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芽创始人刘楠:消费降级正发生,创业公司能从“四个打法”突破

简介:

“消费降级”与我们熟知的消费升级不同。但“消费降级已经是确实发生的。”近期蜜芽创始人刘楠在长江商学院分享会上如是说。

在刘楠看来,这也是零售领域出现的趋势。之前常说消费升级,最终落实到产品上,就是品质、精选、调性方面有所改良,选购进口商品很多也是基于这种考量。

但如今情况有变,她以蜜芽为例,过去消费者看到进口商品评测,评论反映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商品,满足了我的需求”,现在更多是“中国没有类似的吗?我们中国也能产。”

这恰恰说明,“价格”不是越来越多消费者考虑的要素,但他们并非花不起钱,而是认为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越来越少的消费人群愿为以往“消费升级”的溢价买单。

但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面,刘楠所言,“消费升级,升到最后就是降级,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有了更高的要求”。

依照她的判断,之所以会出现消费降级,与人民币贬值、房价、贸易保护抬头有关,房价又主要大幅限制一线城市消费力,因此一线城市消费降级趋势显著。

而基于蜜芽二三线母婴人均支出上升程度远高于一线,她认为二线城市仍会存消费升级,但在三、四线城市则会直接绕过消费升级,直接进入“消费降级”。

在整个消费降级浪潮中,刘楠发现快消品的平价化趋势最为明显。

这时候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冒出,对他们而言,还是能讲消费升级的故事,但定价不能高,正确的定价有助于抢占先机。具体打法方面,有四点可供参考:

首先,塑造内行形象,把要卖的东西讲得清楚明白,定价到相对应的水平。

其次,打造动机。比如喝酒,茅台很贵,相较而言江小白便宜,但是后者市场营销的点在于“年轻人喝年轻人的酒,交到真朋友”,这种给予消费平价的消费品以心理暗示很重要。

再者,个体到群体画像。像目前很多产品是CEO出来代言,如丁磊、雷军等。他们是有消费意见领导能力的人,创业要抓住这部分人,以身作则,给消费者消费的理由。

最后,转移消费。不买贵的是因为有更好的。

此外,刘楠认为把握消费降级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品质不是核心,核心是又快又便宜又美。产品品质依旧很重要,只是它成为了基础,光强调品质已无法产生差异化优势。品牌未来最重要的是对“美的持续耕耘”,网易严选可说是电商“美”的代表。

其二,零售与卖东西都不是核心,供应链才是。品质好的前提是供应链品质跟上,认清产品定位,“把品质放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在这个基础上把时尚度、颜值、供应链调到最优。”

基于以上看法,蜜芽也即将推出自有品牌“兔头妈妈甄选”,主打以ODM模式,在原料采购、生产、质检、销售和售后等环节严格把控,做高性价比的母婴用品。在颜值方面,蜜芽也强调“漂亮”这一点,她们打算融合些国际流行的功能设计。

以下附上蜜芽创始人刘楠在长江商学院分享会演讲实录:

我叫刘楠,是蜜芽创始人。最近一个月我对“消费降级”这件事有比较多的思考,这也是零售领域出现的一个趋势。

“消费降级”这个词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但在两年前,所有人都听过“消费升级”。和“消费升级”伴随的一个词叫生活方式,那段时间所有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都会说,今年我们就是要投生活方式,要投“消费升级”,要投中产阶级。基本上,这成了过去2、3年,零售市场非常明显的风潮。但为什么今天我们想到了“消费降级”?什么东西是“消费降级”?“消费降级”真的在发生吗?

消费升级

先看“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过去5年来零售和品牌领域的主要观点,主要有三点:

1、品质要好。对这一代中国人来讲,已经是见过好东西、用过好东西了。母婴行业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三聚氰氨事件。质量危机使得品质好这件事成为消费升级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国人到了用好东西的时候;

2、精选。进入淘宝主页,要买一双女士的皮鞋,搜索“女士高跟皮鞋”,淘宝里面会给你1万种选择。女企业家就“按价格排序”,买个稍微贵一点的,至少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大家都看公众账号,公众账号也卖货。一个公众账号里面,会对一双女士皮鞋进行全方位的阐述,皮从哪来?鞋型从哪来,工艺怎么来的,售后怎么来的。最后还会给整篇卖鞋的文章上一个价值,“70岁老人手工坚持10年打造的一双鞋”,瞬间大家觉得这鞋很好。

什么叫单独评分模式?就是在一个场景下,只对这一个商品进行评估,要还是不要?它的价格合理还是不合理?什么是比较评分模式?回到淘宝,你要在100多元到1000多元,花式繁多、价格繁多的鞋里面选一双你要的鞋,所以单独评分模式。我们把单独评分模式作为消费升级的一个特点,单品值得包装了。

