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循环技巧

简介: python 循环技巧

关于循环的小伎俩

不管是while还是for,所发起的循环,在python编程中是经常被用到的。特别是for,一般认为,它要比while快,而且也容易写(是否容易,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执行时间快,是的确的),因此在实践中,for用的比较多点,不是说while就不用,比如前面所列举而得那个猜数字游戏,在业务逻辑上,用while就更容易理解(当然是限于那个游戏的业务需要而言)。另外,在某些情况下,for也不是简单地把对象中的元素遍历一遍,比如有有隔一个取一个的要求,等等。

在编写代码的实践中,为了对付循环中的某些要求,需要用一些其它的函数,比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range就是一个被看做循环中的计数器的好东西。

range

专门对range()这个内置函数 展示一下它的for循环中,做为计数器的使用。

还记得曾经在教程中有一个问题:[列出100以内被3整除的数] 下面引用那个问题的代码和运行结果。

#!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aliquot = []

for n in range(1,100):
    if n%3 == 0:
        aliquot.append(n)

print aliquot

代码运行结果: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这个问题, 改写一下

>>> aliquot = [ x for x in range(1,100) if x%3==0 ] #用list解析,本质上跟上面无太大差异
>>> aliquot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 aliquot = range(3,100,3)    #这种方法更简单。这是博客中一网友提供。
>>> aliquot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如果有一个由字母组成的字符串,只想隔一个从字符串中取一个字母。可以这样来实现,这是range()的一个重要用途。

>>> one = "Ilikepython" 
>>> new_list = [ one[i] for i in range(0,len(one),2) ]
>>> new_list
['I', 'i', 'e', 'y', 'h', 'n']

当然,间隔的举例,是可以任意指定的。还是前面那个问题,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选出所有能够被3整除的数。

>>> all_int = range(1,100)
>>> all_in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aliquot = [ all_int[i] for i in range(len(all_int)) if all_int[i]%3==0 ]
>>> aliquot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zip

对zip进行介绍,它也会常常被用到循环之中。

zip是用于并行遍历的函数。

比如有两个list,元素是由整数组成,如果计算对应位置元素的和。一种方法是通过循环,分别从两个list中取出元素,然后求和。

>>> list1 = range(2,10,2)
>>> list1
[2, 4, 6, 8]
>>> list2 = range(11,20,2)
>>> list2
[11, 13, 15, 17, 19]
>>> result = [ list1[i]+list2[i] for i in range(len(list1)) ]
>>> result
[13, 17, 21, 25]

zip完成上面的任务,是这么做的:

>>> list1
[2, 4, 6, 8]
>>> list2
[11, 13, 15, 17, 19]
>>> for a,b in zip(list1,list2):
...     print a+b, 
... 
13 17 21 25

zip()的作用就是把list1和list2两个对象中的对应元素放到一个元组(a,b)中,然后对这两个元素进行操作。

>>> list1
[2, 4, 6, 8]
>>> list2
[11, 13, 15, 17, 19]
>>> zip(list1,list2)
[(2, 11), (4, 13), (6, 15), (8, 17)]

对这个功能, 可以理解为,将两个list压缩成为(zip)一个list,只不过找不到配对的就丢掉了。

能够压缩,也能够解压缩,用下面的方式就是反过来了。

>>> result = zip(list1,list2)
>>> result
[(2, 11), (4, 13), (6, 15), (8, 17)]
>>> zip(*result)
[(2, 4, 6, 8), (11, 13, 15, 17)]

列位注意观察,解压缩得到的结果,跟前面压缩前的结果相比,第二项就少了一个元素19,因为在压缩的时候就丢掉了。

这似乎跟for没有什么关系呀。别着急,思考一个问题,看看如何求解:

问题描述:有一个dictionary,myinfor = {"name":"hiekay","site":"hiekay.github.io","lang":"python"},将这个字典变换成:infor = {"hiekay":"name","hiekay.github.io":"site","python":"lang"}

解法有几个,如果用for循环,可以这样做 。

>>> infor = {}
>>> for k,v in myinfor.items():
...     infor[v]=k
... 
>>> infor
{'python': 'lang', 'hiekay.github.io': 'site', 'hiekay': 'name'}

下面用zip()来试试:

>>> dict(zip(myinfor.values(),myinfor.keys()))
{'python': 'lang', 'hiekay.github.io': 'site', 'hiekay': 'name'}

