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常见执行方法window.onload = function (){},$(document).ready()

简介: 1. window.onload = function(){}; 当页面DOM对象加载完毕,web浏览器能够运行JS时,此方法即被触发。2. $(document).ready();当web页面以及其附带的资源文件,如CSS,Scripts,图片等,加载完毕后执行此方法。

1. window.onload = function(){};

当页面DOM对象加载完毕,web浏览器能够运行JS时,此方法即被触发。

2. $(document).ready();
当web页面以及其附带的资源文件,如CSS,Scripts,图片等,加载完毕后执行此方法。
常用于检测页面(及其附带资源)是否加载完毕。 

总而言之,他们的调用顺序是window.onload = function(){}; >> $(document).ready(); ,测试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jquery立即执行函数</title>
  <script src="jquery.min.js"></script>
</head>
<body>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sole.log("ready");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console.log("onload");
  };
</script>
</body>
</html>

 

测试结果如下:

 

 

 

区别:

1.执行时间
        window.onload必须等到页面内包括图片的所有元素加载完毕后才能执行。
        $(document).ready()是DOM结构绘制完毕后就执行,不必等到加载完毕。

2.编写个数不同
         window.onload不能同时编写多个,如果有多个window.onload方法,只会执行一个
         $(document).ready()可以同时编写多个,并且都可以得到执行

3.简化写法
         window.onload没有简化写法
         $(document).ready(function(){})可以简写成$(function(){});

以下代码无法正确执行:

  window.onload = function(){
    alert("text");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alert("text");
  };

 

结果只输出第二个 

$(document).ready()能同时编写多个
以下代码正确执行: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Hello World");
  });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Hello again");
  });

 结果两次都输出  Hello World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在 $(document).ready() 方法内注册的事件,只要 DOM 就绪就会被执行,因此可能此时元素的关联文件未下载完。例如与图片有关的 html 下载完毕,并且已经解析为 DOM 树了,但很有可能图片还没有加载完毕,所以例如图片的高度和宽度这样的属性此时不一定有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 Jquery 中另一个关于页面加载的方法 ---load() 方法。 Load() 方法会在元素的 onload 事件中绑定一个处理函数。如果处理函数绑定给 window 对象,则会在所有内容 ( 包括窗口、框架、对象和图像等 ) 加载完毕后触发,如果处理函数绑定在元素上,则会在元素的内容加载完毕后触发。
Jquery 代码如下:
$(window).load(function (){
       // 编写代码 
});

等价于 JavaScript 中的以下代码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编写代码
}

——————————————————————————————

最近在改一个嵌入在frame中的页面的时候,使用了jquery做效果,而页面本身也绑定了onload事件。改完后,Firefox下测试正常流畅,IE下就要等个十几秒jquery的效果才出现,黄花菜都凉了。

  起初以为是和本身onload加载的方法冲突。网上普遍的说法是$(document).ready()是在页面DOM解析完成后执行,而 onload事件是在所有资源都准备完成之后才执行,也就是说$(document).ready()是要在onload之前执行的,尤其当页面图片较大 较多的时候,这个时间差可能更大。可是我这页面分明是图片都显示出来十几秒了,还不见jquery的效果出来。

  删了onload加载的方法试试,结果还是一样,看来没有必要把原本的onload事件绑定也改用$(document).ready()来 写。那是什么原因使得Firefox正常而IE就能呢?接着调试,发现IE下原来绑定的onload方法竟然先于$(document).ready() 的内容执行,而Firefox则是先执行$(document).ready()的内容,再执行原来的onload方法。这个和网上的说法似乎不完全一致 啊,呵呵,有点意思,好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翻翻jquery的源码看看$(document).ready()是如何实现的吧:

  if (jQuery.browser.msie && window == top) (function () {
    if (jQuery.isReady) return;
    tr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oScroll("left");
    } catch (error) {
      setTimeout(arguments.callee, 0);
      return;
    }
    // and execute any waiting functions
    jQuery.ready();
  })();
  jQuery.event.add(window, "load", jQuery.ready);

