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个人介绍
`synchronized` 是 Java 中实现线程同步的关键字,通过对象头中的 Monitor 和锁机制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其底层依赖 Mark Word 和 Monitor 控制锁状态,支持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的升级过程,以优化性能。同步方法和同步块在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通过 `ACC_SYNCHRONIZED` 标志隐式加锁,后者通过 `monitorenter` 和 `monitorexit` 指令显式控制。此外,`synchronized` 还保证内存可见性和 Happens-Before 关系,使共享变量在多线程间正确同步。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通过每轮选择最小元素并交换位置来实现排序,但这种交换可能破坏相同值元素的相对顺序。例如对数组 `[5, 8, 5, 2]` 排序后,两个 `5` 的顺序会发生变化,从而证明其不稳定性。
HTTP协议状态码分为1xx、2xx、3xx、4xx、5xx五类。常见状态码包括:101(切换协议)、200(请求成功)、302(重定向)、401(未认证)、404(资源未找到)、500(服务器错误)。
JDK 6 引入的 synchronized 锁升级机制,通过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的动态切换,优化了多线程同步性能。该机制根据竞争情况逐步升级锁状态,减少线程阻塞和系统调用开销,从而提升并发效率。
`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 是 Java 并发编程中的两个关键机制,各有侧重。`synchronized` 用于实现线程的互斥访问,保证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适用于需要锁的场景;而 `volatile` 更轻量,仅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适用于状态标志等无需复合操作的场景。两者可互补使用,如双重检查单例中结合二者优势。合理选择有助于提升并发性能与代码安全性。
会话跟踪常用方案包括Cookie、Session和令牌技术。Cookie是客户端跟踪方式,存储在浏览器中。首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通过Set-Cookie响应头发送Cookie,浏览器将其保存。后续请求中,浏览器自动在请求头Cookie中携带该值,实现会话识别。但因Cookie存于客户端,用户可修改或禁用,安全性较低。
SpringBoot是Spring家族中流行的子项目,旨在简化Spring框架开发的繁琐配置。它主要提供三大功能:starter起步依赖简化依赖管理,自动配置根据条件创建Bean,以及内嵌Web服务器支持Jar包运行,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本节介绍常见的Spring Boot Starter,分为官方(如Web、AOP、Redis等)与第三方(如MyBatis、MyBatis Plus)两类,用于快速集成Web开发、数据库、消息队列等功能。
Spring Boot自动配置核心在于@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它通过@Import导入配置选择器,加载META-INF/spring.factories中定义的自动配置类。这些类根据@Conditional系列注解判断是否生效。但Spring Boot 3.0后已弃用spring.factories,改用新格式的.imports文件进行配置。
在Spring Boot项目中,配置可通过配置文件和外部配置实现。支持的配置文件包括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和application.yaml,优先级依次降低。外部配置常用方式有Java系统属性(如-Dserver.port=9001)和命令行参数(如--server.port=10010),其中命令行参数优先级高于系统属性。整体优先级顺序为:命令行参数 > Java系统属性 > application.properties > application.yml > application.yaml。
在并发环境下,“双写不一致”指数据库与缓存因操作顺序或执行时机差异导致数据不匹配。解决核心是保证操作的原子性、顺序性或最终一致性。常见方案包括延迟双删、加锁机制、binlog同步、版本号机制和读写锁分离,分别适用于不同一致性要求和并发场景,需根据业务需求综合选择。
缓存击穿是指热点数据失效时大量请求直接冲击数据库,可能导致系统崩溃。解决方案包括:永不过期策略避免缓存失效瞬间的穿透;互斥锁控制并发访问;热点预热提前刷新缓存;熔断降级在数据库压力大时返回默认值;二级缓存降低Redis压力。实际中常组合使用多种方案,如热点预热+互斥锁+熔断降级,以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性能。
缓存击穿是指热点缓存key突然失效,导致大量并发请求直接冲击数据库,造成巨大压力。常见于高并发场景,如热门商品信息失效时。解决方法包括设置热点key永不过期、使用分布式锁、预热数据、熔断降级等,以保障系统稳定性。
在Spring Boot中,接口间及前后端的数据传输通常使用JSON格式。通过@RestController注解,可轻松实现Controller返回JSON数据。该注解是Spring Boot新增的组合注解,结合了@Controller和@ResponseBody的功能,默认将返回值转换为JSON格式。Spring Boot底层默认采用Jackson作为JSON解析框架,并通过spring-boot-starter-json依赖集成了相关库,包括jackson-databind、jackson-datatype-jdk8等常用模块,简化了开发者对依赖的手动管理。
本节介绍了Spring Boot项目工程结构,包含src/main/java(业务代码)、src/main/resources(静态与配置文件)和src/test/java(测试代码)。通过@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的启动类运行main方法即可快速启动应用。Spring Boot内置Tomcat,简化配置流程。示例展示了创建Controller、访问接口及修改默认端口的方法,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Spring Boot开发。
本节介绍 Spring Boot 工程的构建方法,包括使用 IDEA 快速创建项目、通过官方平台生成项目、配置 Maven 以及设置编码格式等内容。涵盖 Group 和 Artifact 的填写规范、依赖添加、IDE 配置与推荐设置,助力快速搭建开发环境。
MongoDB 是一款开源、高性能、无模式的文档型数据库,属于 NoSQL 产品,支持灵活的 BSON 数据格式,结构类似 JSON,适合存储复杂数据。它以文档为最小存储单位,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性,支持丰富查询及多种数据类型,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