3、调性。从设计感、色彩美学、故事和价值观,附加社交属性。公众号的套路标题,就是一个人用了多长时间,坚持了一件多了不起的事,然后它居然只卖199。这是所有公众号在卖产品时,为你上价值。

社交属性,其实说的是,我们因为用这样的产品,彼此有一种社交心理的趋同感。而这个产品,未必是像以前奢侈品那么贵的产品。像小米手机的年轻感,像现在很多企业家会选择用华为手机,这是一种社交属性。

消费升级,首先体现的投资标的就是电商。蜜芽在做A轮、B轮融资时,资本市场对我们的理解,都是一家主打中产阶级母婴消费升级的公司,因为我们只做进口母婴产品。小红书,也是好的东西先上去,能不能买先看着吧,再说能不能买。电商,是最早去做消费升级的。

“一条”是微信订阅号,在微信订阅号红利期发展起来的,每篇文章包装一个产品,直接去销售这样的产品。他们还拍视频,我看过比较经典的,像90岁的老蜂农、80岁的老奶奶,一些奇奇怪怪的,看上去毛利也挺高的产品,单品推销成功。

消费升级,除了零售领域外,像和睦家这样的医疗领域、教育领域的VIPKid。enjoy,是一家美食精选电商,就做精选餐厅。其实更像生活方式,不是往食物上走,而是往消费体验上走。包括蜜芽和小红书,这两家都被认为是跨境电商的领头羊。跨境电商整个概念,也是建立在消费升级上的。

消费降级

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除了我们上面讲的所有,品质好、精选的、有调性之外,我们看到了价格的因素。越来越少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少的消费人群,愿意为以上三点的溢价买单,品牌的溢价在下降。我们看到了品牌和所谓人群属性标签的溢价在下降,正确的定价策略能够率先抢占先机。你现在要讲一个很好的故事,品质搞得好好的,做什么精选的、有调性的,但你的定价不能高,因为其实没有人会愿意为多出的溢价买单。

第一个观点,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面,不是说有一方人在消费降级,另外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而是消费升级,升到最后就是降级,因为我们对价格有更高的要求。一开始东西少,你做的品质好一些、故事讲得好一些,全面性好一点,服务好一点就可以卖出比较好的价格。所有的东西成熟之后,最终为商品买单的消费者,他们成熟了,为溢价买单会越来越少。所以消费降级是消费升级的延展,而不是对立面。消费升级发展到最后,实际是降级,降级的不是品质而是价格的合理性。

分享个行业里的例子。

2014年在做很多进口商品时,蜜芽会给它做测评,说它如何好用、设计如何贴心、功能多么的新颖,我们看下面的评论,反映都是“真的好棒”,“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商品,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如果价格不那么超出可接受范围,他就会去买。现在我们看到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所有对进口商品推荐的文章,下面都会讲,“难道中国没有类似的吗?我们中国也能产”…

消费降级,已经是确实发生的,而不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一年将会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大的因素,人民币贬值。跨境电商是拿人民币的消费力去买全球。但在过去的一年,人民币最高大概贬了20%的水平,相当于购买力下降了很多。与此同时,国家给跨境电商加了11.9%的税。意味着在跨境电商的货币购买中,下降了近30%,这是非常夸张的。跨境电商,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争取政策,最后政策稳定,靴子落地,但跨境的消费购买力却大不如前。我觉得跨境电商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命题,它会是任何一家零售企业的标配,供应链的标配,不是独立存在的。

第二个是房价。如果大家研究宏观经济,可能知道这两个是互相对冲的。房价把一线城市人群的消费力大幅限制住了,和房价相关的教育、医疗,其实是没有紧缩的空间。人们能紧缩的,实际就是日用品消费和生活享受的消费。

第三,贸易保护抬头,其实在全球都有这个趋势。从特朗普上台的时候,美国所有的举动,包括欧洲所有的举动,包括中国所有的举动,都在发展,都非常明显。其实当贸易保护抬头的时候,会发现中国所有跨境出口企业的热度上去了。2012年搞了一个跨境电商论坛,全部都是跨境出口企业,没有跨境进口的。2015年,全部是跨境进口企业,没有出口的。因为2015年汇率最好,政策最好,那时房价没这么夸张,中产阶级还有钱去买进口,日元汇率大跌,整个去日本爆买。而这几年情况变了,跨境出口企业的毛利、净利非常好。最近看了几家跨境出口企业的中国公司,净利率都在10%以上。

所以,消费降级是必然的。在这三个因素的情况下,人们买进口商品、买奢侈品、买高溢价的产品意愿发生了下降。大家也知道,很多奢侈品品牌,财报都在下降。

以母婴品牌来讲,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中高收入家庭,会特别崇尚进口的婴儿推车。

