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宣传更夸张,秒杀18核i9!AMD新旗舰Ryzen 9跑分出炉

简介: AMD 在展会上的 Keynote 或许无法说服所有人——对于芯片来说我们更想看到实际性能的测试。昨天终于有人把新一代顶配消费级 CPU,AMD Ryzen 9 3950X 的跑分放上了 Geekbench,其领先优势甚至比 AMD 宣传的还要夸张。

AMD Ryzen 9 3950X 预计将会在今年 9 月发售,售价 749 美元(约合人民币 5200 元)。它拥有 16 核 32 线程,时钟频率为 3.5GHz,加速频率 4.7GHz,缓存高达 8+64MB,设计功耗(TDP)为 105W。


这一次,在 Geekbench 上与它进行对比的是英特尔即将在今年四季度推出的 18 核 36 线程 CPU Core i9-9980XE,售价 1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13,830 元)。这款芯片标准频率 3GHz,加速频率 4.4GHz,设计功耗 165W。


后者要比两天前用来对比的 i9-9960X 更强大,然而 AMD 仍然收获了大幅领先的成绩。


2FD228C0-6765-4B53-9BE0-CDE10F206EAB.jpeg


我们一直在期待着 AMD 的下一代处理器产品,新一代的小芯片设计(Chiplet)被认为是在驱动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的巨大突破,特别是在制程工艺难以进步,构建高频率大型芯片越来越困难的今天。


AMD 预计将会在消费级的 Ryzen 和服务器级的 EPYC 上部署这种新的芯片范式,其中每块芯片中都含有 8 个这样的 Zen 2 内核。


6 月 10 日,AMD 在洛杉矶发布了新一代锐龙(Ryzen)处理器的几款新品,从 6 核锐龙 5 3600,到 12 核锐龙 9 3900X,再到 16 核心 32 线程锐龙 9 3950X,这些芯片理论上已经压制了英特尔九代酷睿。


DF54301B-59C6-4634-A2C0-F1DC0238BCCD.jpeg


随着 AMD 的新 16 核 Zen 2 旗舰产品正式推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锐龙 3000 系列不会仅限于 12 核 3900X。根据 AMD 自己进行的测试,锐龙 9 3950X 比英特尔的 i9-9960X 更快,但根据新的 Geekbench 得分,这款 7 纳米的旗舰产品在某些情况下要强得多,轻轻松松甩英特尔一大截。


它在多核测试中得分为 61,072,是所有消费类 CPU 中最高的。最接近它的竞争对手是英特尔 18 核的 i9-9980XE,但其得分也不过才 46618,与锐龙 9 3950 相差了 14000 多分,但价格却是后者的两倍多(锐龙 3950X,749 美元;i9-9980XE 约为 2000 美元)。


4340EF1C-00D4-484A-BC40-3E3E205288E1.jpeg


最棒的是,这还只是一个早期样本,比最终上市的旗舰产品要差一些。从上图可以看出,基本的时钟频率是 3.29GHz,最大时钟频率是 4.29GHz,而最终推出的 3950X 在负载下的时钟频率是 4.7GHz。


尽管如此,单核性能和 16 核 AMD 旗舰产品的 IPC 均高于第九代英特尔系列产品。在单核测试中,英特尔只有时钟频率较高的 i7 和 i9 能够与之相匹配。


另外,该芯片在 X470 板上运行,根据缓存大小和代号「马蒂斯(Matisse)」,我们可以确认这的确是锐龙 9 3950X,而不是什么未来的 Threadripper 芯片。下面是多核和单核性能列表:


836E576B-56B1-485D-AE1A-2E11DE131CBE.jpeg

与之相比较的,Geekbench 单核性能榜单。


与 AMD 第一代的 Zen 相比,Zen 2 的设计范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平台与核心实现是围绕台积电最先进的 7nm 工艺与小型 8 核小芯片(chiplet)设计的,尺寸约为 74~80 平方毫米。在这些 chiplet 上有两组四核组成的「核心体」(CCX),其中包含 4 个核心和一组 L3 缓存——Zen 2 的 L3 缓存是 Zen 1 的两倍。


每块完整的 CPU,无论它有多少「小芯片」,都需通过 Infinity Fabric 链路与中央 IO 芯片配对。IO 裸片充当所有片外通信的枢纽,它包含处理器的所有 PCIe 通道、内存通道,以及与其他小芯片,甚至其他 CPU 之间的 Infinity Fabric。


