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常考面试题-软件测试面试宝典一篇全(5)

简介: 软件测试常考面试题-软件测试面试宝典一篇全(5)

白盒测试的优点有:

帮助软件测试人员增大代码的覆盖率,提高代码的质量,发现代码中隐藏的问题。

白盒测试的缺点有:

程序运行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不可能测试所有的运行路径;

测试基于代码,只能测试开发人员做的对不对,而不能知道设计的正确与否,可能会漏掉一

些功能需求;

系统庞大时,测试开销会非常大。



如何测试一个 纸杯?


功能度:用水杯装水看漏不漏;水能不能被喝到

安全性:杯子有没有毒或细菌

可靠性:杯子从不同高度落下的损坏程度

可移植性:杯子在不同的地方、温度等环境下是否都可以正常使用

兼容性:杯子是否能够容纳果汁、白水、酒精、汽油等

易用性:杯子是否烫手、是否有防滑措施、是否方便饮用

用户文档:使用手册是否对杯子的用法、限制、使用条件等有详细描述

疲劳测试:将杯子盛上水(案例一)放 24 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盛上汽油(案例二)

放 24 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等

压力测试:用根针并在针上面不断加重量,看压强多大时会穿透



测试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测试计划文档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答案: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

交流、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尤其是测试管理人员,

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

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

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

所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试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最好是能先评审)。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常见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等价类划分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

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


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

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

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

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

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

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猜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

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

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

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 0 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

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

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

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

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

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

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正交表分析法

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

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

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场景分析方法

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

性更好。

7)状态图法

通过输入条件和系统需求说明得到被测系统的所有状态,通过输入条件和状态得出输出条

件;通过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状态得出被测系统的测试用例。

8)大纲法

大纲法是一种着眼于需求的方法,为了列出各种测试条件,就将需求转换为大纲的形式。大

纲表示为树状结构,在根和每个叶子结点之间存在唯一的路径。大纲中的每条路径定义了一

个特定的输入条件集合,用于定义测试用例。树中叶子的数目或大纲中的路径给出了测试所

有功能所需测试用例的大致数量。


相关文章
|
9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数据管理
探索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选择与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现代软件开发流程中,如何根据项目特性、团队技能和长期维护需求,精准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379 11
|
9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探索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策略
随着软件开发周期的加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手动软件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要求。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化测试在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其对提高软件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挑战,以及提供实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选择指南,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自动化测试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策略与最佳实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软件行业中,自动化测试已成为确保软件质量和加速产品上市的关键工具。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并深入讨论实施自动化测试的最佳实践。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揭示如何有效整合自动化测试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以及它如何帮助团队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
150 1
|
9月前
|
Java 测试技术 API
探索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动化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几种流行的自动化测试框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旨在为读者提供选择合适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参考依据。
|
9月前
|
数据管理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策略与最佳实践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自动化测试已成为确保软件质量和加速产品上市的关键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构建有效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以及实施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通过分析自动化测试的最佳实践,本文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指南,以优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
244 4
|
9月前
|
监控 测试技术 定位技术
探索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选择与实施###
本文不概述传统意义上的摘要内容,而是直接以一段对话形式引入,旨在激发读者兴趣。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勇敢的探险家,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地图,每张地图都指向未知的宝藏——高效、精准的软件测试领域。我们将一起踏上这段旅程,探讨如何根据项目特性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并分享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避坑指南。 ###
140 4
|
9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软件测试的艺术与科学:探索自动化测试框架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中,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自动化测试框架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旨在为读者揭示如何通过自动化测试提升软件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将从测试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引导读者了解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支持测试活动。文章不仅提供理论知识,还将分享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无论你是测试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高效、更可靠软件测试的大门。
131 1
|
3月前
|
Java 测试技术 容器
Jmeter工具使用:HTTP接口性能测试实战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初步理解如何使用JMeter进行HTTP接口性能测试,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研究更多关于JMeter的内容。记住,只有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工具,你才能充分利用它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717 23
|
8月前
|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接口测试新选择:Postman替代方案全解析
在软件开发中,接口测试工具至关重要。Postman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产工具的崛起,越来越多开发者转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替代方案——Apifox。它不仅支持中英文切换、完全免费不限人数,还具备强大的可视化操作、自动生成文档和API调试功能,极大简化了开发流程。
|
5月前
|
SQL 安全 测试技术
2025接口测试全攻略:高并发、安全防护与六大工具实战指南
本文探讨高并发稳定性验证、安全防护实战及六大工具(Postman、RunnerGo、Apipost、JMeter、SoapUI、Fiddler)选型指南,助力构建未来接口测试体系。接口测试旨在验证数据传输、参数合法性、错误处理能力及性能安全性,其重要性体现在早期发现问题、保障系统稳定和支撑持续集成。常用方法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及兼容性测试,典型场景涵盖前后端分离开发、第三方服务集成与数据一致性检查。选择合适的工具需综合考虑需求与团队协作等因素。
634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