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Linux系统调用

简介: 【Linux】Linux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用

前言

  • 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软件,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操作接口,为它上面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
  • 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的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一个内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
  • Linux操作系统——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通常由Linux内核、shell(特殊的应用程序,提供运行其他程序的接口)、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组成。常见的有:Redhat、Fedora、Centos、Ubuntu和Android等。

image-20220608183437221

Linux的运行空间:

Linux的运行空间:内核空间+用户空间


内核空间——存放的是整个内核代码和所有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

用户空间——用户程序的代码和数据。


什么是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 调用系统服务(硬件设备)的一组"特殊"接口。

image-20220608184404431

系统调用可被看成是一个内核与用户空间程序交互的接口——它好比一个信使,把用户进程的请求 传达给内核,待内核把请求处理完毕后 再将处理结果送回给用户空间

image-20220608185604064


为什么要设置系统调用?

  • 把用户从底层的硬件编程中解放出来

与具体的硬件完全隔离,用户不需要面向具体的硬件编码,降低了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

  • 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将用户进程隔离,实现内核"保护",用户进程不允许访问内核数据,也无法使用内核函数。用户访问内核的路径是事先规定好的,只能从规定位置进入内核,而不允许肆意跳入内核。有了这样的内核访问路径限制,才能保证内核安全无误。

  • 使用户程序具有可移植性

对于不同平台不同硬件来说。


系统调用的实现

通过软件中断实现。

软件中断:它是通过软件指令触发的中断。Linux系统内核响应软件中断,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控制程序执行软件中断的过程如下:

  1. 在进程的内核态堆栈中保存大多数寄存器的内容(即保存恢复进程到用户态执行所需要的上下文)。
  2. 根据用户态传递的系统调用号,确定系统调用的执行程序。
  3. 调用相应的执行程序来处理系统调用。
  4. 从系统调用返回。

系统调用号:

每个系统调用被赋予一个系统调用号, 与具体的系统调用相关联

系统调用表:

内核维护系统调用表, 保存系统调用函数的起始位置,系统调用号对应该系统调用在调用表中的 偏移量

执行系统调用的方法

image-20220608221204456

还有系统中断。


GLIBC库函数

Glibc实现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即为系统调用的封装。

  • 每个特定的系统调用对应了至少一个glibc封装的库函数。
  • 多个API也可能只对应同一个系统调用。
  • 返回值-1在多数情况下表示内核不能满足进程的请求。
  • Libc中定义的errno变量包含特定的出错码。

image-20220608223603157

示例:更改文件权限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rc = chmod("./test.txt",S_IWUSR | S_IWGRP | S_IWOTH);
    if (rc == -1) {
        fprintf(stderr,"chmod failed,errno=%d\n",errno);
    } else {
        printf("chmod success!\n"); 
    }
    return 0;
}

Syscall直接调用

函数原型:

long int syscall(long int sysno,...);

传参说明:

  • sysno是系统调用号,唯一标识系统调用号,详见sys/syscall.h
  • ...为剩余可变长的参数,为系统调用所带的参数,根据系统调用的不同,可带0~5个不等的参数,如果超过特定系统调用能带的参数,多余的参数被忽略。
  • 返回值:该函数返回值为特定系统调用的返回值,在系统调用成功之后你可以将返回值转化为特定的类型,如果系统调用失败则返回-1,错误代码存放在errno中。

示例:更改文件权限

#include <sys/syscal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rc = syscall(SYS_chmod, "./test.txt", S_IROTH | S_IRGRP | S_IRUSR);
    if (rc == -1) {
        fprintf(stderr,"chmod failed,errno=%d\n",errno);
    } else {
        printf("chmod success!\n"); 
    }
    return 0;
}

对比

image-20220608232658904


如何高效执行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次数会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示例:调用write往文件里写数据,更改每次写的大小进行对比。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tdio.h>

