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学习(四)之引用类型

简介: 在javascript中也是有引用类型的,java同样如此。javascript常见也比较常用的引用类型就熟Object和Array。一个对象和一个数组,这个在前后端分离开发中也用的最多。比如ajax传参,有时我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参数,例如添加方法,传的是一个对象,对象存在属性。

在javascript中也是有引用类型的,java同样如此。

javascript常见也比较常用的引用类型就熟Object和Array。

一个对象和一个数组,这个在前后端分离开发中也用的最多。比如ajax传参,有时我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参数,例如添加方法,传的是一个对象,对象存在属性。在java中对象也可以说类。因为类存在属性,例如人类,他的属性有身高,体重,姓名,年龄,性别等。而js对象,也可以这样,比如车,它可以有品牌,颜色,造型等等。

js对象可以做什么呢?同java对象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如果要问题js对象可以做什么,最简单最直白最实用,我可以将一些公共属性放到这个对象中,然而我只需对象.属性,即可拥有。别说这个不常用,比如项目路径,全局变量等,都可以这样做。这样的话,代码会得到一定的规范。代码规范是很重要的,这个对于初学者而言,要牢记。不规范导致的只是无止休的重复劳动。

第二,js对象方便异步ajax传参,无论是react或者vue.js,我相信异步传参基本还是要用对象的;

作为IT从业者而言,时间对于我们就是金钱。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时间让我们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这个培训机构众多,竞争者众多的IT界中,如果一昧着抱着做好本职工作其他不管不问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那样会使人变得安逸。如果要问程序员最怕什么?或许有人说,最怕找不到对象。还有人说,最怕长白头发,更有人说最怕猝死在电脑旁。如果要问我说,那个有道理,我只能回答都有道理。

但在我看来程序员最怕的就是没有斗志,没有上进心,因为缺乏了这两样,可以说从今以后就停滞不前了。

最近听到不少人说,干着重复的事,写着重复的代码,真没意思。的确,业务代码确实就那一套,没多大变化,但是呢?也别小瞧业务代码。业务代码,的确有重复的。说到重复性,我想起了封装想起了继承。记得我哥对我说过,当页面或好几个类引用同样的代码时,你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呢?将其封装反复利用。这样一行代码的事可以解决好几个类引用的问题。

数组可以做什么呢?

js的数组应用场景的话,结合mybatis,可以实现批量修改,批量分发功能。

有的时候,例如,复选框,复选框的话,特别在博客方面,比如一篇文章,它跟类型或许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但是标签的话,多对多关系,多篇文章对应多个标签。博客园上面本身就有示例。

检测对象或Array类型可使用instanceof修饰符

 

(1)栈方法

ECMAScript 数组也提供了一种让数组的行为类似于其他数据结构的方法。具体说来,数组可以表 现得就像栈一样,后者是一种可以限制插入和删除项的数据结构。栈是一种 LIFO(Last-In-First-Out, 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也就是新添加的项早被移除。而栈中项的插入(叫做推入)和移除(叫做 弹出),只发生在一个位置——栈的顶部。ECMAScript为数组专门提供了 push()和 pop()方法,以便 实现类似栈的行为。

 

<html>
<meta charset="utf-8">
<head>
<script>

var colors = new Array();                  // 创建一个数组
 var count = colors.push("red", "green");   // 推入两项
 alert(count);  //2 
 
count = colors.push("black");              // 推入另一项 
alert(count);     //3 
 
var item = colors.pop();                  // 取得最后一项 
alert(item);      //"black"
 alert(colors.length);   //2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2)队列方法

栈数据结构的访问规则是 LIFO(后进先出),而队列数据结构的访问规则是 FIFO(First-In-First-Out, 先进先出)。队列在列表的末端添加项,从列表的前端移除项。由于 push()是向数组末端添加项的方法, 因此要模拟队列只需一个从数组前端取得项的方法。实现这一操作的数组方法就是 shift(),它能够移 除数组中的第一个项并返回该项,同时将数组长度减 1。结合使用 shift()和 push()方法,可以像使 用队列一样使用数组。

