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的to B开放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小蚂蚁说:

“单一的人工智能或者区块链技术不足以支撑完整的金融业务形态的发展,我们认为的金融科技,在涵盖了这些新兴的金融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之外,还包括IT基础架构升级换代的技术体系,包括大家熟悉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金融级专属的技术,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支持金融业务的技术堆栈,而这些技术的集合能够与金融业务的发展建立如方程式般的关联度,让科技的产出变成可以量化的业务价值,这些才是金融科技的真正精髓所在。”

前言

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ATEC金融科技开放峰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提出了"数字化半径"的概念。

“从金融IT信息化到金融科技,我们用‘半径’来作区分。未来数字化银行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理念和基因,将贯穿银行的各个部门,甚至成为每一个人身边的工具。所以说数字化半径代表着银行未来业务增长迭代的半径和速度。半径这个词代表着覆盖的深度、广度。”

不仅是银行,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以现有的技术基础、业务创新能力,显然还无法支持用户的新一代的随时随地需求。一些科技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个断层,这些年的2B市场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蚂蚁金服副CTO胡喜


蚂蚁金服是最早一批提出技术开放的企业之一。蚂蚁金服副CTO胡喜在大会上进行了一次总结性发布,据介绍,在2015~2018三年间,从“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到“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蚂蚁金服的公布产品数量从5个增长到了80个,解决方案从3个发展到了50个。

他还宣布蚂蚁金融云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实现了100%全面开放,包括三地五中心的容灾系统,BASIC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风控、物联网、计算)及解决方案,和余额宝、花呗、财富号、小程序等业务能力。而未来将以“蚂蚁金融科技”为技术输出品牌。

完整的支持金融业务的技术堆栈

从2015年的蚂蚁金融云,到2017年强调分布式技术架构,在夯实技术基石之上,蚂蚁还在向更多应用和场景需求延伸。而今,蚂蚁常说2B模式是以业务、技术双轴为驱动的。目前已有80多个产品及解决方案,梳理来说,总有三类:

  • 一类是金融科技产品,包括分布式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以及新发布的区块链BaaS平台等
  • 第二是智能、安全、金融交易与交互等通用解决方案
  • 第三是数字银行等垂直业务的行业解决方案。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2018年重点升级的是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据称,该方案不仅封装了分布式事务、通信、容灾、弹性伸缩、资金安全等多项经历实战验证的底层技术方案,同时融合了蚂蚁生态和业务场景,以及支持ISV与金融机构快速研发上线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

“蚂蚁技术开放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软件,真正的目致力于用技术解决业务发展中的难题,用技术改变业务形态;用技术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与金融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连接关系”。刘伟光表示,以此将蚂蚁的定位与金融IT商做区分。“蚂蚁金服与金融机构最早建立的连接是基于支付业务的合作,后来我们有了很多其他普惠金融类的业务,包括网商银行的同业合作,借呗、花呗的业务合作,如今,我们想增加一个新的连接纽带,就是科技。”

如果将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期是信息系统加金融,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定位只是支撑型业务,业务部门提出需求,IT部门实现需求。这个阶段更准确的定义是“金融IT”。第二代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在这个时期,金融机构开始谈如何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场景渗透和生态获客。第三个阶段是智能金融,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业务流程,用人工智能帮助交叉销售、降低人工成本,更多的是引领或者改变业务发展形态,脱离了相对被动的角色。

刘伟光指出,“单一的人工智能或者区块链技术不足以支撑完整的金融业务形态的发展,我们认为的金融科技,在涵盖了这些新兴的金融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之外,还包括IT基础架构升级换代的技术体系,包括大家熟悉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金融级专属的技术,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支持金融业务的技术堆栈,而这些技术的集合能够与金融业务的发展建立如方程式般的关联度,让科技的产出变成可以量化的业务价值,这些才是金融科技的真正精髓所在。”

金融机构+开发商生态共创,革新传统IT服务模式?

刘伟光解释说,与传统的IT服务模式的区别主要有二。

区别一是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IT服务商基本上面向B端,不太关心用户顶层战略,更关注科技战略和年度预算,“蚂蚁关心的不仅仅是科技部的战略,更关心的银行的战略,以及如何分解业务战略目标。”

因此,合作重点会有所不同。蚂蚁与南京银行联合发力互联网金融以及鑫云+平台;与西安银行等小型银行的合作注重移动战略;也帮助重庆农商行建设大数据平台以及智能风控平台;与台州银行合作移动端的建设,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过程;与常熟银行合作建设大中台支持大零售转型;与广发银行合作,则从前期的推动广发信用卡发展,到即将进行分布式核心业务平台能力的探索研究。以往的合作客户案例可章查看我们的以往文章《30家客户案例带你看蚂蚁金服全面科技开放》。


