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初识python装饰器 高阶函数+闭包+函数嵌套=装饰器

简介:

一.什么是装饰器?

实际上装饰器就是个函数,这个函数可以为其他函数提供附加的功能。

装饰器在给其他函数添加功能时,不会修改原函数的源代码,不会修改原函数的调用方式。

高阶函数+函数嵌套+闭包 = 装饰器


1.1什么是高阶函数?

1.1.1函数接收的参数,包涵一个函数名。

1.1.2 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函数名。

其实这两个条件都很好满足,下面就是一个高阶函数的例子。

def test1():

    print "hamasaki ayumi" 

def test2(func):

    return test1

下面这个代码就满足了对高阶函数所有的条件,

1.1.3 满足以上条件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称为高阶函数。

如果只是给一个函数添加一个功能,并且不修改原函数的代码,这一点需求,我们通过高阶函数就可以实现,下面是给函数添加一个计算执行时间并不修改函数原有代码的功能。

#!/usr/bin/python2.7

# -*- coding:utf-8 -*-

import time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def test(func):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test(foo)


输出结果: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1.00331807137


通过上面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没有修改foo函数的原代码,还给函数增加了一个显示执行时间的功能。

虽然使用高阶函数给原函数foo增加了功能,但是修改了原函数的调用方式,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


刚刚说了高阶函数接收的参数是一个函数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给函数增加功能(在不修改原代码的前提下)。

那么,高阶函数的另外一个特点,返回值是一个函数,如果应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做到不改变函数的调用方式了。那我们就来试一下,只通过高阶函数,是否可以完成装饰器的功能。

import time

def runtime(func):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return func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foo = runtime(foo)

foo()

输出结果如下: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1.0050868988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从得到的结果来看,foo函数被多执行了一次,具体原因,来分析下。

首先调用了runtime(foo),解释器解释到func()的时候,foo函数被执行了一次,runtime函数在return的时候,将foo函数体,return给了foo变量,最后我们在调用foo()的时候,导致foo函数又被多执行了一次,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所以说,“装饰器”所拥有的功能,单单只通过高阶函数,是无法实现的。

接下来就需要用到剩下的两个知识点了,分别是函数嵌套和函数闭包。


2.什么是函数嵌套?

说到函数嵌套,总会有人以为,在一个函数中调用了另外一个函数,就属于函数嵌套了,就像下面这个例子一样。

def f1():

    print 'f1'

def f2():

    print 'f2'

    f1()

注意!!这并不是函数嵌套!!

真正的函数嵌套是指,在一个函数中又定义了一个函数。

def f1():

    print 'f1'

    def f2():

        print 'f2'

    print locals()

f1()


像这种在一个函数体内又创建了一个函数,这种形式才属于函数嵌套。


3.什么是闭包函数?

闭包函数,大概可以解释为,在一个内部函数中,对外部作用域(这里的外部作用域指的不是全局作用域!)的变量进行引用,函数内部就可以被理解为是闭包的,下面是一个闭包函数的例子。

a = 1

def f1():

    a = 2

    def f2():

        print a

    f2()

f1()


3.1 关于闭包函数的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3.1.1 第一条要注意的就是!闭包函数内部,默认是不可以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的!!(使用nonlocal关键字声明例外)

示例1:

def f1():

    x = 1

    def f2():

        x = 2

        print x

    print x

    f2()

    print x

f1()

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1

2

1

在闭包函数中定义的x变量,并没有影响到外部作用域的x变量。


例子2:

def foo():

    a = 1

    def bar():

        a = a + 1

        return a

    return bar

f = foo()

print f()

分析一下这段代码所存在的问题,在执行foo()函数的时候,python会倒入闭包函数bar,来分析这个作用域的局部变量,其实python在内部规定了,在等号左边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在闭包函数bar中,a赋值在等号的左边,被python认定为这个a是闭包函数bar中的局部变量,在执行print f()时,程序运行到a=a+1的时候,python会在闭包函数bar中找在等号右边的a的值,如果找不到,就报错了。(因为python之前已经把a当做bar闭包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融合高阶函数+闭包+函数嵌套这三个知识点,来试试看是否可以实现装饰器的功能。

#!/usr/bin/python2.7

# -*- coding:utf-8 -*-

import time

def runtime(func):

    def func_in():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return func_in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foo = runtime(foo)

foo()


输出的结果: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1.00491380692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这次通过上面说的三个知识点,成功初步实现了“装饰器”的功能。

虽然这个通过函数闭包,函数嵌套,高阶函数这三个函数的特性实现了类似装饰器的功能,但是,还是有个小瑕疵,我们看下上个例子的最后两行代码。

foo = runtime(foo)

foo()

如果有很多个函数都要使用前面这个“装饰器”的话,每个函数在调用之前都要重新赋值特别麻烦!

为了更完美的实现装饰器的功能,还需要引入python中的“语法糖”,也就是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就是python装饰器的语法糖,用法就是@后面加上装饰器的名字,需要使用这个装饰器,“装饰”哪个函数,就把这个装饰器加在函数的上面就可以了。下面是装饰器语法糖的使用示例。

def runtime(func):

    def func_in():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return func_in


@runtime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foo()


#使用rumtime装饰器,对foo函数做“装饰”。

@runtime = foo = runtime(foo)

这两个语法意义是相同的,只不过不用在每次调用函数之前,都要对函数重新赋值。



4.装饰器的返回值。

这只是实现了基本的装饰器,看上面的例子,会发现一个问题,在执行foo函数的时候没有返回值。

现在有个需求,就是给foo函数添加个返回值,那我们就先直接在foo函数中retrun一个返回值出来,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runtime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return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a = foo() #将foo函数的返回值赋值给变量a,然后输出变量a的结果,看看是否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返回值。

print a

输出结果如下: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1.00362682343

None

明明在foo函数中定义了返回值,但是执行了foo函数所获的的返回值依旧是None,这是为什么?

