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云徐敏:未来金融将从“图灵世界”走向“量子世界”

简介:

大家上午好,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新金融,以金融科技为支点的新金融。长期以来金融一直是整个社会的重要支柱,但是于享受金融服务的大众而言,金融机构更像是一个需要高攀才能够着的朋友,不管金融机构自身是多么渴望贴近用户。我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走访了上百家金融机构掌门人,发现大多数掌门人都有一颗普惠,热忱服务大众的心,期待着通过金融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我眼中的新金融应该致力于完成的目标。

什么是新金融

第一、数字中国需要新金融,新金融是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数字中国的受益者;第二、新金融是一个由云计算、大数据、AI、IoT、区块链所支撑的数字金融,这五个方向也是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新金融的本质是数字金融;第三、新金融实现以数据为纽带的金融产品与用户的直联,无论2B、2C、2G和2F,强调数字为纽带、强调直连;第四、科技是新金融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金融机构竞争的一个的超车道。

新金融到底该被谁定义,还是华尔街吗?长久以来美国通过白宫的政治,硅谷的创新,好莱坞的文化,五角大楼的军事,以及华尔街金融这五个方面影响着全世界。我认为华尔街金融最核心的诉求是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是资产增值,到底应该是一个目标还是结果,这点确实要反思。在阿里巴巴很多事情开始之前都要想清楚,我们所追求的那个所谓“目标”,它到底应该是目标还是结果,基于这点我们思考对应的策略。我们认为,像席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书中写到,金融要实现民主化(普惠)、扩大化和人性化,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资产增值保值是一个结果。而今天,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互联网帮助我们把金融服务带给每个人,让我们以更低成本服务更多的客户,这一切正在发生。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是经过阿里金融云过去5年的实践验证,在今天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能够大规模应用,并且有很好业务效果的三个方向。

分布式微服务为金融带来“乘法效应”

分布式微服务本身是一个IT概念,可以看做SOA的升级版。随着我对它的理解越深、会发现它很多的理念不仅适用于IT,也适用于金融业务、金融服务。例如大中台、小前台,让更多能力放在中台,让前台变成以更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微服务项目跟SOA项目最大的区别是,SOA项目做完打通之后就结束了,而微服务架构是一套持续性的体系,用沉淀的能力来去赋能新的应用,是一整套体制,包括能力的沉淀、应用与升级,而这个机制也能够用在银行业务之上。它强调数据打通和能力前置,过去数据只是金融的应用的产物而已,但今天应用是数据的表现形式。阿里巴巴强调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强调从生产型模型向运营型模型的转变。这什么概念?之前我们花很长时间开发了一套系统,就不动了,通常技术半年或一年升级一次,就像金融机构产品上线后,后面就没有什么优化了。但是互联网公司强调运营,我们会用很快的方式上线一个项目或产品,然后不断迭代,每天迭代。南京银行通过4个月上线的互联网核心,现在能做到每天版本升级更新。这样的模型我觉得对IT、对业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改变。

9e70a12f78d99a2216e9a6588afdb5bc2c17aa44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能对金融业务带来乘法效应,交易的性能成倍的提升,交易的成本成倍的降低。例如民生银行,基于阿里巴巴技术合作的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交易能力从每秒7800笔到30000笔,单账户成本从2.2元到8分钱;广发银行,我们在做整个中台的搭积木创新,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性能提升了几十倍。在南京银行,基于“鑫云+”平台的业务创新,一年交易量是过去10年总和,所谓线上一年,线下十年。同样今天在广东农信、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很多地方都在实践,这是一个方向,通过微服务方式让我们整体升级引擎、交易核心带来乘法效应,同时做完之后带动业务创新,让业务也能逐步实现微服务化。

数据智能为金融带来“指数效应”

