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推“脑机互联”,靠谱吗?

简介:

971892ee190789a2ef6b4485513a8f01edd0af95


【AI世代编者按】业界媒体Futurism近日撰文介绍了前沿科技公司Neuralink,它是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最新创办的一家公司,从目前所知的一些细节来看,马斯克打算用它来重塑人类的心智,把计算机技术的力量直接注入人类的大脑。


以下为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编译整理的文章内容:


在网站Wait But Why上,有一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很多细节。其作者提姆·乌宾(Tim Urban)在Neuralink公司在旧金山总部与马斯克及其团队接触了好几个星期。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马斯克这家公司的使命,以及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你只对大局观感兴趣,下面这些关于 Neuralink的内容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你的大脑将拥有另外一个“图层”


现在你的大脑主要有两个“图层”:一个是边缘系统,控制你的情绪、长期的记忆和行为之类的东西,另一个是皮质,它处理的是复杂思想、推理和长期规划。


马斯克希望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成为第三个图层,为其他两个提供补充。关于这个目标,最奇怪的地方可能在于他认为我们其实已经拥有了第三层,缺乏的只是最佳接口: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有了数字的第三层,因为你一直在使用电脑、手机、应用程序之类……我觉得大家已经是半人半机器了……


如果你忘记了带手机,就好像患上了肢体丧失综合症一样。


我认为,人类已经和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应用程序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了。



而Neuralink的目标就是消除中间媒介,把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计算机力量直接导入到我们的大脑中。你无需再使用手机把想法传达给另一个人(发个短信“今天8点吃晚餐”),这个想法将直接从你的大脑传输到对方的大脑中。


幸运的是,我们完全可以控制想法的传输,马斯克对提姆·乌宾说:“别人无法阅读你的想法——你必须愿意让别人阅读才行。如果你不愿意,那他们就不能阅读。就好比是你不愿意说话,你的嘴巴就不会说。”


马斯克组建的团队


马斯克和1000人见了面之后,选择了8个人到Neuralink来帮助他塑造人类的未来。他表示,组建合适的团队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他需要找到能够跨学科领域工作的人,包括从脑外科到微观电子学的一切领域。


他组建的团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梦之队”。团队成员有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和IBM的背景,他们的简历中有“神经粉尘”、“皮质生理学”和“人类心理物理学”之类的术语。他们是工程师、神经外科医生和芯片设计师,如果有人可以将马斯克的愿景变成现实,他们就是这些人。


这种技术的采用时间表说不准……


Neuralink不会突然将你变成一个人形电脑。该公司计划要发布的第一个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马斯克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大约四年内将某些东西推向市场,它们可以帮助严重的脑损伤(中风、癌症病变、先天性问题)患者。”


SpaceX研究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之后,可以能够通过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东西赚回成本,特斯拉也可以通过早期的汽车销售,来获得进行电池研究的资金。同样,用来治疗疾病或残障人士的早期脑机接口设备,可以为Neuralink研发其真正的尖端技术筹集资金。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健康人才能够传达内心想法呢?马斯克对这个进度非常乐观:


“我觉得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时间……要注意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进程,以及残障人士使用我们的设备效果如何。



障碍非常之多


下面提到的只是Neuralink面临的两个障碍。马斯克可能让创新看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与这个最新公司的计划相比,就连去火星看起来也会比较简单。


首先是工程障碍。公司必须处理生物相容性、无线性、电力和带宽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把大约200个电极放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当谈到改变世界的接口时,Neuralink团队告诉提姆·乌宾,他们考虑的是“一百万个同时被记录的神经元”,所以他们不仅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大脑能够与很多电极进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克服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把它们放在哪里?


