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识别和虚拟现实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简介:

情绪识别尚未受到虚拟现实内容开发者的重视,但却是一个有前景的技术。

情绪识别和虚拟现实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虚拟现实设备如何解读大脑的情绪表现?NeuroSky和Affectiva这两家公司曾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在2014年NeuroSky的实验项目中,让实验者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再利用NeuroSky的生物技术,可以得到脑电波来解读情绪。不过,不额外配上心律仪和血氧仪,这种方法的准确率不到50%。这里不得不提,挪威公司Smartbrain最近研发的EmerEEG头盔,用于在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脑电图检查,其检测脑电波的准确度肯定要比NeuroSky靠谱得多。

与侧重于检测脑电波的NeuroSky不同的是,Affectiva公司选择侧重于人脸面部的研究,今年3月,他们将自产的情绪识别插件植入了Unity平台,鉴于Unity3D对于VR设备的良好支持,450万名开发者将有机会将此功能带入虚拟现实。

虽然两家公司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将情绪识别带入虚拟现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两种方案都难以投入应用

当前的头戴式VR大多只能提供眼球的跟踪功能,不能将扫描面积扩大到整个脸部,NeuroSky的脑电波的检测技术似乎更加可行,然而尴尬的是,较低的准确率会让数据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引导开发者走往错误的方向。此外,NeuroSky需要佩戴更多的外设,让其难以成为消费级产品。

情绪识别内容不足

Unity3D中为VR内容开发者提供了情绪识别的相关插件,但是鲜有人投入这门技术。目前的VR内容还处于传统思路的转型期,其整体在丰富度上还未能获得延展,内容开发者更愿意使用熟悉的方式来构建VR世界,千篇一律的demo就是一个例子。现实是,情绪识别技术要真正投入到使用中,还需要开发者们不断的尝试。

情绪识别和虚拟现实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情绪识别技术现阶段还未投入虚拟现实市场,但其背后的商用价值却很诱人。如果在虚拟现实头显中植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对使用者的情绪进行解读,广告商可以更加人性化地投入广告,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广告内容。游戏开发商无需费尽心力地揣测玩家的想法,通过数据的收集,可以直接分析玩家对于游戏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从而相应的调节平衡,设置内购激励措施,或者增添NPC的交互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留存率。此外,在治疗心理疾病上,情绪识别技术也将大显身手。

总而言之,VR的风潮逾越数十年才刚落地生根,情绪识别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小菏才露尖尖角。将两者融合起来尚处在一个试水的探索阶段,还需要技术提供者进一步提高准确度,开发者更加深入这门技术以及科技大佬加大资本投入。


原文发布时间: 2016-05-17 09:33
本文作者: 江一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相关文章
|
7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人机交互
哥大华人开发人脸机器人,照镜子自主模仿人类表情超逼真
【4月更文挑战第3天】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Emo的机器人,能观察并模仿人类面部表情,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Emo配备26个面部执行器和高分辨率摄像头,通过“自我建模”学习模仿表情,并能预测人类表情变化。这一创新有望改善人机理解和响应情绪的能力,应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但也引发了关于情感依赖和伦理问题的讨论。
132 4
哥大华人开发人脸机器人,照镜子自主模仿人类表情超逼真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在数据生成、艺术创作,以及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在数据生成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GANs通过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两个相互竞争的神经网络,不断迭代优化,从而生成高质量的数据样本。这一技术在数据增强方面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数据稀缺或难以获取的领域,如医疗影像分析、自动驾驶等。GANs能够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新数据样本,从而扩充数据集规模,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GANs还可以用于生成仿真数据,如金融领域中的股票价格走势,用于训练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72 2
|
7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机器人技术:从科幻走向现实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向成熟和应用。本文将探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展示机器人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方面的潜力。
62 0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机器狗情绪识别
机器如何识别人的情绪
243 3
|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谷歌眼镜新动向,用面部识别解决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困境
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自去年7月谷歌发布了外表更时尚的新版 Google Glass,并将专注领域从大众市场转移到专业工作场景后,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闻该产品的新消息了。但斯坦福大学最近的一个项目将重新启动这项技术。
24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