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三) 用java实现七种排序算法。

简介: 很多时候,听别人在讨论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都觉得很牛逼,心想,卧槽,排序也分那么多种,就觉得别人很牛逼呀,其实不然,当我们自己去了解学习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今天就一起总结一下各种排序的实现原理并加以实现。

      很多时候,听别人在讨论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都觉得很牛逼,心想,卧槽,排序也分那么多种,就觉得别人很牛逼呀,其实不然,当我们自己去了解学习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今天就一起总结一下各种排序的实现原理并加以实现。

                        -WZY

一、文章编写风格总览

    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最后对各种排序算法进行比较,理清楚各种排序的优缺点。  

    其中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增强,堆排序是对选择排序的增强,希尔排序是对插入排序的增强,这就6种了,最后一种就是归并排序。

          

二、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我认为最简单的一种排序了,因为我们自己也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原理非常简单,

      

          原理图如上所示:先将第一个位值上的数跟之后所有位置上的数依次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个位置上的数比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大,则进行互换,然后继续将第一个位置上的数与第三个位置上的数进行比较,经过一轮的比较后,第一个位值上的数就是所有数中最小的一个,接着将第二个位置上的数与之后所有位置上的数进行比较,同样的规则,第二轮比较结束后,第二位放的就是所有数中第二小的数,依次往下比,直到最后一个位置结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排序,就叫做选择排序。

          代码实现

            

          测试

            

View Code
              

        舞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NTY5NTcy.html

三、插入排序

      简单,给定的一组记录,将其分为两个序列组,一个为有序序列(按照顺序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一个为无序序列,初始时,将记录中的第一个数当成有序序列组中的一个数据,剩下其他所有数都当做是无序序列组中的数据。然后从无序序列组中的数据中(也就是从记录中的第二个数据开始)依次与有序序列中的记录进行比较,然后插入到有序序列组中合适的位置,直到无序序列组中的最后一个数据插入到有序序列组中为止。  

      原理图

             

      代码实现

              

View Code

        很有趣的视频,插入排序的趣味舞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NTY5MzEy.html

四、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跟选择排序一样的简单,好理解,整个过程就想气泡一样往上升,假设从小到大排序,对于给定的n个记录,从第一个记录开始依次对相邻的两个记录进行比较,当前面的记录大于后面的记录时,交换位置,进行一轮比较后,第n位上就是整个记录中最大的数,然后在对前n-1个记录进行第二轮比较,重复该过程直到进行比较的记录只剩下一个为止。

              

        代码实现

          

View Code
  

      冒泡排序: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TAyMzQ0.html

五、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非递归的,一种是递归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理解了非递归的实现,那么你就知道了归并排序的原理,而递归的也就非常简单了。

       什么是归并排序呢?(我们讲解的是2路归并排序)

           一张图就可理解什么叫做2路归并排序

               

           初始将一个数组中每个元素都看成一个有序序列(数组长度为n),然后将相邻两个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第一趟归并就可以得到n/2个长度为2(最后一个有序序列的长度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关键看数组中元素的个数了)的有序序列,在进行两两归并,得到n/4个长度为4的有序序列(最后一个的长度可能小于4)...一直这样归并下去,直到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1

       简单来说,通过三步,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写出归并排序      

          1、解决相邻两个有序序列归并成一个有序序列,非常简单,新增一个数组(长度和需要排列的数组相同),

              二路归并的核心操作,在归并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原来的有序序列,所以,将归并的结果存入另外一个数组中,设两个相邻的有序序列为r[s] ~r[m]和r[m+1]~r[t],将这两个有序序列归并成一个有序序列,r1[s]~r1[t],设三个参数i,j,k。 i和j分别指向两个有序序列的第一个记录,即i=s,j=m+1,k指向存放归并结果的位置(也就是将归并结果放到r1中的哪个位置)k=s。然后,比较i和j所指记录的数,取出较小者作为归并结果存入k所指的位置,然后将较小者的指向往后移动,直至两个有序序列之一的所有记录都取完,在将另一个有序序列的剩余记录顺序送到归并后的有序序列中(也就是放到r1中)

              

View Code

          2、如何完成一趟归并?

