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Watson前业务主管谈AI:计算机将会拥有意识

简介:

如果计算机拥有了意识,它们都能干些什么?

IBM Watson前业务主管谈AI:计算机将会拥有意识

Manoj Saxena,CognitiveScale公司的执行总裁和企业家基金(TEF,一家专注于为认知计算提供种子基金的基金会)的创始董事之一,在TEF担任总经理期间,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医疗、金融和零售领域的认知计算系统IBM Watson。

此外,他也是达拉斯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安东尼奥分行的主席,以及认知安全和分析公司SparkCognition的主席,在早期就曾经建立、发展和售出了两个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软件创业公司。

在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拥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计算机是否会产生意识”这一问题,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IBM Watson前业务主管谈AI:计算机将会拥有意识

计算机将进化成超级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越发先进,在某些特定领域,计算机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的大脑所能达到的程度,对于这种性能强大的计算机,Saxena称其为超级智能,并表示这将是计算机的最终进化成果。

说到“超级智能”,大多人都会觉得此类计算机是万能的,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一切疑难,但事实并非如此。万能的计算机应该属于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范畴,而“超级智能”负责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领域,比如医学领域、教育领域等等,两个概念并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AGI,在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眼中,它意味着未来的超级智能机器将与人类专家合作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性能对于人类的各项事业及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但对于AGI 的实现,Saxena虽然给予了肯定的态度,却也表示了目前的不可能性: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已经见到了AGI的一部分,比如谷歌的人工智能,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类似巨型大脑的AGI的初级状态,而IBM的Watson也可以被看做是特定领域的‘AGI’的初级阶段。但是如果你说要创造一个能覆盖人类所知的所有领域的知识、以及人类的所有追求的真正的AGI,我看过一个研究,说即使你去问那些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得到的回答基本平均都会说我们在2050到2060年左右才能实现。”

IBM Watson前业务主管谈AI:计算机将会拥有意识

计算机将拥有意识

对于这个问题,自“人工智能”走入大众视野,尤其在AlphaGo打败棋手李世石后,就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一个焦点,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一个“万年老梗”。

那么,计算机真的会拥有“意识”吗?对此,Saxena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他既表示了自己的肯定态度,也针对“意识”提出了两个疑问。

首先是对“意识”的界定范围,比如说一个人梦游的时候做了一件事情,大家会说他是无意识的,反之则是有意识的,但事实是,他的大脑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处于活动状态,区别只是本人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而已。如果这就是对“意识”的划分,谁知道计算机有没有意识?毕竟没有人知道计算机在运作的时候都想些什么?或者是否真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如Saxena所说:“现在没有一种合适的能够持续探测意识的,能让我们用来测量人或者电脑有没有意识的探测器。所以你很难明白电脑是不是真的有了意识。”

其次是适用性的问题。Saxena表示:

“因为人类的意识在不同的时候会发生变化,比如说,电脑如何知道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自己感觉到的一个年轻的妻子失去丈夫的痛苦会对自己有意义?或者电脑能不能感觉到在海滩上玩耍的孩子的快乐?或者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为了救一个孩子而冲向一列行驶中的火车?这些东西都不太可能会是人类在想要给计算机建立智能的时候会考虑的东西,可它们也是一种智能,所以智能这个东西本身是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

IBM Watson前业务主管谈AI:计算机将会拥有意识

“人工智能威胁论”过于忧虑了

随着对于“计算机是否会拥有意识”的争论,这个问题渐渐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工智能威胁论。针对这个论点,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了相关见解,就比如说阿西莫多的“机器人三定律” ,为机器人的一些行为构建了一个框架 。而在近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的时候曾表示,人工智能将对人类造成难以控制的威胁,而早前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召唤恶魔”,不得不说,这些知名人士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波舆论风潮。

而对于这些观点,Saxena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忧虑了。想想也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在不断摸索阶段,而产生威胁的前提,就是“意识”的存在。