蚂蚁金服的to B开放



另外,业内人士也告诉过雷锋网,金融机构的定制化需求是一大趋势。而蚂蚁实现定制化需求的模式,与传统IT厂商有所区别。

胡喜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特征在蚂蚁内部体系也存在。“我们内部建立了一个开源共建的体制,代码完全开放。其他业务的垂直BU自己也可以实现定制化需求。”面向外部时,具体的应用场景要求技术提供方对于业务非常理解和专业,所以他们尽量还是聚焦在通用性。

区别之二在于生态圈:“IT公司的服务模式就像盖房子,盖完一个接下一个,不会替开发商考虑销量问题,而蚂蚁除了建设一流的房屋,会帮助装修、获客销售,甚至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和培养等。”以移动银行为例,几乎所有银行都有手机银行,但是获客和营销以及数据运营一直是个难题。高科技的手机银行不是纯粹为了高科技,而是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当下金融APP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金融服务平台,而是金融+生活的大平台,是创造更多的场景以及与很多现有场景建立连接。因此,除了技术赋能,蚂蚁金服常提的策略就是生态开放。

刘伟光表示,“2.0时期的能力主要是分布式架构、数据库、中间件等,相当于提供一辆车的发动机,各家的发动机只是性能优劣的区别而已。我们希望将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在科技开放中秉承着应用驱动的原则,与金融行业的应用开发商(ISV)一起合作,真正提供一台整车的交付能力,向上沉淀,才能让科技和业务之间产生直接的连接,不只是只聚焦下面的基础技术架构层面,这也是我所强调金融行业的纵深度。”

科技开放步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关键时刻

今天的中国金融机构正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拐点,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主动拥抱科技战略,积极转型,并且是更加深入地采用各种措施加速数字化转型。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与金融业务越来越深度的融合。

其中关键是,就像CPU推动互联网科技进步,GPU推动AI集群技术落地一样,金融核心系统转型升级,将极大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进程,让业务核心系统可以无边界的支撑业务的发展。

刘伟光演讲中提到交流时几位银行客户的困惑,有人问“未来的CoreBanking系统是不是还存在?是否会变成业务能力工厂的形式存在?”或者,“Core Banking系统不进行分布式改造从而去支撑更多的业务类型,则没有出路。”

变革的当下,有迷茫者,也有坚定的前行者。

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部总工程师胡宪忠称,现在建行已经没有核心系统,变成了完全组件化。“IT架构转型是数字化创新的基石,唯有创新才能快速进入市场,面对新兴的产业生态体系。”

他详细介绍了建行2011年初至2017年底的规划过程。初期,他指出,存在宏微观多因素驱动建行革新,“建行有十亿个活期帐户,每天有4亿笔交易。最高峰每秒钟有12000笔的吞吐量,系统非常复杂。这些东西放进一个信息系统的时候,要怎么在服务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做无缝的衔接?”

“这不只是核心系统转型,而是一个全业务范围的再造。要把建设银行的业务以结构化的方法重新定义,变成一个企业级的能力、打破孤岛的系统。”

再看另一个案例——招商银行一向是金融科技先锋军。近日招商银行APP7.0发布,据介绍,在App 6.0的微服务架构基础上,7.0对内部研发流程做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的变革。招行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传统方式自然也能做开发,但在微服务这种架构下施行DevOps,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去改造研发流程,包括系统质量、投产数量、事故率的变化等。过往传统研发方向可能主要来自产品经理的构思,现在多了大数据来告诉我们怎么改进,每次迭代的有效性和速度也更能有所体现。”

蚂蚁金服与南京银行的合作也是一个典型案例,胡喜在采访中也称这是让其印象最深刻的一桩。他指出,监管要求金融机构自主可控,但是说得多,做得相对少,真正从主机上下移的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多。

“所以我们后来想到采用双核心机制,老核心继续运行,新核心启动起来,让老核心逐渐往新核心迁移。南京银行就是在做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面向互联网渠道的客户。南京银行的项目非常关键,相当于你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搭建了一个银行核心系统,存、贷、汇业务全部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

据雷锋网了解,去年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南京银行达成合作,在项目实施交付上,他们打破了传统IT项目中的流程和做法,不再用总包商、集成商、多方产品供应商组成多国部队联合作战的模式,而是采用一站式服务做法,敏捷开发以及DevOps的工具的大量运用,大大缩短项目开发测试周期,将互联网项目交付的速度带到了传统的银行中。

据称,他们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从“一张纸”到完成互金平台“鑫云+”的上线,而按照传统流程,需要一年以上。据称,上线半年,截至2018年6月底的最近8个月中,“鑫云+”平台新客户数达到390万,每日贷款额从1千万人民币上升至10亿人民币,贷款余额从1亿人民币增长至100亿人民币。另外,客户平均处理时间小于1秒,实现秒级放款。