示例如下:

var colors = new Array();                   //创建一个数组 
var count = colors.push("red", "green");    //推入两项
alert(count);  //2 
 
count = colors.push("black");               //推入另一项 
alert(count);     //3 
 
var item = colors.shift();                  //取得第一项
alert(item);      //"red" 
alert(colors.length); //2 

 

(3)重排序

数组中已经存在两个可以直接用来重排序的方法:reverse()和 sort()。有读者可能猜到了, reverse()方法会反转数组项的顺序

var values = [1, 2, 3, 4, 5]; 
values.reverse();
alert(values);        //5,4,3,2,1 

 

sort()方法可以正序,不过通常还是需要加函数判断的

function compare(value1, value2) { 
    if (value1 < value2) {     
    return -1;   
  } else if (value1 > value2)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var values = [0, 1, 5, 10, 15];
 values.sort(compare); 
alert(values);  //0,1,5,10,15 

(4)操作方法

ECMAScript为操作已经包含在数组中的项提供了很多方法。其中,concat()方法可以基于当前数 组中的所有项创建一个新数组。具体来说,这个方法会先创建当前数组一个副本,然后将接收到的参数 添加到这个副本的末尾,后返回新构建的数组。在没有给 concat()方法传递参数的情况下,它只是 复制当前数组并返回副本。如果传递给 concat()方法的是一或多个数组,则该方法会将这些数组中的 每一项都添加到结果数组中。如果传递的值不是数组,这些值就会被简单地添加到结果数组的末尾。

var colors = ["red", "green", "blue"];
var colors2 = colors.concat("yellow", ["black", "brown"]); 
 
alert(colors);     //red,green,blue   
alert(colors2);    //red,green,blue,yellow,black,brown 

 

slice(),它能够基于当前数组中的一或多个项创建一个新数组。slice()方法可以 接受一或两个参数,即要返回项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在只有一个参数的情况下,slice()方法返回从该 参数指定位置开始到当前数组末尾的所有项。如果有两个参数,该方法返回起始和结束位置之间的项— —但不包括结束位置的项。注意,slice()方法不会影响原始数组

 

示例参考:

var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purple"]; 
var colors2 = colors.slice(1);
 var colors3 = colors.slice(1,4); 
 
alert(colors2);   //green,blue,yellow,purple 
alert(colors3);   //green,blue,yellow 
 



splice()方法,这个方法恐怕要算是强大的数组方法了,它有很多种用法。 splice()的主要用途是向数组的中部插入项,但使用这种方法的方式则有如下 3种。

 删除:可以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2 个参数:要删除的第一项的位置和要删除的项数。

例如,splice(0,2)会删除数组中的前两项。

 插入: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提供 3个参数:起始位置、0(要删除的项数) 和要插入的项。如果要插入多个项,可以再传入第四、第五,以至任意多个项。

例如, splice(2,0,"red","green")会从当前数组的位置 2开始插入字符串"red"和"green"。

 替换: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且同时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3 个参数:起 始位置、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任意数量的项。插入的项数不必与删除的项数相等。

例如, splice (2,1,"red","green")会删除当前数组位置 2 的项,然后再从位置 2 开始插入字符串 "red"和"green"。 splice()方法始终都会返回一个数组,该数组中包含从原始数组中删除的项(如果没有删除任何 项,则返回一个空数组)。

示例如下:

var colors = ["red", "green", "blue"]; 
var removed = colors.splice(0,1);                // 删除第一项
 alert(colors);     // green,blue 
alert(removed);    // red,返回的数组中只包含一项 
 
removed = colors.splice(1, 0, "yellow", "orange");   // 从位置 1 开始插入两项 alert(colors);     // green,yellow,orange,blue
alert(removed);    // 返回的是一个空数组 
 
removed = colors.splice(1, 1, "red", "purple");      // 插入两项,删除一项 alert(colors);     // green,red,purple,orange,blue 
alert(removed);    // yellow,返回的数组中只包含一项 

