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Kubernetes日志采集最佳实践

本文涉及的产品
对象存储 OSS,20GB 3个月
对象存储 OSS,内容安全 1000 次 1年
云备份 Cloud Backup,100GB 3个月
简介: 在Kubernetes中,日志采集和普通虚拟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对实现难度和部署代价也略大,但若使用恰当则比传统方式自动化程度更高、运维代价更低。本期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的进行Kubernetes的日志采集。

前言

上一期主要介绍Kubernetes日志输出的一些注意事项,日志输出最终的目的还是做统一的采集和分析。在Kubernetes中,日志采集和普通虚拟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对实现难度和部署代价也略大,但若使用恰当则比传统方式自动化程度更高、运维代价更低。

Kubernetes日志采集难点

在Kubernetes中,日志采集相比传统虚拟机、物理机方式要复杂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Kubernetes把底层异常屏蔽,提供更加细粒度的资源调度,向上提供稳定、动态的环境。因此日志采集面对的是更加丰富、动态的环境,需要考虑的点也更加的多。

例如:

  1. 对于运行时间很短的Job类应用,从启动到停止只有几秒的时间,如何保证日志采集的实时性能够跟上而且数据不丢?
  2. K8s一般推荐使用大规格节点,每个节点可以运行10-100+的容器,如何在资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情况下采集100+的容器?
  3. 在K8s中,应用都以yaml的方式部署,而日志采集还是以手工的配置文件形式为主,如何能够让日志采集以K8s的方式进行部署?
Kubernetes 传统方式
日志种类 文件、stdout、宿主机文件、journal 文件、journal
日志源 业务容器、系统组件、宿主机 业务、宿主机
采集方式 Agent(Sidecar、DaemonSet)、直写(DockerEngine、业务) Agent、直写
单机应用数 10-100 1-10
应用动态性
节点动态性
采集部署方式 手动、Yaml 手动、自定义

采集方式:主动 or 被动

日志的采集方式分为被动采集和主动推送两种,在K8s中,被动采集一般分为Sidecar和DaemonSet两种方式,主动推送有DockerEngine推送和业务直写两种方式。

  • DockerEngine本身具有LogDriver功能,可通过配置不同的LogDriver将容器的stdout通过DockerEngine写入到远端存储,以此达到日志采集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可定制化、灵活性、资源隔离性都很低,一般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 业务直写是在应用中集成日志采集的SDK,通过SDK直接将日志发送到服务端。这种方式省去了落盘采集的逻辑,也不需要额外部署Agent,对于系统的资源消耗最低,但由于业务和日志SDK强绑定,整体灵活性很低,一般只有日志量极大的场景中使用。
  • DaemonSet方式在每个node节点上只运行一个日志agent,采集这个节点上所有的日志。DaemonSet相对资源占用要小很多,但扩展性、租户隔离性受限,比较适用于功能单一或业务不是很多的集群。
  • Sidecar方式为每个POD单独部署日志agent,这个agent只负责一个业务应用的日志采集。Sidecar相对资源占用较多,但灵活性以及多租户隔离性较强,建议大型的K8S集群或作为PAAS平台为多个业务方服务的集群使用该方式。

image.png

总结下来:DockerEngine直写一般不推荐;业务直写推荐在日志量极大的场景中使用;DaemonSet一般在中小型集群中使用;Sidecar推荐在超大型的集群中使用。详细的各种采集方式对比如下:

DockerEngine 业务直写 DaemonSet方式 Sidecar方式
采集日志类型 标准输出 业务日志 标准输出+部分文件 文件
部署运维 低,原生支持 低,只需维护好配置文件即可 一般,需维护DaemonSet 较高,每个需要采集日志的POD都需要部署sidecar容器
日志分类存储 无法实现 业务独立配置 一般,可通过容器/路径等映射 每个POD可单独配置,灵活性高
多租户隔离 弱,日志直写会和业务逻辑竞争资源 一般,只能通过配置间隔离 强,通过容器进行隔离,可单独分配资源
支持集群规模 本地存储无限制,若使用syslog、fluentd会有单点限制 无限制 取决于配置数 无限制
资源占用 低,docker
engine提供 整体最低,省去采集开销 较低,每个节点运行一个容器 较高,每个POD运行一个容器
查询便捷性 低,只能grep原始日志 高,可根据业务特点进行定制 较高,可进行自定义的查询、统计 高,可根据业务特点进行定制
可定制性 高,可自由扩展 高,每个POD单独配置
耦合度 高,与DockerEngine强绑定,修改需要重启DockerEngine 高,采集模块修改/升级需要重新发布业务 低,Agent可独立升级 一般,默认采集Agent升级对应Sidecar业务也会重启(有一些扩展包可以支持Sidecar热升级)
适用场景 测试、POC等非生产场景 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 日志分类明确、功能较单一的集群 大型、混合型、PAAS型集群


