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VM(二)——揭开HotSpot对象创建的奥秘

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4173549/article/details/79612598 对象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4173549/article/details/79612598

对象的创建过程

当虚拟机遇到一条含有new的指令时,会进行一系列对象创建的操作:

  1. 检查常量池中是否有即将要创建的这个对象所属的类的符号引用;

    • 若常量池中没有这个类的符号引用,说明这个类还没有被定义!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 若常量池中有这个类的符号引用,则进行下一步工作;
  2. 进而检查这个符号引用所代表的类是否已经被JVM加载;

    • 若该类还没有被加载,就找该类的class文件,并加载进方法区;
    • 若该类已经被JVM加载,则准备为对象分配内存;
  3. 根据方法区中该类的信息确定该类所需的内存大小; 
    一个对象所需的内存大小是在这个对象所属类被定义完就能确定的!且一个类所生产的所有对象的内存大小是一样的!JVM在一个类被加载进方法区的时候就知道该类生产的每一个对象所需要的内存大小。

  4. 从堆中划分一块对应大小的内存空间给新的对象; 
    分配堆中内存有两种方式:

    • 指针碰撞 
      如果JVM的垃圾收集器采用复制算法或标记-整理算法,那么堆中空闲内存是完整的区域,并且空闲内存和已使用内存之间由一个指针标记。那么当为一个对象分配内存时,只需移动指针即可。因此,这种在完整空闲区域上通过移动指针来分配内存的方式就叫做“指针碰撞”。
    • 空闲列表 
      如果JVM的垃圾收集器采用标记-清除算法,那么堆中空闲区域和已使用区域交错,因此需要用一张“空闲列表”来记录堆中哪些区域是空闲区域,从而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根据这张“空闲列表”找到空闲区域,并分配内存。 
      综上所述:JVM究竟采用哪种内存分配方法,取决于它使用了何种垃圾收集器。
  5. 为对象中的成员变量赋上初始值(默认初始化);

  6. 设置对象头中的信息;

  7. 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 
    此时,整个对象的创建过程就完成了。


对象的内存模型

一个对象从逻辑角度看,它由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构成,从物理角度来看,对象是存储在堆中的一串二进制数,这串二进制数的组织结构如下。

对象在内存中分为三个部分:

  1. 对象头
  2. 实例数据
  3. 对齐补充

1. 对象头

对象头中记录了对象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一些数据:哈希码、GC分代年龄、锁状态标志、线程持有的锁、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等。

此外,对象头中可能还包含类型指针。通过该指针能确定这个对象所属哪个类。

此外,如果对象是一个数组,那么对象头中还要包含数组长度。


2. 实例数据

实力数据部分就是成员变量的值,其中包含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本类的成员变量。


3. 对齐补充

用于确保对象的总长度为8字节的整数倍。 
HotSpot要求对象的总长度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由于对象头一定是8字节的整数倍,但实例数据部分的长度是任意的,因此需要对齐补充字段确保整个对象的总长度为8的整数倍。


访问对象的过程

我们知道,引用类型的变量中存放的是一个地址,那么根据地址类型的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访问方式:

  1. 句柄访问方式 
    堆中需要有一块叫做“句柄池”的内存空间,用于存放所有对象的地址和所有对象所属类的类信息。 
    引用类型的变量存放的是该对象在句柄池中的地址。访问对象时,首先需要通过引用类型的变量找到该对象的句柄,然后根据句柄中对象的地址再访问对象。

  2. 直接指针访问方式 
    引用类型的变量直接存放对象的地址,从而不需要句柄池,通过引用能够直接访问对象。 
    但对象所在的内存空间中需要额外的策略存储对象所属的类信息的地址。


比较

HotSpot采用直接指针方式访问对象,因为它只需一次寻址操作,从而性能比句柄访问方式快一倍。但它需要额外的策略存储对象在方法区中类信息的地址。

相关文章
|
5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vmtool(从 jvm 里查询对象,执行 forceGc)
Arthas vmtool(从 jvm 里查询对象,执行 forceGc)
357 16
|
7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
JVM—垃圾收集算法和HotSpot算法实现细节
JVM的垃圾收集算法和HotSpot的实现细节复杂但至关重要,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算法,可以为Java应用程序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并进行有效的性能调优。选择适当的垃圾收集策略,结合合理的内存配置和日志分析,能够显著提升应用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126 15
|
12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包括垃圾的定义、垃圾回收算法、堆内存的逻辑分区、对象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以及不同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
580 4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
10月前
|
缓存 Java
JVM对象引用
本次课程聚焦JVM对象引用,涵盖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强引用是最常见的引用类型,确保对象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适用于需要确保对象存活的场景;软引用在内存不足时会被优先回收,常用于缓存;弱引用的对象随时可能被回收,适合临时对象;虚引用最弱,主要用于接收对象回收通知,进行资源清理。通过合理选择引用类型,可优化内存管理,避免内存泄露。
|
12月前
|
存储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四:排序规范(happens-before原则)、对象创建过程、对象的内存中存储布局、对象的大小、对象头内容、对象如何定位、对象如何分配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Java对象的创建过程、内存布局、对象头的MarkWord、对象的定位方式以及对象的分配策略,并深入探讨了happens-before原则以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正确同步。
203 0
JVM知识体系学习四:排序规范(happens-before原则)、对象创建过程、对象的内存中存储布局、对象的大小、对象头内容、对象如何定位、对象如何分配
|
12月前
|
算法 Java
谈谈HotSpot JVM 中的不同垃圾回收器
【10月更文挑战第5天】理解 HotSpot JVM 中的不同垃圾回收器(如 CMS、G1 和 ZGC)的区别,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设计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以下是对这三个垃圾回收器的简要概述以及一个示例 Java 程序,虽然示例程序本身不能直接展示垃圾回收器的内部机制,但可以帮助观察不同垃圾回收器的行为。
115 1
|
12月前
|
算法 Java
JVM进阶调优系列(3)堆内存的对象什么时候被回收?
堆对象的生命周期是咋样的?什么时候被回收,回收前又如何流转?具体又是被如何回收?今天重点讲对象GC,看完这篇就全都明白了。
|
存储 Java 程序员
Java中对象几种类型的内存分配(JVM对象储存机制)
Java中对象几种类型的内存分配(JVM对象储存机制)
222 5
Java中对象几种类型的内存分配(JVM对象储存机制)
|
存储 监控 算法
(六)JVM成神路之GC基础篇:对象存活判定算法、GC算法、STW、GC种类详解
经过前面五个章节的分析后,对于JVM的大部分子系统都已阐述完毕,在本文中则开始对JVM的GC子系统进行全面阐述,GC机制也是JVM的重中之重,调优、监控、面试都逃不开的JVM话题。
615 8
|
存储 缓存 算法
(五)JVM成神路之对象内存布局、分配过程、从生至死历程、强弱软虚引用全面剖析
在上篇文章中曾详细谈到了JVM的内存区域,其中也曾提及了:Java程序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在堆空间内。而本篇文章则会站在对象实例的角度,阐述一个Java对象从生到死的历程、Java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以及对象引用类型。
48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