 

结果很明了了,IE只有在页面不是嵌入frame中的情况下才和Firefox等一样,先执行$(document).ready()的内容,再执 行原来的onload方法。对于嵌入frame中的页面,也只是绑定在load事件上执行,所以自然是在原来的onload绑定的方法执行之后才轮到。而 这个页面中正好在测试环境下有一个访问不到的资源,那十几秒的延迟正是它放大出的时间差。

 

    $(function(){
        alert(0);
    });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1)
    });
    (function ($) {
        alert(2);
    })(jQuery);
    $().ready(function() {
        alert(3)
    });

 

作者:Tyler Ning
出处:http://www.cnblogs.com/tylerdonet/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如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邮箱地址williamningdong@gmail.com  联系我,非常感谢。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优化Node.js应用的性能?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优化Node.js应用的性能?
170 69
|
16天前
|
JavaScript Linux 内存技术
Debian 11系统下Node.js版本更新方法详解
本指南详细介绍在Linux系统中安装和管理Node.js的步骤。首先检查现有环境,包括查看当前版本和清除旧版本;接着通过NodeSource仓库安装最新版Node.js并验证安装结果。推荐使用nvm(Node Version Manager)进行多版本管理,便于切换和设置默认版本。同时,提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如权限错误处理和全局模块迁移方案,以及版本回滚操作,确保用户能够灵活应对不同需求。
86 0
|
17天前
|
JavaScript Linux 内存技术
Debian 11系统下Node.js版本更新方法
Debian 11更新Node.js主要就是这三种方式,无论你是初涉其中的新手还是找寻挑战的专家,总有一种方式能满足你的需求。现在,你已经是这个
152 80
|
2月前
|
Python
[oeasy]python086方法_method_函数_function_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Python中方法(method)与函数(function)的区别。通过回顾列表操作如`append`,以及随机模块的使用,介绍了方法作为类的成员需要通过实例调用的特点。对比内建函数如`print`和`input`,它们无需对象即可直接调用。总结指出方法需基于对象调用且包含`self`参数,而函数独立存在无需`self`。最后提供了学习资源链接,方便进一步探索。
82 17
|
4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有没有方法可以保证在JavaScript中多个异步操作的执行顺序?
有没有方法可以保证在JavaScript中多个异步操作的执行顺序?
134 58
|
2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js 垃圾回收机制的方法
JS回收机制方法讲解
|
3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中的 Array.find() 方法:原理、性能优势与实用案例详解
Array.find() 是 JavaScript 数组方法中一个非常实用和强大的工具。它不仅提供了简洁的查找操作,还具有性能上的独特优势:返回的引用能够直接影响原数组的数据内容,使得数据更新更加高效。通过各种场景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 Array.find() 在更新、条件查找和嵌套结构查找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际开发中,掌握 Array.find() 的特性和使用技巧,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高效,特别是在需要直接修改原数据内容的情形。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
|
3月前
|
移动开发 运维 供应链
通过array.some()实现权限检查、表单验证、库存管理、内容审查和数据处理;js数组元素检查的方法,some()的使用详解,array.some与array.every的区别(附实际应用代码)
array.some()可以用来权限检查、表单验证、库存管理、内容审查和数据处理等数据校验工作,核心在于利用其短路机制,速度更快,节约性能。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3月前
|
供应链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通过array.every()实现数据验证、权限检查和一致性检查;js数组元素检查的方法,every()的使用详解,array.some与array.every的区别(附实际应用代码)
array.every()可以用来数据验证、权限检查、一致性检查等数据校验工作,核心在于利用其短路机制,速度更快,节约性能。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7月前
|
监控 JavaScript Java
Node.js中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
检测内存泄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和代码特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内存泄漏问题,可以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和性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故障。同时,不断学习和掌握内存管理的知识,也是有效预防内存泄漏的重要途径。
47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