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程序性能优化《第二章》设计优化 2.1善用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

简介:

java 程序性能优化《第二章》设计优化 2.1善用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

设计模式是前人工作的总结和提炼。通常,被人们广泛流传的设计模式都是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合理的使用设计模式,不仅能使系统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同时也能使系统拥有更加合理的结构。本节总结归纳了一些经典的设计模式,并详细说明它们与软件性能之间的关系。


2.1.1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设计模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模式之一。它是一种对象创建模式,用于生产一个对象的具体实现,它可以确保系统中一个类只产生一个实例。在Java语言中,这样的行为能带来两大好处:

(1)对于频繁使用的对象,可以省略创建对象所花费的时间,这对于那些重量级对象而言,是非常可观的一笔系统开销。

(2)由于new操作的次数减少,因而对系统内存的使用频率也会降低,这将减轻GC压力,缩短GC停顿时间。

因此对于系统的关键组件和被频繁使用的对象,使用单例模式便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

单例模式的参与者非常简单,只有单例类和使用者两个,如图2.1所示。

表2.1 单例模式角色

角色 作用
单例类 提供单例的工厂,返回单例
使用者 获取并使用单例类

它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单例模式类图

单例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一个接口返回唯一的对象实例。一个简单的单例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private级别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System.err.println("Singleton is create "); // 创建单例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
	}

	// 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注意代码中的重点标注部分,首先单例类必须要有一个private访问级别的构造函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例不会在系统中的其他代码内被实例化,这点是相当重要的;其次,instance 成员变量和 getInstance() 方法必须是 static 的。

PS:单例模式是非常常用的一种结构,几乎所有的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节,了解单例模式的几种实现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这种单例的实现方式非常简单,而且非常可靠。它唯一的不足仅是无法对 instance 实例做延迟加载。假如单例的创建过程很慢,而由于 instance 成员变量是 static 定义的,因此在 JVM 加载单例类时,单例对象就会被建立,如果此时,这个单例类在系统中还扮演其他角色,那么在任何使用这个单例类的地方都会初始化这个单例变量,而不管是否会被用到,比如单例类作为String工厂,用于创建一些字符串(该类既用于创建单例Singleton,又用于创建String对象):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private级别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System.err.println("Singleton is create "); // 创建单例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
	}

	// 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String() { // 这是模拟单例类扮演其他角色
		System.err.println("createString in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createString();
	}
}
当使用Singleton.createString()执行任务时,程序输出:

Singleton is create 

createString in Singleton


可以看到,虽然此时并没有使用单例类,但它还是被创建出来,这也许是开发人员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以此提高系统在相关函数调用时的反应速度,就需要引入延迟加载机制。

public class LazySingleton {

	// private级别构造函数
	private LazySingleton() {

		System.err.println("LasySingleton is create"); // 创建单例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
	}

	// 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Lazy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Lazy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首先,对于静态成员变量 instance 初始值为 null ,确保系统启动时没有额外的负载,其次,在getInstance() 工厂方法中,判断当前单例是否已经存在,若存在则返回,不存在则再建立单例。这里尤其还要注意,getInstance()方法必须是同步的,否则在多线程环境下,当线程1正新建单例时,完成赋值操作前,线程2可能判断 instance 为 null ,故线程2也将启动新建单例的程序,而导致多个实例被创建,故同步关键字是必须的。

使用上例中的单例实现,虽然实现了延迟加载的功能,但和第一种方法相比,它引入了同步关键字,因此在多线程的环境中,它的时耗要远远大于第一种单例模式。以下测试代码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Lazy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err.println("Spend:"+(System.currentTimeMillis()-beginTime));
			}
		}

开启五个线程同时完成以上代码的运行,使用第一种类型的单例耗时0ms,而是用LazySingleton 却相对耗时约390ms。性能至少相差两个等级。

PS:在本书中,会使用很多类似代码片段用于调试不同代码的执行速度。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其测试结果很可能与笔者不同。读者大可不必关心测试数据的绝对值,只要观察用于比较的目标代码间的相对耗时即可。

为了使用延迟加载引入的同步关键字反而降低了系统性能,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 对其他进行改进。

public class Static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Singleton() {
		
		System.err.println("StaticSingleton is create");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tatic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tatic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tatic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在这个实现中,单例模式使用内部类来维护单例的实例,当StaticSingleton 被加载时,其内部类并不会别初始化,故可以确保StaticSingleton 类被载入JVM时,不会初始化这个单例类,而当getSingleton() 方法被调用时,才会加载 SingletonHolder ,从而初始化 instance 。 同时,由于实例的建立是在类加载时完成,故天生对多线程友好, getInstance() 方法也不需要使用同步关键字。因此,这种实现方式同时具备以上两种实现的优点。


PS:使用内部类的方式实现单例,既可以做到延迟加载,也不必使用同步关键字,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用以上方式实现的单例已经可以确保在系统中只存在唯一实例了。但仍然有例外情况,可能导致系统生成多个实例,比如在代码中,通过反射机制,强行调用单例类的私有构造函数,生成多个单例,考虑到情况的特殊性,本书中不对这种极端的方式进行讨论。但仍有些合法的方法,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多个单例类的实例。


