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揭秘你不知道的区块链五大缺点

简介: 周鸿祎揭秘你不知道的区块链五大缺点

前几天,周鸿祎在一场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区块链这么热,但还没看到什么非用不可的场景,唯一杀手级的应用就是比特币。”而且他还提到了一个已经很久没人讲过的概念“51%攻击”,认为区块链也不是牢不可破的。

75e9b00a06e9460.jpeg

虽然比特币早些年已经被一些公众所耳熟,但区块链真正爆火还是近一年的事。这一年里,突然冒出了很多给区块链摇旗呐喊的人,不管什么阿猫阿狗都开始把这三个字挂在嘴边,有些人哪怕是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区块链的操作,也敢长篇大论的写出一堆东西来。实际上,舆论里人云亦云的现象太严重,那些作为推手的人全都报喜不报忧,而跟随者又刚刚接触这东西,不知道比特币和区块链在前几年发生过什么故事,以为区块链就是万能的神。这都是很危险的现象。

笔者从2013年就开始近距离观察和进入这个圈子,耳闻和亲历了很多的事情,下面就接过周鸿祎的话茬,聊几个区块链并不那么万能的话题。

51%攻击

首先聊一下周鸿祎提到的这个“51%攻击”到底是啥。其实类比起来也很好理解,就像美国人选总统,获得51%选票的人就会顺利当选,接下来就可以为所欲为。当然比特币世界里的51%攻击并不那么容易实现,首先你必须要掌握全球51%以上的挖矿算力,然后才可以设法将别人挖出来的区块“孤立化”,从而让新出的区块(比特币就藏在里面)全部归于自己名下。这样,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不复存在,“不可篡改”的功能也可能消失。

在比特币的历史上,曾经有多个矿池(如btcguild、eligius.st、ghash.io等)的算力都接近过51%,但当时矿池们都主动转移算力,矿工们也主动更换矿池,避免了比特币末日的提前到来。如今最接近51%算力的是比特币大陆旗下的蚂蚁矿池,但他们也是主动转移算力到其他自己控股但并不直接控制的矿池。

“去中心化”难度高

51%攻击是数字货币挖矿的一个特征,也是区块链的特征,它的出现就宣告了“去中心化”的终结。比特币是如何做到避免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去中心化”。

依靠全球数以百万计的节点(其实就是一个个的比特币钱包,每个钱包里都同步了一份区块链文件),以及日夜不停进行加密运算的比特币矿机,维护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安全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实现“去中心化”的难度是非常高的。

比特币尚且如此,那么现在鱼虾混杂的山寨币、分叉币、ICO币呢?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建立起这么牢固的区块链系统?随随便便搞个白皮书,上个交易所,就开始到处撒币,你的节点数量能否支撑起“去中心化”?是否可以防范51%攻击?可以肯定的说,这些“空气币”绝大多数都是在浑水摸鱼,根本就是伪“去中心化”。

转账时间慢

比特币刚出现时,最为世人所惊呆的是它不受国界限制、随意跨国转账的特性。不过这个转账的过程并不是瞬间的,一般是十几分钟到一两个小时。为了保障转账交易的安全,需要矿工们的辛勤劳动,而一旦交易过频或者全网算力下降,矿工们就会处理不过来,造成区块链网络堵塞。

这种堵塞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我记得2013年底有一段时间,我有几笔比特币转账花了两天时间才到账;而前段时间以太猫游戏流行,也造成了以太坊区块链网络的堵塞。

这就是“去中心化”的坏处。相比之下,“中心化”的网银、支付宝、微信却能实现秒速到账,这时候感觉“去中心化”还真就不是刚需呢!