到了2016年下半年,我们会发现,用户开始仔细研究国内推车品牌。他们的推车生产、研发、制造能力上来了。我们网站购买推车的品牌,发生了非常大的迁移。我认为蜜芽可以代表中国母婴中高端人群的消费趋势,这个迁移的特点,不仅发生在推车板块,在吸奶器板块,在安全座椅板块都在发生。我们专门为这些事调研了400个用户,400个用户一致的结论,并不是他们没有钱了,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个推车,曾经我们认为很高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转变。

同时发现,在我们网站上,二、三线母婴人群人均支出上升程度,远远高于一线城市。所以消费升级这件事,可能仍然会发生在二线城市。我个人判断,在三、四线城市,会直接绕过消费升级,直接进入到品质和评价,我们所谓的“消费降级”的过程中。

另外一个点,就是二胎对母婴用品消费的影响。二胎会对过去品牌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所有的快销品,走向了平价化趋势。比如说奶粉、纸尿裤,大家用过还要再买、不停在用的,在日本一包纸尿裤相当于人民币60元,和他们一碗拉面的价格没有区别。但是在中国,日本进口的纸尿裤被卖到180元,这相当于多少碗拉面?在中国进口母婴产品,快销品没有平价化,一直是走奢侈化路线。所有的纸尿裤公司、奶粉公司,都把中国市场当成一个最贵族的市场。

中国的奶粉和纸尿裤市场,基本是全球最好质量的。这话对着外行不敢讲,对着外行讲会被骂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中国市场的纸尿裤、奶粉,都是全球最好的质量,因为这个市场的要求太高了。二胎这件事来了之后,首先快销品的价格在往下走,这时候出现了一波品牌,抓住这个趋势,生意份额上涨非常快。不仅在京东、天猫、唯品会,全网销售的数据都是上涨非常快的。但在大件商品上,这个过程慢一些,像推车、安全座椅,觉得两个孩子还可以增加它的价值。快销品的平价化,趋势来得非常猛,这也是我们觉得消费降级最明显的。

说说日本的马桶垫。曾经最火的时,媒体大肆报道中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把这件事认为是消费升级最重要的显著标志。去日本买马桶盖,这件事非常搞笑。说实话,这里面有一种迷思,觉得外国的好。有一个常见的论断,“日本人很聪明,最好的都留给自己,只把差的出口给中国”。大家都以为是真的,其实没有到这样夸张的地步,但所有的消费者都已经敏感到了这个地步。大家宁愿自己去肩扛手提到日本去运东西,也不信任中国企业生产的。到了现在消费降级,反而是一种回归消费理性的阶段,所以消费降级我觉得是好事。

4个打法

如今,很多主打的平质化、品质化的创业公司出现了。我把这些案例总结了4个打法,也就是套路。

1、塑造内行形象。你买贵的是因为你不了解,谁在打这个?小米在打这个。必要的内行形象塑造得非常好,比如一个全美铝的行李箱结构,给你说得清清楚楚,定价到几百块钱的水平。塑造内行形象,这是最明显的打法。

2、打造动机。刚才说了江小白,江小白整个的市场宣传和营销,打的点是什么?年轻人喝年轻人的酒,交到真朋友,这叫打击动机。以前我喝江小白,你喝茅台,我会感觉很自卑,感觉和你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群。但现在我更自信,只有我这才是真朋友。打造动机,给予消费平价的消费品一种心理暗示,让他更自信。小米也是,早期“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我们是年轻人。

3、个体到群体画像。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产品,CEO都是首先出来代言。丁磊、雷军等等。从个体到群体画像,我们率先把这群有消费意见领导能力的人,让他们使用这种品质产品。连这样的企业家都不买最贵的,都买平价的,更给大家一种消费的理由。

4、转移消费。我不买贵的,是因为我有更好的。

以上这四点,是我们发现所有打品质化零售的一些套路,如果做这个生意,目前我没有看到这四个套路之外的方法。

再总结了几个点,供大家讨论。这波消费降级出来的品牌也好、零售平台也好,品质不是核心,是基础。品质,是已经被解决的问题。万一品质下降了怎么办?品质已经不是问题了,供应链已经准备好了。

当然,不是说这个企业就可以忽视品质,品质仍然是要最重点把关的,但你把品质做好了,已经不足以和别人产生差异了。什么是核心的?这波评价风潮里面,又快又美又便宜才是,而“美”这个词,被大多数公司忽略了。我们看网易严选推出,让大家耳目一新,是因为它主打了“性冷淡”服务。“性冷淡”风在当时整个互联网电商里面,真的是一股清流。因为电商的促销页面大多不是红就是紫,大鸣大放的感觉。所以这个性冷淡风一进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是美的。对于美的持续耕耘,是这一波品牌未来最重要的东西。

