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比如刚开始环境 A 和环境 B 的代码版本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版本的迭代,环境 A 的系统一直持续迭代,但是环境 B 的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升级,一直保持在最初的版本。如果某个时候需要对环境 B 的系统进行升级的话,你会发现,中间已经过了好多个版本,各个版本的差距很大,数据库结构有调整,不能直接打包发布,需要把之前所有对环境 A 调整的 SQL 都在环境 B 中执行一遍才行。
这个时候如果 SQL 版本做的好的问题不大,依次执行就行了,但是如果中间有人员离职或者记录缺失,那只能通过对比数据库结构来进行解决了。
数据迁移
前面我们的提到的场景专业的名词叫数据迁移,那为什么会出现数据迁移的场景呢?我从官网截了一张图大家可以看下,虽然说可能跟我实际开发不是一样,但是也差不多类似会出现这种场景,存在多个环境。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的代码可以通过版本迭代来控制,但是我们的数据库却不行,很多时候连脚本是否执行过都会忘记,这种事情光靠人记是很难的。
Flyway
Flyway 就是用来解决像这样的数据库迁移的工具,接入了 Flyway 过后,在数据库中会生成一张默认名为flyway_schema_history 的数据表,用来追踪数据库的变化。程序启动的时候 Flyway 都会在文件系统或者 classpath 路径下面寻找迁移脚本。每个迁移脚步都有相应的命名规则,Flyway 会根据文件的版本号进行迁移,每次迁移过后都会在flyway_schema_history 表中插入一条类似如下的记录,记录版本已经对应的脚本文件和校验码等信息:
每次启动的时候只会执行最高版本的脚本,而且如果版本没变,脚本变了是启动不了的。
Flyway 的迁移类型
版本迁移
最常见的迁移就是就是版本化迁移,每次迁移都会对应的迁移版本,迁移的版本必须全局唯一,版本迁移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次只被执行依次。
撤销迁移
每个撤销迁移都对应的一个版本迁移,也就是说撤销迁移是针对版本迁移所存在的,每一个撤销迁移与版本迁移都是一一对应的,而且对应的版本号必须一致。
可重复迁移
可重复迁移有描述和校验码,但是没有版本号,程序在每次启动的时候,如果发现脚本文件有变化就会执行。
基于 SQL 的迁移
上面提到的几种类型都是基于 SQL 文件来执行的,只不过每种类型的命名格式不一样,下图是从官网上截下来的,大家看下每种类型的文件应该按照如下的格式去命令,其中的 Separator 是两个下划线。
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prefix:前缀,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前缀,版本迁移使用 V,撤销迁移使用 U,可重复迁移使用 R,当然这些都是可配置的;
Version:版本号,可以使用点符号或者单下划线链接;
Separator:分隔符,两个下划线,也是可以配置的;
Description:版本描述可以用下划线和空格分隔;
Suffix:后缀,一般都是 .s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