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客·请讲」必捷网络王振中:融合视联网平台将从根本上治疗实时通讯行业应用痛点

简介:

类似于互联网的生态搭建,必捷网络的野心在于视联网生态的搭建。

提起物联网,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是说到“视联网”,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摒弃陌生的概念,只看实际应用,大家还是十分熟悉的。如公司的视频会议、杭州G20国际峰会提供的应急指挥系统等,都是视联网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近几年,视联网跨行业应用存在壁垒艰深等问题,这也促使了该行业内各大公司主推视联网解决方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大多的解决方案还是治标不治本的。

不同于其他同类公司,针对这一行业自身技术应用带来的痛点,必捷网络不仅给出产品、解决方案,它还投身于开发平台产品,致力于给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必捷网络王振中:融合视联网平台将从根本上治疗实时通讯行业应用痛点

源于对技术的自信紧抓市场痛点

王振中,作为必捷网络的CEO兼联合创始人,拥有十余年技术研发和从业经历,对于市场和技术他有着自己深入的认识。同时他表示,创业的初衷也是源于此:

“在原先的公司,因为产品和市场方向的不吻合,我们的技术不能正确的被引导开发,所以技术研发做到一定程度,遇到了“天花板”。同时,在当时的困难时期,我们发现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存在一些机会,可以让技术得到应用。就这样,我们创办了必捷网络。”

必捷网络王振中:融合视联网平台将从根本上治疗实时通讯行业应用痛点

正因为市场有需求,必捷网络在成立不久之后,就接到了一项业务。也因此,公司顺利的运转了起来。

“我们的技术在这个行业里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首先,公司团队研发上有比较深的积累;其次,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技术包装做成产品就可以很快推进市场

显然,王振中同几位创始人对公司团队技术能力有着百分百的自信,但他们深知单单拥有好的技术还远远不够。

在市场调研和推广的过程中,王振中发现视频通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有两个问题:

一是客户在购买产品后,使用的频率并不高;

二是产品使用的便利性不高,如开一场视频会议,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适和准备。

“据我们的分析,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缺陷,我们的产品无法做到足够贴合用户使用习惯;而第二个问题源于用户可采用的通讯方式较为单一。以视频会议为例,现在的用户只能采用音频和视频这两种方式,这大大限制了产品应用时的灵活性。”王振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为了解决问题,必捷网络基于市场不断完善产品

在精准得抓住问题和行业的痛点后,必捷网络用过硬的技术对现有产品做了多方面完善,以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首先,在通讯方式上,必捷网络在现有音视频通讯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即时通讯(IM)和文本传输两种方式,让沟通手段更多样。同时,其产品还支持多平台接入,包括手机、固定电话、对讲机、监控探头等。

“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王振中指出。

此外,必捷网络还提供了统一的SDK,供第三方开发,以解决产品无法完全贴合用户需求的问题。

这里,SDK更像是产品到用户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而这归因于技术和用户需求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客户来自不同行业,所以理论上每一款通讯产品理应自带行业属性;而事实上,受限于行业壁垒等因素,视联网公司只能提供通用的标准产品。

所以显然,通用的标准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即用户直接使用起来并不十分方便。

因此必捷网络提供了SDK,供各个行业具备开发能力的厂家使用和开发,以帮助他们开发出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比如,电力系统行业有一种应用场景是:他们有远程的视频巡检,即现场工人通过手机把现场的视频传到总部,随后由工程师通过视频确定电力设备的问题。而针对这样的应用需求,我们只能提供标准的音视频通讯产品,但是它无法真正满足需求;同时电力系统行业会有第三方专门开发电力行业软件的厂家,他们不具备音视频通讯产品的开发能力,他们就可以用我们的SDK来开发出契合电力应用场景的一款应用出来。”

除了软件产品,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如视频会议),必捷网络同时也在开发相关的硬件产品,并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服务。

当然,我们的合作伙伴不一定非要用我们的产品来实现特定的功能,我们的产品可以接入很多厂家的硬件,所以说我们强调开放性。”王振中强调道。

而这里,必捷网络在其产品体系中加入硬件产品不是因为单纯售卖硬件,他们有着自己的考虑:“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一款开放平台产品,但是做一款开放平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比如需要时间培养生态合作伙伴);同时在前期,公司需要盈利,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平台结合具体场景给出一整套解决方案,这时,硬件就不可或缺了。”

必捷网络王振中:融合视联网平台将从根本上治疗实时通讯行业应用痛点

抢占先机,搭建平台

类似于互联网的生态搭建,必捷网络的野心在于视联网生态的搭建,而他们着手在做的这个开放平台正是视联网生态的底层技术架构。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公司在做这种平台产品。当然很多大公司,他们是完全可以去做成的,只是这里面存在时间问题。产品开发是有固定的时间周期的,在时间上,我们有着先发优势。”

