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G的画布、画布视区(viewBox)、浏览器视窗的概念
画布
画布是绘制SVG内容的一块区域,理论上在所有维度上都是无限的。(也有人称为“SVG世界”,但我觉得叫画布比较合适)
画布视区(viewBox)
就是截取画布某一块矩形区域作为显示的区域。(有人也称为“视野”或“视区盒子”,但我觉得不够形象。viewBox是与画布相关的,那既然是画布的可视区,那叫画布视区比较容易顾名思义。)
控制画布视区有两个属性:viewBox、preserveAspectRatio。
viewBox
viewBox指定可视区的位置和大小,值有4个数字:viewBox="x, y, width, height" 。
参数 | 描述 |
x | 左上角横坐标 |
y | 左上角纵坐标 |
width | 宽度 |
height | 高度 |
preserveAspectRatio
preserveAspectRatio指定viewbox在viewport中的缩放和对齐方式。preserveAspectRatio = "align meetOrSlice"
align参数的值有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指定X坐标的对齐方式,第二个部分指定Y坐标的对齐方式。下面列出了所以的X和Y对齐方式:
参数 | 描述 |
xMin | viewBox的最小X值对齐viewport的左边部 |
xMid | viewBox的X轴中点对齐viewport的X轴中点 |
xMax | viewBox的最大X值对齐viewport的右边部 |
YMin | viewBox的最小Y值对齐viewport的顶边 |
YMid | viewBox的Y轴中点对齐viewport的Y轴中点 |
YMax | viewBox的最大Y值对齐viewport的底边 |
你可以将X对齐和Y对齐两两结合组成一个align参数,例如:xMaxYMax或xMidYMid。
注意:
1. 默认值是xMidYMid。
2. 如果align设置为none,图形会被缩放以适应viewport大小,而不会管它的宽高比。
meetOrSlice参数指明viewbox的缩放方式。
参数 | 描述 |
meet( 默认值) | 保持纵横比缩放viewBox适应viewport。 PS:整个viewBox包含在viewport里。 |
slice | 保持纵横比同时比例小的方向放大填满viewport。 PS:这里注意这个“满”,就是填充了。 |
none | 不保留宽高比。缩放图像适合整个viewport |
浏览器视窗(viewport)
用户所能看到的区域,区域大小等于其设置的宽度和高度。(这里之所加上“浏览器”,是为了与画布视区区分开来。)
示例:
慕课网SVG教程对于ViewBox的示例,我觉得不错,可以自己实践操作,看看效果。
SVG中的图形分组
SVG用<g>标签来创建分组,分组元素用于在逻辑上对相关的图形元素进行分组。分组里面的元素会继承分组的属性,另外分组可嵌套使用。
示例:
<svg viewBox="0 0 95 50"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g stroke="green" fill="white" stroke-width="5"> <circle cx="25" cy="25" r="15"/> <circle cx="40" cy="25" r="15"/> <circle cx="55" cy="25" r="15"/> <circle cx="70" cy="25" r="15"/> </g> </svg>
SVG使用的是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为图形做一个统一的定位基准。笛卡尔坐标系就是直角坐标系和斜角坐标系的统称。相交于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放射坐标系。两条数轴互相垂直的笛卡尔坐标系,称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出于对阅读习惯(浏览器)的考虑和DOM的坐标的习惯,SVG使用的是y轴朝下的,所以角度的正方向是顺时针的。
四个坐标系
1. 用户坐标系(User Coordinate)
也可以称为原始坐标系,是画布的坐标系。
2. 自身坐标系(Current Coordinate)
每个图形或分组都会产生一个自身坐标系,用于定义自己的一些图形属性,例如宽高、位置。
3. 前驱坐标系(Previous Coordinate)
即是父容器坐标系。
4. 参考坐标系(Reference Coordinate)
需要对某些图形进行观察、测量的一个坐标系。(例如需要是图形对齐时,就需要选取一个参考坐标系,一般是原始坐标系。)
示例:
<svg viewBox="0 0 95 50"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g stroke="green" fill="white" stroke-width="5"> <circle cx="25" cy="25" r="15"/> <circle cx="40" cy="25" r="15"/> <circle cx="55" cy="25" r="15"/> <circle cx="70" cy="25" r="15"/> </g> </svg>
1. <svg>使用原始坐标系。
2. cx="25" cy="25" r="15"是circle的自身坐标系。
3. <g>是<circle>前驱坐标系。
坐标变换
1. 坐标变换定义
SVG中,坐标变换是对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变换的描述。
2. 线性变换
SVG的坐标变换是使用线性变换的。(线性代数里面有讲这东西)
线性变换方程
X' = aX + cY + e
Y' = bX + dY + f
变换矩阵(Matrix),记为M
这样类似平移、旋转、缩放的操作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
3. 线性变换列表
表示一系列的变换,结果为变换的矩阵的乘积。(注意后变换的要放在前面)
例如:
旋转30°之后,再向x、y正方向各平移10。
4. transform属性
transform属性:定义应用于元素及其子元素的变换列表,每个变换由空格或逗号分隔。
PS:MDN关于transform属性的解释可能有一点错。
原文:The transform attribute defines a list of transform definitions that are applied to an element and the element's children. The items in the transform list are separated by whitespace and/or commas, and are applied from right to left.
“applied from right to left.”这里说变换应用是从右到左的,但其实应该是正常的从左到右,矩阵的计算才是从右到左。
属性 | 描述 | 示例 |
matrix(<a> <b> <c> <d> <e> <f>) | 使用变换矩阵 | 向右平移10
matrix(1,0,0,1,10,0)
|
translate(<x> [<y>]) | 平移 PS:y默认是0 |
向右平移10
translate(10)
|
scale(<x> [<y>]) | 缩放 PS:y未取值时,值等于x |
放大2倍
scale(2)
|
rotate(<a> [<x> <y>]) | 旋转 当x、y没值时,旋转的圆心是用户坐标系; 当x、y有值时,旋转的圆心是(x,y); |
旋转30°
rotate(30)
|
skewX(<a>) | 向x斜切a度 | 斜切45度
skewX(45)
|
skewY(<a>) | 向y斜切a度 | 斜切45度
skewY(45)
|
注意:
1. 都是没有单位的
2. 进行了变换后,后续的变换都是基于我已经变换的自身坐标系进行的。
示例:
<html> <head> <title>transform</title> <style> body { background: #eee; } svg { position: absolute; border: 1px solid green;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left: 50%; top: 50%; margin-top: -100px; margin-left: -150px; background: white; } </style> </head> <body> <svg id="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rect width="200" height="100" stroke="red" stroke-width="2" fill="none" transform="rotate(30) translate(50)"/> </svg> </body> </html>
效果:
这里可以看到,进行旋转30度后,再平移已经不是根据原先自身坐标系了,而是变换后的自身坐标系。蓝色的线段就是平移50的效果。
总结
该文章是SVG课程(慕课网)的学习笔记,以及查阅一些资料,加上我个人理解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