2C5DEDCF-C010-4096-8009-3429CE7D023A.jpeg


EPYC Rome 处理器的 IO 芯片基于台积电的 14nm 工艺制造,而消费类处理器 IO 芯片(体积更小,功能更少)则基于 GlobalFoundries 的 12nm 工艺制造。


被称为「Matisse」,或 Ryzen 3000 系列的消费级处理器拥有最多两个小芯片,16 个内核。AMD 将在 7 月 7 日推出 6 个版本的 Matisse,从 6 核到 16 核覆盖家用台式机的高低端。


6 核处理器和 8 核处理器有一个 chiplet,8 核以上的处理器有两个 chiplet,但在所有情况下 IO 芯片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每个基于 Zen 2 的 Ryzen 3000 处理器都可以访问 24 个 PCIe 4.0 通道和双通道内存。


649E21AF-92A2-41E7-9B64-A8848F5F1022.jpeg

Geekbench 多核性能榜单。


看起来英特尔这次真的没法全身而退了,你会在 7 月(或者 9 月)购买 AMD 的 Ryzen 9,还是选择继续信任英特尔 CPU 呢?


AMD,yes!FDC8CDC3-5100-49FC-9451-A5F662AADB1A.png


参考内容: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amd-ryzen-3950x-vs-intel-i9-9980xe-geekbench,39640.html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4525/amd-zen-2-microarchitecture-analysis-ryzen-3000-and-epyc-rome



本文为机器之心报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
后端返回base64格式数据转excel格式文件并下载
后端返回base64格式数据转excel格式文件并下载
586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PINN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用于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ODE)的边值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PINN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用于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ODE)的边值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288 6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
n8n自动化工具部署与使用
n8n是一款开源的工作流自动化工具,类似于IFTTT。它的优点是开源、可以自托管、下载安装方便、易于使用,可以互联上百种服务。n8n基于节点能够将任何工具连接在一起,轻松部署不同类型的任务。它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后下载为excel然后通过邮件发送给其他人。
10398 1
|
API Windows
怎么申请 bing api key
1:打开网址 https://login.live.com/ 注册帐号并登录(点击上图中的登录按钮即可),在新窗口点击下方的“立即注册”(有帐号的可以直接登录)2:填写相关信息(推荐使用hotmail邮箱),填写完毕后点击下方的 即可PS:国家或地区请勿选择‘中国’,否则会出现‘在你的市场中未提供...
20434 1
|
5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监控
抖音直播间采集提取工具,直播间匿名截流获客软件,Python开发【仅供学习】
这是一套基于Python开发的抖音直播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包含观众信息获取、弹幕监控及数据存储等功能。代码采用requests、websockets和sqlite3等...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Transformer的算法基础与工程实践
Graph Transformer是一种结合了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图神经网络(GNNs)特点的神经网络模型,专为处理图结构数据而设计。它通过改进的数据表示方法、自注意力机制、拉普拉斯位置编码、消息传递与聚合机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图中节点间关系信息的高效处理及长程依赖关系的捕捉,显著提升了图相关任务的性能。本文详细解析了Graph Transformer的技术原理、实现细节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图书推荐系统的实例,展示了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强大能力。
1438 30
|
存储 监控 负载均衡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机制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发现是确保各独立服务组件能够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服务发现的基本原理、核心组件以及在现代云原生应用中的最佳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理解和实现服务发现机制的指导思路。
|
缓存 Web App开发 自然语言处理
关于解决chatGPT注册不了报错:chatGPT邮箱不支持
ChatGPT 开放了免费注册功能。然而,在用户创建过程中,一些人遇到了如下所示的提示信息:“Oops! The email you provided is not supported”,中文翻译为“糟糕,邮箱不支持”。
1054 4
|
算法
计算机网络:CSMA/CA协议
计算机网络:CSMA/CA协议
1543 9
|
安全 数据可视化 网络安全
微隔离实施五步法,让安全防护转起来
零信任安全模型起始于2010年,其核心原则是“最小权限”,强调预防为主。微隔离是实现零信任的关键实践,经历了从NGFW到SDP,再到CARTA框架的发展,最终NIST将其定义为解决方案,确认IAM、SDP和微隔离为落地实践。美国政府的行政令推动了零信任架构的应用,其中微隔离贯穿安全的各个层面。微隔离技术包括云平台原生、第三方虚拟化防火墙和主机Agent三种实现方式,已进入成熟期。实施微隔离涉及五个步骤:定义资产、梳理业务模型、实施保护、细化安全策略和持续监控。检验微隔离效果需通过攻防演练。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制定适合的微隔离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