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简介: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基于请求与响应模式的、无状态的、应用层的协议,常基于TCP的连接方式,HTTP1.1版本中给出一种持续连接的机制,绝大多数的Web开发,都是构建在HTTP协议之上的Web应用。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基于请求与响应模式的、无状态的、应用层的协议,常基于TCP的连接方式,HTTP1.1版本中给出一种持续连接的机制,绝大多数的Web开发,都是构建在HTTP协议之上的Web应用。

1、常用的HTTP方法有哪些?

GET: 用于请求访问已经被URI(统一资源标识符)识别的资源,可以通过URL传参给服务器。

POST:用于传输信息给服务器,主要功能与GET方法类似,但一般推荐使用POST方式。

PUT: 传输文件,报文主体中包含文件内容,保存到对应URI位置。

HEAD: 获得报文首部,与GET方法类似,只是不返回报文主体,一般用于验证URI是否有效。

DELETE:删除文件,与PUT方法相反,删除对应URI位置的文件。

OPTIONS:查询相应URI支持的HTTP方法。

2、GET方法与POST方法的区别

区别一:get重点在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post重点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区别二:get传输数据是通过URL请求,以field(字段)= value的形式,置于URL后,并用"?"连接,多个请求数据间用"&"连接,如http://127.0.0.1/Test/login.action?name=admin&password=admin,这个过程用户是可见的;

post传输数据通过Http的post机制,将字段与对应值封存在请求实体中发送给服务器,这个过程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区别三:Get传输的数据量小,因为受URL长度限制,但效率较高;Post可以传输大量数据,所以上传文件时只能用Post方式;

区别四:get是不安全的,因为URL是可见的,可能会泄露私密信息,如密码等;post较get安全性较高;

区别五:get方式只能支持ASCII字符,向服务器传的中文字符可能会乱码。post支持标准字符集,可以正确传递中文字符。

3、HTTP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包含三部分:

a、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URI、HTTP版本信息

b、请求首部字段

c、请求内容实体

响应报文包含三部分:

a、状态行:包含HTTP版本、状态码、状态码的原因短语

b、响应首部字段

c、响应内容实体

4、常见的HTTP相应状态码

返回的状态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200: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请求没有的内容没有修改,返回服务端资源副本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00:请求报文语法有误,服务器无法识别

401:请求需要认证

403:请求的对应资源禁止被访问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对应资源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服务器正忙

5、HTTP1.1版本新特性

a、默认持久连接节省通信量,只要客户端服务端任意一端没有明确提出断开TCP连接,就一直保持连接,可以发送多次HTTP请求

b、管线化,客户端可以同时发出多个HTTP请求,而不用一个个等待响应

c、断点续传原理

6、常见HTTP首部字段

a、通用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都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Date:创建报文时间

Connection:连接的管理

Cache-Control:缓存的控制

Transfer-Encoding:报文主体的传输编码方式

b、请求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Host:请求资源所在服务器

Accept:可处理的媒体类型

Accept-Charset:可接收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可接受的内容编码

Accept-Language:可接受的自然语言

c、响应首部字段(响应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Accept-Ranges:可接受的字节范围

Location:令客户端重新定向到的URI

Server:HTTP服务器的安装信息

d、实体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的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字段)

