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go-Mesh 开启新一代 Go 微服务形态

本文涉及的产品
任务调度 XXL-JOB 版免费试用,400 元额度,开发版规格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云原生网关 MSE Higress,422元/月
简介: Proxyless Service Mesh 能力将跟随 Dubbo-go 下一版本发布,稳定的性能需要社区成员们共同的关注与建设。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轻量级 sdk + sidecar的模型;探索基于第三方流量治理组件的金丝雀发布能力;探索基于 dubbo 服务框架的多语言 sevice mesh、与更丰富的 mesh 生态组件兼容。

image.png

作者 | 李志信
来源 | 阿里开发者公众号

一 什么是 Proxyless Service-Mesh (无代理服务网格) ?

1 Service Mesh 简析

Istio 是当今最流行的开源服务网格。它由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构成,其架构如下(图片摘自 Istio官网)。

image.png

位于图中下半部分的控制平面负责配置、服务信息、证书等资源的下发。位于上半部分的数据平面关注业务之间的通信流量;传统服务网格通过代理的方式拦截所有的业务网络流量,代理需要感知到控制平面下发的配置资源,从而按照要求控制网络流量的走向。

在 Istio 环境中,其控制平面是一个名为 istiod 的进程,网络代理是 envoy 。istiod 通过监听 K8S 资源 例如Service、Endpoint 等,获取服务信息,并将这些资源统一通过 XDS 协议下发给位于数据平面的网络代理。envoy 是一个独立的进程,以 sidecar(边车)的形式伴随业务应用 Pod 运行,他与应用进程共用同一个主机网络,并通过修改路由表的方式,劫持业务应用的网络流量。

Service Mesh 可以解决微服务场景下的众多问题,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与业务复杂度的增长,基于原生 k8s 的容器编排方案将会难以应付,开发人员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服务治理挑战。而 Service Mesh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服务治理需求封装在了控制平面与代理中,业务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于业务逻辑。在应用部署之后,只需要运维人员通过修改配置,即可实现例如故障恢复、负载均衡、灰度发布等功能,这极大地提高了研发和迭代效率。

Istio 的 sidecar 通过容器注入的形式伴随业务应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业务应用是毫无侵入的,这解决了业务应用可迁移、多语言、基础架构耦合等问题。但这也带来了高资源消耗、请求时延增长的问题。

Service 为服务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基础架构与业务逻辑解耦,让应用开发人员只需关注业务。另一方面,由于 sidecar 的弊端,我们可以考虑使用 sdk 的形式,来替代 sidecar 支撑起数据平面。

2 Proxyless Service-Mesh

无代理服务网格,是2018年谷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Isito、gRPC、brpc 等开源社区都在这一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无代理服务网格框架以 SDK 的形式被业务应用引入,负责服务之间的通信、治理。来自控制平面的配置直接下发至服务框架,由服务框架代替上述 sidecar 的功能。

image.png

在无代理服务网格场景下,服务框架(SDK)的主要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对接控制平面,监听配置资源。
  2. 对接应用,为开发者提供方便的接口。
  3. 对接网络,根据资源变动,响应流量规则。

3 Proxyless 的优缺点

我认为优点如下:

  • 性能:无代理模式的网络调用为点对点的直接通信,网络时延会比代理模式小很多。
  • 稳定性:proxyless 的模式是单进程,拓扑简单,便于调试,稳定性高。
  • 框架集成:市面上已有众多 sdk 模式的服务框架,切换至 mesh 后便于复用框架已有能力
  • 资源消耗:没有 sidecar,资源消耗低。

当然,缺点也有很多:

  • 语言绑定:需要开发多种语言的 sdk
  • 可迁移性低:无法通过切换 sidecar 的形式来无侵入地升级基础设施。

总体来讲,我认为 Proxyless 架构以其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特点,更适合与生产环境使用。

二 Dubbo-go 与 Proxyless Service-Mesh

1 Dubbo-go 的能力

Apache/Dubbo-go (github.com/apache/dubbo-go),是一款分布式 RPC 框架,是 Apache/Dubbo 的 Go 语言实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微服务应用开发体验。Dubbo-go 生态为 Go 开发者提供了敏捷的微服务编程接口、配置管理方案、服务治理方案、以及一系列工具与脚手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框架提供的能力快速开发自己的微服务应用。

2 Dubbo-go 在 Proxyless Service-Mesh 场景的设计

服务注册发现

Dubbo-go 本身拥有可扩展的服务注册发现能力,我们为 service mesh 场景适配了注册中心的实现。开发人员可以将 dubbo-go 应用的信息注册在 istiod 控制平面上。客户端应用可以查询已经注册的接口数据,完成服务发现过程。

