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打算系统性的介绍下NIO和Netty的内容,因为这块内容也是每个程序员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在介绍NIO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一些前置的知识
1.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这两个概念对于初次接触的小伙伴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举个简单例子如下图:
上图中的储户是没法直接从金库中存钱获取取钱的,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就非法了。这里用户空间相当于储户,内核空间相当于银行职员,而硬盘相当于金库,也就是用户空间中的进程没法直接操作读写硬盘中的数据,我们需要通过内核空间来处理,这样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会容易理解些。
2.普通IO操作
了解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概念和作用后我们来看下普通IO的执行原理。
根据上图,当进程请求一个I/O操作,它会执行一个系统(open() , read() , writer() , close())调用将控制权移交给内核。当内核以这种方式被调用,它随即采取任何必要步骤,找到进程所需数据,并把数据传送到用户空间内指定的缓冲区中,这时常规进程就可以对缓冲区中的数据处理操作了,而内核试图对数据进行高速缓存或预读取,因此进程所需数据可能已经在内核空间里了,如果是这样,该数据只需简单地拷贝出来即可,如果数据不在内核空间,则进程被挂起,内核着手把数据读进内场。
问题
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似乎多余,为什么不直接让磁盘把数据送到用户空间的缓冲区呢?
硬盘通常不能直接访问用户空间
磁盘基于块存储的硬件设备操作的固定大小的数据块,用户进程请求的可能是任意大小或者非对齐的数据块,在这两者数据交互过程中内核负责数据的分解、再组合工作,起到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3.虚拟内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的时候,内核首先通过DMA技术将文件内容从磁盘读入内核中的buffer,然后Java应用进程再从内核的buffer将数据读取到应用程序的buffer。也就是有两次的文件复制,为了提升I/O效率和处理能力,操作系统采用虚拟内存的机制。虚拟内存意为使用虚假(或虚拟)地址取代物理(硬件RAM)内存地址。这样做好处颇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一个以上的虚拟地址可指向同一个物理内存地址。
虚拟内存空间可大于实际可用的硬件内存
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内核与用户空间的往来拷贝。
3.1 一个以上的虚拟地址可指向同一个物理内存地址
在进行IO操作时就可以将用户空间的buffer区和内核空间的buffer区指向同一个物理内存。这样用户空间的程序就不需要再去内核空间再取回数据,而是可以直接访问,节省内存空间。
3.2 虚拟内存空间可大于实际可用的硬件内存
当用户程序访问内存地址时,一般的操作如下:首先虚拟内存系统会到物理内存去查找该虚拟地址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如A1,则直接从物理内存中读取;如果不存在,如A4则会抛出一个信号。这时虚拟内存系统会去磁盘空间中找,找到后再按一定的策略,将其置入到内存中,如将B2和A4交换。然后由用户程序就可以使用A4中的数据。这样就保证了用户程序可以读取一些大型的文件。
从本质上说,物理内存充当了分页区的高速缓存;而所谓分页区,即从物理内存置换出来,转而存储于磁盘上的内存页面.
把内存页大小设定为磁盘块大小的倍数,这样内核就可直接向磁盘控制硬件发布命令,把内存页写入磁盘,在需要时再重新装入。结果是,所有磁盘 I/O 都在页层面完成。对于采用分页技术的,现代操作系统而言,这也是数据在磁盘与物理内存之间往来的唯一方式
3.3内存管理单元
现代 CPU 包含一个称为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子系统,逻辑上位于CPU 与物理内存之间。该设备包含虚拟地址向物理内存地址转换时所需映射信息。当 CPU 引用某内存地址时,MMU负责确定该地址所在页(往往通过对地址值进行移位或屏蔽位操作实现),并将虚拟页号转换为物理页号(这一步由硬件完成,速度极快)。如果当前不存在与该虚拟页形成有效映射的物理内存页,MMU会向CPU 提交一个页错误。
页错误随即产生一个陷阱(类似于系统调用),把控制权移交给内核,附带导致错误的虚拟地址信息,然后内核采取步骤验证页的有效性。内核会安排页面调入操作,把缺失的页内容读回物理内存。这往往导致别的页被移出物理内存,好给新来的页让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待移出的页已经被碰过了(自创建或上次页面调入以来,内容已发生改变),还必须首先执行页面调出,把页内容拷贝到磁盘上的分页区。
如果所要求的地址不是有效的虚拟内存地址(不属于正在执行的进程的任何一个内存段),则该页不能通过验证,段错误随即产生。于是,控制权转交给内核的另一部分,通常导致的结果就是进程被强令关闭。
一旦出错的页通过了验证,MMU 随即更新,建立新的虚拟到物理的映射(如有必要,中断被移出页的映射),用户进程得以继续。造成页错误的用户进程对此不会有丝毫察觉,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