下面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foo函数使用了之前写的runtime装饰器@runtime就相当于foo = runtime(foo),看起来运行的是foo函数但实际运行的是runtime函数,runtime函数中,内部包涵的子函数func_in(其实准确的说,最终执行的是runtime函数中的func_in子函数),没有包含任何返回值,如果想让这个foo函数能return出指定的返回值,就需要从上一层的装饰器开始下手。

import time

def runtime(func):

    def func_in():

        start_time = time.time()

        ret = func()   #注意看这里!!这里将传进来的foo函数的返回值赋给了ret变量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return ret   #注意看这里!!这里将ret变量直接返回了出去

    return func_in

@runtime

def foo():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return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foo = runtime(foo)

print foo()

下面是输出结果: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1.00427913666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现在通过修改runtime函数内部的func_in子函数的返回值,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5.装饰器的变量

依旧用前面的例子举例,现在foo函数中定义了两个形参,需要接收两个参数才可以运行,首先,我们修改foo函数。

@runtime

def foo(name,age):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print "name:%s age:%s" %(name,age)

    return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下面来调用foo函数来看结果。

print foo(name='suhaozhi',age=18)

下面是输出结果:

    print foo(name='suhaozhi',age=18)

TypeError: func_in() takes no arguments (2 given)

结果就是返回了一个异常。

我们来看下这个异常的内容,说的是func_in函数不需要任何参数,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执行foo函数,后 main真正执行的就是装饰器runtime内部定义的func_in子函数,所以,要给原来的函数传什么样的值,在装饰器内部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import time

def runtime(func):

    def func_in(*args,**kwargs):    《====#注意看这里!当调用foo函数时,其实时从这里开始执行。

        start_time = time.time()

        ret = func(*args,**kwargs)  《=====#注意看这里,此处用于接收func_in传进来的参数。

        stop_time = time.time()

        run_time = stop_time - start_time

        print run_time

        return ret

    return func_in

@runtime

def foo(name,age):

    time.sleep(1)

    print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print "name:%s age:%s" %(name,age)

    return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print foo(name='suhaozhi',age=18)

下面时输出结果。

hamasaki ayumi <<a best>> 3.28 now on sale!

name:suhaozhi age:18

1.00473690033

此处是foo函数的返回值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万能参数,就是因为装饰器要修饰的每个函数所传的变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使用万能参数后,装饰器内部就可以接收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个数的变量了。





本篇文章只是对装饰器的初步了解!关于装饰器的更多内容都在后面的文章中~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苏浩智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uhaozhi/190934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程序员 测试技术 开发者
Python装饰器:简化代码的强大工具
Python装饰器:简化代码的强大工具
148 92
|
2月前
|
PHP Python
Python format()函数高级字符串格式化详解
在 Python 中,字符串格式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format() 函数作为一种灵活且强大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被广泛应用。format() 函数不仅能实现基本的插入变量,还支持更多高级的格式化功能,包括数字格式、对齐、填充、日期时间格式、嵌套字段等。 今天我们将深入解析 format() 函数的高级用法,帮助你在实际编程中更高效地处理字符串格式化。
236 0
|
3月前
|
Python
掌握Python装饰器:轻松统计函数执行时间
掌握Python装饰器:轻松统计函数执行时间
247 76
|
2月前
|
索引 Python 容器
[oeasy]python096_列表_计数函数_count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Python中列表的计数方法`count`,包括其基本用法、与`len`函数的区别,以及如何结合索引操作查找和删除特定元素。同时探讨了字符串对象的`count`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统计字符出现次数。
52 7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处理 索引
Python内置函数:面试通关的49个秘密武器
本文精选49个Python高频面试内置函数,涵盖数值处理、类型转换、序列操作、字典集合、函数式编程及高级特性,结合真实代码案例解析底层逻辑与应用场景,助你提升开发效率,轻松应对技术面试。
55 1
|
1月前
|
数据采集 索引 Python
Python Slice函数使用教程 - 详解与示例 | Python切片操作指南
Python中的`slice()`函数用于创建切片对象,以便对序列(如列表、字符串、元组)进行高效切片操作。它支持指定起始索引、结束索引和步长,提升代码可读性和灵活性。
Python闭包函数和计时器
本文介绍了闭包函数的概念,它允许内部函数引用外部作用域的变量但无法修改它们。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闭包来封装函数。接着,文章讨论了如何在函数调用时添加开始和结束的打印语句,通过传递函数作为参数实现。然后,文章引入装饰器,通过闭包定义了一个`timer`装饰器,用于在函数执行前后打印消息。最后,给出了一个练习,实现了一个计算函数执行时间的装饰器,处理了带有参数的被装饰函数。
|
Python
深入理解python的闭包函数
深入理解python的闭包函数
|
数据采集 Python
Python入门教程:什么闭包函数
闭包:闭是封闭(函数内部函数),包是包含(该内部函数对外部作用域而非全局作用域的变量的引用)。闭包指的是:函数内部函数对外部作用域而非全局作用域的引用。 提示:之前我们都是通过参数将外部的值传给函数,闭包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包起来喽,包起呦,包起来哇。
162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