归因于 Java 的编程习惯,Dubbo-go 生态框架的服务注册方式都是接口级别的。即客户端只需要引入接口,即可发起调用,而无需关心下游的应用名、主机名、IP 地址等信息。与之相对的是应用级别的服务注册发现,主流微服务框架更多这种形式的服务调用方式,例如 gRPC、K8S、Istio,应用级服务发现对应到 mesh 场景下,我认为叫 “主机级别服务发现”更合适,这种调用方式需要客户端在引入接口的同时,还需引入下游的主机名和端口号。熟悉 gRPC-go 的同学一定很清楚,除了引入 pb 接口,还需要在创建客户端时调用 gRPC.Dial("xxx") 建立网络连接。而这里的 xxx 就是下游的主机名和端口号,这种服务发现的类型和用户编程习惯,导致了 gRPC 较为轻松地实践了 Proxyless Service Mesh。

关于应用级服务发现与接口级服务发现的区别和 dubbo 生态的解决方案,本文中不多赘述,可以参考刘军前辈写的文章文章《Dubbo 迈出云原生重要一步 应用级服务发现解析》
简单来说,应用级服务发现需要开发者关心接口之外还要关心应用名,注册中心的冗余信息较少;接口级服务发现开发者只需要引入接口名,但注册中心的冗余信息较多。

熟悉 Dubbo-go、Dubbo 生态的用户,不习惯于在编程的过程中指定下游主机名,更希望以接口引入的方式,直接发起 RPC 调用,而不需关心究竟这个接口被哪个应用实现,运行在哪台主机、哪个虚拟集群上。

Dubbo-go 为了融入 Istio 体系,将扩展出来的注册发现流程进行了特殊改造。在复用 Istio 提供的 EDS、CDS 主机发现的能力之外,增加了接口名到主机名的映射,作为源数据注册在了控制平面上。客户端在发起调用前持有接口名,通过查询istiod 上的元数据信息,拿到接口名到主机名到映射,转换为主机名;再通过EDS、CDS和路由,完成主机名到下游端点实例的转换。完成服务发现流程。

下面用一个更详细的例子来说明服务发现过程:

image.png

  1. 开发人员使用 dubbogo-cli 工具创建应用模板,发布 Deployment / Service pair 到集群中。
  2. 服务端拉取全量 CDS 和 EDS 数据,比对本机 IP,拿到当前应用的的主机名。并将本应用的所有接口名到主机名的映射,注册在 Istiod 上面。
  3. 客户端从 istiod 拉取全量接口名到主机名的映射,缓存在本地。当需要发起调用时,查询本地缓存,将接口名转换为主机名,再通过CDS 和 EDS 拉取到当前 cluster 所对应的全量端点。
  4. 全量端点经过 Dubbo-go 内置的 Mesh Router,筛选出最终的端点子集,并按照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请求。
  5. 开发人员或者第三方组件,通过操作 K8S 资源,控制 Dubbo-go 流量。

纵观这一过程,开发人员全程只需要关注接口即可,完全无需关心主机名和端口信息。即服务端开发者只需要实现pb接口,使用框架暴露出来;客户端开发者只需要引入pb接口,直接发起调用即可,可以跟随本文第四部分的教程来动手实验一下。

流量治理

Dubbo-go 拥有路由能力,通过 xds 协议客户端从 istiod 订阅路由配置,并实时更新至本地路由规则,从而实现服务的管理。Dubbo-go 兼容 Istio 生态的流量治理规则,可以通过配置 Virtual Service 和 Destination Rule,将打标的流量路由至指定子集,也可以在灰度发布、切流等场景进行更深入地使用。

云原生脚手架

dubbogo-cli 是 Apach/dubbo-go 生态的子项目,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应用模板创建、工具安装、接口调试等功能,以提高用户的研发效率。

可以执行以下指令安装dubbogo-cli 至 $GOPATH/bin

go install github.com/dubbogo/dubbogo-cli@latest

dubbogo-cli 支持以下能力

  • 应用模板创建
  • Demo 创建
  • 编译、调试工具安装
  • 查看 dubbo-go 应用注册信息
  • 调试 dubbo-go 应用接口

使用应用模板的开发流程

  1. 通过 dubbogo-cli 生成模板
  2. 修改api/api.proto
  3. make proto-gen
  4. 开发接口
  5. 修改 makefile 内镜像名和发布名
  6. 打镜像并推送
  7. 修改chart/app/values 内与部署相关的value配置
  8. make deploy, 使用 helm 发布应用。

详情可以参阅 dubbogo-cli 文档[1]。

三 Dubbo-go-Mesh 的优势

1 接口级服务发现

前文介绍到了通过接口级服务注册发现的优势,即开发人员无需关心下游主机名和端口号,只需要引入接口存根,或实现接口,通过框架启动即可。

2 高性能

我们在 k8s 集群内部署 Istio 环境,分别测试了 sidecar 模式的 gRPC 服务调用和 Proxyless 模式的 dubbo-go 应用服务调用。发现 proxyless 在请求耗时方面比 sidecar 模式少一个数量级,即性能提升十倍左右。

3 跨生态

Dubbo-go 是一个横跨多个生态的服务框架。

  • mesh 生态

    •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Dubbo-go 进行应用开发的同时,使用 Istio 生态所提供的强大能力。
  • gRPC 生态

    • Dubbo-go 支持与 gRPC 服务互通,HTTP2 协议栈。
    • Dubbo-go 默认使用 pb 序列化方式,高性能。
  • Dubbo 生态