解决了工程问题还不够。马斯克自己也提到了,监管部门的批准将是Neuralink技术在开发和采用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因素。调查显示,公众对脑机接口的担心超过了基因编辑,所以该公司也面临着怀疑和恐惧,很多人不希望在脑里安装一些高科技机器。而且也有人担心这些植入的计算机可能会被黑客入侵,这种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而且我们对脑部运作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


Neuralink不会存在于真空中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并不是在单打独斗——很多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正在推动大脑接口技术的发展。 

Facebook的8号楼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制用于脑植入物的超细电线,其他机构也在使用机器人设备帮助瘫痪者步行,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每个新的发展都将推动该领域的发展,Neuralink团队可以从其他机构的失误和成功中学习经验教训。


就像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一样,大脑计算机接口也不是新生事物。这项技术需要的可能恰好就是一个像马斯克这样的构想家,来把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编译/Kathy)

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文发表时间" 2017-05-03 "

相关文章
|
8月前
|
监控 安全 大数据
无人机场航站楼解决方案
本系统由旅客服务云平台、消费数据云平台、行李数据云平台、监控云平台、机器人服务云平台、登机手续服务云平台、反恐与警务大数据指挥平台、应急指挥大数据平台、安检大数据云平台、容灾备份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及登机云平台等组成。各平台通过数据交互,实现旅客服务、安全检查、值机办理、行李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确保机场运营高效、安全。特别是反恐、逃犯抓捕和超能力者管理等功能,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登机云平台则负责处理旅客登机流程中的各项数据,确保旅客顺利登机。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安全
脑机接口技术:提升人机交互的前沿探索
【9月更文挑战第29天】脑机接口(BCI)技术借助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进步,实现了人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连接,开辟了人机交互新纪元。该技术通过捕捉并转化神经信号,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设备或接收反馈,已在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例如,在医疗上,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语言功能;在教育中,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娱乐领域,则提供沉浸式体验。尽管面临技术、伦理及隐私挑战,但其发展前景广阔,有望革新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2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
5天前
|
SpringCloudAlibaba 负载均衡 Dubbo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本文对比分析了SpringCloudAlibaba框架下Feign与Dubbo的服务调用性能及差异。Feign基于HTTP协议,使用简单,适合轻量级微服务架构;Dubbo采用RPC通信,性能更优,支持丰富的服务治理功能。通过实际测试,Dubbo在调用性能、负载均衡和服务发现方面表现更出色。两者各有适用场景,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
386 124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
7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Qwen3-Coder入门教程|10分钟搞定安装配置
Qwen3-Coder 挑战赛简介:无论你是编程小白还是办公达人,都能通过本教程快速上手 Qwen-Code CLI,利用 AI 轻松实现代码编写、文档处理等任务。内容涵盖 API 配置、CLI 安装及多种实用案例,助你提升效率,体验智能编码的乐趣。
702 107
|
2天前
|
算法 Python
【轴承故障诊断】一种用于轴承故障诊断的稀疏贝叶斯学习(SBL),两种群稀疏学习算法来提取故障脉冲,第一种仅利用故障脉冲的群稀疏性,第二种则利用故障脉冲的额外周期性行为(Matlab代码实现)
【轴承故障诊断】一种用于轴承故障诊断的稀疏贝叶斯学习(SBL),两种群稀疏学习算法来提取故障脉冲,第一种仅利用故障脉冲的群稀疏性,第二种则利用故障脉冲的额外周期性行为(Matlab代码实现)
223 152
|
4天前
|
Java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pring 微服务和多租户:处理多个客户端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Spring Boot 微服务架构中实现多租户。多租户允许单个应用实例为多个客户提供独立服务,尤其适用于 SaaS 应用。文章探讨了多租户的类型、优势与挑战,并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 Spring Boot 的灵活配置实现租户隔离、动态租户管理及数据源路由,同时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可扩展性。结合微服务的优势,开发者可以构建高效、可维护的多租户系统。
203 127
|
4天前
|
Web App开发 前端开发 API
在折叠屏应用中,如何处理不同屏幕尺寸和设备类型的样式兼容性?
在折叠屏应用中,如何处理不同屏幕尺寸和设备类型的样式兼容性?
230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