在网上办公和手机移动办公。在国家档案局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实现公文从起草到归入档案馆全生命周期网上运行。 政府的办公服务体系也实行“五个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即一单(公共服务清单)规范、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卡通用;将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系统部署到村委会(社区),通过一站式受理和代理代办,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办事不出村(社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工商营业执照全程网上办理,做到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 此外,宜昌也建成市县乡三级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市县两级统一的政府网站运维服务平台,统一网上办事大厅和政民互动平台,统一双微管理服务平台。市县两级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工程招标、土地拍卖等全部实现全市“一网”运行机制。 在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社区)四级的智慧政务体系,率先建成了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率先建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智慧民生体系之后,宜昌也由此实现了智慧城市从1.0智慧政务、到2.0智慧治理、再到3.0智慧民生的跨越。 在2013年8月宜昌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之后,当年10月,市委中心学习小组就请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童庆禧作智慧城市专题报告,童庆禧在报告说到:“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城市具备人体特征象人一样智慧起来!” 回望这些年,宜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正是脚踏实地地朝着这个目标在迈进。 宜昌三峡云计算中心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监控  ·  大数据  ·  数据库
2017-07-05
宜昌开启新型智慧城市3.0 构建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宜昌市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开展试点中,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始终坚持以大数据为主轴线向前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开启了新型智慧城市3.0建设,走出了一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注重统筹整合,坚持走“一体化”的新型智慧城市之路。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瞄准“信息孤岛”这个关键的“老大难”,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和力度,用“大统一”的理念整合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全市一盘棋,强力统筹,稳步整合,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城市级云计算中心,率先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社区)四级的智慧政务体系,率先建成了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率先建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智慧民生体系,实现了智慧城市从1.0智慧政务、到2.0智慧治理、再到3.0智慧民生的跨越。 宜昌市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构建了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支撑体系;以智慧政务为突破口,构建了内网外网相协调、纵向横向全覆盖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单(公共服务清单)规范、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卡(市民卡)通用,做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2014年在湖北召开的全国平安城市建设现场会,专门推介了宜昌“大平台、大数据、大应用”的社会治理经验,目前全市11000个网格实现了城乡无缝全覆盖,每个网格员配备一台“社区e通”,实现各类基础数据动态采集,28个部门业务数据实时交换,34个部门再造351项工作流程,变过去的层级式管理为现在的扁平化治理,16个部门的智慧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比如宜昌“智慧医疗”打造的“互联网+分级诊疗”新模式,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宜昌因此获得国务院2016年“免督查”待遇及多项激励政策。 宜昌按照互联网+的理念,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感知服务、全人群覆盖服务、全天候即时服务的智慧民生体系。比如,宜昌的网格员每天会根据大数据中心自动推送到“社区e通”上的新生儿、老年办证、特殊人群等各类居民信息,及时主动上门服务,深受群众的欢迎。 为了让数据感知服务全人群覆盖,宜昌以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后台支撑,构建了网上一页通、手机一点通、电视一屏通、电话一号通、社区一站通、市民一卡通“六个一通”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在农村打造了电子政务、电子学务、电子村务、电子商务“四务通”平台,让不同人群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智能化服务,让所有人群都能够分享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信息红利。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大数据
2017-07-05
新业态来了,云端经济“腾云而起”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以进一步提升我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3至4个省级云计算示范区 为紧抓国家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意见》提出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活跃、基础设施完善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具体目标为:培育10家左右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云计算核心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建设3至4个省级云计算产业示范园区,形成2至3处云计算数据中心集聚地,实现跨区域共建共享;基本建成以国产密码为支撑的全省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制造、农业、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建成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应用生态。 实现目标需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此,《意见》提出,引导建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支持企业机构联合承担国家和省云计算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应用等项目。 加快“楚天云”“长江云”数据应用 做大做强云计算产业,少不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相关技术和服务的支撑。 在创新特色领域服务上,《意见》划定了我省云计算产业的5个重点城市:鼓励鄂州做大做强中部电商总部基地,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推进武汉、襄阳、孝感和黄石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数字内容、文化创意和生活娱乐等服务。 在推进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上,《意见》为我省“楚天云”“长江云”两大云平台制定了具体分工:“楚天云”负责推动政府、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和交通、医疗、环保、就业、能源、金融、电信、国土、公安等重要领域数据融合,加快政府数据资源与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长江云”负责建立各地各部门移动政务新媒体,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移动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在完善产业链上,《意见》提出:要结合湖北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需求,积极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以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武汉“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抓手,提升我省云计算软硬件实力,支持武汉、襄阳和宜昌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花山软件新城、“襄阳云谷”和宜昌高新区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降成本,为云端经济筑牢政策洼地 《意见》提出,对符合布局原则和能耗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其参加直供电试点,满足大工业用电条件的可执行大工业电价,并在网络、市政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优先安排用地。在降低能耗成本上,我省将推进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绿色智能服务器、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在产业资金支持上,将加大对云计算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在项目核准、电力保障、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入力度。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将实施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研究与发布制度,每年发布一次;支持企业与省内外知名培训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新零售  ·  物联网  ·  大数据  ·  数据中心  ·  云计算
