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OSI/RM七层模型
这道题考察的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问题。而局域网是工作在最下面的2层协议中的(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同一个局域网内部是可以发送广播的,但是只要出了这个局域网的范围,那么就收不到广播了。分析:👇👇👇
A选项:P和Q之间通过网桥连接,而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典型设备,所以P和Q是属于同一个局域网的,可以通过。
B选项:P和S之间通过路由器连接,路由器是网络层的设备,所以P和S不属于同一个局域网,所以不能通过。
C选项:Q和R之间通过集线器连接,连接在同一个网桥之下,而集线器是物理层的设备,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可以通过。
D选项:S和T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所以不影响广播,可以通过。
2.TCP/IP协议族(Internet核心协议)
逻辑编址、路由选择、域名解析、错误检测、流量控制。
2.1 传输层协议——TCP
TCP在IP提供的不可靠数据服务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进程间的通信。它的错误检测功能要比TCP弱的多。可以这样说:TCP有助于提供可靠性,UDP有助于提高传输的高速率性。
根域名服务器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问题之后,直接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反馈,没有刨根问底的去追究问题的答案,这显然是迭代查询。(如果是递归查询,那么上图就应该是根域名服务器再找到中介域名服务器,中介域名服务器再把信息反馈给根域名服务器)
而中介域名服务器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之后,并没有直接反馈结果;而是去问授权域名服务器,直到得到最终的答案再依次反馈给本地域名服务器,这种方式就是递归查询。本题选A!!!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驻留在网际层(网络层)中的另一个重要协议。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RARP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网际层是整个TCP/IP协议族的重点。IP所提供的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事实上,在网络性能良好的情况下,IP传送的数据能够完好无损的到达目的地。
专门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IP在需要发送一个差错报文时要使用ICMP,而ICMP也是利用IP来传送报文的。ICMP是让IP更加稳固、有效的一种协议,它使得IP传送机制变得更加可靠。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网络规划与设计
5.IP地址
IP地址中,全0代表的是网络,全1代表的是广播。
①A类:占有1个字节(8位),定义最高位为0来标识此类地址,余下7位为真正的网络地址,支持2^7-2=126个网络;后面3个字节(24位)为主机地址,所包含的主机数量为:2^24-2(减去2,其中一个是全0的地址,另一个是全1的地址)。A类网络地址第一个字节的十进制值为000~127。
②B类:占有2个字节(16位),使用最高两位为10来标识此类地址,其余14位为真正的网络地址,支持2^14-2个网络;后面2个字节(16位)为主机地址,所包含的主机数量为:2^16-2。B类网络地址第一个字节的十进制值为128~191。
③C类:占有3个字节(24位),它是最通用的Internet地址,使用最高三位为110来标识此类地址,其余21位为真正的网络地址,支持2^21-2个网络;后面1个字节(8位)为主机地址,所包含的主机数量为:2^8-2。C类网络地址第一个字节的十进制值为192~223。
④D类:它的识别头是1110,用于组播,例如用于路由器修改。D类网络地址第一个字节的十进制值为224~239。
⑤E类:实验保留,其识别头是1111。E类网络地址第一个字节的十进制值为240~255。
因为B类IP地址中,前两个字节(16位)是网络号,后两个字节(16位)是主机号。现在将其划分成27个子网,也就是用若干个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号。那么取1个主机位,可以得到2个子网;取2个主机位,可以得到4个子网;取3个主机位,可以得到8个子网;即所取主机位k与子网N的关系为:2^k=N(或者2^k-2=N)。所以27个子网需要取5个主机位(2^5=32>27)。
所以将原来的网络号位置全部改为1,并且将后面的5个主机号也改为1,再将其转为十进制,即为子网掩码。
这道题告诉我们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而根据所取主机位k与子网N的关系为:2^k=N(或者2^k-2=N),这里要满足:2^k≥700,解得:k=10。所以对于这个B类IP地址,它的后10位就是主机号,而前面的16位都是网络号,中间剩余的6位是子网号,最后将其转为十进制,即为子网掩码。
此IP地址210.115.192.0/20(说明网络号有20位,还有12位作为主机号)。因为C类IP地址的网络号有24位、主机号为8位。所以主机号中还剩下4位(12-8=4)可以拿出来作为子网号,所以可分为2^4=16个C类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