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学习笔记——Autoencoders(自编码器)

简介: Autoencoder 的基本概念之前的文章介绍过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其中非监督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人类没有标记过的数据。对于没有标记的数据最常见的应用就是通过聚类(Clustering)的方式将数据进行分类。
Autoencoder 的基本概念

之前的文章介绍过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其中非监督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人类没有标记过的数据。对于没有标记的数据最常见的应用就是通过聚类(Clustering)的方式将数据进行分类。对于这些数据来说通常有非常多的维度或者说Features。如何降低这些数据的维度或者说“压缩”数据,从而减轻模型学习的负担,我们就要用到Autoencoder了。

用Autoencoder 给数据“压缩”和降维不仅能够给机器“减压”,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的可视化(人类只能看懂三维的数据)。

Autoencoder 实际上跟普通的神经网络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唯一比较特殊的是,输入层的输入feature的数量(也就是神经元的数量)要等于输出层。同时要保证输入和输出相等。

结构大概就是如图所示


img_c7862ee970a7a97f63f77f2a30cfc5f6.png

因为输出要等于输入,所以中间的每一层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数据信息,但是由于神经元个数发生了变化,数据的维度也就发生了变化。比如上图的中间层(第三层)只有两个神经元,那么这一层输出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二维的数据结构。我们就可以用这一层的输出结果进行无监督学习分类,或者做视觉化的展示。

简化的Autoencoder

对于Autoencoder从输入层到最中间层的数据处理过程叫做数据编码(Encode)过程,从中间层到输出层则为解码(Decode)过程,最后保证输出等于输入。

Autoencoder的隐藏层可以是多层也可以是单层,这里我用一个只有一层隐藏层的Autoencoder的实例来介绍Autoencoder.

img_94a3504f9e85f86b43e4a0412d74780a.png

Autoencoder实例代码

1、导入需要用到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2、创建一个三维的数据

这里用sklearn 的一个make_blobs的工具创造有两个聚集点的三维数据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data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n_features=3,centers=2,random_state=101)

数据长这个样子


img_f6a6b1b0133847430134af8b3e9e9188.png

注意data[0]是100x3的数据(100个点,3个features(维度))

3. 搭建神经网络

下面用Tensorflow Layers来搭一个三层的全连接的神经网路,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分别是3,2,1。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contrib.layers import fully_connected

num_inputs = 3  # 3 dimensional input
num_hidden = 2  # 2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num_outputs = num_inputs # Must be true for an autoencoder!

learning_rate = 0.01

Placeholder,Layers,Loss Function 和 Optimizer

#Placeholder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num_inputs])
#Layers
hidden = fully_connected(X, num_hidden, activation_fn=None)
outputs = fully_connected(hidden, num_outputs, activation_fn=None)
#Loss Function
loss = tf.reduce_mean(tf.square(outputs - X))  # MSE
#Optimizer
optimizer =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
train  = optimizer.minimize( loss)
#Init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4. 训练神经网络

num_steps = 100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for iteration in range(num_steps):
        sess.run(train,feed_dict={X: scaled_data})

        
    # Now ask for the hidden layer output (the 2 dimensional output)
    output_2d = hidden.eval(feed_dict={X: scaled_data})

注意:output_2d就是中间层输出的结果,这是一个二维(100x2)的数据。

这个数据长这个样子


img_bb536bbcd8ed0e0beb2a3b0fde55a856.png

4.总结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Autoencoder 不是简单地去掉一个维度,而是通过编码的过程将数据“压缩”到二维。这些数据通过解码过程可以再次在输出层输出三维的数据,并且保留了元数据的两个积聚点。

上面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将三维数据通过Autoencoder降到二维空间,当数据的feature 太多的时候,通过Autoencoder 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数据的信息并降低源数据的维度。