原来这个zip()还能这样用。是的,本质上是这么回事情。如果将上面这一行分解开来,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 myinfor.values()    #得到两个list
['python', 'hiekay', 'hiekay.github.io']
>>> myinfor.keys()
['lang', 'name', 'site']
>>> temp = zip(myinfor.values(),myinfor.keys())     #压缩成一个list,每个元素是一个tuple
>>> temp
[('python', 'lang'), ('hiekay', 'name'), ('hiekay.github.io', 'site')]

>>> dict(temp)                          #这是函数dict()的功能,将上述列表转化为dictionary
{'python': 'lang', 'hiekay.github.io': 'site', 'hiekay': 'name'}

至此,是不是明白zip()和循环的关系了呢?有了它可以让某些循环简化。特别是在用python读取数据库的时候(比如mysql),zip()的作用更会显现。

enumerate

如果要对一个列表,想得到其中每个元素的偏移量(就是那个脚标)和对应的元素,怎么办呢?可以这样:

>>> mylist = ["hiekay",703,"python"]
>>> new_list = []
>>> for i in range(len(mylist)):
...     new_list.append((i,mylist[i]))
... 
>>> new_list
[(0, 'hiekay'), (1, 703), (2, 'python')]

enumerate的作用就是简化上述操作:
enumerate() 函数用于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一般用在 for 循环当中。

>>> enumerate(mylist)
<enumerate object at 0xb74a63c4>    #出现这个结果,用list就能显示内容.类似的会在后面课程出现,意味着可迭代。
>>> list(enumerate(mylist))
[(0, 'hiekay'), (1, 703), (2, 'python')]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测试技术 Python
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基础篇)-- 流程控制之循环语句for&while
本文介绍了Python中的循环语句,包括while和for循环的使用,range()函数的运用,以及continue、break和pass关键字的说明,同时提出了关于while循环是否能与成员运算符结合使用的思考。
84 1
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基础篇)-- 流程控制之循环语句for&while
|
7月前
|
Python
揭秘Python编程核心:一篇文章带你深入掌握for循环与while循环的奥秘!
【8月更文挑战第21天】Python中的循环结构——for循环与while循环,是编程的基础。for循环擅长遍历序列或集合中的元素,如列表或字符串;而while循环则在未知循环次数时特别有用,基于某个条件持续执行。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两种循环的应用场景,比如用for循环计算数字平方和用while循环计算阶乘。此外,还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了两者在处理用户输入任务时的不同优势,强调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循环的重要性。
80 0
|
4月前
|
开发工具 Python
[oeasy]python043_自己制作的ascii码表_循环语句_条件语句_缩进_indent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制作ASCII码表,回顾了上一次课程中`print`函数的`end`参数,并通过循环和条件语句实现每8个字符换行的功能。通过调整代码中的缩进,实现了正确的输出格式。最后展示了制作完成的ASCII码表,并预告了下一次课程的内容。
43 2
|
4月前
|
Python
在 Python 中实现各种类型的循环判断
在 Python 中实现各种类型的循环判断
71 2
|
4月前
|
Python
Python 中,循环判断
Python 中,循环判断
86 1
|
4月前
|
人工智能 Python
[oeasy]python039_for循环_循环遍历_循环变量
本文回顾了上一次的内容,介绍了小写和大写字母的序号范围,并通过 `range` 函数生成了 `for` 循环。重点讲解了 `range(start, stop)` 的使用方法,解释了为什么不会输出 `stop` 值,并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遍历小写和大写字母的序号。最后总结了 `range` 函数的结构和 `for` 循环的使用技巧。
59 4
|
5月前
|
Java 索引 Python
【10月更文挑战第19天】「Mac上学Python 30」基础篇11 - 高级循环技巧与应用
本篇将介绍更深入的循环应用与优化方法,重点放在高级技巧和场景实践。我们将讲解enumerate()与zip()的妙用、迭代器与生成器、并发循环以及性能优化技巧。这些内容将帮助您编写更高效、结构更合理的代码。
89 5
|
5月前
|
Python
Python 循环语句的高级应用与深度探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循环语句的高级应用,包括`for`循环遍历字典获取键值、同步遍历多个序列,以及`while`循环结合条件判断和异常处理。通过嵌套循环实现了矩阵乘法,并介绍了如何优化循环以提升程序性能。示例代码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
72 15
|
5月前
|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
Python循环语句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
73 2
|
5月前
|
Java C++ Python
【Python】循环语句(while、for)、continue、break
【Python】循环语句(while、for)、continue、break
1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