Allow:资源可支持的HTTP方法

Content-Type:实体主类的类型

Content-Encoding:实体主体适用的编码方式

Content-Language:实体主体的自然语言

Content-Length:实体主体的的字节数

Content-Range:实体主体的位置范围,一般用于发出部分请求时使用

7、HTTP的缺点与HTTPS

a、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被窃听

b、不验证通信方身份,可能遭到伪装

c、无法验证报文完整性,可能被篡改

HTTPS就是HTTP加上加密处理(一般是SSL安全通信线路)+认证+完整性保护

8、HTTP优化

利用负载均衡优化和加速HTTP应用

利用HTTP Cache来优化网站

相关文章
|
4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API
QUIC协议优化:HTTP/3环境下的超高速异步抓取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QUIC和HTTP/3的异步爬虫方案,用于抓取知乎热榜数据并生成趋势图。通过HTTPX与aioquic结合实现高性能连接复用,配合代理IP绕过反爬限制,提取标题、热度等信息。利用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异步抓取流程,并借助Matplotlib绘制话题热度变化图表。分析显示突发热点生命周期短,而深度话题热度更稳定。此方案可优化内容运营策略,快速捕捉潜在爆款话题。
180 4
QUIC协议优化:HTTP/3环境下的超高速异步抓取方案
|
2月前
|
缓存 监控 搜索推荐
301重定向实现原理全面解析:从HTTP协议到SEO最佳实践
301重定向是HTTP协议中的永久重定向状态码,用于告知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至新URL。它在SEO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传递页面权重、更新索引并提升用户体验。本文详解其工作原理、服务器配置方法(如Apache、Nginx)、对搜索引擎的影响及最佳实践,帮助实现网站平稳迁移与优化。
437 68
|
1月前
HTTP协议中请求方式GET 与 POST 什么区别 ?
GET和POST的主要区别在于参数传递方式、安全性和应用场景。GET通过URL传递参数,长度受限且安全性较低,适合获取数据;而POST通过请求体传递参数,安全性更高,适合提交数据。
340 2
|
2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安全
HTTP 协议及会话跟踪机制详解
本文详解了 HTTP 协议的核心知识,包括其定义(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 TCP,规定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规则)及与 HTTPS 的区别(安全性、端口、资源消耗)。 介绍了 GET 与 POST 请求的差异(参数限制、安全性、应用场景),以及 Restful 风格(通过 URL 定位资源,请求方式决定操作)。列举了常见 HTTP 状态码(如 200 成功、404 资源未找到),对比了转发与重定向的区别(服务器端一次请求 vs 客户端两次请求)。 还阐述了会话跟踪机制:Cookie 基于客户端存储,通过Set-Cookie和Cookie头实现,安全性较低;Session 基于服务端存储,依赖 C
238 1
|
1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UED
深度解析HTTP协议从版本0.9至3.0的演进和特性。
总的来说,HTTP的演进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果。每一次重要更新都旨在优化性能,增进用户体验,适应新的应用场景,而且保证了向后兼容,让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得以稳定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继续进步,我们可以预期HTTP协议在未来还会继续演化。
337 0
|
2月前
|
XML 安全 网络架构
深度对比SOAP与HTTP协议:详细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差异
在设计服务和系统交云策略时,考虑到上述差异是至关重要的。SOAP适合需要高安全性、可靠性和事务支持的企业级应用。而HTTP适合Web界面浏览、RESTful服务和需要快速响应的轻量级通信。根据具体需求和上下文,开发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协议以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299 0
|
3月前
|
缓存
HTTP协议深度剖析:常见请求头信息讲解
这就是HTTP请求头背后的工作原理,希望通过比作“邮差”和“标签”,可以让你对这个繁琐技术更有感触,更得心应手。尽管这些信息可能很琐碎,但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和工作方式,就等于揭开了HTTP协议神秘的面纱,掌控了网络交流的核心。你还等什么,赶快动手尝试一下吧!
130 17
|
2月前
HTTP协议中常见的状态码 ?
HTTP协议状态码分为1xx、2xx、3xx、4xx、5xx五类。常见状态码包括:101(切换协议)、200(请求成功)、302(重定向)、401(未认证)、404(资源未找到)、500(服务器错误)。
275 0
|
3月前
HTTP协议探究:常用方法一网打尽
总的来说,HTTP协议的命令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它是规则,也是工具,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互联网的一把通行证。我们每天都在用,也常常无视它,但是只有深刻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如此,我们的互联网世界旅程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更加有趣。
1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