转账手续费

炒过币的朋友都知道,在交易平台之间转移数字货币需要交手续费,尤其是比特币,一笔转账手续费(以比特币结算)可能价值人民币几十上百元,这个时候千万别骂交易网站心太黑,因为这笔钱并不是他们收的,而是你们心心念念的区块链收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新出现的虚拟货币,就有以“转账手续费低”为优点的,认为自己比比特币更优越。

其实我们2013年转账的时候,是根本不care这点手续费的,但是到了2017年比特币涨到10万元上下,这笔手续费看上去就很贵了。所以那些新出现的虚拟货币也别高兴太早,万一你们也涨到10万元了呢?那手续费不也贵了么?

区块容量问题

区块链实际就是一个个的区块以时间为链条组装在一起的文件。比特币每个区块的容量是1MB,随着转账交易的增加,区块链文件也在不断“变胖”。我还记得2013年挖矿时,一个比特币钱包同步好了之后有十几GB,而2017年底,这个文件已经达到130多GB了。

为了保障“去中心化”,比特币社区是鼓励玩家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存储这个文件的。可实际上呢,炒币挖矿的人这么多,有几个人会在电脑里同步一个100多GB的钱包?这对普通用户来说根本就是一种负担。区块链这个容量过大的问题实质上也增加了去中心化的难度。

更何况,比特币最早设定的1MB区块大小已经很多次被人diss了,当交易频度大大增加之后,1MB的容量就不够用,同样也会让区块链网络的处理速度变慢。很多新出现的虚拟货币基本都会以这个问题来攻击比特币,并且标榜自己区块容量大。当然,这些都改变不了比特币始终是老大的事实。

最后,回到周鸿祎说的话,他认为现在除了比特币,还没找到非用区块链不可的场景。这算是泼了很多人的冷水。确实,那些所谓将区块链应用在社交、金融、工业生产、物联网等领域的项目,区块链不光不能帮你省钱省事,还给你带来了前面讲到的这些麻烦。另一方面,想实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项目就能够满足要求的。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3-05

本文作者:五道狗

本文来源:cnBeta,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安全 算法 区块链
|
4天前
|
区块链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现有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有哪些局限性
现有的区块链隐私技术在透明度与隐私平衡、技术复杂性、性能、可扩展性、成本、监管合规及用户教育上面临挑战。虽然ZKP和环签名等能增强隐私,但增加计算复杂性,降低交易效率,且可能加重网络拥堵。此外,高成本和监管难题也是待解问题。用户理解和使用不足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和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
1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算法
区块链技术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革新应用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通过提供透明性、安全性和效率来革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文章首先介绍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的潜在影响,然后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优化库存管理、增强供应链透明度以及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展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讨论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
3天前
|
供应链 监控 安全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6月更文挑战第26天】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其对提高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的潜力。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法规和成本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
4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区块链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如何革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通过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高度透明的数据记录方式,区块链不仅增强了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效率,还促进了参与各方之间的信任。文章将分析具体的应用场景,讨论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
2天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新技术趋势与应用:探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我们将从数据导向的角度出发,引用权威的研究和统计数据,科学严谨地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同时,我们也将逻辑严密地探讨这些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
4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监控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特点,正逐步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革新传统供应链管理,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其在提高透明度、增强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潜力与挑战。我们将从技术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实际应用,最终讨论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供应链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
4天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已来:探索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在当前和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场景。文章将通过分析这些技术各自的优势,并着重讨论它们如何相互结合,为多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将从技术原理入手,进而深入到实际应用案例,最后预测这些新兴技术融合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
4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物联网
未来已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与虚拟现实中的融合应用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虚拟现实(VR)正逐渐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各自的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它们在融合应用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我们将看到,区块链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安全的数据交互框架,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数据体验平台。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些技术如何共同塑造未来的数字经济和社会结构。
15 2
|
2天前
|
安全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在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代,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引领了产业变革,更重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以及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如何独立发展并逐渐融合,共同推动着智能化、数字化社会的构建。我们将从各自的技术原理出发,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协同效应,并预测这些技术交汇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行业变革。通过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场数据,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未来技术趋势与应用的全面视角。
6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