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直观感受 7 种常用排序算法

简介:

10月14日发布《统计世界的十大算法》后,很多朋友在后台询问,哪里有“视觉直观感受 7 种常用排序算法”,今天分享给大家,感谢todayx.org。


1. 快速排序

介绍:

快速排序是由东尼·霍尔所发展的一种排序算法。在平均状况下,排序 n 个项目要Ο(n log n)次比较。在最坏状况下则需要Ο(n2)次比较,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事实上,快速排序通常明显比其他Ο(n log n) 算法更快,因为它的内部循环(inner loop)可以在大部分的架构上很有效率地被实现出来,且在大部分真实世界的数据,可以决定设计的选择,减少所需时间的二次方项之可能性。


步骤: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排序效果:

2. 归并排序

介绍:

归并排序(Merge sort,台湾译作:合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步骤:

  1. 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该空间用来存放合并后的序列

  2. 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3. 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

  5. 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排序效果:

3. 堆排序

介绍:

堆积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步骤:

(比较复杂,自己上网查吧)


排序效果:

4. 选择排序

介绍: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然后放到排序序列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排序效果:

5. 冒泡排序

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台湾译为:泡沫排序或气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排序效果:

6. 插入排序

介绍: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步骤:

  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中

  6. 重复步骤2

排序效果:

(暂无)

7. 希尔排序

介绍: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种高速而稳定的改进版本。

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

1、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 效率高, 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

2、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 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


排序效果: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10-17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Go
Go语言数组排序(冒泡排序法)—— 用最直观的方式掌握排序算法
本案例介绍使用冒泡排序对整数数组进行升序排序的实现方法,涵盖输入处理、错误检查与排序逻辑。通过代码演示和算法解析,帮助理解排序原理及Go语言切片操作,为学习更复杂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算法
【阿里云OpenVI-视觉生产系列之图片上色】照片真实感上色算法DDColor ICCV2023论文深入解读
图像上色是老照片修复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介绍发表在 ICCV 2023 上的最新上色论文 DDColor
3725 10
【阿里云OpenVI-视觉生产系列之图片上色】照片真实感上色算法DDColor ICCV2023论文深入解读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盘一盘 | 基于BEV空间的视觉感知算法模型梳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下)
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提供物体准确的深度信息以及结构信息;但激光雷达传感器提供物体信息的距离比较有限,同时其获得的点云数据与相机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相比更加稀疏;
盘一盘 | 基于BEV空间的视觉感知算法模型梳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下)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算法
盘一盘 | 基于BEV空间的视觉感知算法模型梳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
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提供物体准确的深度信息以及结构信息;但激光雷达传感器提供物体信息的距离比较有限,同时其获得的点云数据与相机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相比更加稀疏;
盘一盘 | 基于BEV空间的视觉感知算法模型梳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谷歌复用30年前经典算法,CV引入强化学习,网友:视觉RLHF要来了?
谷歌复用30年前经典算法,CV引入强化学习,网友:视觉RLHF要来了?
153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90+目标跟踪算法&九大benchmark!基于判别滤波器和孪生网络的视觉目标跟踪:综述与展望(下)
视觉目标跟踪(VOT)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基本开放问题,任务是估计图像序列中目标的轨迹和状态。VOT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运动分析和医学成像。给定任意目标对象的初始状态,VOT中的主要挑战是学习在后续帧中搜索目标对象时使用的外观模型。近年来,由于引入了多种跟踪基准,如TrackingNet、VOT2018和GOT-10K,VOT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尽管最近取得了进展,VOT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问题,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
90+目标跟踪算法&九大benchmark!基于判别滤波器和孪生网络的视觉目标跟踪:综述与展望(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90+目标跟踪算法&九大benchmark!基于判别滤波器和孪生网络的视觉目标跟踪:综述与展望(上)
视觉目标跟踪(VOT)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基本开放问题,任务是估计图像序列中目标的轨迹和状态。VOT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运动分析和医学成像。给定任意目标对象的初始状态,VOT中的主要挑战是学习在后续帧中搜索目标对象时使用的外观模型。近年来,由于引入了多种跟踪基准,如TrackingNet、VOT2018和GOT-10K,VOT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尽管最近取得了进展,VOT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问题,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
90+目标跟踪算法&九大benchmark!基于判别滤波器和孪生网络的视觉目标跟踪:综述与展望(上)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JavaScript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立体匹配算法的双目立体视觉(二)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立体匹配算法的双目立体视觉(二)
319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立体匹配算法的双目立体视觉(一)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立体匹配算法的双目立体视觉(一)
401 0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可视化
10种常用的图算法直观可视化解释
10种常用的图算法直观可视化解释
500 0
10种常用的图算法直观可视化解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