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未来网络NDN技术依仗“你的名字”

简介: 众所周知,以太网网络协议是数据中心数据网络的标准,是当前数据中心里最为主流的网络协议。

众所周知,以太网网络协议是数据中心数据网络的标准,是当前数据中心里最为主流的网络协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太网协议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移动互联、海量数据分布式处理的强烈需求之下,传统网络协议的局限性再次显现出来。如果是十年前,没有人会说以太网协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网络从来不管它传输的数据内容是什么,只要按照固有速率完成传输就可以,而现在物理网络基础之上承载的应用越来越复杂,为满足多场景、不同应用需求,需要从物理网络层面也做出改变。这样就有人提出了下一代网络概念,这类网络协议与现有的以太网标准协议完全不同,叫做NDN(Named Data Networking)命令数据网络。

 

之所以推出NDN网络,必然是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应用需求,以太网协议传输基本采用TCP和UDP两种数据报文格式,在两个实体之间端到端进行数据交换,这样设计上简单,标准也统一,数据开销也小,但也会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安全性,以太网络可以接受任何人发送的任何内容,不管数据包的内容,只要发送者看似合法,很多时候恶意信息被发送给了接收者,导致网络容易被攻击,针对以太网不同的协议都有很多不同攻击的方式,一个网络设备安全与否,就是要看对这些攻击的防御能力,再好的网络设备也会有疏漏的时候,这种先天性的协议缺陷使得整个网络都不够安全;现有网络基于网络层路由表项转发,IP地址既表征身份又表征位置,限制了移动性和多网址的灵活性,如果地址变化就会中断会话,需要重新建立连接,不允许网络中存在回路,不能同一时刻具有多个网络地址;还有以太网网络上存在大量的重复冗余传输,造成网络带宽资源的浪费,导致带宽竞争和拥塞会加剧,这个在以前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也不会有问题,但如今网络流量激增的速度远远超过摩尔定律与网络设备性能提升速度,将协议浪费带宽资源的问题暴露出来。这些以太网络协议具有的先天缺陷,均无法靠简单的修补来满足,统治了互联网半个世纪的以太网协议首次面临着最大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NDN应运而生。

 

谈到下一代网络,实际上不仅有NDN,还有面向动态性的MobiltyFirst,以云计算为中心的Nebula,面向服务的SOFIA等等,NDN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认可度最广的一种协议。2010年美国NSF设立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计划,资助了4个项目,分别致力于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和设计,这其中就包括NDN。2014年9月,美国、韩国、中国、瑞士、法国、日本的各大高校,以及包括阿尔卡特朗讯、思科、华为、英特尔、松下和Verisign在内的商业机构共同成立了NDN联盟。NDN有一句话说,告诉我你要的数据的名字,我把这个数据还给你。在NDN里面没有地址,我发一个兴趣包,它里面有一个内容,回应的数据包也有对应内容的数据。如果你想要下载某部最新的电视剧,你可以直接从离你最近的、拥有这部片子的电脑中下载,而不用统一将下载源指向某视频网站,更不会堵塞在该视频网站中,在奔涌着巨大数据流量的下载通道里面叫苦不迭了。为了确认内容的准确和安全性,在NDN中使用了数字签名技术,不管回应数据从哪里拿到,有这个数字签名就可以验证这个确实是想要的内容。在NDN网络中,向网络要信息和数据,网络反馈提供的信息数据,不关心从哪里来的,这个数据可以是从一个网络接口传过来,也可以从很远的地方拿过来,没有关系,现在的网络就是这么做的,或者如果以前有过这个信息,把它存起来了也没有关系,现实当中就非常麻烦,但是NDN当中就很自然。从最根本的网络架构来讲,NDN就是取一个你所要的内容,把你的名字给它即可。NDN完全通过“你的名字”完成数据检索,获得数据信息。

 