             这里就需要分情况了,三种情况,

               假设每个有序序列中的元素个数为h(第一次归并的h=1),i=0,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归并每次取两个有序序列,那么跨度就是2h,问题就来了,只要知道长度为n(n为数组的最大下标值)的数组中有几个这样的两个有序序列,那么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了。

             第一种情况:(i+2h-1) <= n //比如,i=0,h=1时,(i+2h-1)的意思就是指向了第一个两个有序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的下标值,用它来跟n(n为数组最大的下标值)比较,如果小于n,那么说明后面还有别的数,如果等于n,说明到结尾了,整个数组正好全是两个有序序列得,不会有多余数。那么就执行一次归并,将这两个有序序列归并,然后i加2h。如果还符合这个条件,继续归并,如果不符合,判断别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i+h-1) < n //说明最后还有两个有序序列,但是最后一个有序序列的长度不是h,同样将其进行归并

              第三种情况: (i+h-1) >= n //说明只剩下最后一个有序序列,则直接将其有序序列送到r1的相应位置。

            

View Code

        3、完成整个归并排序

            前面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两个有序序列如何进行归并,一个是如何判断完成一趟归并过程。现在就需要解决如何控制二路归并的结束呢?也就是需要归并多少趟。

            当步长等于n或者大于n时,说明只剩下一个有序序列了,那么即归并结束了。

            

View Code

          

六、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增强,增强得点在于:冒泡排序中,记录的比较和移动是在相邻两个位置进行的,记录每次交换只能后移一个位置,因而总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较多,而快排记录的比较和移动是从两端向中间进行的,较大的记录一次就能从前面移动到后面,较小的记录一次就能从后面移动到前面,这样就减少了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快速排序原理:选取一个轴值(比较的基准),将待排序记录分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左侧记录都是小于或等于轴值,右侧记录都是大于或等于轴值,然后分别对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重复前面的过程,也就是左侧部分又选择一个轴值,又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这就使用了递归了。到最后,整个序列就变得有序了。

      问题:如何选择轴值?如何将序列变成左右两部分?

      轴值的选择有三种:

            1、选取序列的第一个位置上的记录

            2、选择序列的中间位置上的记录

            3、将序列第一个位置 和 中间位置 和 末尾位置上的记录进行比较,选择大小居中的记录,

      如何将序列划分成左右两部分?         

        看图的执行流程,当一趟比较下来,轴值的左侧和右侧就被排好了,其中利用了first和end两个参数,一个从起点开始,一个从末尾开始,当两个相等时,就将序列中所有记录都遍历了一遍,第一次的比较次数是和选择排序第一次比较次数是一样的,但是之后就开始不一样了,因为在轴值的左侧的元素就不用跟轴值右侧的元素进行比较了,而选择排序还是跟所有的比。

            

            

      递归调用

              

View Code
          快速排序: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Dk4NTQ4.html

七、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其实是插入排序的升级版本,本质上进行的也是插入排序的操作,但是希尔排序并不是把一组记录看成一个整体,而将整个记录分为了若干组记录,然后在对每组记录进行插入排序,

      分组规则为如下所示:假设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十个位置(每个位置上都会放数,这里忽略数,只讨论位置)。(省略了插入排序操作,只对如何分组进行讲解,而完整的希尔排序就是在每次分组完之后进行插入排序操作即可)

        步长为:5、3、1

        第一次分为5组记录(组数跟步长是一样的):1,6 、2,7、3,8、 4,9、 5,10 这五组记录,分别对这五组记录进行插入排序。

        第二次分为3组记录:1,4,7,10、2,5,8、3,6,9 这三组记录,分别对这三组记录进行插入排序

        第三次分为1组记录:1 2 3 4 5 6 7 8 9 10, 为这组记录进行插入排序,

             而步长只要满足最后一次为1,并且是从大到小即可。一般使用(数组长度/2) 或者 (数组长度/3 +1) 来代表步长。

          这样做的好处是:

                将待排序的数组元素分成多组,每组中记录数相对较少

                经过前几次的排序后,整个序列变为了“基本有序序列”,最后在对所有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对基本有序和记录数少的序列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而希尔排序就是利用了这两点。

      原理图

          

            解释:第一次分组,49,13、38,27、65,49、97,55、76,04 五组,对这五组分别进行插入排序,在49找到13时,就会进行插入排序,位置会进行互换,而并非先全部分组,后排序。

               按照步长一直重复执行,直到步长为1后,执行完最后一次直接插入排序,整个希尔排序就完成了。    

      运行时动态图:看最下面我分享的资源即可。(不知道博客园中如何上传.swf文件,或者动态图也不会如何上传。无奈)        

      代码实现

             

View Code
    

      希尔排序舞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NTcwMDIw.html

八、堆排序

    上面说的希尔排序是对插入排序的增强,那么堆排序呢,就是对选择排序进行增强,选择排序一个数据要跟每个数据都进行一次比较,并没有利用到一些比较的结果,比如,4 跟10比较,3跟4比较后,按理说不用让3跟10在比了,但是选择排序并没有这种智能化,而是老老实实的比较,而堆排序就完美的利用了前几次比较的结果,从而增加了效率。

     讲解堆排序之前,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堆?