日志输出:Stdout or 文件

和虚拟机/物理机不同,K8s的容器提供标准输出和文件两种方式。在容器中,标准输出将日志直接输出到stdout或stderr,而DockerEngine接管stdout和stderr文件描述符,将日志接收后按照DockerEngine配置的LogDriver规则进行处理;日志打印到文件的方式和虚拟机/物理机基本类似,只是日志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例如默认存储、EmptyDir、HostVolume、NFS等。

虽然使用Stdout打印日志是Docker官方推荐的方式,但大家需要注意这个推荐是基于容器只作为简单应用的场景,实际的业务场景中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使用文件的方式,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Stdout性能问题,从应用输出stdout到服务端,中间会经过好几个流程(例如普遍使用的JSON LogDriver):应用stdout -> DockerEngine -> LogDriver -> 序列化成JSON -> 保存到文件 -> Agent采集文件 -> 解析JSON -> 上传服务端。整个流程相比文件的额外开销要多很多,在压测时,每秒10万行日志输出就会额外占用DockerEngine 1个CPU核。
  2. Stdout不支持分类,即所有的输出都混在一个流中,无法像文件一样分类输出,通常一个应用中有AccessLog、ErrorLog、InterfaceLog(调用外部接口的日志)、TraceLog等,而这些日志的格式、用途不一,如果混在同一个流中将很难采集和分析。
  3. Stdout只支持容器的主程序输出,如果是daemon/fork方式运行的程序将无法使用stdout。
  4. 文件的Dump方式支持各种策略,例如同步/异步写入、缓存大小、文件轮转策略、压缩策略、清除策略等,相对更加灵活。

因此我们建议线上应用使用文件的方式输出日志,Stdout只在功能单一的应用或一些K8s系统/运维组件中使用。

CICD集成:Logging Operator

image.png
Kubernetes提供了标准化的业务部署方式,可以通过yaml(K8s API)来声明路由规则、暴露服务、挂载存储、运行业务、定义缩扩容规则等,所以Kubernetes很容易和CICD系统集成。而日志采集也是运维监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业务上线后的所有日志都要进行实时的收集。

原始的方式是在发布之后手动去部署日志采集的逻辑,这种方式需要手工干预,违背CICD自动化的宗旨;为了实现自动化,有人开始基于日志采集的API/SDK包装一个自动部署的服务,在发布后通过CICD的webhook触发调用,但这种方式的开发代价很高。

在Kubernetes中,日志最标准的集成方式是以一个新资源注册到Kubernetes系统中,以Operator(CRD)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维护。在这种方式下,CICD系统不需要额外的开发,只需在部署到Kubernetes系统时附加上日志相关的配置即可实现。

Kubernetes日志采集方案

image.png
早在Kubernetes出现之前,我们就开始为容器环境开发日志采集方案,随着K8s的逐渐稳定,我们开始将很多业务迁移到K8s平台上,因此也基于之前的基础专门开发了一套K8s上的日志采集方案。主要具备的功能有:

  1. 支持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包括容器文件、容器Stdout、宿主机文件、Journal、Event等;
  2. 支持多种采集部署方式,包括DaemonSet、Sidecar、DockerEngine LogDriver等;
  3. 支持对日志数据进行富化,包括附加Namespace、Pod、Container、Image、Node等信息;
  4. 稳定、高可靠,基于阿里自研的Logtail采集Agent实现,目前全网已有几百万的部署实例;
  5. 基于CRD进行扩展,可使用Kubernetes部署发布的方式来部署日志采集规则,与CICD完美集成。

安装日志采集组件

目前这套采集方案已经对外开放,我们提供了一个Helm安装包,其中包括Logtail的DaemonSet、AliyunlogConfig的CRD声明以及CRD Controller,安装之后就能直接使用DaemonSet采集以及CRD配置了。安装方式如下:

  1. 阿里云Kubernetes集群在开通的时候可以勾选安装,这样在集群创建的时候会自动安装上述组件。如果开通的时候没有安装,则可以手动安装
  2. 如果是自建的Kubernetes,无论是在阿里云上自建还是在其他云或者是线下,也可以使用这样采集方案,具体安装方式参考[自建Kubernetes安装]()。

安装好上述组件之后,Logtail和对应的Controller就会运行在集群中,但默认这些组件并不会采集任何日志,需要配置日志采集规则来采集指定Pod的各类日志。

采集规则配置:环境变量 or CRD

除了在日志服务控制台上手动配置之外,对于Kubernetes还额外支持两种配置方式:环境变量和CRD。

环境变量是自swarm时代一直使用的配置方式,只需要在想要采集的容器环境变量上声明需要采集的数据地址即可,Logtail会自动将这些数据采集到服务端。这种方式部署简单,学习成本低,很容易上手;但能够支持的配置规则很少,很多高级配置(例如解析方式、过滤方式、黑白名单等)都不支持,而且这种声明的方式不支持修改/删除,每次修改其实都是创建1个新的采集配置,历史的采集配置需要手动清理,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image.png
CRD配置方式是非常符合Kubernetes官方推荐的标准扩展方式,让采集配置以K8s资源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向Kubernetes部署AliyunLogConfig这个特殊的CRD资源来声明需要采集的数据。例如下面的示例就是部署一个容器标准输出的采集,其中定义需要Stdout和Stderr都采集,并且排除环境变量中包含COLLEXT_STDOUT_FLAG:false的容器。
基于CRD的配置方式以Kubernetes标准扩展资源的方式进行管理,支持配置的增删改查完整语义,而且支持各种高级配置,是我们极其推荐的采集配置方式。
image.png

采集规则推荐的配置方式

image.png

实际应用场景中,一般都是使用DaemonSet或DaemonSet与Sidecar混用方式,DaemonSet的优势是资源利用率高,但有一个问题是DaemonSet的所有Logtail都共享全局配置,而单一的Logtail有配置支撑的上限,因此无法支撑应用数比较多的集群。
上述是我们给出的推荐配置方式,核心的思想是:

  1. 一个配置尽可能多的采集同类数据,减少配置数,降低DaemonSet压力;
  2. 核心的应用采集要给予充分的资源,可以使用Sidecar方式;
  3. 配置方式尽可能使用CRD方式;
  4. Sidecar由于每个Logtail是单独的配置,所以没有配置数的限制,这种比较适合于超大型的集群使用。

实践1-中小型集群

image.png
绝大部分Kubernetes集群都属于中小型的,对于中小型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应用数在500以内,节点规模1000以内,没有职能明确的Kubernetes平台运维。这种场景应用数不会特别多,DaemonSet可以支撑所有的采集配置:

  1. 绝大部分业务应用的数据使用DaemonSet采集方式
  2. 核心应用(对于采集可靠性要求比较高,例如订单/交易系统)使用Sidecar方式单独采集

实践2-大型集群

image.png
对于一些用作PAAS平台的大型/超大型集群,一般业务在1000以上,节点规模也在1000以上,有专门的Kubernetes平台运维人员。这种场景下应用数没有限制,DaemonSet无法支持,因此必须使用Sidecar方式,整体规划如下:

  1. Kubernetes平台本身的系统组件日志、内核日志相对种类固定,这部分日志使用DaemonSet采集,主要为平台的运维人员提供服务;
  2. 各个业务的日志使用Sidecar方式采集,每个业务可以独立设置Sidecar的采集目的地址,为业务的DevOps人员提供足够的灵活性。                                                           
相关实践学习
通过Ingress进行灰度发布
本场景您将运行一个简单的应用,部署一个新的应用用于新的发布,并通过Ingress能力实现灰度发布。
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
欢迎来到《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课程,本课程是“云原生容器Clouder认证“系列中的第二阶段。课程将向您介绍与容器集群相关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可以帮助您了解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的使用。同时,本课程也会向您介绍可以采取的工具、方法和可操作步骤,以帮助您了解如何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构建和管理企业级应用。 学习完本课程后,您将能够: 掌握容器集群、容器编排的基本概念 掌握Kubernetes的基础概念及核心思想 掌握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概念及使用方法 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搭建和管理企业级网站应用
目录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监控 算法 测试技术
突破极限: 高负载场景下的单机300M多行正则日志采集不是梦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日志数据已成为企业 IT 运营和业务分析的关键资源。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系统复杂度的提升,日志数据的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给日志采集和处理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305 95
|
6天前
|
监控 安全 BI
优化 Apache 日志记录的 5 个最佳实践
Apache 日志记录对于维护系统运行状况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其核心包括访问日志与错误日志的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日志策略,如选择合适的日志格式、利用条件日志减少冗余、优化日志级别、使用取证模块提升安全性及实施日志轮换,可有效提高日志可用性并降低系统负担。此外,借助 Eventlog Analyzer 等专业工具,能够实现日志的高效收集、可视化分析与威胁检测,从而精准定位安全隐患、评估服务器性能,并满足合规需求,为强化网络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 Apache 日志记录的 5 个最佳实践
|
4月前
|
监控 测试技术 开发者
一行代码改进:Logtail的多行日志采集性能提升7倍的奥秘
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当启用行首正则表达式处理多行日志时,采集性能出现下降。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本文将探索Logtail多行日志采集性能提升的秘密。
340 58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容器服务Kubernetes场景下可观测体系生产级最佳实践
阿里云容器服务团队在2024年继续蝉联Gartner亚洲唯一全球领导者象限,其可观测体系是运维的核心能力之一。该体系涵盖重保运维、大规模集群稳定性、业务异常诊断等场景,特别是在AI和GPU场景下提供了全面的观测解决方案。通过Tracing、Metric和Log等技术,阿里云增强了对容器网络、存储及多集群架构的监控能力,帮助客户实现高效运维和成本优化。未来,结合AI助手,将进一步提升问题定位和解决效率,缩短MTTR,助力构建智能运维体系。
|
4月前
|
Kubernetes 算法 调度
阿里云 ACK FinOps成本优化最佳实践
本文源自2024云栖大会梁成昊演讲,讨论了成本优化策略的选择与实施。文章首先介绍了成本优化的基本思路,包括优化购买方式、调整资源配置等基础策略,以及使用弹性、资源混部等高级策略。接着,文章详细探讨了集群优化和应用优化的具体方法,如使用抢占式实例降低成本、通过资源画像识别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利用智能应用弹性策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4月前
|
Kubernetes 容灾 调度
阿里云 ACK 高可用稳定性最佳实践
本文整理自2024云栖大会刘佳旭的演讲,主题为《ACK高可用稳定性最佳实践》。文章探讨了云原生高可用架构的重要性,通过Kubernetes的高可用案例分析,介绍了ACK在单集群高可用架构设计、产品能力和最佳实践方面的方法,包括控制面和数据面的高可用策略、工作负载高可用配置、企业版容器镜像服务高可用配置等内容,旨在帮助企业构建更加可靠和高效的应用运行环境。
|
5月前
|
XML 安全 Java
【日志框架整合】Slf4j、Log4j、Log4j2、Logback配置模板
本文介绍了Java日志框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重点讨论了SLF4J、Log4j、Logback和Log4j2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能对比。SLF4J作为一个日志抽象层,允许开发者使用统一的日志接口,而Log4j、Logback和Log4j2则是具体的日志实现框架。Log4j2在性能上优于Logback,推荐在新项目中使用。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如何在Spring Boot项目中配置Log4j2和Logback,以及如何使用Lombok简化日志记录。最后,提供了一些日志配置的最佳实践,包括滚动日志、统一日志格式和提高日志性能的方法。
1640 31
【日志框架整合】Slf4j、Log4j、Log4j2、Logback配置模板
|
4月前
|
监控 安全 Apache
什么是Apache日志?为什么Apache日志分析很重要?
Apache是全球广泛使用的Web服务器软件,支持超过30%的活跃网站。它通过接收和处理HTTP请求,与后端服务器通信,返回响应并记录日志,确保网页请求的快速准确处理。Apache日志分为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对提升用户体验、保障安全及优化性能至关重要。EventLog Analyzer等工具可有效管理和分析这些日志,增强Web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4 9
|
2月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原理、写入过程;binlog与redolog区别、update语句的执行流程、两阶段提交、主从复制、三种日志的使用场景;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错误日志等其他几类日志
181 35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
|
1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Tomcat log日志解析
理解和解析Tomcat日志文件对于诊断和解决Web应用中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分析 `catalina.out`、`localhost.log`、`localhost_access_log.*.txt`、`manager.log`和 `host-manager.log`等日志文件,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确保Tomcat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掌握这些日志解析技巧,可以显著提高运维和开发效率。
105 13

相关产品

  • 日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