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Flink + Iceberg 数据湖探索与实践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计算 Flink 版,1000CU*H 3个月
简介: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的是网易在数据湖 Iceberg 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从网易在数据仓库建设中遇到的痛点出发,介绍对数据湖 Iceberg 的探索以及实践之路。

导读: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的是网易在数据湖 Iceberg 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从网易在数据仓库建设中遇到的痛点出发,介绍对数据湖 Iceberg 的探索以及实践之路。

主要内容包括:

  1. 数据仓库平台建设的痛点
  2. 数据湖 Iceberg 的核心原理
  3. 数据湖 Iceberg 社区现状
  4. 网易数据湖 Iceberg 实践之路

01 数据仓库平台建设的痛点

痛点一:

1.jpg

我们凌晨一些大的离线任务经常会因为一些原因出现延迟,这种延迟会导致核心报表的产出时间不稳定,有些时候会产出比较早,但是有时候就可能会产出比较晚,业务很难接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发生呢?目前来看大致有这么几点要素:

  • 任务本身要请求的数据量会特别大。通常来说一天原始的数据量可能在几十TB。几百个分区,甚至上千个分区,五万+的文件数这样子。如果说全量读取这些文件的话,几百个分区就会向 NameNode 发送几百次请求,我们知道离线任务在凌晨运行的时候,NameNode 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就很有可能出现 Namenode 响应很慢的情况,如果请求响应很慢就会导致任务初始化时间很长。
  • 任务本身的 ETL 效率是相对低效的,这个低效并不是说 Spark 引擎低效,而是说我们的存储在这块支持的不是特别的好。比如目前我们查一个分区的话是需要将所有文件都扫描一遍然后进行分析,而实际上我可能只对某些文件感兴趣。所以相对而言这个方案本身来说就是相对低效的。
  • 这种大的离线任务一旦遇到磁盘坏盘或者机器宕机,就需要重试,重试一次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比如几十分钟。如果说重试一两次的话这个延迟就会比较大了。

痛点二:

2.jpg

针对一些细琐的一些问题而言的。这里简单列举了三个场景来分析:

  • 不可靠的更新操作。我们经常在 ETL 过程中执行一些 insert overwrite 之类的操作,这类操作会先把相应分区的数据删除,再把生成的文件加载到分区中去。在我们移除文件的时候,很多正在读取这些文件的任务就会发生异常,这就是不可靠的更新操作。
  • 表 Schema 变更低效。目前我们在对表做一些加字段、更改分区的操作其实是非常低效的操作,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原始数据读出来,然后在重新写回去。这样就会非常耗时,并且低效。
  • 数据可靠性缺乏保障。主要是我们对于分区的操作,我们会把分区的信息分为两个地方,HDFS 和 Metastore,分别存储一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更新操作,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更新成功而另一个更新失败,会导致数据不可靠。

痛点三:

3.jpg

基于 Lambda 架构建设的实时数仓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上图的这个架构图,第一条链路是基于 kafka 中转的一条实时链路(延迟要求小于5分钟),另一条是离线链路(延迟大于1小时),甚至有些公司会有第三条准实时链路(延迟要求5分钟~一小时),甚至更复杂的场景。

  • 两条链路对应两份数据,很多时候实时链路的处理结果和离线链路的处理结果对不上。
  • Kafka 无法存储海量数据, 无法基于当前的 OLAP 分析引擎高效查询 Kafka 中的数据。
  • Lambda 维护成本高。代码、数据血缘、Schema 等都需要两套。运维、监控等成本都非常高。

痛点四:

4.jpg

不能友好地支持高效更新场景。大数据的更新场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CDC ( Change Data Capture) 的更新,尤其在电商的场景下,将 binlog 中的更新删除同步到 HDFS 上。另一种是延迟数据带来的聚合后结果的更新。目前 HDFS 只支持追加写,不支持更新。因此业界很多公司引入了 Kudu。但是 Kudu 本身是有一些局限的,比如计算存储没有做到分离。这样整个数仓系统中引入了 HDFS、Kafka 以及 Kudu,运维成本不可谓不大。

5.jpg

上面就是针对目前数仓所涉及到的四个痛点的大致介绍,因此我们也是通过对数据湖的调研和实践,希望能在这四个方面对数仓建设有所帮助。接下来重点讲解下对数据湖的一些思考。

02 数据湖 Iceberg 核心原理

1. 数据湖开源产品调研

6.jpg

数据湖大致是从19年开始慢慢火起来的,目前市面上核心的数据湖开源产品大致有这么几个:

  • DELTA LAKE,在17年的时候 DataBricks 就做了 DELTA LAKE 的商业版。主要想解决的也是基于 Lambda 架构带来的存储问题,它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种存储来把 Lambda 架构做成 kappa 架构。
  • Hudi ( Uber 开源 ) 可以支持快速的更新以及增量的拉取操作。这是它最大的卖点之一。
  • Iceberg 的初衷是想做标准的 Table Format 以及高效的 ETL。

