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如何选择应用端链接池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分布式版,标准版 2核8GB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背景 当应用程序连接PolarDB-X实例执行操作时,从PolarDB-X实例的角度看,会有如下两种类型的连接: 前端连接:由应用程序建立的,到PolarDB-X计算节点(CN)中逻辑库的连接。 后端连接:由PolarDB-X计算节点建立的,到后端数据节点(DN)中物理库的连接。

背景

当应用程序连接PolarDB-X实例执行操作时,从PolarDB-X实例的角度看,会有如下两种类型的连接:

  • 前端连接:由应用程序建立的,到PolarDB-X计算节点(CN)中逻辑库的连接。
  • 后端连接:由PolarDB-X计算节点建立的,到后端数据节点(DN)中物理库的连接。4..png其中后端连接由CN管理,通过私有协议实现TCP连接与后端连接解绑,对用户透明。前端连接由用户创建和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前端连接管理的最佳实践。


说明 为了简化描述,下文中的 “连接” 均代指 “前端连接”。

QPS/RT与连接数的关系

每秒查询请求数 (Query Per Second,QPS) 和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RT) 是衡量应用对数据库性能需求的基本指标,QPS代表应用并发访问数据库的需求,RT代表单条语句的处理性能。RT的高低与执行的SQL是否复杂和扫描的数据量紧密相关,OLTP系统中查询RT较低,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PolarDB-X兼容MySQL协议,请求在单个连接上串行执行,不同连接上的请求可以并行执行,由此得到以下公式: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 = 1000/RT
  • 应用访问单个CN的QPS上限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连接数

按照平均RT为5ms计算,单个连接的QPS上限为200,假设应用预估需要的QPS为5000,则至少需要建立250个连接。

连接数限制

PolarDB-X中前端连接仅与网络连接绑定,连接的数量理论上仅受限于CN可用的内存大小和网络连接数。但在实际的场景中,应用创建连接是为了执行查询,连接数需要与执行线程的数量相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性能。5..png

其中后端连接由CN管理,通过私有协议实现TCP连接与后端连接解绑,对用户透明。前端连接由用户创建和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前端连接管理的最佳实践。


说明 为了简化描述,下文中的 “连接” 均代指 “前端连接”。

QPS/RT与连接数的关系

每秒查询请求数 (Query Per Second,QPS) 和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RT) 是衡量应用对数据库性能需求的基本指标,QPS代表应用并发访问数据库的需求,RT代表单条语句的处理性能。RT的高低与执行的SQL是否复杂和扫描的数据量紧密相关,OLTP系统中查询RT较低,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PolarDB-X兼容MySQL协议,请求在单个连接上串行执行,不同连接上的请求可以并行执行,由此得到以下公式: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 = 1000/RT
  • 应用访问单个CN的QPS上限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连接数

按照平均RT为5ms计算,单个连接的QPS上限为200,假设应用预估需要的QPS为5000,则至少需要建立250个连接。

连接数限制

PolarDB-X中前端连接仅与网络连接绑定,连接的数量理论上仅受限于CN可用的内存大小和网络连接数。但在实际的场景中,应用创建连接是为了执行查询,连接数需要与执行线程的数量相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性能。6..png

  • 连接池模式(TCP 长连接)效率更高,但部分场景下对分布式负载均衡不友好,可能导致CN负载不均匀
    1. 突发创建连接,导致分布不均如果应用存在突发创建大量连接的情况,负载均衡设备无法及时刷新统计信息,可能出现部分CN上连接较多,结合连接池化,最终导致部分CN压力高于其他CN,影响系统总体性能。
    2. 负载均衡探活异常,导致分布不均负载均衡通过主动探活来判断CN节点是否正常,当探活出现偶发异常时,可能导致部分CN上连接较少,结合连接池化,最终导致部分CN压力低于其他CN,影响系统总提性能。
  • Druid连接池增加了phyTimeoutMillis/phyMaxUseCount参数,定期(例如执行10000次或者10分钟)刷新连接池中的连接,可以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保持性能基本不变,建议默认添加这两个配置。
  • 应用线程数与连接池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一种常见模式,是在应用程序中创建多个线程,每个线程获取一个到数据库的连接并执行查询。为了减少创建/释放线程的开销,通常会使用“线程池”来管理线程,线程池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最大线程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理想情况下,查询的RT波动不大,可以应用上文介绍的公式,根据RT计算出合理的连接池大小,并根按照“每个线程一个数据库连接”的思路确定最大线程数。实际场景中,查询RT受到热点、锁、数据倾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突发RT增长,甚至部分连接失去响应。如果完全按照理想情况连接池/线程池,可能由于部分慢查询耗尽连接池/线程池,导致应用失去响应,影响关联系统。因此,建议按照“理想情况”的1.5到2倍来设置最大连接数/线程数。
相关文章
|
9天前
|
机器人 API 调度
基于 DMS Dify+Notebook+Airflow 实现 Agent 的一站式开发
本文提出“DMS Dify + Notebook + Airflow”三位一体架构,解决 Dify 在代码执行与定时调度上的局限。通过 Notebook 扩展 Python 环境,Airflow实现任务调度,构建可扩展、可运维的企业级智能 Agent 系统,提升大模型应用的工程化能力。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API
前端接入通义千问(Qwen)API:5 分钟实现你的 AI 问答助手
本文介绍如何在5分钟内通过前端接入通义千问(Qwen)API,快速打造一个AI问答助手。涵盖API配置、界面设计、流式响应、历史管理、错误重试等核心功能,并提供安全与性能优化建议,助你轻松集成智能对话能力到前端应用中。
674 154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Java
Spring AI Alibaba、Dify、LangGraph 与 LangChain 综合对比分析报告
本报告对比Spring AI Alibaba、Dify、LangGraph与LangChain四大AI开发框架,涵盖架构、性能、生态及适用场景。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基于公开资料分析,实际发展可能随技术演进调整。
939 152
|
负载均衡 Java 微服务
OpenFeign:让微服务调用像本地方法一样简单
OpenFeign是Spring Cloud中声明式微服务调用组件,通过接口注解简化远程调用,支持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熔断降级、自定义拦截器与编解码,提升微服务间通信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357 156
|
7天前
|
分布式计算 监控 API
DMS Airflow:企业级数据工作流编排平台的专业实践
DMS Airflow 是基于 Apache Airflow 构建的企业级数据工作流编排平台,通过深度集成阿里云 DMS(Data Management Service)系统的各项能力,为数据团队提供了强大的工作流调度、监控和管理能力。本文将从 Airflow 的高级编排能力、DMS 集成的特殊能力,以及 DMS Airflow 的使用示例三个方面,全面介绍 DMS Airflow 的技术架构与实践应用。
|
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Qoder全栈开发实战指南:开启AI驱动的下一代编程范式
Qoder是阿里巴巴于2025年发布的AI编程平台,首创“智能代理式编程”,支持自然语言驱动的全栈开发。通过仓库级理解、多智能体协同与云端沙箱执行,实现从需求到上线的端到端自动化,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重塑程序员角色,引领AI原生开发新范式。
4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