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故事:一个数学家胜过10个师

简介:

一个一流数学家胜过10个师
1944年,韦弗接到请求,希望确定攻击日本大型军舰时水雷布阵的类型。但是美国海军对日本大型舰只的航速和转弯能力一无所知。幸运的是海军当局有许多这些军舰的照片。当把问题提到纽约州立大学韦弗的应用数学组时,马上有人提供了一个资料:1887年,数学家凯尔文曾研究过当船以常速直线前进时,激起的水波沿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形成一个扇面,船边的角边缘的半角为19度28分,其速度可以由船首处两波尖顶的间隔计算出来。根据这个公式测算出了日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

战争初期,希特勒的空军优势给同盟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英国面对德国的空袭,要求美国帮助增加地面防空力量。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要求数学家帮助军队保卫莫斯科,特别是防卫德军的空袭。这时,英国的维纳和苏联的柯尔莫戈洛夫几乎同时着手研究滤波理论与火炮自动控制问题。维纳给军方提供准确的数学模型以指挥火炮,使火炮的命中率大大提高。这一套数学理论组成了随即过程和控制论的基础。

在两军对垒的战斗中,许多问题要求进行快速估算和运用逼近方法。专攻纯数学的冯·诺伊曼立即把注意力放到数值分析方面。他从事可压缩气体运动以及滤波问题,开拓了激波的互相碰撞、激波发射方面的研究。

1943年底,他受奥本海默邀请,以顾问身份访问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加制造原子弹的工程,在内向爆炸理论、核爆炸的特征计算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中军备消耗惊人,研究军火质量控制和抽样验收方面如何节省的问题十分迫切。隶属于应用数学小组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研究小组的领导人瓦尔德研究出一种新的统计抽样方案,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序贯分析法”这一方案的发明,为美国军方节省了大量军火物资,仅这一项就远远超过AMP的全部经费。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数学家铸就了军队之魂。二战期间仅德国和奥地利就有近200名科学家移居美国,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大批外来高科技人才的流入,给美国节省了巨额智力投资。美国军方从那时起,就十分热衷于资助数学研究和数学家,甚至对应用前景还不十分明显的项目,他们也乐于投资。美国认为,得到一个第一流的数学家,比俘获10个师的德军要有价值得多。有人认为,第一流的数学家移居美国,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胜利之一

二战中的数学智慧
巧妙对付日机轰炸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舰船屡遭日机攻击,损失率高达62%。美军急调大批数学专家对477个战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当日军飞机采取高空俯冲轰炸时,美舰船采取急速摆动规避战术的损失率为20%,采取缓慢摆动的损失率为100%;二是当日军飞机采取低空俯冲轰炸时,美军舰船采取急速摆动和缓慢摆动的损失平均为57%。美军根据对策论的最大最小化原理,从中找到了最佳方法:当敌机来袭时,采取急速摆动规避战术。据估算美军这一决策至少使舰船损失率从62%下降到27%。

理智避开德军潜艇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实力受限,又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艇。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一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数量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下降为 1%,大大减少了损失。

算准深水炸弹的爆炸深度
英军船队在大西洋里航行时,经常受到德军潜艇的攻击。而英国空军的轰炸对潜艇几乎构不成成胁。英军请来一些数学家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渗艇从发现英军飞机开始下潜到深水炸弹爆炸时止,只下潜了7.6米,而炸弹却已下沉到21来处爆炸。经过科学论证,英军果断调整了深水炸弹的引信,使爆炸深度从水下21米减为水下9.1米,结果轰炸效果较过去提高了4倍。德军还误以为英军发明了新式炸弹。

飞机止损护英伦
当德国对法国等几个国家发动攻势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应法国的请求,动用了十几个防空中队的飞机和德国作战。这些飞机中队必须由大陆上的机场来维护和操作。空战中英军飞机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法国总理要求继续增派10个中队的飞机。丘吉尔决定同意这一请求。内阁知道此事后,找来数学家进行分析预测,并根据出动飞机与战损飞机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经过快速研究发现,如果补充率损失率不变,飞机数量的下降是非常快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现在的损失率损失两周,英国在法国的‘飓风’式战斗机便—架也不存在了”,要求内阁否决这一决定。最后,丘吉尔同意了这—要求,并将除留在法国的3个中队外,其余飞机全部返回英国,为下一步的英伦保卫战保留了实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01-06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存储 芯片 内存技术
DRAM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的区别
DRAM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的区别
1420 0
|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 Shell
Docker基础 docker创建centos7容器然后安装配置Nginx,并在浏览器访问
docker 在容器里下载配置nginx,并可在浏览器上访问的方法, 并将容器转为镜像,或将容器转为文件,再将文件转为镜像的两种方式,创建容器时绑定端口的方法,
Docker基础 docker创建centos7容器然后安装配置Nginx,并在浏览器访问
|
6月前
|
运维 虚拟化 Windows
Hyper-V Win8虚拟机启动错误修复教程
针对Hyper-V Win8虚拟机启动错误,本教程提供详细修复步骤。首先进行硬件兼容性检查,确保CPU支持虚拟化并启用,同时检查内存和存储空间是否充足。接着以管理员身份登录,使用事件查看器排查错误。管理Hyper-V服务,确保相关服务正常运行。检查虚拟机状态,优化资源分配,并修复虚拟硬盘文件。更新系统和重装Hyper-V组件也是有效手段。最后,排查硬件故障、备份数据及处理第三方软件冲突。通过这些步骤,多数启动问题可得到解决。
|
7月前
|
人工智能 NoSQL Redis
Collaborative Gym:斯坦福人机协作框架开源!异步交互+三方感知,让你的AI学会主动补位
介绍Collaborative Gym,一个专注于人机协作的框架,支持异步交互和多种任务环境。
201 14
Collaborative Gym:斯坦福人机协作框架开源!异步交互+三方感知,让你的AI学会主动补位
|
10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selenium的底层核心原理
Selenium 是一个强大的Web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通过模拟用户与浏览器的交互来测试Web应用。其核心组件WebDriver支持多种浏览器,通过HTTP请求管理和操作浏览器会话,实现跨浏览器和跨平台的自动化测试。Selenium Grid支持分布式测试,提高测试效率。作为一个开源项目,Selenium不断发展,适应快速变化的Web技术。
|
数据采集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Objective-C爬虫:实现动态网页内容的抓取
Objective-C爬虫:实现动态网页内容的抓取
|
存储 编译器 C语言
C陷阱:数组越界遍历,不报错却出现死循环?从内存解析角度看数组与局部变量之“爱恨纠葛”
在代码练习中,通常会避免数组越界访问,但如果运行了这样的代码,可能会导致未定义行为,例如死循环。当循环遍历数组时,如果下标超出数组长度,程序可能会持续停留在循环体内。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数组和局部变量(如循环变量)在内存中的布局有关。在某些编译器和环境下,数组和局部变量可能在栈上相邻存储,数组越界访问可能会修改到循环变量的值,导致循环条件始终满足,从而形成死循环。理解这种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类编程错误。
392 0
|
缓存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tcp、udp协议详解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tcp、udp协议详解
|
开发工具
抖音sdk接口,抖音上线下线
抖音sdk接口,抖音上线下线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加索引的时候到底会不会锁表.深入解析
默认大部分情况下 mysql的在线DDL可以让我们加索引的时候不锁表,但是也有一些限制的场景,跟本次问题相关的限制情况是在线DDL 操作完成之前,它必须等待在表上持有元数据锁(Metadata Lock)的事务提交或回滚。
12382 1
mysql加索引的时候到底会不会锁表.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