一个可以被串行的实例:

public class SerSingleton {

	String name;

	private SerSingleton() {

		System.err.println("StaticSingleton is create");	//创建单例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
		
		name = "Ser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er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er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er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String() {

		System.err.println("createString in Singleton ");
	}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	//阻止生成新的实例,总是返回当前对象

		return instance;
	}
}

测试代码如下:

@Test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Exception {
		SerSingleton s1 = null;
		SerSingleton s = SerSingleton.getInstance();
		// 先将实例串行到文件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SerSingleton.txt");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fos);
		oos.writeObject(s);
		oos.flush();
		oos.close();
		// 从文件读取原有的单例类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SerSingleton.txt");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fis);
		s1 = (SerSingleton) ois.readObject();
		
		Assert.assertEquals(s,s1);

使用一段测试代码测试单例的串行化和反串行化,当去掉 SerSingleton 代码中加粗的 readReslove() 函数时,以下测试代码抛出异常:

junit.framework.AssertionFailedError:exected:javatuning.ch2.singleton.seralization.SerSingleton@5224ee
but was:javatuning.ch2.singleton.serialization.SerSingleton@18fe7c3

说明测试代码中 s 和 s1 指向了不同的实例,在反序列化后生成了多个对象实例,而加上 readReslove() 函数的,程序正常退出。说明,即使经过反序列,仍然保持了单例的特征。事实上,在实现了私有的readReslove() 方法后,readObject() 已经形同虚设,它直接使用 readReslove() 替换了原本的返回值,从而在形式上构造了单例。


PS: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能会破坏单例。一般来说,对单例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场景并不多见,但如果存在,就要多加注意。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灵活切换算法的艺术
策略模式通过封装不同算法并实现灵活切换,将算法与使用解耦。以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作为独立策略,购物车根据选择调用对应支付逻辑,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避免冗长条件判断,符合开闭原则。
259 35
|
1月前
|
设计模式 消息中间件 传感器
Java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构建松耦合的事件响应系统
观察者模式是Java中常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构建松耦合的事件响应系统。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观察者将自动收到通知并更新。该模式通过抽象耦合实现发布-订阅机制,广泛应用于GUI事件处理、消息通知、数据监控等场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218 8
|
1月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数据可视化
Java 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让对象的行为随状态优雅变化
状态模式通过封装对象的状态,使行为随状态变化而改变。以订单为例,将待支付、已支付等状态独立成类,消除冗长条件判断,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适用于状态多、转换复杂的场景。
258 0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Spring
Java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优雅处理请求的艺术
责任链模式通过构建处理者链,使请求沿链传递直至被处理,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解耦。适用于审批流程、日志处理等多级处理场景,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211 2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Java
Spring框架优化:提高Java应用的性能与适应性
以上方法均旨在综合考虑Java Spring 应该程序设计原则, 数据库交互, 编码实践和系统架构布局等多角度因素, 旨在达到高效稳定运转目标同时也易于未来扩展.
121 8
|
2月前
|
Java Spring
如何优化Java异步任务的性能?
本文介绍了Java中四种异步任务实现方式:基础Thread、线程池、CompletableFuture及虚拟线程。涵盖多场景代码示例,展示从简单异步到复杂流程编排的演进,适用于不同版本与业务需求,助你掌握高效并发编程实践。(239字)
226 6
|
2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弹性计算
高并发Java爬虫的瓶颈分析与动态线程优化方案
高并发Java爬虫的瓶颈分析与动态线程优化方案
|
3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Java设计模式(二):观察者模式与装饰器模式
本文深入讲解观察者模式与装饰器模式的核心概念及实现方式,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战应用的全面内容。观察者模式实现对象间松耦合通信,适用于事件通知机制;装饰器模式通过组合方式动态扩展对象功能,避免子类爆炸。文章通过Java示例展示两者在GUI、IO流、Web中间件等场景的应用,并提供常见陷阱与面试高频问题解析,助你写出灵活、可维护的代码。
|
3月前
|
安全 Java 编译器
new出来的对象,不一定在堆上?聊聊Java虚拟机的优化技术:逃逸分析
逃逸分析是一种静态程序分析技术,用于判断对象的可见性与生命周期。它帮助即时编译器优化内存使用、降低同步开销。根据对象是否逃逸出方法或线程,分析结果分为未逃逸、方法逃逸和线程逃逸三种。基于分析结果,编译器可进行同步锁消除、标量替换和栈上分配等优化,从而提升程序性能。尽管逃逸分析计算复杂度较高,但其在热点代码中的应用为Java虚拟机带来了显著的优化效果。
126 4
|
3月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Java设计模式(一):单例模式与工厂模式
本文详解单例模式与工厂模式的核心实现及应用,涵盖饿汉式、懒汉式、双重检查锁、工厂方法、抽象工厂等设计模式,并结合数据库连接池与支付系统实战案例,助你掌握设计模式精髓,提升代码专业性与可维护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