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密钥管理服务KMS,1000个密钥,100个凭据,1个月
简介:

北京时间 8 月 16 日下午 1 时 40 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墨子号”卫星,在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一颗量子卫星,也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

我们听说过气象卫星、天文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军事用途卫星甚至搭载武器的“杀手”卫星——恐怕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量子卫星”是个什么玩意儿……


 

量子卫星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墨子号应该可以算作通讯卫星当中的一种。只是,和传统的通讯卫星直接传递信息不同,墨子号的工作不是传递信息本身,而是分配“密钥”——解码加密信息的“钥匙”。

这把密钥的加密性能,比历史上人类使用过的所有密码本、阿兰·图灵造计算机想要破译的 Enigma 密码、Touch-ID, “两步验证”甚至 PGP 系统还要高,可以说不在一个级别上。

以往的密码/密钥,要么是固定的,要么非固定但按照一定的逻辑变化,从而有迹可循,让人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或通过社会工程学来破译。量子密码的安全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几乎无法破解。

它利用了量子科学无比浪漫的基本原理:

两颗纠缠的光子被拆散之后,无论相距多远总会心灵感应,一个形态发生变化,另一个会像镜子一样同步变化。

光子组成了密钥,墨子号就是向地面发射光子的卫星——一颗量子密钥分发卫星。

墨子号随长征-2D 运载火箭升空。卫星将进入 500 千米太阳同步轨道

墨子号随长征-2D 运载火箭升空,卫星将进入 500 千米太阳同步轨道。

举个例子,打仗,A 地长官向 B 地前线部队发送军令。墨子号可以将许多组每组两颗纠缠态光子拆开,发射给 A 和 B 两地。当 A 地“观测”这些光子,就像用手去触摸了它们一样,会让这些光子发生形态变化。同时,发射到 B 地的光子也会产生一模一样变化。把这些光子的形态,按照固定顺序记录下来,就变成了一组密钥。A 地按照这个密钥加密发送的信息,B 地手里已经拿到了解码的密钥,能够顺利解密信息。

怎么保证信息不被第三方破译呢?需要用到量子科学的两条基本特性:“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和“海格堡测不准”原理。

不可克隆:世界上就算有长相一模一样的人,也绝对没有第三颗一模一样的光子。只有 A 和 B 知晓目标光子的状态,世界上也没有能够完美克隆目标光子状态的机器。不完美克隆是可以的——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复原出来的密钥早已千差万别。

测不准:A 摸了光子,改变了光子的状态并记录下来。谁要是再摸,有很大可能状态又变了。理论上,如果第三方想要截取密钥,必须先截获光子,再去观测它,结果光子就变化了。结果 B 要么没收到光子,要么收到光子摸完去跟 A 校验,发现怎么不一样啊,就明白了,咱们被人监听了。这其实没关系,两边一对发现密钥失守,这条军令大不了咱们不发了,请墨子号给咱们再发一个新密钥吧,确认没问题再传递信息。

就算有人能一直截获光子,充其量也是掌握了保险箱的钥匙而已——箱子里可以什么东西都没有嘛。

上面是对太空量子加密通讯的一个非常粗浅的解释,在专业人士看来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应该足够让你明白墨子号是干什么,怎么干的。

但这一切仍是个理论可行,还未在真实世界里验证过的尖端设想。

墨子号的意义

 

陆地上的量子通讯,倒是已经得到了验证。

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早就建立了陆基的量子通讯线路,也就是发射、传输和接收全都在陆地上,通过光纤传输。在中国,“京沪保密线”(北京-济南-合肥-上海量子通讯干线)已经落成,使用了中国量子科学泰斗人物,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研发的中继器,能够顺利将光子传送数百公里的距离。

潘建伟教授

潘建伟教授

然而,光纤并非一种良好的光子传播介质。实验室里最好的光纤能承载带宽高达数十 Tbps 的光信号,也能让你在中国的家里用 4k 清晰度观看几秒前里约奥运赛场上的画面,却无法在量子通讯的范畴里完好无损地传播一个光子。效果已经买过了量子加密最低的门槛,但还不够好——你可以理解为,就算导电性能最好的导体也会自带电阻。

事实上,光纤不完美,地面空气也不完美。这让不完美不成活的量子科学家们很是苦恼:视野必须转向太空!