NDN的核心思想是摒弃传统网络将数据位置数字化的方式(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IP地址),采用数据的名字来代替信息本身,NDN去掉了传统网络封包只能命名通讯终端的限制,让一个NDN封包可以是任何对象,NDN网络能够使用所有网络可理解的名称,网络数据基于内容进行转发。从技术角度来讲,数据包里面所有的是想要的内容名字,和地址相关的任何问题就没有了。这样还能够解决IP地址数量枯竭的问题,现在32位IPv4地址早已分配完毕,网络技术起源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早期申请了大量IPv4地址,这使得他们IPv4地址缺少现象并不严重,而新兴国家是严重缺乏,所以新兴国家致力于推广128位的IPv6地址技术,这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积极相应,作为网络技术发源地的美国直接提出了NDN,显然用NDN可以更好地解决地址不够的问题,并且比IPv6要灵活,安全性也高,再一次走在了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NDN依仗“你的名字”可以搜索获得网络上的任何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可以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拿来,如果有很多服务器,一个服务器坏了,自然而然从另外一个服务器拿来,只要有任何一个服务器在工作,都不受影响,通过NDN网络可以轻松获得。不过,NDN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在命令策略、安全隐私、缓存策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这需要整个数据中心网络产业链同仁,共同努力参与并付诸行动。

相关文章
|
4月前
|
监控 安全 Linux
Arista CloudVision 2025.1 - 多云和数据中心网络自动化、监控和分析
Arista CloudVision 2025.1 - 多云和数据中心网络自动化、监控和分析
151 2
Arista CloudVision 2025.1 - 多云和数据中心网络自动化、监控和分析
|
4月前
|
网络协议 区块链 KVM
Arista vEOS 4.30.10M - 虚拟化的数据中心和云网络可扩展操作系统
Arista vEOS 4.30.10M - 虚拟化的数据中心和云网络可扩展操作系统
109 2
Arista vEOS 4.30.10M - 虚拟化的数据中心和云网络可扩展操作系统
|
4月前
|
调度 Python
探索Python高级并发与网络编程技术。
可以看出,Python的高级并发和网络编程极具挑战,却也饱含乐趣。探索这些技术,你将会发现:它们好比是Python世界的海洋,有穿越风暴的波涛,也有寂静深海的奇妙。开始旅途,探索无尽可能吧!
104 15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深度学习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核心组件——人工神经元和反向传播算法自提出以来鲜有根本性突破。穿孔反向传播(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技术通过引入“树突”机制,模仿生物神经元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对传统神经元的增强。该技术利用基于协方差的损失函数训练树突节点,使其能够识别神经元分类中的异常模式,从而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提高模型精度(如BERT模型准确率提升3%-17%),还能实现高效模型压缩(参数减少44%而无性能损失)。这一革新为深度学习的基础构建模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边缘设备和大规模模型优化场景。
125 16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
4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Script
基于 JavaScript 图算法的局域网网络访问控制模型构建及局域网禁止上网软件的技术实现路径研究
本文探讨局域网网络访问控制软件的技术框架,将其核心功能映射为图论模型,通过节点与边表示终端设备及访问关系。以JavaScript实现DFS算法,模拟访问权限判断,优化动态策略更新与多层级访问控制。结合流量监控数据,提升网络安全响应能力,为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智能化演进,助力数字化管理。
92 4
|
4月前
|
监控 区块链 数据中心
Arista EOS 4.34.0F - 适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网络的可扩展操作系统
Arista EOS 4.34.0F - 适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网络的可扩展操作系统
120 0
Arista EOS 4.34.0F - 适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网络的可扩展操作系统
|
5月前
|
Devops API 语音技术
Cisco NX-OS Software Release 9.3(15) - 数据中心网络操作系统
Cisco NX-OS Software Release 9.3(15) - 数据中心网络操作系统
109 5
Cisco NX-OS Software Release 9.3(15) - 数据中心网络操作系统
|
5月前
|
存储 双11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
近日,阿里云联合清华大学与中国移动申报的“性能可预期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通过端网融合架构,实现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可预期性,在带宽保障、时延控制和故障恢复速度上取得重大突破,显著提升服务质量。成果已应用于阿里云多项产品及重大社会活动中,如巴黎奥运会直播、“双十一”购物节等,展现出国际领先水平。
|
5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定位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154 2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