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手机厂商在吃尽运营商红利之后的没落,不免令人唏嘘,但是转型造车真的靠谱吗?
两个月前,中兴通讯发布内部人员调整通知,中兴通讯执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为手机业务负责人。11月,中兴再次宣布,俞义方不再担任中兴终端中国区总经理,该职位由中兴通讯副总裁白波暂时接管。在查阅中兴通讯2015年的手机销量之后,也就不难看出其高层调整的原因,中兴手机2015年销量为5600万部,但作为大本营的中国区仅贡献了1500万部。而今年,中兴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和品牌份额都已跌出前十。
过分依赖运营商渠道的中兴通讯,在手机市场的惨败仿佛一把“利刃”直插“心脏”。不过中兴的“止血”方式除了人事调整之外,还想通过进军新能源造车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版图。只不过,这样的规划靠谱吗?
悄无声息,中兴早就有意新能源造车
12月7日,中兴通讯旗下子公司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中标了深圳西部公交项目,公司将交付204台8米纯电动客车及智能充电基础配套服务。这是中兴智能汽车和中兴新能源公司首次出现在公众眼前,而中兴通讯更是直到上周才正式对外公布相关消息:早在今年7月就成功收购珠海广通客车,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与造车行业新闻不断的贾跃亭和董明珠不同的是,中兴通讯这次公布消息的时候,其子公司中兴智能汽车全球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已经在珠海奠基,目标年产3万辆的同时,还将涉足新能源车的研发、设计。
这一切似乎看上去很突然,但实际上中兴通讯早就有造车的规划。根据能够查阅到的公开信息显示,中兴通讯前任董事长侯为贵早在几年前就曾考虑过开展造车计划,为的就是能够开拓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去年的多场活动中,侯为贵就透露中兴通讯将会进军新能源领域,并且将重点推广公交车无线充电技术。今年1月,侯为贵还促成中兴通讯与北京首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推动双方在充电设施、车联网等领域的合作。而且此次中兴通讯收购的珠海广通客车,就曾是侯为贵率团考察的整车厂之一。
如此看来,此次中兴宣布进军其实并不那么突然,只不过是沉淀了很久之后的一次公布。
再造一个中兴通讯,跨界造车靠谱吗?
前不久,董明珠个人入股珠海银隆的消息可以说炒的沸沸扬扬,有意思的是,有传闻中兴在董明珠看上珠海银隆之前,就差点完成对其的收购。只不过被董明珠抬高收购价格之后,无法匹配相应价格而不得不退出竞争。
那么中兴收购珠海广通客车,成立中兴智能汽车和中兴新能源汽车公司,是其进军新能源造车行业为数不多的动作,但是这两项举措却成功的解决了一大问题:造车牌照。
在新能源造车行业,试图通过收购获得牌照的案例数不胜数,最具代表的就是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以及波导收购新雅途两个案例,一个在新能源造车行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另一个则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所以说中兴通讯此次收购之后,将走向何方,还需要看中兴接下来的动作。
除了造车牌照之外,还不得不说说珠海广通所涉及的业务,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这些都仅仅是基础业务,车联网应用、大数据、自动驾驶、云计算中心的系统研发与建设运营或许才是中兴通讯真正看上他们的原因。
所以说,中兴跨界造车并非一时兴起,头脑发热。中兴智能汽车的负责人曾经说过:“珠海广通有成熟的整车制造工艺,中兴自己有无线充电核心技术优势,而且在物联网啊、5G通信技术方面都有积累,所以说通讯公司造车很靠谱。”
定位很重要,中兴造车想要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不难发现,汽车行业和通讯行业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传统造车工业需要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支持,未来智能汽车时代,车辆上也必然需要搭载最新的通讯技术。对于深耕于通讯行业的中兴来说,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领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造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论是传统巨头BAT,还是董明珠曾经掌管的格力。放眼全球,只打雷不下雨的苹果造车项目,不停挖角其他车企,无数次曝光概念车之后,宣布停止造车的消息却如期而至。苹果公司在智能设备领域的创新技术,是世界公认的领先水平,但是相对技术要求更高的造车行业,真的不是说进军就能进军的。
反观国内另一家通讯业霸主——华为,此前也曾传出造车传闻,但却被官方坚决否定。“造车并非主航道”、“核心是构建链接”的华为,似乎明确的将自己定位为汽车行业中的通讯服务提供商,而非造车企业。
所以说,中兴想要成功立足汽车行业,光靠收购、建厂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凭借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客车,或许中兴还需要将重点放在本身就拥有的通讯技术,以及无线充电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准确定位,中兴造车或将早日迎来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