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李飞飞:中国数据库的时与势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Tair(兼容Redis),内存型 2GB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简介: 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并列为三大基础软件,无论是在银行存取款,还是进行健康码查询,我们的日常应用和企业业务背后都离不开数据库。可以说,没有数据库,就难以构建数字化底座。过去的40多年,数据库技术一直在创新与迭代,经历了不亚于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巨大跨越。云计算的出现,让全球数据库市场格局迎来了40年以来的最大拐点。而这一次,时与势站在中国厂商一边。

image.png

作者简介:

李飞飞,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达摩院首席数据库科学家。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

 

 

决定冰山高度的,是水面之下你看不见的80%

 

如果我们将企业业务比作一座冰山,将数据比作数字时代的新石油,那么数据就是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庞大基底,其蕴藏的动力潜能令人期待。如何帮助千行百业的用户存好、用好、管好数据,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需要承载数据的主体、核心基础软件——数据库作为坚实底座。

 

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并列为三大基础软件,企业业务和日常应用都离不开数据库。无论是在银行存取款,还是进行健康码查询,背后都离不开数据库。可以说,没有数据库,就难以构建数字化底座。

 

在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刚刚公布的2021年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评估结果中,作为中国科技公司代表,阿里云数据库蝉联了领导者LEADERS)象限,意味着阿里云数据库综合实力已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这既是对阿里云数据库实力的肯定,同时也证明了阿里云围绕云原生数据库新赛道进行前瞻布局和自研创新的战略是正确的。2020年,阿里云首次挺进全球云数据库领导者象限,是中国数据库40年来第一次进入全球顶级数据库行列。今年,阿里云仍是唯一进入领导者象限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数据库赢得认可,我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入选Gartner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的企业共有20家,中国2家,占比10%。这与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应用前景并不相称。在我看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中国厂商出现在这份榜单上,并且不断向着领导者象限迈进。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云计算的出现,让全球数据库市场格局迎来了40年以来的最大拐点。而这一次,时与势会站在中国厂商一边。

数据库的40年大变局


数据库是数字经济里最重要的基石,人们已切身感受到移动通信、智能手机、AI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数据库似乎变化不大。不过在数据库从业者眼里,在过去的40多年,数据库技术一直在持续创新与迭代,经历了不亚于移动通信技术从1G5G的巨大跨越。


上世纪80年代初,数据库系统逐步走进信息技术舞台的中央。2000年前后,大数据技术兴起;再到2010年后,云计算热度持续升温,云原生、分布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展望未来,数据库技术会因为云计算实现技术上的极大跃迁。


随着企业业务全面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演进,企业面临呈指数级递增的海量存储需求和挑战,包括并不限于诸如业务热点和突发流量带来的挑战。企业不仅需要降本增效,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洞察,从而产生可指导行动的智能决策,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已经难以满足和响应快速增长的业务诉求:

 

一:系统面临持续扩容的挑战。传统数据库是在冯·诺依曼架构下发展而来,其核心特征是计算、存储等资源的紧耦合。当业务需要的资源超过底层系统所能提供的容量后,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灵活弹性的扩容。

 

二:系统永远会存在宕机的风险。如果支撑核心在线业务的数据库出了问题,将导致业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数据库需要高可用,确保无论底层资源发生任何问题,数据库都可以实现不同服务器、不同虚拟机、甚至是不同可用区和地域之间的切换,保证上层业务系统对底层硬件资源的错误或者风险的无感知容错。

 

面对这两个核心挑战,云原生数据库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等资源进行池化,将存储计算分离。打个比方,以前创建独立的数据库,好比每家每户各打一口水井。如今的云原生数据库,则是把这些水井底部的水资源连接起来,表面上还是一口口独立的水井,但是水井的底部已经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池塘,能实现随时按需用水。

 

概而言之,从传统数据库到云原生数据库,最大的技术变革是资源池化与资源解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高可用、容器化部署、智能化运维等为核心能力。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解耦,是技术的解构与重组。通过在技术上把存储计算池化并且分离,为各企业提供不间断、弹性扩展、高可用的数据库服务。

 

 