过分强调品质,反而会留下风险和问题。因为早期把品质打得太高了,给大家设的标准太高了,比如Rimowa箱子同厂,买个Rimowa的箱子5000多元,买一个800元同厂,一定会有差异的。消费者的预期一旦被调得太高,这个品牌可能会伤到自己。所以,名创优品的做法是聪明的:从来不说自己的品质是多么多么高,但你要真站到它的店里去看每一个单品,品质是到一定水平了。

第二个好玩的点,零售不是核心,卖东西不是核心。零售是一个用户界面,是我和你用这件商品产生了联系的用户界面。什么是核心?供应链是核心。什么能让你插上翅膀飞得更快?金融是这个翅膀。

所以,我觉得品质不是核心的点,这个论点千万不要被曲解,前提是我们把供应链品质问题解决了。当然如果我们妄图在60、70块钱到100块钱的日用品价位上,做到世界顶级品质,这是不现实的。比如优衣库的老板站出来说我做的东西和阿玛尼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认清这个定位,把品质放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在这个基础上把时尚度、颜值、供应链调到最优。

蜜芽今年也推出了自有品牌,叫兔头妈妈甄选。在母婴行业里面,大家把我叫兔头妈妈,是一个昵称。我们自己是做甄选品牌。我们想把颜值这点打到最高的位置,一定要漂亮。配色、产品的选择上,我们会抓一些国际流行功能设计。

最早创立蜜芽的时候,公司的口号就叫“进口母婴限时特卖”。我们大张旗鼓的自己做国际贸易,把国外的产品,用集装箱通过保税区运到中国,直接把价格杀到和国产产品价格一样的地步。那个时候对一些国产品牌、线下的经销商是有冲击的,当时我也年轻,初出茅庐不怕虎,觉得挺过瘾,打江湖的感觉。

当时说的话现在想想也有些大胆,但道理是对的,“我们做进口限时特卖,有一天蜜芽要把‘进口’二字去掉,变成品质母婴特卖,这就是我们这家创业公司的成功。如果你们现在的生意受到影响,你们应该做更好品质产品。”

当时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如今做自有品牌规划,我想的口号就是,“好东西就在身边”。有种江湖感,曾经踏遍全球帮消费者买好东西,蓦然回首,真的好东西,就在中国。到了这个时候,也可以用更成熟、理性的心态,把这些东西呈现给用户,兔头妈妈甄选就是一个开始。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
逆势增长,亚信科技如何做到?
“我们今年上半年也受到了疫情影响——由于部分项目的进场、交付及验收等工作延迟,导致利润短期承压,传统BSS业务压力有点大。”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高念书日前在亚信科技2022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 众所周知,2022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仅为0.4%,上半年整体增速也只有2.5%,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103 0
|
运维 供应链 搜索推荐
响铃:云计算“飞轮效应”显现,腾讯、阿里领跑没有悬念
响铃:云计算“飞轮效应”显现,腾讯、阿里领跑没有悬念
227 0
响铃:云计算“飞轮效应”显现,腾讯、阿里领跑没有悬念
|
大数据
如何打破5%新品成功率“魔咒”? | 数字化增长头条
数字经济时代,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就是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整个商业的数字化,如何用大数据和高科技来驱动产业创新发展。
1224 0
|
存储 区块链
扎克伯格这次要干一票大的!传统金融货币体系面对强烈挑战
终于有一家国际互联网巨头,大声说出这句“我发币了。”
1293 0
|
新零售
对话饿了么CEO王磊:现在比拼的是生态能力,竞争对手没法照搬
上周六(8月4日),上任125天的饿了么CEO王磊(花名昆阳)首次发声,就饿了么与阿里的融合、饿了么近期的市场目标和未来对行业的新零售升级等一一详述。
2640 0
|
新零售 大数据
阿里150亿战略入股分众, 广告业的新零售时刻来临
阿里新零售又有新动作。2018年7月18日,分众传媒(002027)发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方将以约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双方将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趋势之下数字营销的模式创新。
10190 0
|
安全 中间件 大数据
实力说话,Aliware 生态联盟前锐力量——数梦工场再登高峰
7月5日,阿里云 Aliware“铂金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在云栖小镇成功举办,阿里云企业业务事业部总架构师王晶昱、阿里巴巴中间件事业部合作生态专家徐政参加了授牌仪式。数梦工场企业事业部总经理段云飞、数梦工场企业事业部技术总监戴霖、数梦工场阿里云业务部总监吴昊参加了此次授牌仪式,吴昊从沈询手里接过了授权牌。
33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