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insValue() 的作用是判断HashMap是否包含“值为value”的元素。
public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 // 若“value为null”,则调用containsNullValue()查找 if (value == null) return containsNullValue(); // 若“value不为null”,则查找HashMap中是否有值为value的节点。 Entry[] tab = table; for (int i = 0; i < tab.length ; i++) for (Entry e = tab[i] ; e != null ; e = e.next) if (value.equals(e.valu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HashMap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即实现了clone()方法。
clone()方法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克隆一个HashMap对象并返回。
// 克隆一个HashMap,并返回Object对象 public Object clone() { HashMap<K,V> result = null; try { result = (HashMap<K,V>)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 assert false; } result.table = new Entry[table.length]; result.entrySet = null; result.modCount = 0; result.size = 0; result.init(); // 调用putAllForCreate()将全部元素添加到HashMap中 result.putAllForCreate(this); return result; }
关于HashMap在Java8中的实现,我推荐参考这篇文章:HashMap在java8中的原理
HashTable的原理
基本和HashMap一样,只是它所有的方法都是被synchronized修饰的,包括toString()方法,所以效率是很低的,基本不会再使用它了。
TreeMap的原理
TreeMap的实现是红黑树算法的实现,所以需要了解TreeMap的原理,需要了解红黑树的原理,这里推荐红黑树原理
所以了解TreeMap的put、get方法的原理,其实都是需要深入了解红黑树对节点的处理。
LinkedHashMap 的原理
HashMap和双向链表合二为一即是LinkedHashMap。所谓LinkedHashMap,其落脚点在HashMap,因此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将所有Entry节点链入一个双向链表的HashMap。由于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子类,所以LinkedHashMap自然会拥有HashMap的所有特性。比如,LinkedHashMap的元素存取过程基本与HashMap基本类似,只是在细节实现上稍有不同。当然,这是由LinkedHashMap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它额外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用于保持迭代顺序。此外,LinkedHashMap可以很好的支持LRU算法。
虽然LinkedHashMap增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开销,但是它通过维护一个额外的双向链表保证了迭代顺序。特别地,该迭代顺序可以是插入顺序,也可以是访问顺序。
更具体的解释,我给导向到这里:Map 综述(二):彻头彻尾理解 LinkedHashMap
1.HashMap 是基于“拉链法”实现的散列表。一般用于单线程程序中。
2.Hashtable 也是基于“拉链法”实现的散列表。它一般用于多线程程序中。
3.WeakHashMap 也是基于“拉链法”实现的散列表,它一般也用于单线程程序中。相比HashMap,WeakHashMap中的键是“弱键”,当“弱键”被GC回收时,它对应的键值对也会被从WeakHashMap中删除;而HashMap中的键是强键。
4. TreeMap 是有序的散列表,它是通过红黑树实现的。它一般用于单线程中存储有序的映射。
5. LinkedHashMap:存储需要保证插入顺序的单线程环境中
HashMap为什么线程不安全?有什么影响?
一直以来都知道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但是到底为什么线程不安全,在多线程操作情况下什么时候线程不安全?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HashMap的底层存储结构,HashMap底层是一个Entry数组,一旦发生Hash冲突的的时候,HashMap采用拉链法解决碰撞冲突,Entry内部的变量:
final Object key; Object value; Entry next; int hash;
通过Entry内部的next变量可以知道使用的是链表,这时候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多个线程,在某一时刻同时操作HashMap并执行put操作,而有大于两个key的hash值相同,如图中a1、a2,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碰撞冲突,而解决冲突的办法上面已经说过,对于链表的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暂且不讨论是从链表头部插入还是从尾部初入,这个时候两个线程如果恰好都取到了对应位置的头结点e1,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a1、a2两个数据中势必会有一个会丢失,如图所示:
看看put方法:
public Object put(Object obj, Object obj1) { if(table == EMPTY_TABLE) inflateTable(threshold); if(obj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obj1); int i = hash(obj); int j = indexFor(i, table.length); for(Entry entry = table[j]; entry != null; entry = entry.next) { Object obj2; if(entry.hash == i && ((obj2 = entry.key) == obj || obj.equals(obj2))) { Object obj3 = entry.value; entry.value = obj1; entry.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bj3; } } modCount++; addEntry(i, obj, obj1, j); return null; }
put方法不是同步的,同时调用了addEntry方法。addEntry方法依然不是同步的,所以导致了线程不安全出现伤处问题,其他类似操作不再说明,源码一看便知,下面主要说一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同样也是HashMap非线程安全的原因,我们知道在HashMap存在扩容的情况,对应的方法为HashMap中的resize方法:
void resize(int i) { Entry aentry[] = table; int j = aentry.length; if(j == 1073741824) { threshold = 2147483647; return; } else { Entry aentry1[] = new Entry[i]; transfer(aentry1, initHashSeedAsNeeded(i)); table = aentry1; threshold = (int)Math.min((float)i * loadFactor, 1.073742E+009F); return; } }
可以看到扩容方法也不是同步的,通过代码我们知道在扩容过程中,会新生成一个新的容量的数组,然后对原数组的所有键值对重新进行计算和写入新的数组,之后指向新生成的数组。
**当多个线程同时检测到总数量超过门限值的时候就会同时调用resize操作**,各自生成新的数组并rehash后赋给该map底层的数组table,结果最终只有最后一个线程生成的新数组被赋给table变量,其他线程的均会丢失。而且当某些线程已经完成赋值而其他线程刚开始的时候,就会用已经被赋值的table作为原始数组,这样也会有问题。
使用线程安全的Map
HashTable或者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但是这两位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性能。因为不管是读还是写操作,他们都会给整个集合上锁,导致同一时间的其他操作被阻塞。
虽然HashTable和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解决了HashMap的线程不安全的问题,但是带来了运行效率不佳的问题。
基于以上所述,兼顾了线程安全和运行效率的ConcurrentHashMap就出现了。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和Hashtable一样,实现上在调用map所有方法时,都对整个map进行同步.