云计算的本质,是利用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将资源高效池化,而对应用进行透明的集中式部署。业界目前主流的发展趋势,是将资源池化、资源解耦,以云原生、分布式的技术为基础。阿里云所打造的云原生数据库2.0 —— 一站式全链路数据管理与服务,将云原生技术和分布式技术合二为一:上层是分布式,下层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每个分区都可以享受云原生带来弹性、高可用的能力,同时上面有分布式带来的水平拓展的能力,解决高并发可能带来的瓶颈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打造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的专属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系统,做到专库专用;同时,利用HTAP、在离线一体化、库仓一体、多模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融合,以及数据在不同应用场景和系统之间的自由流转。最后,通过在线数据管理平台来实现一站式全链路数据管理与服务。


举例来说,在传统架构下,企业部署一套IT系统,就需要部署一个数据库,并且要按照可预知的业务峰值来规划设计系统容量和冗余,进行安装部署。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是高成本和低使用率,因为大部分时间系统是闲置的、资源是错配的。云原生数据库的资源解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去年,我们为钉钉快速扩容了10万多台云服务器的软硬件资源,但是数据库系统并不需要像传统数据库那样进行复杂且耗时的扩容部署,而是通过云原生技术,采用层级分离、弹性解耦的方式满足业务需要。在云原生数据库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AI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自动化的运维过程,快速调动资源,匹配业务需求,需要多少资源就扩展多少资源。就像自来水系统,用户可对水量进行实时灵活的控制。如果需求上升,就开大水龙头,需求下降就调小水龙头。业务峰值过后,可以快速释放资源,大幅提升系统资源使用效率。反过来对业务系统来讲,运维简易化程度和效率也大大提升。

 

11是全球最大的超级数字工程之一,是阿里巴巴技术的练兵场,但阿里云数据库经受住了最严苛的检验。如2020年双11零点的峰值58万笔/秒,每一笔交易还会有一个拆单的动作,到数据库系统就是每秒几百万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处理事务数)。这种瞬间爆发的场景,如果不是利用云原生的技术,简单依赖传统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高并发、弹性、高可用的要求。


2021年是数字化转型的普及年,千行百业的业务加速上云进程。即使是单一客户,也拥有多样化的复杂业务以及丰富的业务负载特性,单一产品和架构已很难满足客户需要。阿里云数据库全面拥抱云原生,首次从客户场景视角,提出了一站式全链路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希望通过产品及产品组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业务诉求。

 

面向云原生数据库2.0时代,阿里云数据库提供了涵盖数据生产和集成(DTSDMSDBS)、数据实时处理与存储(RDSPolarDB产品系列、LindormTair)、数据分析和发现(AnalyticDB产品系列)、数据开发、管理和智能运维(DMSDAS)的一站式全链路、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数据管理与服务,通过触手可及、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的云数据库,让数据无缝的自由流动。


中国数据库厂商的时与势


数据库作为应用型技术,先发优势和生态建设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性创新,后来者想要超越,可能性很小。在云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下,云计算已成为数据库发展的新赛道,中国数据库企业迎来了绝佳的变革机遇期。


Gartner预测,到2022年,云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收入将占DBMS市场总收入的50%,比2020年预测的提前了一年。数据库继续向云迈进,全球数据库产业结构正在加速重构。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服务,对数据库的研发、使用、销售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也让全球厂商在数据库赛道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有着众多的数字用户,有很多独特业务场景。没有成功应对双11流量洪峰、健康码等场景的数据库厂商,很难知道如何解决海量数据、超高并发交易洪峰等实际业务问题。放眼全球,中国厂商独享这样的机会。这一次,中国厂商乘而上,拥有了比肩国外数据库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以阿里云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为例,2017年才启动自主研发,但到今天很多功能,如内存、计算与存储三层解耦架构实现秒级弹性、多主多写、基于内存池化的列存索引支持HTAP等已经是全球首创或业内领先的技术,创新步伐已经领先国外同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指出,我国数据库产业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241亿元,全球市场占比约5.2%。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3.4%,全球占比12.3%左右。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推动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数据库行业能够挺进并蝉联Gartner魔力象限的领导者地位,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数据库行业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国家对基础软件产品的扶持、以及政策的引导和加持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过去中国数据库技术打不开市场,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今天中国乃至海外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接受中国数据库技术,并且金融、政务等核心应用开始尝试用云数据库大规模替代传统数据库。随着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实施,这种全面替代会是一个确定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中国数据库技术。云原生与分布式一体化、在离线一体化、HTAP混合负载查询与处理、物联网及多模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安全可信与隐私保护、智能化运维与调优、机器学习和AI负载以及智能化算子与应用支持、新型硬件的适配和优化将成为云原生数据库重点发力和突破的技术方向。