    • 多语言优势,可以实现 go-java 应用互通。
    • 兼容 pixiu 网关,方便地进行服务的暴露和协议转换。
    • 使用 Dubbo-go 生态组件。

四 动手体验 Dubbo-go-Mesh

Dubbo-go 目前已支持兼容 Istio 的服务治理能力。支持基于 Istio 的接口级服务发现能力,兼容 Istio 生态的流量控制和管理能力,并且提供了脚手架和应用模板以提高 Go 应用开发效率。

您可参考文档 【Dubbo-go 文档 - Mesh 任务】[2],动手搭建一组 Dubbo-go Mesh 应用。

在这组任务中,开发者会从部署 Istio 环境开始,到创建应用模板、构建应用、发布应用、实现服务发现和 RPC、到最终完成流量规则动态配置,观察流量切换。对框架用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五 展望

Proxyless Service Mesh 能力将跟随 Dubbo-go 下一版本发布,稳定的性能需要社区成员们共同的关注与建设。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轻量级 sdk + sidecar的模型;探索基于第三方流量治理组件的金丝雀发布能力;探索基于 dubbo 服务框架的多语言 sevice mesh、与更丰富的 mesh 生态组件兼容。

Dubbo-go 也将继续在云原生的方向前进,继续发掘云计算时代技术红利,与开发者同在。


Serverless 架构在软件研发工程实践方面的价值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NoSQL
Go 微服务限流与熔断最佳实践:滑动窗口、令牌桶与自适应阈值
🌟蒋星熠Jaxonic:Go微服务限流熔断实践者。分享基于滑动窗口、令牌桶与自适应阈值的智能防护体系,助力高并发系统稳定运行。
Go 微服务限流与熔断最佳实践:滑动窗口、令牌桶与自适应阈值
|
JavaScript Java Go
探索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优势
在微服务架构的浪潮中,Go语言以其简洁、高效和并发处理能力脱颖而出。本文将深入探讨Go语言在构建微服务时的性能优势,包括其在内存管理、网络编程、并发模型以及工具链支持方面的特点。通过对比其他流行语言,我们将揭示Go语言如何成为微服务架构中的一股清流。
286 53
|
9月前
|
Shell Go 开发工具
【环境】Rocky8使用gvm配置Go多版本管理的微服务开发环境(go-zero)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在Rocky8上使用gvm来管理多个Go版本,并配置go-zero框架的开发环境。通过gvm的灵活管理,开发者可以轻松切换不同的Go版本,以适应不同项目的需求。同时,go-zero框架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微服务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希望本文能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效的Go语言开发环境,提高项目开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89 63
|
Dubbo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Spring Cloud Dubbo:微服务通信的高效解决方案
【10月更文挑战第15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服务架构成为企业应用开发的主流。Spring Cloud Dubbo结合了Dubbo的高性能RPC和Spring Cloud的生态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微服务通信解决方案。它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具备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简化了服务调用的复杂性,使开发者能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250 2
|
8月前
|
Dubbo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ache
Star 4w+,Apache Dubbo 3.3 全新发布,Triple X 领衔,开启微服务通信新时代
Star 4w+,Apache Dubbo 3.3 全新发布,Triple X 领衔,开启微服务通信新时代
140 0
|
12月前
|
Dubbo Cloud Native 应用服务中间件
阿里云的 Dubbo 和 Nacos 深度整合,提供了高效的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管理等关键功能,简化了微服务治理,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云原生时代,微服务架构成为主流。阿里云的 Dubbo 和 Nacos 深度整合,提供了高效的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管理等关键功能,简化了微服务治理,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项目中实现两者的整合,通过 Nacos 动态调整服务状态和配置,适应多变的业务需求。
377 2
|
监控 Go API
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的浪潮中,Go语言以其简洁、高效和并发处理能力脱颖而出,成为构建微服务的理想选择。本文将探讨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实践,包括Go语言的特性如何适应微服务架构的需求,以及在实际开发中如何利用Go语言的特性来提高服务的性能和可维护性。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Go语言在微服务开发中的优势,并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Go 数据处理 API
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与优势
本文摘要采用问答形式,以期提供更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 Q1: 为什么选择Go语言进行微服务开发? A1: Go语言的并发模型、简洁的语法和高效的编译速度使其成为微服务架构的理想选择。 Q2: 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有哪些优势? A2: 主要优势包括高性能、高并发处理能力、简洁的代码和强大的标准库。 Q3: 文章将如何展示Go语言在微服务中的应用? A3: 通过对比其他语言和展示Go语言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来说明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优势。
|
Cloud Native Go API
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Go语言在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Go语言以其轻量级协程(goroutine)和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成为微服务开发的首选语言之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展示了如何利用Go语言的特性优化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文章还讨论了Go语言在微服务生态中的角色,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
运维 Go 开发者
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与优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Go语言在构建微服务架构中的独特优势和实际应用。通过分析Go语言的核心特性,如简洁的语法、高效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标准库支持,我们揭示了为何Go成为开发高性能微服务的首选语言。文章还详细介绍了Go语言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几个关键应用场景,包括服务间通信、容器化部署和自动化运维等,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和启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