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23期:5星。地球年龄与人类进化的检测技术的简史。

简介:

本期主题是人类测量地球年龄与人类进化史的技术的简史。地球年龄最终依靠同位素测量法确定为45.5亿年,人类进化史初期是根据化石推测,后来则根据DNA的变化来推算。

个人感觉这是看过的袁岳的文章中最精彩的一篇,有靠谱的技术发展史,故事也比较有意思。袁岳是理科生风格,严肃有余,讲故事的天赋则相对不足。当然反过来说讲故事天赋比较好的人,一般来说写出来的东西可靠性稍差。

以下是书中内容的摘抄,大部分是主题文章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再后来,他采用了一种从铀铅测年法推导出来的铅铅测年法测量了陨石内含有的铅同位素的含量,并和地球岩石做对比,终于测知地球的年龄是45.5亿年。#707

2:于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段时间,欧洲各国兴起了一股挖掘人类化石的热潮,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每个国家都想成为人类的发源地。#937

3:当时很多药店都出高价收购所谓“龙骨”,不少农民专门靠挖化石谋生。他们显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很可能把人类化石当成龙骨卖给了药店。#1005

4:真正在现场负责挖掘工作的是刚从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回国的裴文中,正是他在周口店的“第一地点”发现了第一个人类头盖骨化石,后人称为“北京人”。#1055

5:在翁文灏的坚持下,美国研究者并没有把这些化石带回美国,而是全部留给了中国。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羸弱的中国无力保护如此珍贵的东西。#1058

6:非洲考古热的初期重复了半个世纪前欧洲的情况,每个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发现单独命名为一个物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成就。#1163

7:经过几轮的合并,目前已经确认的古老型人种一共有23个,大多数都是在东非发现的,因此东部非洲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了人类的摇篮。#1185

8:化石研究结果还显示,即使在物种大灭绝事件之间,物种的进化也都遵循这种间断性跳跃发展的模式,而不是匀速的渐进演化。#1295

9:斯特林格关注的重点是现代智人的起源,他认为我们都是距今几十万年内诞生在非洲的一群早期智人的后代,这群人再次走出非洲,取代了当时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古老型人种,所以也有人把这个假说叫“第二次走出非洲假说”(OutofAfricaII),或者“取代模型”(ReplacementModel)。#1356

10:后续研究结果显示,弗洛里斯人确实是一个全新的人种,很可能来自100万年前迁徙至此的直立人。因为岛上资源匮乏,这群人迅速矮化,最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类似这样的“孤岛矮化”事件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一点也不奇怪。#1419

11:另据统计,现代中国人当中有80%~90%的比例也是铲形门齿,相比之下,欧洲人只有10%是铲形门齿,非洲人的比例也只有15%,均属于少数。#1449

12:饶是如此,用蛋白质分子钟来测年的技术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绝妙的发现,因为古老的蛋白质很难获得,只能用活动物的蛋白质去倒推祖先的生活轨迹,其难度可想而知。#1558

13:新中国成立后谈家桢博士回国任教,担任了复旦大学生物系的系主任。正是因为谈家桢的缘故,复旦大学决定继续讲授摩尔根遗传学,为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保留了唯一的火种。#1686

14:另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原本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古老型人类都去了哪里?化石证据显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向现代智人的方向进化了,前言中提到的许昌人就是一例,难道他们不是我们的祖先吗?#1777

15:根据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DNA证据,他们猜测最有可能的一条线路位于滇西,即从缅甸经瑞丽进入中国,然后途经大理到达昆明,这是最容易走的一条路线,而黄种人的皮肤很可能就是从缅甸到云南的过程中突变出来的#1836

16:金力的学生严实等通过对Y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当今中国男性当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属于三个超级男性的后代,他们很可能是三个古代部落的首领,各自代表着三个原始族群。#1852

17:这个结果证明尼安德特人既不是欧洲人的直系祖先,也没有对现代人线粒体做出过任何贡献,他们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死胡同,虽然一直活到距今3万年左右,最终还是不幸灭绝了。#2094

18:“如今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就连测序工作也都交给机器了。”斯隆指着桌上放着的几台机器对我说,“它们才是真正的明星,大部分DNA数据都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2142

19:两位瑞典科学家于1996年发明了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不用再跑胶了,也不必使用放射性元素标记DNA了,而是利用光化学原理把单个核苷酸信号变成光信号,然后通过一台高灵敏度的仪器检测这个光信号,就能测出DNA顺序了。#2158