 

今天,中国提供数据库产品的厂商已超过80家,其中很多企业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和追捧,成为新锐的独角兽厂商。虽然国内数据库企业单一厂商的人员规模还不足以与全球巨头企业抗衡,但是产业人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梯队。这为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阿里云数据库也致力于培养数据库领域的技术人才,建立开源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社区与组织,撰写云原生数据库教材,希望吸引更多人参与、学习、贡献数据库技术,实现人才生态的繁荣。

 

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携手创新,在数据库领域VLDBSIGMODICDE三大顶会的论文中,中国厂商的论文数量也呈现了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的贡献占比保持在23%左右,部分论文提出的数据库技术创新甚至获得全球同行的认可。这也是中国数据库企业趁势而起的标志之一。


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在这样的产业大变革时代,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我们所面临的时与势,有利于中国数据库厂商看清方向,找到快速成长的路径。我相信,时与势也必定转化为中国数据库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让我们在这样关键的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应有的一席之地。


相关阅读:

Gartner魔力象限专题点击了解报告详情

重磅 | 阿里云连续两年入选Gartner®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相关实践学习
MySQL基础-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场景介绍如何使用DMS工具连接RDS,并使用DMS图形化工具创建数据库表。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数据管理
|
30天前
|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阿里云PolarDB:引领云原生数据库创新发展
阿里云PolarDB引领云原生数据库创新,2024云栖大会将分享其最新发展及在游戏行业的应用。PolarDB凭借弹性、高可用性、多写技术等优势,支持全球80多个站点,服务1万多家企业。特别是针对游戏行业,PolarDB助力Funplus等公司实现高效运维、成本优化和业务扩展。通过云原生能力,PolarDB推动游戏业务的全球化部署与快速响应,提升用户体验并保障数据安全。未来,PolarDB将继续探索AI、多云管理等前沿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数据基础设施。
|
9天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亚太唯一,阿里云连续5年位居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报告「领导者」
Gartner®公布2024年度《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报告,阿里云成为亚太区唯一入选该报告“领导者(LEADERS)”象限的科技公司,同时也是唯一一家连续5年位居“领导者”象限的中国企业。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1月17日|阿里云云谷园区,PolarDB V2.0技术沙龙,畅聊国产数据库
为了助力国产化项目顺利推进,阿里云邀请企业开发者和数据库负责人到云谷园区,与PolarDB V2.0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我们将根据信息为您申请入园。欢迎参与,共同探讨PolarDB的最新技术和应用!
|
1月前
|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体验领礼啦!体验自建数据库迁移到阿里云数据库RDS,领取桌面置物架!
「技术解决方案【Cloud Up 挑战赛】」上线!本方案介绍如何将自建数据库平滑迁移至云数据库RDS,解决业务增长带来的运维难题。通过使用RDS MySQL,您可获得稳定、可靠和安全的企业级数据库服务,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完成任务即可领取桌面置物架,每个工作日限量50个,先到先得。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数据管理
媒体声音|专访阿里云数据库周文超博士:AI就绪的智能数据平台设计思路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中,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模型在实际业务场景的落地过程中,必须有海量数据的支撑:经过训练、推理和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才能最终产生业务价值。事实上,大模型本身就是数据处理后的产物,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与创新需要通过更智能的平台解决数据多模处理、实时分析等问题,这正是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企业推动 “Data+AI”融合战略的核心动因。
|
2月前
|
存储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阿里云数据库MongoDB版助力信也科技 打造互联网金融企业样板
我们的风控系统引入阿里云数据库MongoDB版后,解决了特征类字段灵活加减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极大的提升了业务用户体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阿里云数据库MongoDB版助力信也科技 打造互联网金融企业样板
|
2月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双位数增长,阿里云连续五年领跑关系型数据库
阿里云蝉联中国关系型数据库整体市场份额第一,在公有云业务双位数增长的驱动下,阿里云同时在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取得了38%的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