ConcurrentHashMap:实现线程安全的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与HashMap相比,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一个概念:segment。
Segment其实就是一个Hashmap 。Segment也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HashEntry既是一个键值对,也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Segment对象在ConcurrentHashMap集合中有2的N次方个,共同保存在一个名为segments的数组当中。(类比HashMap来理解Segment就好)因此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为:
换言之,ConcurrentHashMap是一个双层哈希表。在一个总的哈希表下面,有若干个子哈希表。(这样的双层结构,类似于数据库水平拆分来理解)ConcurrentHashMap如此的设计,优势主要在于: 每个segment的读写是高度自治的,segment之间互不影响。这称之为**“锁分段技术”**;
看一下并发情况下的ConcurrentHashMap:
– 情景一:不同segment的并发写入
不同的Segment是可以并发执行put操作的
– 情景二:同一segment的并发写入
因为segment的写入是上锁的,因此对 同一segment的并发写入会被阻塞;
– 情景三:同一segment的一写一读
同一segment的写和读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下面简要说说读写的过程:
get:
1.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2.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3.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put:
1.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2.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3.获取可重入锁
4.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5.插入或覆盖HashEntry对象。
6.释放锁。
抛出一个问题:每一个segment各自持有锁,那么在调用size()方法的时候(size()在实际开发大量使用),怎么保持一致性呢?
Size方法的目的是统计ConcurrentHashMap的总元素数量, 肯定要把每个segment内部的元素数量都加起来。
那么假设一种情况,在统计segment元素数量的过程中,在统计结束前,已统计过的segment插入了新的元素,size()返回的数量就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ConcurrentHashMap的Size()方法是通过一个嵌套循环解决的,大体过程如下:
1.遍历所有的Segment。
2.把Segment的元素数量累加起来。
3.把Segment的修改次数累加起来。
4.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如果大于,说明统计过程中有修改,重新统计,尝试次数+1;如果不是。说明没有修改,统计结束。
5.如果尝试次数超过阈值,则对每一个Segment加锁,再重新统计。
6.再次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由于已经加锁,次数一定和上次相等。
7.释放锁,统计结束。
为了不锁所有segment,首先乐观地假设size过程中不会有修改。当尝试一定次数,才无奈转悲观,锁住所有segment以保证一致性。
以上都是基于Java1.7的ConcurrentHashMap原理和代码;ConcurrentHashMap在对Key求Hash值的时候进行了两次Hash,目的是为了实现Segment均匀分布。
jdk1.7中采用Segment + HashEntry的方式进行实现,结构如下:
1.8中放弃了Segment臃肿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采用Node + CAS + Synchronized来保证并发安全进行实现,结构如下:
只有在执行第一次put方法时才会调用initTable()初始化Node数组,实现如下:
private final Node<K,V>[] initTable() { Node<K,V>[] tab; int sc; while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 if ((sc = sizeCtl) < 0) Thread.yield(); // lost initialization race; just spin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1)) { try { if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 int n = (sc > 0) ? sc : DEFAULT_CAPACITY;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Node<K,V>[] nt = (Node<K,V>[])new Node<?,?>[n]; table = tab = nt; sc = n - (n >>> 2); } } finally { sizeCtl = sc; } break; } } return tab; }
1.8中使用一个volatile类型的变量baseCount记录元素的个数,当插入新数据或则删除数据时,会通过addCount()方法更新baseCount,通过累加baseCount和CounterCell数组中的数量,即可得到元素的总个数;
HashTable使用一把锁处理并发问题,当有多个线程访问时,需要多个线程竞争一把锁,导致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