————
相关文章
AI学习笔记——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基本概念
AI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AI学习笔记——卷积神经网络1(CNN)
————
文章首发steemit.com 为了方便墙内阅读,搬运至此,欢迎留言或者访问我的Steemit主页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AI编码不是梦:手把手教你指挥Agent开发需求
AI编码不是梦:手把手教你指挥Agent开发需求
1603 24
|
5月前
|
人工智能 API 开发者
用Qwen3+MCPs实现AI自动发布小红书笔记!支持图文和视频
魔搭自动发布小红书MCP,是魔搭开发者小伙伴实现的小红书笔记自动发布器,可以通过这个MCP自动完成小红书标题、内容和图片的发布。
1950 41
|
4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搜索推荐
通义灵码2.5评测:从编程智能体到记忆感知的AI编码革命
通义灵码2.5版本更新带来了多项新功能,包括Lingma IDE的开箱即用体验、编程智能体模式实现端到端编码任务、MCP工具集成扩展AI助手能力以及Qwen3模型升级大幅提升代码生成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新增长期记忆与上下文感知功能,使开发更个性化和高效。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复杂业务逻辑仍需人工干预,但整体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官方还提供了高质量视频课程助力用户学习。
871 10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Java
【100%好礼】诚邀体验SoFlu-JavaAl开发助手,重塑AI编码价值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软件开发任务繁重,飞算科技推出SoFlu-JavaAl开发助手,诚邀您体验AI编码新境界。它不仅生成代码,还通过自然语言理解需求,精准生成完整工程源码,大幅缩短设计工期,提升效率。SoFlu-JavaAl支持一键构建Java Maven工程,轻松合并老项目,快速响应需求变更。参与体验还有机会获多重好礼!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开发者 Python
AI编码与构造智能体初学过程的反思
本文记录了作者在阿里云 AI Clouder 认证课程《基于通义灵码实现高效AI编码》学习初期的真实经历与反思。起初,作者选择从“无代码”方向的大模型课程《基于百炼平台构建智能体应用》入手,希望借助便捷工具跳过编程基础,但实践中发现效果有限,最终决定回归系统性学习路径,重新从《通义灵码》课程开始夯实技能。 文章回顾了作者的学习动机、选课逻辑、实战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分享了关于复习方法、实践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理念的深刻体会。通过这一过程,作者认识到:真正的技术掌握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和持续的练习,只有遵循客观学习规律,才能在AI开发道路上走得更远。
172 21
|
5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开发工具
📘 AI Clouder认证学习笔记|从初入江湖到晨光乍现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言:“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本文是一篇AI Clouder认证学习笔记,记录了一位初学者在探索AI领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成长。作者分享了从软件安装问题到技术工具掌握的心路历程,并强调了心态与自驱力的重要性。通过Python编程、通义灵码等工具的学习,以及对教学设计的深刻反思。
118 5
|
6月前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Cloud Native
中国AI编码工具崛起:技术突围、生态重构与开发者新范式
中国AI编码工具如通义灵码、百度Comate等,正从西方产品的主导中突围。通过大模型精调、中文友好型理解及云原生赋能,构建差异化优势。这些工具不仅提升效率,还推动中国软件产业从使用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然而,技术原创性、生态碎片化和开发者信任危机仍是挑战。未来目标不是取代现有工具,而是定义适合中国开发者的智能编码新范式。
330 24
|
6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通义灵码 vs. GitHub Copilot:中国AI编码工具的破局之道
全球AI编码工具形成“双极格局”,GitHub Copilot凭借先发优势主导市场,而通义灵码通过差异化路径突围。技术层面,通义灵码在中文语境理解、云原生绑定上展现优势;生态方面,Copilot依托GitHub开源生态,通义灵码则深耕阿里云企业协同场景;开发者心智战中,通义灵码以数据合规、本土化服务及定制化能力取胜。这场较量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逻辑与开发者需求的全面博弈,彰显中国AI编码工具“换道超车”的潜力。
786 19
|
5月前
|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JSON
Windows版来啦!Qwen3+MCPs,用AI自动发布小红书图文/视频笔记!
上一篇用 Qwen3+MCPs实现AI自动发小红书的最佳实践 有超多小伙伴关注,同时也排队在蹲Windows版本的教程。
778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