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源码解析1 -- 内核架构和源码结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 1 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对比 当今的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分层化和模块化的,应用层开发会基于框架层。比如开发Linux Driver会基于Linux kernel,开发Android app会基于Android Framework。深度学习也不例外,框架层为上层模型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多语言接口、稳定的运行时、高效的算子,以及完备的通信层和设备层管理层。因此,各大公司早早的就开始了深度学习框架的研

1 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对比

当今的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分层化和模块化的,应用层开发会基于框架层。比如开发Linux Driver会基于Linux kernel,开发Android app会基于Android Framework。深度学习也不例外,框架层为上层模型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多语言接口、稳定的运行时、高效的算子,以及完备的通信层和设备层管理层。因此,各大公司早早的就开始了深度学习框架的研发,以便能占领市场。当前的框架有数十种之多,主流的如下(截止到2018年11月)

显然TensorFlow是独一无二的王者。第二名Keras,它是对TensorFlow或Theano接口的二次封装,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目前也已经集成了Keras,使得安装了TensorFlow的用户就可以直接使用Keras了。

TensorFlow之所以能够从数十种框架中脱颖而出,主要优点有

  1. 出身高贵,是谷歌出品的。但其他很多框架出身也不差,例如PyTorch之于Facebook,MXNET之于Amazon
  2. 2015年就开源了,比较早的俘获了一大批开发者。这个确实是tf的一大先发优势,但PyTorch的前身Caffe,以及MXNET开源时间都不晚,而且Caffe流行时间比tf早,后来才被赶超的。更有Theano这样的绝对老前辈。由此可见,软件开源是多么重要。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也基本都开源了。
  3. 支持的开发语言多,支持Python Java Go C++等多种流行语言。相比某些框架,确实是优势很大。相比MXNET则小巫见大巫了。MXNET早期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前端多语言的支持,连MATLAB R Julia等语言都支持了。
  4. 运行效率高。早期的时候,其实tf的运行效率比很多框架都要低一些的。
  5. 安装容易,用户上手快,文档齐全,社区活跃。这个是tf的一个较大优势,特别是社区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优势。互联网头部集中效应十分明显,体现在开源软件上也是一样。这也是我认为最大的一个优势。

总结起来,TensorFlow虽然每个方面都不是绝对领先的优势,但贵在每个方面都做的不错,因此最终能够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学习Tensorflow框架内核,可以理解前端接口语言的支持,session生命周期,graph的构建、分裂和执行,operation的注册和运行,模块间数据通信,本地运行和分布式运行模式,以及CPU GPU TPU等异构设备的封装支持等。学习这些,对于模型的压缩 加速 优化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2 TensorFlow系统架构

TensorFlow设计十分精巧,基于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进行开发的。框架如下图

整个框架以C API为界,分为前端和后端两大部分。

  1. 前端:提供编程模型,多语言的接口支持,比如Python Java C++等。通过C API建立前后端的连接,后面详细讲解。
  2. 后端:提供运行环境,完成计算图的执行。进一步分为4层

    1. 运行时:分为分布式运行时和本地运行时,负责计算图的接收,构造,编排等。
    2. 计算层:提供各op算子的内核实现,例如conv2d, relu等
    3. 通信层:实现组件间数据通信,基于GRPC和RDMA两种通信方式
    4. 设备层:提供多种异构设备的支持,如CPU GPU TPU FPGA等

模型构造和执行流程

TensorFlow的一大特点是,图的构造和执行相分离。用户添加完算子,构建好整图后,才开始进行训练和执行,也就是图的执行。大体流程如下

  1. 图构建:用户在client中基于TensorFlow的多语言编程接口,添加算子,完成计算图的构造。
  2. 图传递:client开启session,通过它建立和master之间的连接。执行session.run()时,将构造好的graph序列化为graphDef后,以protobuf的格式传递给master。
  3. 图剪枝:master根据session.run()传递的fetches和feeds列表,反向遍历全图full graph,实施剪枝,得到最小依赖子图
  4. 图分裂:master将最小子图分裂为多个Graph Partition,并注册到多个worker上。一个worker对应一个Graph Partition。
  5. 图二次分裂:worker根据当前可用硬件资源,如CPU GPU,将Graph Partition按照op算子设备约束规范(例如tf.device('/cpu:0'),二次分裂到不同设备上。每个计算设备对应一个Graph Partition。
  6. 图运行:对于每一个计算设备,worker依照op在kernel中的实现,完成op的运算。设备间数据通信可以使用send/recv节点,而worker间通信,则使用GRPC或RDMA协议。