蚂蚁金服的to B开放


所以,到了今天,金融科技不再只是单点应用,不只是依靠酷炫的科技的炒作,也不只是某些纯线上业务的背后的技术平台,而是真正进入金融业务由科技推动和引领的时代。毕竟,在创新转型时期,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一只脚有没有踏入未来,而是另一只脚有没有从过去离开。

未来数字金融:随时随地随需

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彻底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企业数字化基因。过去的银行重视线下网点建设,场所驱动;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候,一部分银行也紧抓线上场景。

但场景即金融吗?场景确实是很明确的经营信号和范围,好处在于风控门槛降低,以及产品定义门槛降低,即获客的捷径。

蚂蚁金服表示,未来入口会细微化、隐形化,场景从需求而来, 场景更需要自己去建设。因为需要金融服务的不是场景,而是人。金融机构先要满足一个人的需求,才有所谓场景。

“比场景驱动业务模式更进一步的是——需求触发业务。未来的进化方向将会是,只要有需求,就能随时调用银行服务,甚至不一定需要在场景中。未来的银行服务都可能放在云端,伸手可得,金融服务得以摆脱时间、空间对物理网点的制约。未来的银行应该是秒申秒到、即用即走、有需求触发的银行”。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此前报道,“场景可能是个伪命题,接口虚拟化是未来银行的进化方向之一。”

而这种移动化、碎片化的需求,要求着随时随需随地的服务能力,即足够深厚和广泛的数字化区间服务能力,提高金融核心业务平台支持水平。

未来,金融的业务能力,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者业务问题,业务和技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拓宽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半径,意味着从不同角度纵深、横向拓展的数字化服务和触达能力。

注:本文转载自雷锋网

— END —

蚂蚁金服官方唯一对外技术传播渠道

投稿邮箱:anttechpr@service.alipay.com

欢迎留言及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蚂蚁金服的to B开放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本实验围绕社交用户发布的文章做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到用户群体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热门话题的热度。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目录
相关文章
|
Devops 测试技术
体系认证、白皮书与行业大会
体系认证、白皮书与行业大会
130 0
体系认证、白皮书与行业大会
|
网络协议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电子版地址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
180 0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电子版地址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大数据
6大论坛,30+技术干货议题,2022首届阿里巴巴开源开放周来了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开源领域又涌现了哪些新的技术和发展模式?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原生、大数据、终端领域,开源社区建设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和创新实践......欢迎来阿里巴巴开源开放周寻找答案。
6大论坛,30+技术干货议题,2022首届阿里巴巴开源开放周来了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鼎茂科技获得阿里云首批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携手阿里云共建新合作
作为入选阿里云首期云原生加速器的企业,鼎茂科技通过云原生加速器项目携手阿里云共建更加丰富的云原生产业生态圈,加速云原生落地。
鼎茂科技获得阿里云首批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携手阿里云共建新合作
|
运维 Cloud Native Dubbo
Tapdata 获得阿里云首批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携手阿里云共建新合作
近日,深圳钛铂数据有限公司的 Tapdata Cloud 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云”)的 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 经过严格测试程序,完成了首批的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测试。作为入选阿里云首期云原生加速器的企业,Tapdata 通过云原生加速器项目携手阿里云共建更加丰富的云原生产业生态圈,加速云原生落地。
Tapdata 获得阿里云首批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携手阿里云共建新合作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大数据
6大论坛,30+技术干货议题,2022首届阿里巴巴开源开放周来了!
6大论坛,30+技术干货议题,2022首届阿里巴巴开源开放周来了!
|
Cloud Native 安全 小程序
环信入选阿里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携手共建云通讯“新基建”
经过此次疫情,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了上云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信念和步伐,而云原生技术则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
1050 5
环信入选阿里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携手共建云通讯“新基建”
|
Cloud Native 安全 云计算
伯俊软件获得阿里云原生核心授牌伙伴认证,共建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开发技术产品,而是对企业理念、组织架构等全方位再造,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道阻且长,需要专业且精耕的企业“手把手”帮扶。
2371 5
伯俊软件获得阿里云原生核心授牌伙伴认证,共建新生态
|
安全 API 云计算
ToB从业者“辩”生态开放:真开放才能带来真生态
  随着国内人口红利优势逐渐褪去,To B 市场的万亿空间优势显露,作为仍有机会的蓝海生意,企业服务市场吸引了大厂以及 To B 从业者的目光。由于单个企业不可能满足企业客户的所有需求,因此,把其他优秀企业当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合力创造更强大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打造“To B 开放生态”尤为重要。   近几年,To B 成为互联网下半场的风口,开放生态也成为热议话题,虽然业内一直提倡开放,近年来开放的程度也有所提升,但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平台和伙伴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尚未成熟,如何开放、开放能带来哪些价值又会有什么风险,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还不明晰。   近期,InfoQ 联合钉钉聚焦“
2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