抛开数据智能的伦理观不谈,我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是人脑制定规则和机器执行规则,但关键是数据在线。数据智能将会为金融机构带来一个指数效应,分布式的技术架构提升了生产力,而数据智能和大数据改变的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这个变化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实践,例如我们和银河证券合作,帮助银河证券把整个理财的购买预测模型的效果提升了400%,包括把整个证券开户的全流程优化,让客户平滑的直接开户,将开户不成功概率从30%降到百分之十几。同样在南京银行,我们首先做了营销引擎,之前的营销活动是直接上线的,现在通过营销活动平台可以基于数据做预先测试,在一个月之内,做了20个批次的营销测试,在真正投入资源之前,用数据做测试,我们就知道哪个效果更好了,把有限的营销资源投入到更好的效果里面去;另外做了信贷的支用率提升,以前银行给客户的信用额度很多客户都不去用,今天我们通过数据智能去发现客户更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对某个客户,我们可以建议用信用额度来支付手机话费,通过这类方式把整个信贷的支用率提升了48%。另外,在重庆农商行把客户从线下搬到线上,大大优化了客户体验。包括在某个券商,有很多休眠客户,我们进去以后做数据分析,通过模型判断客户的喜好,如果他喜欢看优酷土豆,就发一些优酷土豆的代金券吸引他重新被激活。

场景金融为金融带来“量子跳跃”

经常听到金融机构提到缺乏场景,其实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并不缺场景,我们缺的是场景的消化能力。例如某家银行的网金部,与当地的运营商合作,运营商线上卖手机的时候可以使用该银行的分期贷款,但是每天一千多笔需求进来,被风险部全部砍掉了,为什么?因为看不清风险所以不能做。所以我觉得金融机构今天缺的是场景消化能力。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推出FINMALL,通过它帮助金融机构发掘场景,同时帮助金融机构优化风控及流程去适配场景,基于这些能力未来可以吸收更多场景进来。我们希望FINMALL为金融机构带来“量子阶跃”效应,这是一个物理概念,电子吸收更多能量以后可以到能级更高的轨道上面去,我认为金融机构会发生,我们拭目以待。这个时候金融机构还是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要思考了。就像一个电子从这个轨道跳到那个轨道的时候,还是不是这个电子,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会发生。

除了与阿里云平台上百万的产业端企业合作外,我们也整合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场景对外:LinkedMall-天猫优选,我们把阿里巴巴电商能力,例如天猫商品、飞猪旅行、阿里健康、全球购、淘票票等特色类目及其背后的商品管理、库存管理、物流、客服等能力打包输出,用户通过银行APP进来以后,可以购买商品,通过银行的收银台来支付,无论是积分还是信用支付都能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把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场景对接金融机构,以此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其APP的拉新、促活以及运营,同时我们也把阿里巴巴的经验带进来一起帮助银行运营。

8d0377d1fa0686bcdaa312d9f73cb38d91251cb2

另外,今天我们也正式推出了阿里云分期服务,阿里云用户购买云服务时,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来分期支付,银行通过双方共同打造的信控模型来决定该用户的信用额度。当客户发生坏账的时候,我们可以处置云资源剩余的残值。我们第一家合作银行是华夏银行,非常感谢华夏银行为中小企业主们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另外,阿里云是国内2B领域里最为活跃的场景,今天我们希望与金融机构合作,逐渐尝试为这些用户提供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阿里巴巴企业采购平台有上万家的大企业集采,基于该平台企业可以实现企业资源采购或者发放员工福利,同时该场景下企业也会产生相应的金融需求。

FinMall的第二方向是ChainMall。今天阿里云在做“数字中国”,但是“数字中国”绝不仅仅是说我把产业的流程线上化了、或者数据化了,“数字中国”是让数据变成企业和内外部协同协作的桥梁,数据也将成为在全社会、企业内外部调配资源的介质和工具;同时,金融自身也是一种在全社会、企业内外部调配资源的介质和工具,数据跟金融这两者在今天终于相遇了。所以,新金融跟数字中国走到一起,一定会发生。ChainMall就是基于阿里巴巴自身的实践,依托阿里云的技术优化金融机构与产业的合作对接,帮助产业端和金融机构实现双赢。通过IoT、区块链等技术,让数据变成企业与客户之间、与外部生态、与金融机构的桥梁。

