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物理层?
- 物理层考虑的是
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了各种传输媒体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2)、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指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分为导引型传输媒体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不属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任何一层。如果非要将它添加到体系结构中,那只能将其放置到物理层之下。
(1)、 导引型传输媒体
概念: 在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传播。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 光纤

- 电力线

(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是指自由空间。
- 无线电波

- 微波

- 红外线

- 可见光

3. 主要的传输方式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 串行运输:数据是
一个比特一个比特依次发送的,因此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只需要一条数据传输线路即可。

- 并行运输:
一次发送n个比特,因此,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有n条传输线路。优点:并行传输的优点是比串行传输的速度n倍。

数据在传输线路上的传输采用是串行传输,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常用并行传输。
(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 同步传输:数据块以
稳定的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字节之间没有间隔。接收端在每个比特信号的中间时刻进行检测,以判别接收到的是比特0还是比特1。由于不同设备的时钟频率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在传输大量数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别时刻的累计误差,会导致接收端对比特信号的判别错位。所以要使收发双发时钟保持同步。

- 异步传输:以
字节为独立的传输单位,字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是固定。接收端仅在每个字节的起始处对字节内的比特实现同步。通常在每个字节前后分别加上起始位和结束位。

(3)、单向通信(单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补充概念:
信道: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因此,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 单向通信(单双工):又称为
单工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无线电广播或有线电以及电视广播就属于这种类型。

-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又称为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使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反过来。

-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又称为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单向通信只需要一条信道,而双向交替通信或双向同时通信则需要两条信道(每个方向各一条)。
全双工通信效率最高。
4. 编码与调制
概览:

基本概念:
- 数据 (data) ——
运送消息的实体。 - 信号 (signal) ——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 模拟信号 (analogous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
离散的。 - 码元 (code) ——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
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
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是将数字基带信号通过编码或调制的方法在相应信道进行传输。

(1)、传输媒体和信道的关系
严格来说,信道和传输媒体不能对等。
- 单向通信只需要一条信道,要么是发送信道,要么是接收信道

- 对于半双工和全双工,
传输媒体中要包含两个信道,一个发送信道,另一个是接收信道。

(2)、常用编码
- 不归零编码

实际比特1和比特0的表示是由正电平还是负电品要看现实怎么规定。
- 这需要
发送方的发送与接收方的接收做到严格的同步需要额外一根传输线来传输时钟信号,使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步,接收方按时钟信号的节拍来逐个接收码元。- 由于
不归零编码存在同步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不采用这类编码!
- 归零编码

实际比特1和比特0的表示是由正电平还是负电品要看现实怎么规定。
优点:
- 每一个码元
在传输结束后都要归零,所以接受方只要在接受结束后进行采样,而不需要单独的时钟信号。- 归零编码把
时钟信号用归零方式编码在数据中,称为“自同步信号”。
缺点:
大部分数据带宽都用来归零浪费了,
编码效率低。
- 曼彻斯特编码

实际比特1和比特0的表示是由正电平还是负电品要看现实怎么规定。
码元中间的跳变既表示时钟,又表示数据。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码元中间的跳变仅表示时钟码元开始处电平是否变换表示数据实际比特1和比特0的表示是由正电平还是负电品要看现实怎么规定。
(3)、调制
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 基本调制方法

- 调幅AM:所调制的信号由
两种不同振幅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只能表示1比特信息量。- 调频FM:所调制的信号由
两种不同频率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只能表示1比特信息量。- 调相PM:所调制的信号由
两种不同初相位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只能表示1比特信息量。
但是使用基本调制方法,1个码元只能包含1个比特信息
- 混合调制


混合调制举例



上图码元
所对应的4个比特是错误的,
码元不能随便对应4个比特。

5. 信道的极限容量
- 任何
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 码元
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或传输媒体质量越差,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失真的因素:
- 码元
传输的速率越高 - 信号
传输的距离越远 - 噪声干扰越大
- 传输媒体质量越差
(1)、奈氏准则

(2)、香农公式

(3)、香农公式和奈氏准则的对比

6. 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
- 将
整个带宽分为多份,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 频分复用的
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2)、时分复用
- 时分复用则是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 每一个
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的。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 (isochronous) 信号。- 时分复用的
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使得用户对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是不高的。
(3)、统计时分复用

(4)、波分复用

(5)、码分复用
-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
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