“现在我们首先就尽可能多的做出不同的软件产品,然后再把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软件产品的公有部分提取出来做成一个开放平台。”

涉及到技术研发实力,王振中信心满满,他表示在音视频通讯领域,公司团队十多年的行业技术积累使得其对于时延、抖动、传输丢包等问题都有不错的处理;此外,该团队领先国内外的无线投屏技术也使得其产品拥有了鲜明的特色。

“以远程视频会议为例,现有的技术最多可以将控制端电脑的屏幕给对方看或者会议两端与会者透过屏幕相互可以看见,但是现在使用我们的技术的用户可以把手机等设备的屏幕投射到对方的屏幕上,向对方展示,尤其是在讨论很激烈的时候,多个手机都可以同时看,并且这一过程不需要接线。”

平台生态,是未来,也是趋势

谈到公司未来平台生态的搭建,王振中认为用户、平台和开发者三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手机操作系统有安卓、IOS和Windows三种,但为什么windows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基于该系统开发的开发人员和App比较少,因此上面的应用比较少,进而导致消费者使用人数少,这是核心的原因。

我们也一样,现在必捷网络是最先在做这件事的,接下来就是需要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并让其基于自己的生活场景来开发相应的应用,以构建稳定的生态。”

同时,王振中表示未来很可能会利用AI算法去扩展平台的功能,也将会融入AR或者VR,以增加产品的丰富性。


原文发布时间: 2018-03-17 14:46
本文作者: Lynn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深度学习探索者。深耕TensorFlow与PyTorch,分享框架对比、性能优化与实战经验,助力技术进阶。
|
2月前
|
监控 安全 Shell
管道符在渗透测试与网络安全中的全面应用指南
管道符是渗透测试与网络安全中的关键工具,既可用于高效系统管理,也可能被攻击者利用实施命令注入、权限提升、数据外泄等攻击。本文全面解析管道符的基础原理、实战应用与防御策略,涵盖Windows与Linux系统差异、攻击技术示例及检测手段,帮助安全人员掌握其利用方式与防护措施,提升系统安全性。
140 6
|
4月前
|
运维 监控 安全
VMware NSX 9.0 正式版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VMware NSX 9.0 正式版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217 3
VMware NSX 9.0 正式版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可视化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融合LangGraph与大型概念模型的情感分析实践
本文探讨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大型概念模型(LCMs)与图神经网络结合处理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技术方案。LCMs突破传统词汇级处理局限,以概念级语义理解为核心,增强情感分析、实体识别和主题建模能力。通过构建基于LangGraph的混合符号-语义处理管道,整合符号方法的结构化优势与语义方法的理解深度,实现精准的文本分析。具体应用中,该架构通过预处理、图构建、嵌入生成及GNN推理等模块,完成客户反馈的情感分类与主题聚类。最终,LangGraph工作流编排确保各模块高效协作,为企业提供可解释性强、业务价值高的分析结果。此技术融合为挖掘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支持数据驱动决策提供了创新路径。
354 6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融合LangGraph与大型概念模型的情感分析实践
|
26天前
|
网络协议 API 网络安全
VMware NSX 9.0.1.0 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VMware NSX 9.0.1.0 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452 3
VMware NSX 9.0.1.0 发布 - 下一代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迈格网络推出“天机”新版本,以AI自学习、全端防护、主动安全三大核心能力,重构网络安全防线。融合AI引擎与DeepSeek-R1模型,实现威胁预测、零日防御、自动化响应,覆盖Web、APP、小程序全场景,助力企业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免疫,护航数字化转型。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带你深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技术,从生物启发到数学原理,详解ResNet、注意力机制与模型优化,探索视觉智能的演进之路。
305 11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贝叶斯状态空间神经网络:融合概率推理和状态空间实现高精度预测和可解释性
本文将BSSNN扩展至反向推理任务,即预测X∣y,这种设计使得模型不仅能够预测结果,还能够探索特定结果对应的输入特征组合。在二元分类任务中,这种反向推理能力有助于识别导致正负类结果的关键因素,从而显著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决策支持能力。
319 42
贝叶斯状态空间神经网络:融合概率推理和状态空间实现高精度预测和可解释性
|
2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可视化
Python网络爬虫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污染源监测数据抓取与分析
在环保领域,数据是决策基础,但分散在多个平台,获取困难。Python网络爬虫技术灵活高效,可自动化抓取空气质量、水质、污染源等数据,实现多平台整合、实时更新、结构化存储与异常预警。本文详解爬虫实战应用,涵盖技术选型、代码实现、反爬策略与数据分析,助力环保数据高效利用。
163 0
|
2月前
|
运维 安全 网络安全
VMware NSX 4.2.3 - 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VMware NSX 4.2.3 - 网络安全虚拟化平台
105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