奥地利量子科学家,维也纳大学教授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在量子科学领域比潘建伟教授资历更高,也是潘的导师。他早在 2001 年跟欧洲航天局(ESA)提出要搞量子卫星,遗憾的是经费一直批下不来。

后来中国方面提出并确定了量子卫星计划,蔡林格博士现在同潘建伟教授一起在“墨子号”项目组工作。

最近 ESA 转过神来,决定把自己不输给中国的技术利用起来,也搞一颗量子卫星发到太空里。知乎用户“宋祁朋”介绍,在前面提到的量子通讯具体实现技术上,中欧(主要是法国)之间是两种不同技术并行发展。很难说谁更厉害,但合作起来肯定是棒棒的。

墨子号是科学家的第一次机会,能够去验证前面说的那一大段复杂而又酷炫的技术,究竟只是说说,还是真的能用。更别提卫星发上去了,机器能不能正常运转仍有待“观测”——当然,科学家负责最坏的打算,我们负责最好的期待。

如果太空量子通信真的实现了,我们能用它做些什么?

 

在最近的未来,如果量子加密通信能够为我们所用,可以用它来更安全地发送信息。只有信息的两端知道信息的内容,服务器端无法获知也无法保存内容,Telegram、PGP 之类的也许可以下岗了。

进一万步,如果能直接将光子作为信息本身的传递工具,信息也就没有“传递”一说了,而是是跨越时、空,直接呈现出来,真正的 real time~(还记得《三体》里的“智子”么?)

量子通信就是这样的酷炫,但其根本原理仍超过人类认知能力和理解范围。两个纠缠的光子凭什么总能保持相同的状态?一个变了另一个又是怎样知道的?如果人类能够在实现量子加密、量子信息通讯的同时或之后,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距离宇宙终极原理就又近了一步。

不到那时,谁又知道它对人类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呢?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8-16
本文作者:光谱
本文来源:品玩,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26天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光子集成电路:光子学与电子学的结合
【10月更文挑战第18天】光子集成电路(PIC)结合了光子学与电子学的优势,利用光子作为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载体,具备高速传输、大带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等特点。本文介绍其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及在高速光通信、光计算、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2月前
|
传感器 编解码 安全
量子传感器:精确测量的新纪元
【9月更文挑战第20天】量子传感器利用量子力学非经典效应,如量子叠加和纠缠,实现超高精度和灵敏度的测量,引领精确测量新纪元。其核心优势包括极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多参量同时测量。广泛应用涵盖精密测量、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量子传感器将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揭示自然界更多奥秘。
|
物联网
什么是卫星LPWAN?
卫星LPWAN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由于设备正在与一组卫星通信,因此覆盖范围通常包括您可以看到天空的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这种类型的全球覆盖范围通常只能通过卫星网络获得,并且允许连接的设备报告其他通信方式根本无法实现的偏远地区的数据。
451 0
什么是卫星LPWAN?
|
编解码 传感器
我国第一部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成功研制
在雷达领域,太赫兹技术具备高距离分辨率、强穿透力、低截获率与强抗干扰能力等突出优势。 从系统方面来看,太赫兹市场可以划分为太赫兹光谱、太赫兹雷达和太赫兹遥感。弥补光学、红外、传统雷达等对慢速动目标探测的不足,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能具备更强的穿透能力,在烟尘、雾霾等环境下能够正常对地面目标成像,满足任何时间的应用需求,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雷达技术。
1092 0
|
安全 量子技术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