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可以设置数据过期时间,如果一个数据过期是如何处理的呢?
是有一个计时器实时删除吗?这样太低效了。是下次使用的时候再判断吗?这样随着数据的增多,会不会判断时间越来越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仅供参考
通过查看dbDelete的调用者,首先注意到这一个函数,是用来删除过期key的。
ifNeed表示能删则删,所以4行没有设置超时不删,7行在"loading"时不删,16行非主库不删,21行未到期不删。25行同步从库和文件。
再看看哪些函数调用了expireIfNeeded,有lookupKeyRead,lookupKeyWrite,dbRandomKey,existsCommand,keysCommand。通过这些函数命名可以看出,只要访问了某一个key,顺带做的事情就是尝试查看过期并删除,这就保证了用户不可能访问到过期的key。但是如果有大量的key过期,并且没有被访问到,那么就浪费了许多内存。Redis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dbDelete的调用者里还发现这样一个函数:
这个函数的意图已经有说明:删一点点过期key,如果过期key较少,那也只用一点点cpu。25行随机取一个key,38行删key成功的概率较低就退出。这个函数被放在一个cron里,每毫秒被调用一次。这个算法保证每次会删除一定比例的key,但是如果key总量很大,而这个比例控制的太大,就需要更多次的循环,浪费cpu,控制的太小,过期的key就会变多,浪费内存——这就是时空权衡了。
最后在dbDelete的调用者里还发现这样一个函数:void freeMemoryIfNeeded(void)
这个函数太长就不再详述了,设置这个参数的意义是,你把redis当做一个内存cache而不是key-value数据库。
以上3种删除过期key的途径,第二种定期删除一定比例的key是主要的删除途径,第一种“读时删除”保证过期key不会被访问到,第三种是一个当内存超出设定时的暴力手段。
由此也能看出redis设计的巧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