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管理:副本集创建集合时慎用{autoIndexId: false}选项

本文涉及的产品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云数据库 MongoDB,独享型 2核8GB
推荐场景:
构建全方位客户视图
云原生多模数据库 Lindorm,多引擎 多规格 0-4节点
简介:

MongoDB默认对_id字段建立索引

MongoDB创建集合时,默认会给集合创建id索引。用户如果不需要id索引,可以在创建结合时指定{autoIndexId: false}选项,这样创建出来的集合,就不会有任何索引了。

mongo-9552:PRIMARY> db.createCollection("testcoll", {autoIndexId: false});
{ "ok" : 1 }
mongo-9552:PRIMARY> db.testcoll.getIndexes()
[ ] 

什么场景不需要id索引?

当你只需要顺序访问集合数据的时候,可以不对id字段建立索引以提高写入效率,比如MongoDB的local.oplog.rs集合,Secondary使用tailable cursor顺序的从Primary上读取oplog,故MongoDB没有对locol.oplog.rs建立id索引。

mongo-9552:PRIMARY> use local
switched to db local
mongo-9552:PRIMARY> db.oplog.rs.getIndexes()
[ ]

使用副本集时必须对id建立索引

MongoDB createCollection的介绍文档中,关于autoIndexId选项,有个小tips

IMPORTANT
For replica sets, all collections must have autoIndexId set to true.

官方建议使用副本集时,所有的集合必须要有id索引,但MongoDB目前没有强制这么做,3.2版本里如果创建集合时指定了{autoIndexID: false},会提示如下信息,说明官方也准备废弃该选项。

 
 the autoIndexId option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release

同时,MongoDB启动时也会有警告信息

WARNING: the collection 'test.testcoll' lacks a unique index on _id. This index is needed for replication to function properly

副本集中id索引为什么是必须的?

参考官方issuse

https://jira.mongodb.org/browse/SERVER-22902
https://jira.mongodb.org/browse/SERVER-8237

副本集中,如果集合没有id索引,会导致Secondary在同步数据时负载很高

接下来分析Secondary节点负载高产生的原因

先看一个线上的实际例子,某集合没有id索引,用户以在该集合上每秒insert 100个文档,

Primary CPU利用率: 0.3%左右
Secondary CPU利用率: 200+%  (随集合中文档数量增加不断上涨)

insert操作在Primary上执行后,Primary会记录一条oplog

mongo-9552:PRIMARY> db.colltest.insert({x: 1})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mongo-9552:PRIMARY> use local
switched to db local
mongo-9552:PRIMARY> db.oplog.rs.find().sort({$natural: -1}).limit(1)
{ "ts" : Timestamp(1456886695, 2), "h" : NumberLong("-6988779545498609573"), "v" : 2, "op" : "i", "ns" : "test.colltest", "o" : { "_id" : ObjectId("56d653a7204536989bc13c6a"), "x" : 1 } }

接下来Secondary从Primary读取该oplog,并重放oplog,对于insert操作,Secondary的行为是执行一条upsert操作(根据id查询文档,如果已经存在则update,如果不存在则insert),来保证幂等性。

由于集合没有id索引,导致Secondary在做upsert时,必对整个集合做一次扫描,来确定id是否存在,当集合规模越来越大时,全集合扫描的开销也越来越大,导致Secondary的负载越来越高,最终会影响到Secondary上的读请求。

AliCloudDB for MongoDB的改进

为了避免用户误用{autoIndexId: false}选项,AliCloudDB for MongoDB在用户在创建集合时,如果指定了该选项,创建的动作会失败。已向MongoDB官方提pull request,see https://github.com/mongodb/mongo/pull/1071

相关文章
|
NoSQL MongoDB 数据库
MongoDB 删除集合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
372 1
|
8月前
|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
微服务——MongoDB常用命令——集合操作
本节主要介绍MongoDB中的集合操作,包括显式与隐式创建集合的方法。显式创建使用`db.createCollection(name)`,需遵循命名规范(如不能以"system."开头或包含`\0`字符)。隐式创建则通过直接向不存在的集合插入文档实现,更为常用。此外,还介绍了集合删除方法`db.collection.drop()`及其返回值规则,帮助用户管理数据库中的集合资源。
307 0
|
JSON NoSQL MongoDB
Rockmongo详解:高效管理MongoDB的图形化利器
Rockmongo详解:高效管理MongoDB的图形化利器
414 0
|
存储 NoSQL MongoDB
MongoDB 复制(副本集)
10月更文挑战第17天
190 2
MongoDB 复制(副本集)
|
NoSQL 容灾 MongoDB
MongoDB主备副本集方案:两台服务器使用非对称部署的方式实现高可用与容灾备份
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MongoDB的高可用性,本文探讨了两种在两台服务器上部署MongoDB的方案。方案一是通过主备身份轮换,即一台服务器作为主节点,另一台同时部署备节点和仲裁节点;方案二是利用`priority`设置实现自动主备切换。两者相比,方案二自动化程度更高,适合追求快速故障恢复的场景,而方案一则提供了更多的手动控制选项。文章最后对比了这两种方案与标准三节点副本集的优缺点,指出三节点方案在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方面表现更佳。
1050 5
|
缓存 NoSQL MongoDB
|
存储 NoSQL MongoDB
MongoDB 创建集合
10月更文挑战第13天
218 1
|
存储 NoSQL Shell
MongoDB复制(副本集)总结
这篇文章是关于MongoDB副本集的总结,包括复制原理、设置副本集、案例分析等内容。
302 1
|
存储 NoSQL 数据管理
揭秘MongoDB时间序列集合:这个超级功能将如何彻底改变你的数据管理?
【8月更文挑战第8天】时间序列数据记录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在数据库管理中至关重要。MongoDB自4.0版起引入时间序列集合,专为这类数据优化存储与查询。通过问答形式介绍其特点:自动数据过期、高效存储机制及快速查询操作。创建时需指定时间字段及可选元数据字段。支持设置数据过期时间,采用粗粒度索引减少I/O操作。查询时可通过时间范围筛选数据,并利用聚合框架进行数据分析。随着实时分析需求的增长,时间序列集合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747 1
|
NoSQL MongoDB 数据库
国内唯一 阿里云荣膺MongoDB“2024年度DBaaS认证合作伙伴奖”
阿里云连续第五年斩获MongoDB合作伙伴奖项,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云厂商。一起学习MongoDB副本集的选举机制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
国内唯一 阿里云荣膺MongoDB“2024年度DBaaS认证合作伙伴奖”

相关产品

  • 云数据库 MongoDB 版
  •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