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们最常说的谎言是什么?

简介: 1、这个我们后面抽空改一下(后面永远也抽不出空来)。2、需求就是这样的啊(谁提的需求忘记了,反正死无对证)3、我本地好的啊,不信过来看看(用户不会到你本地用系统啊)4、以后要多写点注释(现在已经是以后了,说好的注释呢?)5、这个我五分钟就可以搞定 (打开Eclipse就用了三分钟)6、哦,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正在改呢(kao,我咋这么低级的错误也能犯)7、这个问题暂时只能这么改改了,后面再优化一下(只听前半句就行了)8、我不可能所有功能全都测试一遍吧。

1、这个我们后面抽空改一下(后面永远也抽不出空来)。

2、需求就是这样的啊(谁提的需求忘记了,反正死无对证)

3、我本地好的啊,不信过来看看(用户不会到你本地用系统啊)

4、以后要多写点注释(现在已经是以后了,说好的注释呢?)

5、这个我五分钟就可以搞定 (打开Eclipse就用了三分钟)

6、哦,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正在改呢(kao,我咋这么低级的错误也能犯)

7、这个问题暂时只能这么改改了,后面再优化一下(只听前半句就行了)

8、我不可能所有功能全都测试一遍吧。(恩,我其实就没测试过)

9、这不可能是问题原因(卖个关子,问题原因我知道,不过真没脸告诉你啊)。

10、程序能用,不过还没有测试(恩,刚刚编译通过)。

11、谁改我代码了吧?(幸亏组里不止我一个码农,先替我挡挡)

12、昨天还好好的啊(其实昨天谁也没用过这个功能)。

13、程序应该没问题的?(恩,正常情况下)

14、你的系统不支持(恩,我改好这个BUG就支持了)

15、开发已经完成了(恩,应该能编译通过)

16、开发基本上完成了(估计编码进行了80%了)。


最后几句话: 外行人对码农这个群体除了苦、累、呆、萌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歧视性看法,所以我上面列的这些以自嘲居多。

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自己被测试大姐叫过去演示我的BUG的时候,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像犯了错的小学生,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后来BUG越来越多了,自己也学到了“BUG是不可能消灭完”的真理,慢慢坦然多了。

码农也有纠结的时候,内心的那点虚荣、自尊与我们所崇尚的职业精神总有短暂交锋的时候,随着自己的职业成长,这些谎言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强大。
目录
相关文章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技术人的四大「造神」学习法,为啥就没人好好用呢?
技术人的四大「造神」学习法,为啥就没人好好用呢?
8 2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架构师 机器人
高薪程序员的三大窍门,你准备好了吗?
“高薪,月薪过万”已经成为人们对于程序员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对于二三线城市的码农来说,月薪过万似乎仍然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地理位置、房价以及升职加薪等问题让程序员陷入了薪资困境。作为一位程序员,若想获得自己理想的工资水平,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
|
7月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算法
|
9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算法
【周末闲谈】新的编程方式,程序员的未来何在?
【周末闲谈】新的编程方式,程序员的未来何在?
73 0
|
11月前
|
IDE 开发工具 Python
这样的奇技淫巧,劝你不用也罢
这样的奇技淫巧,劝你不用也罢
101 0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没想到真有此书!!!《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最近在看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豆瓣),作者陈逸鹤,一本写给程序员的思考书,其实市面上类似题材的书也不少,比如我看过的另外两本内外兼修:程序员的成长之路 (豆瓣)、程序员必读的职业规划书 (豆瓣),我只是后悔自己看的太晚,很多道理明白的太晚,要多看看此类书,给自己寻找点方向感和动力,我也一直在努力践行书中的一些方法和认识,本文是此书的第一部分内容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此书详细学习。
|
Java 程序员 iOS开发
非典型程序员的办公桌
非典型程序员的办公桌
259 0
非典型程序员的办公桌
|
芯片
假如一瞬间让所有人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 20181116奇葩说犀利言句摘录
“美国经济学家 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 研究结果: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了,那个这个世界,将会每个角落的贫富差距都会在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 人类文明最大的教训,就是对技术的警惕,对人性的宽容; 人类文明最大的经验,就是对技术的宽容,对人性的警惕。
1070 0
|
Java 程序员
一个“码农”自述的血泪史:当了35年程序员,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抓住机遇转行
注:这是一个“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故事。兢兢业业干了35年的程序员,最后却认识到,程序员的力量太过微小。无论你写程序有多厉害,你都很难有权力真正改变一些失败的产品、失败的项目。
1444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读《学习之道》— 放松点,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1)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自21世纪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模式网络模式间的相互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12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