按照Saxena的话来讲,“我们对我们大脑的运作原理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想要在机器上复刻这种进程也是极其困难的。”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大多技术的开发都是基于人类神经系统运作的原理,而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毕竟人脑是身体的关键与“精华”,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受其所控制,要想真正将人脑研究透彻,那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而对于“机器人种族”的出现,人们还不必太过有忧虑。

与其浪费时间去思考无可预知的事情,还不如想想目前的“道德约束”来的有意义。比如此前美国警察用机器人投掷炸弹致人死亡,想想如何避免人们对机器人的肆意滥用等等情况的发生。


原文发布时间: 2016-07-15 14:38
本文作者: 韩璐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Cradle:颠覆AI Agent 操作本地软件,AI驱动的通用计算机控制框架,如何让基础模型像人一样操作你的电脑?
Cradle 是由 BAAI‑Agents 团队开源的通用计算机控制(GCC)多模态 AI Agent 框架,具备视觉输入、键鼠操作输出、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可操作各类本地软件及游戏,实现任务自动化与复杂逻辑执行。
197 6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北大计算机学院再登国际AI顶刊!张铭教授团队揭露医疗AI致命漏洞
【10月更文挑战第17天】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张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期刊上发表重要成果,揭示了医疗AI系统中的致命漏洞——“模型反演”。该漏洞可能导致误诊和医疗事故,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强调了医疗AI系统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
162 1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AI和开源时代的计算机课程建设和改革建议
人工智能与开源技术正深刻影响高校计算机教育。通过构建“AI+开源”驱动的课程体系,深化专业课AI融合,强化跨学科项目学习,可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打造开源实验平台、推广智能教学模式、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并加强AI伦理教育,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Websoft9等工具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提供支持,助力高校培养适应未来的技术人才。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并行计算
ASAL:Sakana AI 联合 OpenAI 推出自动探索人工生命的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生命进化的过程
ASAL 是由 Sakana AI 联合 OpenAI 等机构推出的自动化搜索人工生命系统,基于基础模型实现多种搜索机制,扩展了人工生命研究的边界。
344 1
ASAL:Sakana AI 联合 OpenAI 推出自动探索人工生命的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生命进化的过程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Script
Open Interpreter:AI 赋能终端!在终端中对话AI模型进行编程,通过运行代码来完成各种计算机操作任务
Open Interpreter 是一个让语言模型运行代码的强大工具,提供了一个类似 ChatGPT 的界面,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丰富的功能。
529 7
Open Interpreter:AI 赋能终端!在终端中对话AI模型进行编程,通过运行代码来完成各种计算机操作任务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AI的重要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AI的重要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在NLP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任务、优势、常见模型及具体案例,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并讨论了Python的相关工具和库,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612 1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北大计算机学院再登国际AI顶刊!张铭教授团队揭露医疗AI致命漏洞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北京大学张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期刊上发表重要成果,揭示了医疗AI系统中的致命漏洞——“模型反演”。该漏洞可使攻击者通过特定数据样本误导AI诊断,引发误诊风险。此发现引起广泛关注,强调了医疗AI安全评估的重要性。
205 4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自动驾驶
【通义】AI视界|马斯克亲自辟谣:xAI不可能在特斯拉的推理计算机上运行
本文精选了24小时内的重要科技新闻,包括马斯克辟谣xAI不会运行在特斯拉计算机上、谷歌发布AlphaProteo AI模型、百度贴吧“弱智吧”成为AI训练佳选、荣耀推出跨应用智能体以及苹果即将在iOS 18.2中加入图像生成功能。更多内容请访问通义官网体验。
|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开发工具
IBM共创共享问题之IBM与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共创生成式AI大时代如何解决
IBM共创共享问题之IBM与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共创生成式AI大时代如何解决
121 0
|
人工智能 领域建模
应用工程化架构问题之AI计算机中的大模型评估体系发生变化如何解决
应用工程化架构问题之AI计算机中的大模型评估体系发生变化如何解决
116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