2017-07-03
宜昌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综述
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专家组到宜昌实地考察后,把宜昌排在全国首批18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之首。 智慧宜昌魅力何在?“互联网+”如何惠民生?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互联网+”建设,基础设施快速推进 6月5日,外地来宜游客徐斌说:“在宜昌的公共区域,无线上网很方便,公交车上、公园内、小区内,很多地方可以免费上网,查路线、定酒店, 十分便捷。”据介绍,今年城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市民上网将更加方便。 基础先行,信息高速串起城乡,两者近得“鸡犬相闻”。全市实现光纤“村村通”,20%的村实现“户户通”,3G、4G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域,位 列全省第一;智慧医疗、智慧食品药品监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近两年来,宜昌市大力实施“宽带宜昌”网络工程,打造运营云平台、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创建智慧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汇聚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的“三峡云”。 公共信息共享,面临采集难、动态难、准确难等问题。我市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上,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网格综合采集、部门交换共享相结合, 建起比较完备的数据网格综合动态采集、部门共享交换、关联比对、核查修正等工作机制,基本破解了这一难题。 宽带宜昌、无线城市、三网融合 宜昌市在“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详细部署了信息基础支撑能力建设计划,迈上“智慧宜昌”建设新征程。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宜昌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民生打下基础,一系列互联网+,渗透到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互联网+服务,百姓办事方便 6月2日,在夷陵区龙泉镇法官泉村,村民付孝科用遥控器点开自家电视上“农村网格四务通”,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村务农情,也可轻松完成各类生 活缴费、预约办事、农产品信息查询和交易,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四务通”是市政府与湖北电信为农民打造的集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在夷陵区雷家 畈村、法官泉村、梅林村、当阳玉泉村进行试点。 这是宜昌加快智慧运用,实现互联网+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宜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民政、电子商务等方面着力推进重点应用项目建 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中心医院等开通微信挂号、预约、付费,市民不用到医院就可预约看病;民政局通过社区E通办理老年证6.4万张,为1.6万老年人申办老龄津贴; 市民打开手机,登录“掌上公交”,公交车的适时站点信息便呈现眼前,可选择最佳公交出行路线、合理安排公交出行时间;枝江电商网店3500多家,从 业人员3000多人,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亿元,今年5月底村淘枝江服务中心和首批50个村级服务站建成营运,明年底194个村将实现全覆盖…… 2015年,宜昌在全省率先开通市民“一卡通”,首批2万余张宜昌市民卡发放给市民。市民卡聚集了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就诊卡、公交卡、金融卡 五大类应用,可用于社保、就医就诊、公交、金融支付、电子钱包等方面,将会将延伸到公积金、图书馆、旅游年卡、水电气缴费、商户打折卡等居民生 活的方方面面。 智慧宜昌,正在深刻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 互联网+治理,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当市民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进入‘消防e报警’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报警’就能及时发送定位,同时还能进行视频、拍照、录制语音等报警互 动。”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主任陈强说:“报警成功后,电脑会立即弹窗并有相关人员进行在线语音指导,并与其他部门进行警情联动。” 我市3月推出的“e+119”警情信息处理平台,是以智能化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创新了119接警、处警模式,使灾 情了解更及时、救援行动更高效。 创新社会治理,信息化手段功不可没。 宜昌市公安局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居住证、出入境首次预申请和港澳二次签注、印章刻字业和旅馆业办证、出生登记等业务全部延伸到社区,实行 网上受理审核,社区发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并通过系统比对,抓获在逃人员985人,查破各类刑事案件1425起。 宜昌市司法局通过与网格化管理体系对接,建立了法务网格工程系统,对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并通过手机定位对社区 矫正人员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及时提供帮教和救助服务。宜昌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期间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12%,刑满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 0.53%,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宜昌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局等10多个部门,积极对接网格化管理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 宜昌市在“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详细部署了信息基础支撑能力建设计划,迈上“智慧宜昌”建设新征程。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宜昌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民生打下基础,一系列互联网+,渗透到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文章
新零售
2017-07-03
跳转至:
科技正能量
0 人关注 | 0 讨论 | 168 内容
+ 订阅
查看更多 >
云计算
21833 人关注 | 59802 讨论 | 58199 内容
+ 订阅
  • 阿里云5大基础产品——ECS云服务器
  • 利用IBCS虚拟专线和haproxy,构建安全高效的本地数据中心
  • CSS实现单行、多行文本溢出隐藏
查看更多 >
大数据
188713 人关注 | 30991 讨论 | 83977 内容
+ 订阅
  • 如何在MySQL中优化表性能?底层原理是什么?
  • Logstash 7.11安装配置
  • PtahDao/ProTradex/Meta2032流动性质押挖矿分红系统开发(NFT质押挖矿开发)丨成熟及源码
查看更多 >
IoT
123069 人关注 | 2911 讨论 | 24845 内容
+ 订阅
  • PtahDao/ProTradex/Meta2032流动性质押挖矿分红系统开发(NFT质押挖矿开发)丨成熟及源码
  • 区块链技术与许多领域结合
  • Elasticsearch支持哪些查询方式?底层原理是什么?
查看更多 >
人工智能
2875 人关注 | 12395 讨论 | 102726 内容
+ 订阅
  • MySQL5.6如何实现全文搜索?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 pytorch 神经网络设置初始固定参数
  • pytorch如何将多个tensor一维度张量,合并成一个张量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