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多“微”才合适?

本文涉及的产品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服务化”是解决互联网数据量、并发量、业务复杂度的痛点的好方案。

随着数据量、并发量、业务复杂度的增长,互联网架构会出现以下问题:

  • 代码到处拷贝

  • 底层复杂性扩散

  • 基础库(so/jar/dll)耦合

  • SQL质量得不到保障,业务相互影响

  • 数据库耦合

“服务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上述痛点的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微服务架构多“微”才合适?

行业内有这样四类常见实践。

实践一:统一服务层
image.png

这是最粗犷的玩法,所有基础数据,都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来进行访问。

在业务不是特别复杂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快速分层的方案,一旦业务变得复杂,服务层会变得非常重,成为耦合焦点。

以支付场景为例,假设通过一个通用的服务层来访问基础数据。
image.png

则只有一个统一的服务层,用户信息,好友信息,群组信息,消息信息都通过这个服务层来访问。 

实践二:一个子业务一个服务

如果所有的数据访问都通过一个服务层来访问,那么一行代码出故障,就将影响整个服务,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在服务层进行拆分。

服务层架构如何细分?

垂直拆分是个好的方案,将子业务分拆,那么支付的服务化架构或许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image.png

  • 用户相关的子业务,访问user服务

  • 好友相关的子业务,访问friend服务

  • 群组相关的子业务,访问group服务

  • 消息相关的子业务,访问msg服务

这样的话,一个服务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与此同时,数据层也按照业务垂直拆分开了。

服务粒度变细之后,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业务与服务的连接关系变复杂了,有什么好的优化方案么?
image.png

常见的,加入一个高可用服务分发层(Service Mesh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并在协议设计时加入服务号,可以减少蜘蛛网状的依赖关系:

  • 调用方依赖分发层,传入服务号

  • 分发层依赖服务层,通过服务号参数分发

 实践三: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服务

数据访问服务最初是从DAO/ORM的数据访问需求过来的,所以有些公司也有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的玩法。

一个子业务对应一个服务的玩法如下图:
image.png

服务层,整个群业务是一个服务存储层,实际可能对应了群信息、群成员、群消息等多个数据表

 拆分成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则架构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image.png

群信息库,群成员,群消息之间也解耦开,不会相互影响。

 实践四,一个接口对应一个服务

微服务架构中,更极端的,甚至一个接口对应一个微服务。

这样的话,架构就从:
image.png

进化为:
image.png

  • 修改群信息服务
  • 增加群信息服务
  • 获取群信息服务

多个服务操纵同一个数据库,任何接口服务出问题,都不会影响其他接口服务。使用这种方案的,一般与开发语言特性结合比较紧密,例如golang。

上文中谈到的服务化与微服务,不同粒度的服务化各有什么优劣呢?

总的来说,细粒度拆分的优点有:

  • 服务都能够独立部署

  • 扩容和缩容方便,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 拆得越细,耦合相对会减小

  • 拆得越细,容错相对会更好,一个服务出问题不影响其他服务

  • 扩展性更好

  细粒度拆分的 不足 也很明显:
  • 拆得越细,系统越复杂

  • 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更复杂

  • 运维复杂度提升

  • 监控更加复杂

  • 出问题时定位问题更难

 互联公司,以“子业务”作为微服务粒度是最常用,订单服务,用户服务,支付服务等等。

本文转自“架构师之路”公众号,58沈剑提供

目录
相关文章
|
2天前
|
监控 持续交付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进行微服务架构的监控
【6月更文挑战第16天】
17 5
Python进行微服务架构的监控
|
1天前
|
监控 Kubernetes API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6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是一艘引领航行的旗舰。它不仅是服务的守门人,更是流量的指挥官和信息的翻译官。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核心作用、设计考量与实现策略,为构建高效、可靠的微服务系统提供航标。
|
1天前
|
JSON 负载均衡 监控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6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间的通信与集成。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核心概念、设计原则及其在现代后端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其对系统性能和可维护性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一种视角,理解如何高效地构建和管理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
|
1天前
|
运维 Kubernetes 监控
自动化运维的新篇章: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
【6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企业IT架构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探讨自动化运维如何通过容器化技术与微服务架构的结合,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敏捷性。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结合背后的技术细节,以及它如何影响日常运维工作,同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操作建议和最佳实践。
|
2天前
|
监控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时代的微服务架构演进
【6月更文挑战第21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云原生概念逐渐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将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架构,探讨其在设计哲学、技术选型和部署策略上的演进。我们将通过分析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原则及其与容器化、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和DevOps实践的结合,来揭示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分布式系统。
|
3天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
分布式系统详解--架构简介(微服务)
分布式系统详解--架构简介(微服务)
16 0
|
3天前
|
负载均衡 API 开发者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在微服务架构中,API网关不仅仅是一个请求转发的节点,它承担着请求路由、负载均衡、认证授权、限流熔断等关键职责。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原则、实现技术以及在实际部署中的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构建一个高效、安全且可扩展的微服务入口。
|
3天前
|
存储 Prometheus 监控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之道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云原生技术以其弹性、可扩展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成为企业IT架构升级的首选。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下微服务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服务发现、配置管理、流量控制等关键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微服务治理策略。通过分析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特点,结合具体的技术和工具,文章将为构建高效、稳定、易于管理的微服务系统提供实践指导。
|
3天前
|
监控 Cloud Native 安全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实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在云原生环境下,如何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通过分析微服务架构的核心价值与挑战,结合具体的云平台工具和最佳实践,文章详细阐述了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弹性设计等关键治理策略。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保障系统可观测性的同时,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实用建议。读者将获得一套完整的微服务治理框架,以及在云原生旅程中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
|
3天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探索云原生架构的未来:容器化与微服务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容器化和微服务,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塑造着现代软件的开发、部署和运维。我们将从容器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解析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实际案例,我们还将揭示云原生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读者提供一幅云原生技术发展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