 

(5)位置方法

ECMAScript 5为数组实例添加了两个位置方法:indexOf()和 lastIndexOf()。这两个方法都接收 两个参数:要查找的项和(可选的)表示查找起点位置的索引。其中,indexOf()方法从数组的开头(位 置 0)开始向后查找,lastIndexOf()方法则从数组的末尾开始向前查找。 这两个方法都返回要查找的项在数组中的位置,或者在没找到的情况下返回1。在比较第一个参数 与数组中的每一项时,会使用全等操作符;也就是说,要求查找的项必须严格相等(就像使用===一样)

var numbers = [1,2,3,4,5,4,3,2,1]; 
 
alert(numbers.indexOf(4));        //3 

alert(numbers.lastIndexOf(4));    //5 
 
alert(numbers.indexOf(4, 4));     //5 
alert(numbers.lastIndexOf(4, 4)); //3 
 
var person = { name: "Nicholas" };
 var people = [{ name: "Nicholas" }]; 
 
var morePeople = [person]; 
 
alert(people.indexOf(person));     //-1 
alert(morePeople.indexOf(person)); //0 
 

 

(6)迭代方法

ECMAScript 5为数组定义了 5个迭代方法。每个方法都接收两个参数:要在每一项上运行的函数和 (可选的)运行该函数的作用域对象——影响 this 的值。传入这些方法中的函数会接收三个参数:数 组项的值、该项在数组中的位置和数组对象本身。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这个函数执行后的返回值可能 会也可能不会影响方法的返回值。以下是这 5个迭代方法的作用。 

 every():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如果该函数对每一项都返回 true,则返回 true。
 filter():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该函数会返回 true 的项组成的数组。

 forEach():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这个方法没有返回值。

 map():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每次函数调用的结果组成的数组。

 some():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如果该函数对任一项返回 true,则返回 true。 以上方法都不会修改数组中的包含的值

 

var numbers = [1,2,3,4,5,4,3,2,1]; 
 
var everyResult = numbers.every(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return (item > 2);  
}); 
 
alert(everyResult);    //false 
 
var someResult = numbers.some(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return (item > 2); 
}); 
 
alert(someResult);     //true 

var numbers = [1,2,3,4,5,4,3,2,1]; 
 
var filterResult = numbers.filter(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return (item > 2); 
}); 
 
alert(filterResult);  //[3,4,5,4,3] 


var numbers = [1,2,3,4,5,4,3,2,1]; 
 
var mapResult = numbers.map(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return item * 2; 
}); 
 
alert(mapResult);  //[2,4,6,8,10,8,6,4,2] 

var numbers = [1,2,3,4,5,4,3,2,1]; 
 
numbers.forEach(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执行某些操作  }); 
 

 

(7)归并方法

ECMAScript 5 还新增了两个归并数组的方法:reduce()和 reduceRight()。这两个方法都会迭 代数组的所有项,然后构建一个终返回的值。其中,reduce()方法从数组的第一项开始,逐个遍历 到后。而 reduceRight()则从数组的后一项开始,向前遍历到第一项。 这两个方法都接收两个参数:一个在每一项上调用的函数和(可选的)作为归并基础的初始值。传给 reduce()和 reduceRight()的函数接收 4 个参数:前一个值、当前值、项的索引和数组对象。这 个函数返回的任何值都会作为第一个参数自动传给下一项。第一次迭代发生在数组的第二项上,因此第 一个参数是数组的第一项,第二个参数就是数组的第二项。 

使用 reduce()方法可以执行求数组中所有值之和的操作,比如:

 var values = [1,2,3,4,5];
 var sum = values.reduce(function(prev, cur, index, array){   
  return prev + cur;
  }); 
alert(sum); //15 
 

 

