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封装:根据 职责 将 属性 和 方法 封装 到一个抽象的 类 中
继承:实现代码的重用,相同的代码不需要重复的编写
多态:不同的对象调用相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增加代码的灵活度
二、单继承
- 2.1、继承的概念、语法和特点
- (1)、继承的概念:子类 拥有 父类 的所有 方法 和 属性
- (2)、继承的语法如下:
class 类名(父类名): pass
- 子类 继承自 父类,可以直接 享受 父类中已经封装好的方法,不需要再次开发
- 子类 中应该根据 职责,封装 子类特有的 属性和方法
- (3)、继承的传递性(子类 拥有 父类 以及 父类的父类 中封装的所有 属性 和 方法)
- C 类从 B 类继承,B 类又从 A 类继承
- 那么 C 类就具有 B 类和 A 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 2.2、方法的重写 (1、覆盖 父类的方法,2、对父类方法进行 扩展)
- 子类 拥有 父类 的所有 方法 和 属性
- 子类 继承自 父类,可以直接 享受 父类中已经封装好的方法,不需要再次开发
- 应用场景(当 父类 的方法实现不能满足子类需求时,可以对方法进行 重写(override))
- (1) 覆盖父类的方法
- 如果在开发中,父类的方法实现 和 子类的方法实现,完全不同
- 就可以使用 覆盖 的方式,在子类中 重新编写 父类的方法实现
具体的实现方式,就相当于在 子类中 定义了一个 和父类同名的方法并且实现
- 重写之后,在运行时,只会调用 子类中重写的方法,而不再会调用 父类封装的方法
class Animal(): def sleep(self): print("睡觉") def brak(self): print("动物叫") class Dog(Animal): def brak(self): print("狗叫") dog = Dog() dog.brak()
- 会打印
狗叫
,而不会打印动物叫
- 2.3、对父类方法进行 扩展
如果想在重写了父类的方法之后还想调用父类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super().方法名()
来在重写父类方法的基础上来增加自己的代码
class Animal(): def sleep(self): print("睡觉") def brak(self): print("动物叫") class Dog(Animal): def brak(self): # 调用父类的 brak() super().brak() print("狗叫") dog = Dog() dog.brak()
- 扩展:在Python 2.x 时,如果需要调用父类的方法,还可以使用
父类名.方法(self)
,目前在 Python 3.x 还支持这种方式( 不推荐使用,因为一旦 父类发生变化,方法调用位置的 类名 同样需要修改) - 2.4、父类的 私有属性 和 私有方法
- 子类对象 不能 在自己的方法内部,直接 访问 父类的 私有属性 或 私有方法
- 子类对象 可以通过 父类 的 公有方法 间接 访问到 私有属性 或 私有方法
- 私有属性、方法 是对象的隐私,不对外公开,外界 以及 子类 都不能直接访问
- 私有属性、方法 通常用于做一些内部的事情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小黄" self.__age = 10 def sleep(self): print("睡觉") def __brak(self): print("动物叫") class Dog(Animal): def test(self): # 可以访问共有的属性 print(self.name) # 不可以访问私有的属性 print(self.__age) # 可以调用共有的方法 self.sleep() # 不可以调用私有的方法 self.__brak() dog = Dog() dog.test()
- 提示:在每一个类的方法里面都可以访问自己的
私有属性
和私有方法
,如下: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小黄" self.__age = 10 def sleep(self): print("睡觉") def __brak(self): print("动物叫")
三、多继承
- 3.1、概念
- 子类 可以拥有 多个父类,并且具有 所有父类 的 属性 和 方法
- 3.2、语法
class 子类名(父类名1, 父类名2...) pass
- 如下的例子(对象c既可以调用test1,也可以调用test2)
class A: def test1(self): print("打印test1") class B: def test2(self): print("打印test2") class C(A,B): pass c = C() c.test1() c.test2()
- 3.3、多继承的使用注意事项(
父类的方法和属性一样的时候
)
class A: def test(self): print("--A--打印test") class B: def test(self): print("--B--打印test") class C(A,B): pass c = C() c.test() 打印结果是: --A--打印test
- 当
class C(A,B):
改为class C(B,A):
打印结果又会不同,具体的选择打印哪一个是根据__mro__
可以查看 方法 搜索顺序,看后面的解释
提示:开发时,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容易产生混淆的情况! —— 如果 父类之间 存在 同名的属性或者方法,应该 尽量避免 使用多继承
- Python 中的 MRO —— 方法搜索顺序(知道)
MRO
是method resolution order
,主要用于 在多继承时判断 方法、属性 的调用 路径 - 上面代码
print(C.__mro__)
的大岩接过如下,类型是一个元组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B'>, <class 'object'>)
- 当在
c
调用test()
方法的时候,会按照上面的打印顺序来查找test()
方法,如果找到最后一个类,还没有找到方法,程序报错
- 3.4、拓展:新式类与旧式(经典)类
object 是 Python 为所有对象提供的 基类,提供有一些内置的属性和方法,可以使用 dir 函数查看,也就是把类的对象放到 dir里面,如
dir(对象)
- 新式类:以 object 为基类的类,推荐使用
- 经典类:不以 object 为基类的类,不推荐使用
- 在
Python 3.x
中定义类时,如果没有指定父类,会默认使用 object 作为该类的 基类
—— Python 3.x 中定义的类都是新式类
- 在
Python 2.x
中定义类时,如果没有指定父类,则不会以 object 作为 基类
新式类 和 经典类 在多继承时 —— 会影响到方法的搜索顺序
- 为了保证编写的代码能够同时在 Python 2.x 和 Python 3.x 运行!
今后在定义类时,如果没有父类,建议统一继承自 object(要养成习惯)
class 类名(object):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