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动化和集成IIoT系统

简介: 尽管IIoT计划正在加速发展,但要成功地将IoT集成到旧工业系统中仍然是一个挑战。这里有七个注意事项,它们将引导您的IIoT计划走向成功。

How-to-Automate-and-Integrate-IIoT-Systems-1068x656-1.jpg

随着技术的进步使部署工业物联网(IIoT)更具成本效益,行业将需要获得一种战略方法,以将新的传感器数据与现有的数据环境集成在一起。

现在,各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寻求与控制、自动化和数据分析可视化软件的简单集成,以利用IIoT的力量,实现其业务的实际运营和竞争优势。IIoT可以将车间的人员和系统与企业级人员和系统结合起来,使用户能够从自动化系统中获得最大价值,同时减少技术和经济限制。

为了确保IIoT的成功部署,工业组织可以从拥抱新的网络设计基础架构中受益,包括开发一个可靠的框架来支持跨功能线以及内部和外部资源之间的协作工作流程。


整合IIoT系统的新方法

流程、数字设备和业务系统可以支持IIoT的实施,从具有IIoT潜力的小公司到大型行业,这些行业都可以在其现有系统中为内部和外部业务流程添加新传感器而受益。 从奠定基础以帮助指导未来的技术投资,到简化当前系统与新控件,自动化和数据处理优势的集成,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平滑过渡。

在寻找用于IIoT实施的新系统时,建议您牢记以下七个因素。


成功实现IIoT的七个注意事项

1)评估基准

查看资产、流程、数据收集、分析和实时可见性,以评估预测和发现问题和机会的能力。例如,可以使用哪些类型的传感器,摄像机和其他仪器来利用可用的数据跟踪潜力?

2)提升能力

使用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技术创建一个能够准确、一致地捕获、分析和传输数据的虚拟仪表盘系统,用于操作管理。

3)整合潜力

采用开放式集成和通信技术,有助于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连接起来,从而为决策提供有意义的价值。这可以包括软件,它将来自不同操作源的高保真数据带到客户企业的各个角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4)合并数据

希望通过连接多个不同系统的新应用程序将数据集中在云中,从而应用更高级别的分析并利用专业知识,使其物理上远离操作站点。

5)使其视觉化

考虑使用增值的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例如高级过程控制(APC)监视,基于条件的监视(CBM),企业数据历史数据库,移动解决方案以及计划和调度工具。这种新功能可帮助促进实时决策,并允许长期跟踪数据以进行精确调整。

6)重新定义团队合作

借助这些新的控件和自动化工具,您可以定义功能组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利用IIoT优势在整个组织中实现智能协作。这可能包括在运营,维护,系统可靠性,供应链管理和其他潜在协同作用中共享数据。

7)与专家结盟

通过使用技术工具和与第三方专家的合作,了解整个企业的工业自动化、流程数据和控制相关问题,灵活应对新的更新和变化。传统信息技术(IT)提供商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深度,而利基整合顾问的发展潜力已经成熟。

潜在的挑战和障碍

在许多工业公司的物联网计划中, 连接传统设备和系统提供了潜在的巨大好处。但将新技术集成到现有环境中可能会带来独特的挑战,实现的障碍并不简单。

话虽如此,许多公司正在IIoT计划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进展怎么样?

他们继续使用旧机器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缺乏内置于旧机器中的连接性。公司现在正在向现有环境和设备添加独立的传感器和摄像头,以通过新方式监视和收集有关性能和运行状况的数据,例如将传感器直接连接到现有设备并连接新的网关以安全地收集和传输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并用于帮助扩大业务的各个领域,同时防止出现故障和停机。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现在的传统机器没有内置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如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连接它们?