20:换句话说,最终是这个被同伴吃掉的可怜的尼安德特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书,帮助我们解开了尼安德特人的身世之谜,同时也揭开了隐藏在人类基因组里的一个大秘密。#2204

21:初步分析显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基因组差别是千分之一点二,也就是说每1000个核苷酸有1.2个不同之处。已知任意两个现代人之间的DNA序列差别是千分之一,所以说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两者是近亲。#2210

22:现代欧洲人基因组当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三波移民,这些人主要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农民,他们带着农作物种子迁徙到了欧洲。也就是说,欧洲农业的兴起不是源于文化的交流,而是人口的迁徙、取代和交融。”#2272

23: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其中一个人群获得了某种进化优势,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这群人开始入侵他人的领地,把那些落后的人群消灭掉,自己取而代之。此后地球便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平衡期,等待下一个强势人群的崛起。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人类的体能和智能就是在这一轮一轮的竞争中逐渐加强,最终诞生了高级智慧。#2383

24:连曾经那么年少轻狂的柯洁,也在第二局战败之后这样感慨:“在AlphaGo没出现之前,我可能对棋的了解有50%。AlphaGo出现之后,我对人生看法都有巨大改变,未来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预测的。如果对围棋规则了解就算知道1%,我可能只能算是知道2%。”#2516

25:人类基因组中和阴茎骨有关的一段DNA彻底丢失了,其结果就是男人不再有阴茎骨,使得人类的性交时间远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要长得多。这一改变不但有助于男女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而且使得男性之间的生殖竞争也没那么激烈了。#3091









本文转自左其盛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zuoqs/p/7096737.html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开发工具
【办公自动化】用Python批量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取主要业务信息
【办公自动化】用Python批量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取主要业务信息
1095 0
|
前端开发 容器
前端页面布局之【Grid布局】详解
前端页面布局之【Grid布局】详解
986 0
|
运维 负载均衡 监控
服务网格技术对比:深入比较Istio、Linkerd和Envoy等服务网格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服务网格技术对比:深入比较Istio、Linkerd和Envoy等服务网格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905 0
执行apt-get install xxx 遇到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执行apt-get install xxx 遇到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4195 0
执行apt-get install xxx 遇到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
XML 数据挖掘 API
数据为王!深度挖掘天猫商品详情接口,赋能电商运营新策略
**天猫商品详情接口摘要** - 开放平台API,获取商品标题、价格、描述、销量等信息。 - 支持多语言,用于生成详情页、数据分析、营销策略、竞品分析和购物决策。 - 注册授权,获取AppKey和AppSecret,参照文档构建请求。 - 发送GET/POST请求,处理JSON或XML响应数据。 - 助力自动化运营、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价值。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深度强化学习实战:训练DQN模型玩超级马里奥兄弟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构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并完成《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的智能系统。通过使用深度Q网络(DQN)架构,智能体在虚拟环境中与游戏进行交互,逐步优化其行为策略。文中详细描述了环境构建、神经网络设计、智能体-环境交互机制等关键步骤,并展示了系统的训练过程和最终表现。该研究不仅展示了强化学习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
486 81
深度强化学习实战:训练DQN模型玩超级马里奥兄弟
|
网络协议 安全 物联网
探索未来网络:IPv6的演进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对IPv4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IPv6出现的必要性及其在地址空间扩展、安全性提升和自动配置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结合当前技术趋势和应用案例,展望了IPv6在未来网络中的发展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测试技术
探索AI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提升开发效率与质量
【10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AI在代码生成、缺陷预测、自动化测试、性能优化和CI/CD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提升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数据隐私、模型可解释性和技术更新等挑战。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Transformer、RNN和SSM的相似性探究:揭示看似不相关的LLM架构之间的联系
通过探索大语言模型(LLM)架构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可能开辟新途径,促进不同模型间的知识交流并提高整体效率。尽管Transformer仍是主流,但Mamba等线性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状态空间模型(SSM)展现出巨大潜力。近期研究揭示了Transformer、RNN、SSM和矩阵混合器之间的深层联系,为跨架构的思想迁移提供了可能。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些架构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包括Transformer与RNN的关系、状态空间模型在自注意力机制中的隐含作用以及Mamba在特定条件下的重写方式。
556 7
Transformer、RNN和SSM的相似性探究:揭示看似不相关的LLM架构之间的联系
|
消息中间件 中间件 关系型数据库
常用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四)
常用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