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Samba简介
Linux和Windows是两种无论在风格还是在技术上都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是两个对立的阵形。各自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群和市场。但是,要实现这两种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则需要使用Samba。Samba采用的是C/S工作模式,通过它可以将一台Linux系统主机配置为Samba服务器,而其他安装和使用了SMB协议的计算机可以通过Samba服务与Linux实现文件和打印机的共享。
Samba服务的安装可以通过yum命令安装,也可以通过源代码安装,为了能够获取最新版的Samba软件,可以从其官网https://www.samba.org/上下载该软件的源代码安装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root@localhost home]
[root@localhost home]
[root@localhost home]
[root@localhost samba-4.6.5]
[root@localhost samba-4.6.5]
[root@localhost samba-4.6.5]
[root@localhost samba-4.6.5]
[root@localhost samba-4.6.5]
[root@localhost samba-4.6.5]
netbios-ns 137 /tcp
netbios-ns 137 /udp
netbios-dgm 138 /tcp
netbios-dgm 138 /udp
netbios-ssn 139 /tcp
netbios-ssn 139 /udp
|
启动和关闭Samba
Samba服务器包括smbd和nmbd两个进程,它们分别是Samba的SMB(Service Message Block)服务的守护进程和NetBIOS服务守护进程。要使Samba服务器正常运行,必须要同时启动这两个进程,其作用分别为:
smbd:Samba的SMB服务守护进程,使用SMB协议与客户进行连接,完成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和文件共享任务。
nmbd:NetBIOS名字服务的守护进程,可以帮助客户端定位服务器和域,相当于Windows NT中的WINS服务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root@localhost sbin]
[root@localhost sbin]
[root@localhost samba]
root 35891 1 0 18:02 ? 00:00:00 /usr/local/samba/sbin/nmbd -D
root 35899 1305 0 18:02 pts /0 00:00:00 grep nmbd
[root@localhost samba]
root 35893 1 0 18:02 ? 00:00:00 /usr/local/samba/sbin/smbd -D
root 35894 35893 0 18:02 ? 00:00:00 /usr/local/samba/sbin/smbd -D
root 35895 35893 0 18:02 ? 00:00:00 /usr/local/samba/sbin/smbd -D
root 35897 35893 0 18:02 ? 00:00:00 /usr/local/samba/sbin/smbd -D
root 35901 1305 0 18:02 pts /0 00:00:00 grep smbd
|
12.2、Samba服务器基本配置
Samba的配置更改主要通过修改其主配置文件smb.conf来完成,该配置文件由全局设置和共享定义两部分组成。文件更改后不会立刻生效,用户需要重启Samba服务器或执行相应的命令重载配置文件使之生效
smb.conf是Samba的主配置文件,包括全局设置和共享定义。其中全局设置定义影响整个Samba系统运行的全局选项,用于设置整个系统的规则;共享定义则是对系统中的共享资源进行定义,该部分可以由多个段组成,常见的包括:用户主目录段,共享目录段和打印段,每个段中可以再定义详细的共享选项。
全局设置选项
选项名称 |
说明 |
netbios name |
设置NetBIOS名称,默认为服务器主机名 |
workgroup |
设置Samba服务器所属的工作组名称 |
server string
|
设置samba服务器的说明信息 |
interfaces
bind interfaces only
|
如果服务器有多个IP地址,可以使用interfaces选项把IP地址列出来。如果bind interfaces only设置为yes,则表示
Samba将绑定interfaces选项所设置的IP地址
|
hosts allow
hosts deny
|
hosts allow指定允许访问该Samba服务器的客户端列表
hosts deny指定拒绝访问客户端列表
|
printcap
|
设置[printers]段中所使用的打印机配置文件 |
load printers
|
启用该选项后将自动共享printcap name所指定的配置文件中的所有打印机 |
printing
|
设置打印机的类型 |
guest account
|
指定samba中使用的guest帐号,默认nobody |
wins server
|
指定wins服务器的ipdizhi或主机名 |
wins support
|
设置samba服务器是否作为wins服务器 |
wins proxy
|
设置是否启用WINS代理功能 |
dns proxy |
设置是否启用DNS代理功能 |
username map
|
指定用户映射文件的位置 |
共享选项
共享目录,在该段中指定了一个通过samba进行共享的目录,定义共享目录的各种设置。要通过Samba共享服务器上的目录/home/samba,共享名为share,用户对该目录只能读不能写入。
1
2
3
4
|
[share]
comment = For testing only
path = /home/samba
read only = yes
|
用户主目录,使用[home]来标示,定义用户对其主目录的访问设置。
1
2
3
4
5
6
7
|
[home]
comment = Home Directories
browseable = no
writable = yes
valid users = mary fred
create mode =0664
directory mode = 0775
|
打印机,共享打印机是Samba服务器的常见应用,使用Samba共享打印机可以有效的节约硬件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
printcap name = /etc/printcap
load printers = yes
printing = cups
[printers]
comment = All Printers
path = /var/spool/samba
browseable = no
public = yes
printable = yes
|
Samba的用户是与操作系统用户联系在一起,在创建Samba用户前,必须先添加一个与之同名的操作系统用户,但是两者的口令可以不相同。Samba用户通过smbpasswd命令进行管理,其命令格式为:
1
|
smbpasswd [options] [username]
|
常用选项:
-h:显示命令帮助信息
-a:添加用户
-d:禁用某个用户
-e:启用某个用户
-n:设置用户密码为空
-x:删除某个用户
|
用户映射,为防止Samba用户通过Samba帐号来猜测操作系统用户的信息以及提供灵活的用户管理方法,所以就出现Samba用户映射,映射的账户不需要创建。实现用户映射的方法:
1、编辑smb.conf在[global]部分添加用户映射文件
1
|
username map = /etc/samba/smbusers
|
2、手工创建用户映射文件/etc/samba/smbusers,该文件格式为:
1
2
3
4
|
root = administrator admin
nobody = guest
share = jim jack
|
3、重启samba服务器
12.3、日志设置
Samba的日志默认存放在'<Samba 安装目录>/var/'目录下,其中smbd进程日志为log.smbd,nmbd进程日志为log.nmbd。用户也可以设置Samba所提供的日志选项。在smb.conf配置文件中可以设置日志的存放位置与格式:
1
|
log file = /var/log/samba/log .%m
|
其中,%m是Samba配置文件保留变量,表示客户端的NetBIOS,常见保留变量有:
变量 |
说明 |
%a
|
客户端架构 |
%d |
当前服务器进程的进程号 |
%D
|
用户的WinNT域 |
%G
|
登录用户的主用户组 |
%H
|
用户的主目录 |
%h
|
Samba服务器的主机名 |
%I
|
客户端的IP地址 |
%j
|
打印任务的任务号 |
%L
|
Samba服务器的NetBIOS名称 |
%M
|
客户端的主机名称 |
%m
|
客户端的NetBIOS名称 |
%p |
打印的文件名称 |
%S
|
当前共享的名称 |
%T
|
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
%v
|
Samba版本号 |
%$name
|
环境变量name的变量 |
本文转自 梦想成大牛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yinsuifeng/193483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