7.jpg

上图是来自 Flink 团体针对数据湖方案的一些调研对比,总体来看这些方案的基础功能相对都还是比较完善的。我说的基础功能主要包括:

  • 高效 Table Schema 的变更,比如针对增减分区,增减字段等功能
  • ACID 语义保证
  • 同时支持流批读写,不会出现脏读等现象
  • 支持 OSS 这类廉价存储

2. 当然还有一些不同点:

Hudi 的特性主要是支持快速的更新删除和增量拉取。
Iceberg 的特性主要是代码抽象程度高,不绑定任何的 Engine。它暴露出来了非常核心的表层面的接口,可以非常方便的与 Spark/Flink 对接。然而 Delta 和 Hudi 基本上和 Spark 的耦合很重。如果想接入 Flink,相对比较难。

3. 我们选择 Iceberg 的原因:

现在国内的实时数仓建设围绕 Flink 的情况会多一点。所以能够基于 Flink 扩展生态,是我们选择 Iceberg 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国内也有很多基于 Iceberg 开发的重要力量,比如腾讯团队、Flink 官方团队,他们的数据湖选型也是 Iceberg。目前他们在社区分别主导 update 以及 Flink 的生态对接。

4.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一下 Iceberg:

8.jpg

这是来自官方对于 Iceberg 的一段介绍,大致就是 Iceberg 是一个开源的基于表格式的数据湖。关于 table format 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9.jpg

左侧图是一个抽象的数据处理系统,分别由 SQL 引擎、table format、文件集合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构成。右侧是对应的现实中的组件,SQL 引擎比如 HiveServer、Impala、Spark 等等,table format 比如 Metastore 或者 Iceberg,文件集合主要有 Parquet 文件等,而分布式文件系统就是 HDFS。

对于 table format,我认为主要包含4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表 schema 定义(是否支持复杂数据类型),表中文件的组织形式,表相关统计信息、表索引信息以及表的读写 API 实现。详述如下:

  • 表 schema 定义了一个表支持字段类型,比如 int、string、long 以及复杂数据类型等。
  • 表中文件组织形式最典型的是 Partition 模式,是 Range Partition 还是 Hash Partition。
  • Metadata 数据统计信息。
  • 封装了表的读写 API。上层引擎通过对应的API读取或者写入表中的数据。

和 Iceberg 差不多相当的一个组件是 Metastore。不过 Metastore 是一个服务,而 Iceberg 就是一个 jar 包。这里就 Metastore 和 Iceberg 在表格式的4个方面分别进行一下对比介绍:

① 在 schema 层面上没有任何区别:

10.jpg

都支持 int、string、bigint 等类型。

② partition 实现完全不同:

11.jpg

两者在 partition 上有很大的不同:

metastore 中 partition 字段不能是表字段,因为 partition 字段本质上是一个目录结构,不是用户表中的一列数据。基于 metastore,用户想定位到一个 partition 下的所有数据,首先需要在 metastore 中定位出该 partition 对应的所在目录位置信息,然后再到 HDFS 上执行list命令获取到这个分区下的所有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扫描得到这个 partition 下的所有数据。

Iceberg 中 partition 字段就是表中的一个字段。Iceberg 中每一张表都有一个对应的文件元数据表,文件元数据表中每条记录表示一个文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一个字段是 partition 字段,表示这个文件所在的 partition。

很明显,Iceberg 表根据 partition 定位文件相比 metastore 少了一个步骤,就是根据目录信息去 HDFS 上执行 list 命令获取分区下的文件。

试想,对于一个二级分区的大表来说,一级分区是小时时间分区,二级分区是一个枚举字段分区,假如每个一级分区下有30个二级分区,那么这个表每天就会有24 * 30 = 720个分区。基于 Metastore 的 partition 方案,如果一个 SQL 想基于这个表扫描昨天一天的数据的话,就需要向 Namenode 下发720次 list 请求,如果扫描一周数据或者一个月数据,请求数就更是相当夸张。这样,一方面会导致 Namenode 压力很大,一方面也会导致 SQL 请求响应延迟很大。而基于 Iceberg 的 partition 方案,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③ 表统计信息实现粒度不同:

12.jpg

Metastore 中一张表的统计信息是表/分区级别粒度的统计信息,比如记录一张表中某一列的记录数量、平均长度、为 null 的记录数量、最大值最小值等。

Iceberg 中统计信息精确到文件粒度,即每个数据文件都会记录所有列的记录数量、平均长度、最大值最小值等。

很明显,文件粒度的统计信息对于查询中谓词(即 where 条件)的过滤会更有效果。

④ 读写 API 实现不同:

13.jpg

metastore 模式下上层引擎写好一批文件,调用 metastore 的 add partition 接口将这些文件添加到某个分区下。

14.jpg

Iceberg 模式下上层业务写好一批文件,调用 iceberg 的 commit 接口提交本次写入形成一个新的 snapshot 快照。这种提交方式保证了表的 ACID 语义。同时基于 snapshot 快照提交可以实现增量拉取实现。

总结下 Iceberg 相对于 Metastore 的优势:

  • 新 partition 模式:避免了查询时n次调用 namenode 的 list 方法,降低 namenode 压力,提升查询性能
  • 新 metadata 模式:文件级别列统计信息可以用来根据 where 字段进行文件过滤,很多场景下可以大大减少扫描文件数,提升查询性能
  • 新 API 模式:存储批流一体
    1. 流式写入-增量拉取(基于 Iceberg 统一存储模式可以同时满足业务批量读取以及增量订阅需求)
    1. 支持批流同时读写同一张表,统一表schema,任务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 FileNotFoundException

Iceberg 的提升体现在:

15.jpg

03 数据湖 Iceberg 社区现状

16.jpg

目前 Iceberg 主要支持的计算引擎包括 Spark 2.4.5、Spark 3.x、Flink 1.11 以及 Presto。同时,一些运维工作比如 snapshot 过期、小文件合并、增量订阅消费等功能都可以实现。

对于 Apache Flink 来说,Apache Iceberg 是 delta、iceberg、hudi 三个开源项目中最先完成 Flink 接入的开源项目。通过 Flink 来完成实时导入数据到 Iceberg 数据湖、通过 Flink batch 作业来读取 Iceberg 数据,这两个核心功能将在 Apache Iceberg 0.10.0 版本发布(预计将在10月底发布)。对 Flink+iceberg 集成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Apache Iceberg 社区的使用文档。

https://github.com/apache/iceberg/blob/master/site/docs/flink.md

按照目前的研发进度,我们预计实时写入和读取 CDC 数据这个功能,将在 Iceberg 的0.11.0版本发布。

04 网易数据湖 Iceberg 实践之路

17.jpg

Iceberg 针对目前的大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升 ETL 任务执行的效率,这主要得益于新 Partition 模式下不再需要请求 NameNode 分区信息,同时得益于文件级别统计信息模式下可以过滤很多不满足条件的数据文件。

18.jpg

当前 Iceberg 社区仅支持 Spark 2.4.5,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更多计算引擎的适配工作。主要包括如下:

  • 集成 Hive。可以通过 Hive 创建和删除 iceberg 表,通过 HiveSQL 查询 Iceberg 表中的数据。
  • 集成 Impala。用户可以通过 Impala 新建 iceberg 内表外表,并通过 Impala 查询 Iceberg 表中的数据。目前该功能已经贡献给 Impala 社区。
  • 集成 Flink。已经实现了 Flink 到 Iceberg 的 sink 实现,业务可以消费 kafka 中的数据将结果写入到 Iceberg 中。同时我们基于 Flink 引擎实现了小文件异步合并的功能,这样可以实现 Flink 一边写数据文件,一边执行小文件的合并。基于 Iceberg 的小文件合并通过 commit 的方式提交,不需要删除合并前的小文件,也就不会引起读取任务的任何异常。

作者介绍:

范欣欣,网易大数据技术专家。他与 Apache HBase PMC 成员、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胡争合著的新书《HBase 原理与实践》,这也是业界第一本专门阐述 HBase 原理的书。

更多 Flink 技术交流可加入 Apache Flink 社区钉钉交流群:

