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微软等巨头正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做什么?

简介:

每个人都为AI魅力所倾倒,但是还要多久,我们才能看见它为医疗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呢?最近,我们已经见识到了AI应用在了从最简单的手机app到最复杂的诊断任务,其形式也从自然语言或图像识别,到依靠强大的算法处理几十年积累的医学研究数据库等的方方面面。

如同医疗行业的其他技术一样,进入这个行业会面临监管障碍、与传统医院IT系统的互操作性问题,以及获取关键医疗数据方面的障碍等诸多挑战,AI技术想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生根,不越过这些高峰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不是让我们停止创新,而是怀着更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数字医疗从业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要解锁AI的真正潜力需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并对统计数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随着医疗行业对AI认识的渐渐成熟,其实最大的技术难点还并不在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监管障碍、关键数据获取等挑战。

就在本月中旬,Google方面宣布,他们已经将自己本用于翻译和图像识别的消费级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了医疗领域。他们的研究团队Google Brain将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知名学府展开合作,旨在从数以百万计的患者身上获取数据。

如同Google的CEO Sundar Pichai在前两周的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所表示的,这个科技巨头的行动还远不止此,去年他们成立了Tensor计算中心,Google称之为AI-first数据中心。

“Google现在已经把所有的AI工作归拢到了Google.ai,这个部门是诸多团队和努力的结晶,他们都专注于使AI能造福每个人。”Pichai表示,“Google.ai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研究、工具和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型AI。”

去年11月,Google的研究人员在JAMA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Google经过大量眼底图像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在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上,具有90%以上的高准确性。Pichai透露他们正在积极将AI应用到病理学上。

他说:“病理学涉及到庞大的数据问题,然而机器学习已经做好准备去解决它。我们构建了神经网络,来检测癌症是否扩散到了相邻的淋巴结。这个工作还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它已经显示出了能将准确度从73%提升至89%的能力。当然我们仍需要警惕的是,我们的诊断也存在很多误报,不过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交诸病理学家来解决,他们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除开Google,另一个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最近也收购了一家名为 Lattice的AI公司,该公司有着开发医疗应用算法的技术背景。

微软自然也不甘落后,几个月前,他们推出了医疗 NExT计划,将AI、云计算、研究以及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整合到了一起。此项计划包含了基因组学分析和健康聊天机器人技术的项目,并与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几周前,微软和数据连接平台供应商 Validic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将患者参与度纳入到了 HealthVault Insights研究项目中。

将患者数据应用到真实诊断中

巨头公司们在发力,初创企业们也是各显神通,我们现在已经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AI应用形式,从 Ginger.io的行为健康监测和健康分析平台 Sensely的虚拟助理,到 Ava等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设备和各种APP,再到Clue公司最近推出的生育预测窗口。另外一个典型是Buoy Health最近推出的医学专用引擎,Buoy的数据库涵盖了18000份临床文献和17000余种病情,患者样本逾500万人。

除了症状检索以外,Buoy首先会要求用户输入年龄、性别和症状等筛选条件,然后在细分数据后决定接下来的问题,从而不断缩小搜索范围,大约使用两三分钟后,问题越来越具体,并为用户提供可能的病症列表和接下来的选项。

另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领域就是医学成像。去年11月,以色列的机器学习成像分析公司Zebra发布了新平台,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上传和接收他们的医学扫描分析。

Zebra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开发算法,使电脑自动识别医学图像,诊断从骨科到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该公司现在已经稳步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以开发算法来实现自动医学诊断。另一家以色列的同类型公是AiDoc,这家公司刚刚融资了700万美元。

然而,不论一家科技公司规模多大或者技术有多先进,只有将患者数据应用到真实诊断中才是王道,这也是噱头和有效算法之间的分水岭。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公司还处于AI摸索学习阶段。

风投公司8VC的CEO Joe Lonsdale在斯坦福的 Light Forum会议期间表示:“最初的难点就在于创建数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的生物统计学教授Maya Peterson则给出了更为明晰的观点。她在近期旧金山举行的HIMSS大数据和医疗分析论坛期间说道:“真实世界的数据都很复杂,而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探索更加复杂的领域中,机器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过于野心勃勃了,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文字识别
医疗病历结构化处理系统技术白皮书——基于多模态AI的医联体数据治理方案
本系统基于双端协同架构,集成移动端OCR识别与云端数据分析,实现医疗文档高效结构化处理。采用PaddleOCR轻量引擎与隐私计算技术,支持离线识别与敏感信息脱敏。后端构建分布式数据仓库与多租户机制,满足PB级存储与数据安全合规要求。实测OCR准确率达96.2%(印刷体)与88.7%(手写体),字段抽取F1值92.4%,显著提升病历处理效率与质量。
337 3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与前景####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AI如何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其在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力,文章揭示了AI技术对医疗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并展望了AI与人类医生协同工作的前景。 ####
685 0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诊断和治疗的革命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诊断和治疗的革命
373 84
|
8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HealthGPT:你的AI医疗助手上线了:支持X光到病理切片,诊断建议+报告生成全自动
HealthGPT 是浙江大学联合阿里巴巴等机构开发的先进医学视觉语言模型,具备医学图像分析、诊断辅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建议等功能。
913 5
HealthGPT:你的AI医疗助手上线了:支持X光到病理切片,诊断建议+报告生成全自动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Baichuan-M1-14B:AI 助力医疗推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建议!百川智能开源业内首个医疗增强大模型,普及医学的新渠道!
Baichuan-M1-14B 是百川智能推出的首个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专为医疗场景优化,支持多语言、快速推理,具备强大的医疗推理能力和通用能力。
554 17
Baichuan-M1-14B:AI 助力医疗推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建议!百川智能开源业内首个医疗增强大模型,普及医学的新渠道!
|
9月前
|
人工智能 API
MMedAgent:专为医疗领域设计的多模态 AI 智能体,支持医学影像处理、报告生成等多种医疗任务
MMedAgent 是专为医疗领域设计的多模态AI智能体,支持多种医疗任务,包括医学影像处理、报告生成等,性能优于现有开源方法。
492 19
MMedAgent:专为医疗领域设计的多模态 AI 智能体,支持医学影像处理、报告生成等多种医疗任务
|
8月前
|
人工智能
科技赋能妇产医疗,钉钉联合打造小红 AI 患者助理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与钉钉共同打造的 AI 助理“小红”上线。“小红”孵化于钉钉智能化底座,通过学习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 400 多篇科普知识,涵盖妇科疾病宣教、专业产科指导、女性健康保健等问题,能够为患者提供妇科疾病、产科指导、女性健康保健等知识的专业解答。
324 11
|
9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设计:智能医疗设备管理系统——AI医疗守护者
该系统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目标是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确保医疗设备的数据安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与挑战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了解AI如何改变传统医疗模式,以及这一变革过程中所伴随的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通过分析AI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旨在促进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更深层次理解和讨论。
325 31
|
9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昇腾AI行业案例(六):基于 PraNet 的医疗影像分割
欢迎学习《基于 PraNet 的医疗影像分割》实验。在本实验中,你将深入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视觉(CV)领域的 AI 模型,搭建一个高效精准的医疗影像分割系统,专注于息肉分割任务,并利用开源数据集对模型效果加以验证。
223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