        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什么是完全二叉树?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度能够小于2,并且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的二叉树(还不懂就去百度一下什么是完全二叉树)

                  

        这个图是一个完全二叉树,但不是堆。

        堆分两种,大顶堆和小顶堆

           大顶堆:在完全二叉树的基础上,每个父节点都比自己的两个子结点大,这样的就是大顶堆,特点是根节点是最大的值,看下图,90比70,80大,70比60,10大,以此类推

                 

            小顶堆:和大顶堆相反,根节点是最小的值,并且每个父结点都比自己的子节点要小,如下图

                

            堆排序就是利用堆的这种特点进行编写的,原理:先将一组拥有n个元素的序列构建成大顶堆或者小顶堆,在将根结点上的数跟堆最后一位数进行互换,此时,第n位的数就是整个序列中最大或者最小的数了,然后在将前n-1位元素进行构建成大顶堆或者小顶堆,在将根结点跟第n-1位进行互换,得到第2大或者第2小的数,在将前n-2位数进行构建,依次类推,直到只剩下1位元素即结束,排序完成。

            通过讲解原理:堆排序分为三步

               1、构建大顶堆或小顶堆

               2、循环

                   根节点和末尾结点进行互换,

                   构建大顶堆或小顶堆 

               3、排序完成

            

            

View Code

                  

九、总结比较各种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1、注意,排序的稳定性的意思是:举例说明。

                排序前:5,6(1),1,4,3,6(2),(第一个6在第二个6之前)

                排序后:如果排序后的结果是1,2,3,4,5,6(1),6(2)那么就说此排序算 法是稳定的,反之为不稳定

          2、当待排序记录个数n较大,并且是无序序列,对稳定性不作要求时,采用快速排序为宜

          3、当待排序记录个数n较大,内存空间允许,要求排序稳定时,采用归并排序为宜

          4、当待排序记录个数n较大,且序列中可能出现正序或逆序的情况,不要求稳定性,采用堆排序或归并排序为宜

          5、等等。。。这种直接到百度上一搜,肯定会有人总结的,并且总结的肯定比我好,我就了解各种排序算法原理,如何用java进行实现,和基本的一点特性。对自己要求更高的同学则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一下。。

相关文章
|
25天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灵活切换算法的艺术
策略模式通过封装不同算法并实现灵活切换,将算法与使用解耦。以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作为独立策略,购物车根据选择调用对应支付逻辑,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避免冗长条件判断,符合开闭原则。
231 35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从零掌握贪心算法Java版:LeetCode 10题实战解析(上)
在算法世界里,有一种思想如同生活中的"见好就收"——每次做出当前看来最优的选择,寄希望于通过局部最优达成全局最优。这种思想就是贪心算法,它以其简洁高效的特点,成为解决最优问题的利器。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学习贪心算法的核心思想,并通过10道LeetCode经典题目实战演练,带你掌握这种"步步为营"的解题思维。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之美》: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精要
本系列深入探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核心原理及Java实现,涵盖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常用算法分类、复杂度分析及集合框架应用,助你提升程序效率,掌握编程底层逻辑。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基于 Java 滑动窗口算法的局域网内部监控软件流量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探讨了滑动窗口算法在局域网流量监控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实时性、资源控制和多维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优化策略,结合Java编程实现高效流量异常检测。
134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Java
Java实现林火蔓延路径算法
记录正在进行的森林防火项目中林火蔓延功能,本篇文章可以较好的实现森林防火蔓延,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很多参数只能使用默认值,所以蔓延范围仅供参考。(如果底层设备获取的数据充足,那当我没说)。注:因林火蔓延涉及因素太多,如静可燃物载量、矿质阻尼系数等存在估值,所以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
68 4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企业上网监控系统中红黑树数据结构的 Python 算法实现与应用研究
企业上网监控系统需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传统数据结构存在性能瓶颈。红黑树通过自平衡机制,确保查找、插入、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稳定在 O(log n),适用于网络记录存储、设备信息维护及安全事件排序等场景。本文分析红黑树的理论基础、应用场景及 Python 实现,并探讨其在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实践价值,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
136 1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跳表数据结构的企业局域网监控异常连接实时检测 C++ 算法研究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企业局域网监控中海量连接记录的高效处理。其通过多层索引机制实现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优于链表和平衡树。跳表在异常连接识别、黑名单管理和历史记录溯源等场景中表现出色,具备实现简单、支持范围查询等优势,是企业网络监控中动态数据管理的理想选择。
138 0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企业上网监控场景下布隆过滤器的 Java 算法构建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企业上网监控系统中,用于快速判断员工访问的网址是否为违规站点。相比传统哈希表,它具有更低的内存占用和更快的查询速度,支持实时拦截、动态更新和资源压缩,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成本。
161 0
|
4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我们来说一说 Java 的一致性 Hash 算法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157 1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Java中的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中三种常用对称加密算法(AES、DES、3DES)的实现原理及应用。对称加密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解密,适合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AES作为现代标准,支持128/192/256位密钥,安全性高;DES采用56位密钥,现已不够安全;3DES通过三重加密增强安全性,但性能较低。文章提供了各算法的具体Java代码示例,便于快速上手实现加密解密操作,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案保护数据安全。
404 5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