//宏是直接替换,注意括号
#define TOTAL_SIZE (1024*1024*500) 
#define BUF_SIZE 4096

int main(int argc,char**argv) {
    char buffer[BUF_SIZE];
    const char* filename = "./write.txt";
    int fd = -1;
    int i = 0;
    memset(buffer, '8', BUF_SIZE);
    fd = open(filename, O_RDWR | O_TRUNC | O_CREAT);
    if (fd < 0) {
        fprintf(stderr,"fopen failed,reason:%s.\n exit\n",strerror(errno));
        return -1;
    }
    int num = TOTAL_SIZE / BUF_SIZE;
    for (i = 0; i < num; i++) {
        if (write(fd, buffer, BUF_SIZE) < 0) {
            fprintf(stderr,"write failed!reason:%s.\n",strerror(errno));
        }
    }
    close(fd);
    return 0;
}
将 BUF_SIZE 更改为 16后,每次写的量减少了,增加了系统调用的次数。

两次时间对比:1-4096,2-16。

image-20220609093056012

image-20220609093107466

罪魁祸首-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 保存用户进程现场
  • 合法性检查(如内存)
  • 参数传递
  • 恢复现场

一多一少解决效率问题:
image-20220609094039332

相关文章
|
6天前
|
Linux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50 23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3月前
|
Linux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本文详细介绍了“cd”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常见技巧,包括使用“.”、“..”、“~”、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以及快速切换到上一次工作目录等。此外,还探讨了高级技巧,如使用通配符、结合其他命令、在脚本中使用,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
194 3
|
3月前
|
监控 安全 Linux
在 Linux 系统中,网络管理是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命令及其适用场景
在 Linux 系统中,网络管理是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命令及其适用场景,包括 ping(测试连通性)、traceroute(跟踪路由路径)、netstat(显示网络连接信息)、nmap(网络扫描)、ifconfig 和 ip(网络接口配置)。掌握这些命令有助于高效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143 2
|
3天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进程IO|系统调用|open|write|文件描述符fd|封装|理解一切皆文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中的进程IO与系统调用,包括 `open`、`write`、`read`和 `close`函数及其用法,解释了文件描述符(fd)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Linux中的“一切皆文件”思想。这种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编程,使得处理不同类型的IO设备变得更加一致和简单。通过本文的学习,您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中的进程IO操作,提高系统编程的效率和能力。
50 34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Linux缓存管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
在Linux系统中,内存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特别是通过使用`/proc/sys/vm/drop_caches`接口。内容包括清理缓存的原因、步骤、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帮助你在必要时优化系统性能。
230 78
|
1月前
|
缓存 安全 Linux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109 23
|
2月前
|
Linux Shell 网络安全
Kali Linux系统Metasploit框架利用 HTA 文件进行渗透测试实验
本指南介绍如何利用 HTA 文件和 Metasploit 框架进行渗透测试。通过创建反向 shell、生成 HTA 文件、设置 HTTP 服务器和发送文件,最终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控制。适用于教育目的,需合法授权。
88 9
Kali Linux系统Metasploit框架利用 HTA 文件进行渗透测试实验
|
3月前
|
缓存 Java Linux
如何解决 Linux 系统中内存使用量耗尽的问题?
如何解决 Linux 系统中内存使用量耗尽的问题?
275 48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Linux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 — 5.3 times、clock函数获取进程时间
在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中,`times`和 `clock`函数是获取进程时间的两个重要工具。`times`函数提供了更详细的进程和子进程时间信息,而 `clock`函数则提供了更简单的处理器时间获取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函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性能分析和资源管理。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函数,提高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效率和效果。
120 13
|
3月前
|
Ubuntu Linux 网络安全
linux系统ubuntu中在命令行中打开图形界面的文件夹
在Ubuntu系统中,通过命令行打开图形界面的文件夹是一个高效且实用的操作。无论是使用Nautilus、Dolphin还是Thunar,都可以根据具体桌面环境选择合适的文件管理器。通过上述命令和方法,可以简化日常工作,提高效率。同时,解决权限问题和图形界面问题也能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Linux操作更加便捷和灵活。
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