团队可以开始测量诸如振动、温度、气候、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对于机器部署的高质量环境非常有用。摄像头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使团队成员能够通过一个公共平台来监听打开的视频,实时了解机器的位置和操作方式。

平台策略

随着全球智能制造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公司正在将IIoT架构作为其平台战略的核心,以简化集成。多家公司正在将解决方案设计为三层架构,既不提供IIoT平台,也不提供工业云平台,而是提供完全连接的系统。

1)底层(Bottom Layer):这将包括具有互连能力的各种硬件产品,例如网关等。

2)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这将处理边缘点控制。

3)上层(Upper Layer):这将包括各种用于决策能力的应用程序、分析和服务。

系统的各层协同工作。现实情况是,只有通过分别涉及信息,数据,通信和应用程序的这三个层的互通,才能实现IIoT。需要操作系统级别的软件平台来支持和连接三层体系结构。

结论和后续步骤

随着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上线,嵌入式工程师有很多机会帮助集成和创新地使用跨行业的控制、自动化和仪表。遵循评估公司资产和能力的简单步骤,同时审查简化集成的潜在方法,可以使整个企业受益。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EdgeMark:嵌入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自动化与基准测试系统——论文阅读
EdgeMark是一个面向嵌入式AI的自动化部署与基准测试系统,支持TensorFlow Lite Micro、Edge Impulse等主流工具,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模型生成、优化、转换与部署全流程自动化,并提供跨平台性能对比,助力开发者在资源受限设备上高效选择与部署AI模型。
234 9
EdgeMark:嵌入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自动化与基准测试系统——论文阅读
|
3月前
|
XML jenkins 机器人
JMeter+Ant+Jenkins实现接口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Ant生成JMeter接口测试报告,并集成到Jenkins中实现自动化测试。内容涵盖Ant与JMeter环境配置、build.xml文件设置、测试执行及报告生成,同时包括Jenkins插件安装、项目配置和钉钉消息通知的集成,帮助实现持续测试与结果可视化。
533 0
|
4月前
|
存储 文字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通义大模型在文档自动化处理中的高效部署指南(OCR集成与批量处理优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通义大模型在文档自动化处理中的应用,重点解决传统OCR识别精度低、效率瓶颈等问题。通过多模态编码与跨模态融合技术,通义大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文本检测与版面分析。文章详细介绍了OCR集成流程、批量处理优化策略及实战案例,展示了动态批处理和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性能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处理速度可达210页/分钟,准确率达96.8%,单文档延迟降至0.3秒,为文档处理领域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498 0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拔俗AI自动化评价分析系统:让数据说话,让决策更智能
在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时代,传统评价分析面临效率低、洞察浅等痛点。本文基于阿里云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算法-应用”三层智能分析体系,实现多源数据实时接入、情感与主题精准识别、跨模态融合分析及实时预警,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加速产品迭代、优化服务质量,并已在头部电商平台成功落地,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商业转化。
|
1月前
|
Java 测试技术 API
自动化测试工具集成及实践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覆盖度及关键点最佳实践、自动化测试工具、集成方法、自动化脚本编写等(兼容多语言(Java、Python、Go、C++、C#等)、多框架(Spring、React、Vue等))
87 6
|
运维 监控 安全
Cisco ISR 4000 Series IOS XE 17.18.1a ED 发布 - 思科 4000 系列集成服务路由器 IOS XE 系统软件
Cisco ISR 4000 Series IOS XE 17.18.1a ED - 思科 4000 系列集成服务路由器 IOS XE 系统软件
42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算法
【EI复现】一种建筑集成光储系统规划运行综合优化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EI复现】一种建筑集成光储系统规划运行综合优化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
3月前
|
Cloud Native 中间件 调度
云原生信息提取系统:容器化流程与CI/CD集成实践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工程化手段解决数据提取任务中的稳定性与部署难题。结合 Scrapy、Docker、代理中间件与 CI/CD 工具,构建可自动运行、持续迭代的云原生信息提取系统,实现结构化数据采集与标准化交付。
133 1
云原生信息提取系统:容器化流程与CI/CD集成实践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CI/CD与模型监控平台集成MLOps系统实现的全面路径
MLOps是机器学习模型在生产环境中持续优化、部署和维护的关键。通过CI/CD流水线和模型监控平台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模型开发和运维的效率,实现高效、稳定的模型服务。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MLOps将在企业级AI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I/CD与模型监控平台集成MLOps系统实现的全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