第一次执行回调函数,prev 是 1,cur 是 2。第二次,prev 是 3(1加 2的结果),cur 是 3(数组 的第三项)。这个过程会持续到把数组中的每一项都访问一遍,后返回结果。 reduceRight()的作用类似,只不过方向相反而已。

var values = [1,2,3,4,5]; var sum = values.reduceRight(function(prev, cur, index, array){     
return prev + cur; 
});
 alert(sum); //15 

 

小结上述例子和概念均来自于《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三版》这本书,我觉得他的概念和例子很典型,值得借鉴和参考,所以引用。我想既然是系统学习的看这本书,不单单引用,而且还要自己的体会,不然跟抄袭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相信该作者的本意是想让程序员们更好的利用js达到web开发最好的效果。

坦白的说上述说的那几个方法,我一个都没有在实际开发中用过,但是我觉得它很有用,为什么呢?实际开发中,为了效率往往我们找自己最熟悉的最常用的,当这些能解决问题时,我们不会考虑其他。所以自然上述用的少或不用。还有一个原因常用的,我们知道它通常的出错可能性,或者运行后,会有什么效果,我们都一清二楚,因为常用的缘故,而不常用和没用过,有的时候需要用浏览器不断的调试很久才找到原因。这就好像,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用mybatis自己手写sql和代码,也不愿意用mybatis plus或jeesite,原因很大程度因为风险不可控。对于项目而言,风险可控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另外上述的代码虽然是借鉴该书,但是我强烈建议朋友们,学习时或者看该篇文章时,还是要抱着“知行合一”的概念。每阅读一小块,加以实践。这样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JavaScript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three.js简单实现一个3D三角函数学习理解
1.Three.js简介 Three.js是一个基于JavaScript编写的开源3D图形库,利用WebGL技术在网页上渲染3D图形。它提供了许多高级功能,如几何体、纹理、光照、阴影等,以便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创建复杂且逼真的3D场景。同时,Three.js还具有很好的跨平台和跨浏览器兼容性,让用户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在现代浏览器上观看3D内容。
64 0
|
3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全网最全情景,深入浅出解析JavaScript数组去重:数值与引用类型的全面攻略
如果是基础类型数组,优先选择 Set。 对于引用类型数组,根据需求选择 Map 或 JSON.stringify()。 其余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混合调用,就能更好的实现数组去重。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7月前
|
Web App开发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如何学习JavaScript?
如何学习JavaScript?
156 5
|
7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索引
JavaScript学习第二章--字符串
本文介绍了JavaScript中的字符串处理,包括普通字符串和模板字符串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字符串操作方法如`charAt`、`concat`、`endsWith`等,适合前端学习者参考。作者是一位热爱前端技术的大一学生,专注于分享实用的编程技巧。
69 2
|
7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Script学习第一章
本文档介绍了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在网页中的作用、如何通过JavaScript动态设置HTML元素的CSS属性,以及JavaScript中的变量类型(`var`、`let`、`const`)和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与引用数据类型)。通过实例代码详细解释了JavaScript的核心概念,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105 1
|
7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s的基础类型和引用类型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理解 JavaScript 中的基础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对于正确地编写代码和理解程序的行为非常重要。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数据类型,以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和问题。同时,在处理引用类型数据时,要特别注意对象的引用关系,避免因共享引用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
8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数据类型详解: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的区别及其检测方法
JavaScript 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如 string、number 等)具有不可变性,按值访问,存储在栈内存中。引用数据类型(如 Object、Array 等)存储在堆内存中,按引用访问,值是可变的。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两种数据类型的特性、存储方式、以及检测数据类型的两种常用方法——typeof 和 instanceof,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 JavaScript 内存模型和类型检测机制。
313 0
JavaScript 数据类型详解: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的区别及其检测方法
|
8月前
|
JavaScript
js学习--商品列表商品详情
js学习--商品列表商品详情
86 2
|
8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容器
js之dom学习
js之dom学习
134 0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3版)》阅读笔记
第6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6.2 创建对象 6.2.1 工厂模式 JavaScript创建对象(一)—— 工厂模式 6.
10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