最新钉群二维码.jpeg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Hologres+Flink搭建GitHub实时数据大屏
通过使用Flink、Hologres构建实时数仓,并通过Hologres对接BI分析工具(以DataV为例),实现海量数据实时分析.
实时计算 Flink 实战课程
如何使用实时计算 Flink 搞定数据处理难题?实时计算 Flink 极客训练营产品、技术专家齐上阵,从开源 Flink功能介绍到实时计算 Flink 优势详解,现场实操,5天即可上手! 欢迎开通实时计算 Flink 版: https://cn.aliyun.com/product/bigdata/sc Flink Forward Asia 介绍: Flink Forward 是由 Apache 官方授权,Apache Flink Community China 支持的会议,通过参会不仅可以了解到 Flink 社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计划,还可以了解到国内外一线大厂围绕 Flink 生态的生产实践经验,是 Flink 开发者和使用者不可错过的盛会。 去年经过品牌升级后的 Flink Forward Asia 吸引了超过2000人线下参与,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 Apache 顶级项目会议。结合2020年的特殊情况,Flink Forward Asia 2020 将在12月26日以线上峰会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数据库
数据湖技术选型指南:Iceberg vs Delta Lake vs Paimon
对比当前最主流的三种开源湖格式:Iceberg、Delta Lake 和 Paimon,深入分析它们的差异,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技术选型。
274 4
存储 数据管理 物联网
108 0
|
3月前
|
存储 SQL 测试技术
抖音集团基于Paimon的流式数据湖应用实践
本文整理自抖音集团数据工程师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的分享,围绕流式湖仓架构的背景、实践与未来展望展开。内容涵盖实时数仓架构演进、Paimon的应用与优化,以及在长周期指标计算和大流量场景下的落地实践经验。
388 0
|
SQL 分布式计算 Apache
Dataphin x Iceberg 开箱即用的数据湖治理解决方案
Apache Iceberg作为新一代开源数据湖表格式,具备ACID事务、时间旅行和高效Schema演化等能力。Dataphin已完成与Iceberg的深度集成,通过全链路适配与性能优化,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湖治理方案,涵盖数据源支持、离线与实时数据集成、数据研发等核心模块,助力构建现代化数据架构。
173 0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Apache
Apache Iceberg数据湖高级特性及性能调优
性能调优涵盖索引优化、排序策略与元数据管理。通过布隆过滤器、位图索引等提升查询效率,结合文件内/间排序优化I/O与压缩,辅以Z-Order实现多维数据聚集。同时,合理配置元数据缓存与清单合并,加速查询规划。适用于点查、全表扫描及高并发写入场景,显著提升系统性能与资源利用率。
|
存储 SQL 分布式计算
Apache Iceberg数据湖基础
Apache Iceberg 是新一代数据湖表格式,旨在解决传统数据湖(如 Hive)在事务性、并发控制和元数据管理上的不足。它支持 Spark、Flink、Trino 等多种计算引擎,提供 ACID 事务、模式演化、分区演化等核心特性,具备良好的云存储兼容性和高性能查询能力,适用于大规模结构化数据分析场景。
|
4月前
|
资源调度 Kubernetes 流计算
Flink在B站的大规模云原生实践
本文基于哔哩哔哩资深开发工程师丁国涛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云原生专场的分享,围绕Flink On K8S的实践展开。内容涵盖五个部分:背景介绍、功能及稳定性优化、性能优化、运维优化和未来展望。文章详细分析了从YARN迁移到K8S的优势与挑战,包括资源池统一、环境一致性改进及隔离性提升,并针对镜像优化、Pod异常处理、启动速度优化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此外,还探讨了多机房容灾、负载均衡及潮汐混部等未来发展方向,为Flink云原生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参考。
245 9
Flink在B站的大规模云原生实践
|
5月前
|
SQL 存储 NoSQL
Flink x Paimon 在抖音集团生活服务的落地实践
本文整理自抖音集团数据工程师陆魏与流式计算工程冯向宇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的分享,聚焦抖音生活服务业务中的实时数仓技术演变及Paimon湖仓实践。文章分为三部分:背景及现状、Paimon湖仓实践与技术优化。通过引入Paimon,解决了传统实时数仓开发效率低、资源浪费、稳定性差等问题,显著提升了开发运维效率、节省资源并增强了任务稳定性。同时,文中详细探讨了Paimon在维表实践、宽表建设、标签变更检测等场景的应用,并介绍了其核心技术优化与未来规划。
504 10
Flink x Paimon 在抖音集团生活服务的落地实践
|
5月前
|
资源调度 Kubernetes 调度
网易游戏 Flink 云原生实践
本文分享了网易游戏在Flink实时计算领域的资源管理与架构演进经验,从Yarn到K8s云原生,再到混合云的实践历程。文章详细解析了各阶段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包括资源隔离、弹性伸缩、自动扩缩容及服务混部等关键能力的实现。通过混合云架构,网易游戏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30%机器成本,小作业计算成本下降40%,并为未来性能优化、流批一体及智能运维奠定了基础。
285 9
网易游戏 Flink 云原生实践
|
6月前
|
存储 监控 数据挖掘
京东物流基于Flink & StarRocks的湖仓建设实践
本文整理自京东物流高级数据开发工程师梁宝彬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的分享,聚焦实时湖仓的探索与建设、应用实践、问题思考及未来展望。内容涵盖京东物流通过Flink和Paimon等技术构建实时湖仓体系的过程,解决复杂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分析挑战,如多维OLAP分析、大屏监控等。同时,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StarRocks的湖仓一体方案,优化存储成本并提升查询效率,以及存算分离的应用实践。最后,对未来数据服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计划推广长周期数据存储服务和原生数据湖建设,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580 1
京东物流基于Flink & StarRocks的湖仓建设实践

相关产品

  • 实时计算 Flink版
  • 下一篇
    oss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