今天金融行业相关的云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叫金融行业云,推进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进程,第二是金融产业云,用金融视角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进程,用金融机构力量来帮助产业做数字化升级。最后企业数字化之后,把数据回流金融机构,所以金融行业云跟金融产业云今天相遇了。

寄语新金融

最后讲一点我个人对金融转型的思考:

1.创新一定需要特区,必须有个特区能够把金融创新的业务和IT能够全链路实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说服行业里每个人来配合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跟金融机构掌门人谈的很好,他们决定方向要去做,但是到中一层,到某些部门都会卡住,这是最大问题所在——最长木板决定方向,最短木板决定效果。

2.关于数据,“不知己岂知彼,不知所至岂知所需。”首先大家把自己的数据看清楚了,把自己数据充分挖掘过程中再引进外部数据,同时一定要基于场景来积累数据。

3.很多银行和我们合作非常好,是因为他们(思维)更加开放,在整个合作中没把自己当老大,所以他们走得更远。金融会用什么路径实现创新,这个思维要想清楚了。我认为成为“平台”不是唯一路径,却是最难的一条路。

整个金融机构的转型才刚开始,我们通往新金融的路还很远。金融机构所服务的世界是一个量子世界,而金融机构自身我们还处于一个图灵世界。一切才刚开始,未来面前,我们还只是孩子,那我们就放开手去做吧,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9-27

本文作者:未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金融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阿里金融云”。

相关文章
|
监控
险境中的智慧航行:ERP系统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险境中的智慧航行:ERP系统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1496 5
|
新零售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云栖新闻|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达摩院“新一代企业智能服务论坛”圆满举行
介绍阿里云智能客服最新进展,包括全渠道全场景覆盖的云上产品矩阵,从智能服务向智能营销场景延申的解决方案,国内首创的智能策略中心的发布,号召客户和生态伙伴与我们圆桌探讨智能服务行业未来。
云栖新闻|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达摩院“新一代企业智能服务论坛”圆满举行
|
4月前
|
运维 算法 机器人
阿里云AnalyticDB具身智能方案:破解机器人仿真数据、算力与运维之困
本文将介绍阿里云瑶池旗下的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 MySQL推出的全托管云上仿真解决方案,方案采用云原生架构,为开发者提供从开发环境、仿真计算到数据管理的全链路支持。
|
3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具身智能9大开源工具全景解析:人形机器人开发必备指南
本文旨在对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AI机器人、端到端AI系统、AI Agent、AI Agentic、空间智能或世界模型等前沿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源软件产品或工具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聚焦于支持这些先进AI能力实现的工具、平台和框架。
1142 7
|
5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人工智能
中企出海,全球性数字运营体系是关键
在全球经济低增长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数据合规、跨区域运营等挑战。瓴羊副总裁甄日新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会上指出,全球化数字运营体系是关键。瓴羊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应对合规、AI适配及系统碎片化问题,构建全球统一的数据治理与客户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竞争力提升。
219 0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 ----从AI大模型+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中,AI 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了关键的推动力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需要紧跟这一前沿趋势,开展具身智能实训课程。通过将 AI 大模型与具备 3D 视觉的机器人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1098 64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基于DeepSeek的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从DeepSeek+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本实训方案围绕「多模态输入 -> 感知与理解 -> 行动执行 -> 反馈学习」的闭环过程展开。通过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并结合DeepSeek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方案实现了对自然语言指令的理解、物体识别和抓取、路径规划以及任务执行的完整流程。
1237 12
|
前端开发 Java Maven
使用 @GrpcClient 实现客户端
使用 @GrpcClient 实现客户端
218 0
|
存储 人工智能 弹性计算
对话阿里云吴结生:AI时代,云上高性能计算的创新发展
在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存储产品线负责人 吴结生看来,如今已经有很多行业应用了高性能计算,且高性能计算的负载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当下,很多基础模型的预训练、自动驾驶、生命科学,以及工业制造、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和领域都应用了高性能计算。”吴结生指出。
|
云栖大会 云计算 开发者
开发者眼中的云栖
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位开发者都是构筑新生活的设计师,而云栖大会则是优秀设计师的年度答卷。今天,我们想要从开发者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眼中的云栖大会。
开发者眼中的云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