3 前端多语言实现 - swig包装器

TensorFlow提供了很多种语言的前端接口,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来完成模型的训练和推断。其中Python支持得最好。这也是TensorFlow之所以受欢迎的一大原因。前端多语言是怎么实现的呢?这要归功于swig包装器。

swig是个帮助使用C或者C++编写的软件能与其它各种高级编程语言进行嵌入联接的开发工具。在TensorFlow使用bazel编译时,swig会生成两个wrapper文件

  1. pywrap_tensorflow_internal.py:对接上层Python调用
  2. pywrap_tensorflow_internal.cc:对接底层C API调用。

pywrap_tensorflow_internal.py 模块被导入时,会加载_pywrap_tensorflow_internal.so动态链接库,它里面包含了所有运行时接口的符号。而pywrap_tensorflow_internal.cc中,则注册了一个函数符号表,实现Python接口和C接口的映射。运行时,就可以通过映射表,找到Python接口在C层的实现了。

4 tensorflow 源码结构

TensorFlow源码基本也是按照框架分层来组织文件的。如下

其中core为tf的核心,它的源码结构如下

5 总结

TensorFlow框架设计精巧,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可以从以下部分逐步学习

  1. TensorFlow内核架构和源码结构。先从全局上对框架进行理解。
  2. 前后端连接的桥梁--Session,重点理解session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相关源码可以加深理解Python前端如何调用底层C实现。
  3. TensorFlow核心对象—Graph。图graph是TensorFlow最核心的对象,基本都是围绕着它来进行的。graph的节点为算子operation,边为数据tensor。
  4. TensorFlow图的节点 -- Operation。operation是图graph的节点,承载了计算算子。
  5. TensorFlow图的边 -- Tensor。Tensor是图graph的边,承载了计算的数据。
  6. TensorFlow本地运行时。
  7. TensorFlow分布式运行时。和本地运行时有一些共用的接口,但区别也很大。
  8. TensorFlow设备层。主要了解设备层的定义规范,以及实现。
  9. TensorFlow队列和并行运算。
  10. TensorFlow断点检查checkpoint,模型保存Saver,以及可视化tensorboard。这三个为TensorFlow主要的工具。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运维 持续交付 云计算
深入解析云计算中的微服务架构:原理、优势与实践
深入解析云计算中的微服务架构:原理、优势与实践
134 3
|
5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2025年阿里云弹性裸金属服务器架构解析与资源配置方案
🚀 核心特性与技术创新:提供100%物理机性能输出,支持NVIDIA A100/V100 GPU直通,无虚拟化层损耗。网络与存储优化,400万PPS吞吐量,ESSD云盘IOPS达100万,RDMA延迟<5μs。全球部署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及海外节点,支持跨地域负载均衡。典型应用场景包括AI训练、科学计算等,支持分布式训练和并行计算框架。弹性裸金属服务器+OSS存储+高速网络综合部署,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
19天前
|
XML Java 开发者
Spring底层架构核心概念解析
理解 Spring 框架的核心概念对于开发和维护 Spring 应用程序至关重要。IOC 和 AOP 是其两个关键特性,通过依赖注入和面向切面编程实现了高效的模块化和松耦合设计。Spring 容器管理着 Beans 的生命周期和配置,而核心模块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支持。通过全面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开发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 Spring 框架开发企业级应用。
67 18
|
2月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542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8天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月前
|
监控 JavaScript 数据可视化
建筑施工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源码,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智慧工地云平台是专为建筑施工领域打造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施工区域各系统数据汇总与可视化管理。平台涵盖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供远程指挥、决策支持等功能,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系统由PC端、APP移动端及项目、监管、数据屏三大平台组成,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算法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 相亲交友平台系统 婚恋交友系统APP 婚恋系统源码 婚恋交友平台开发流程 婚恋交友系统架构设计 婚恋交友系统前端/后端开发 婚恋交友系统匹配推荐算法优化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合适伴侣,提供用户注册、个人资料填写、匹配推荐、实时聊天、社区互动等功能。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测试优化和上线运维。匹配推荐算法优化是核心,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匹配准确性。
170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