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相关知识

简介:

操作系统32位和64位的内存也是有限制的32位内存最大装4G,64位能装4亿G

计算机最小单位为bite,所写内核分配的地址位数为32bit为232


Inter公司在开发制造CPU时,所有产品编号的最后两位数都是以86结尾,CPU分等级:i386、i586、i686具有向下兼容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处理32位的数据(至今好像也没有直接处理64位的芯片出现,),所以这就成了32位的代名词,而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有了64位的,为了能够处理这样的操作系统,就只好用集成在一起的两个CPU,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双核处理器,这样就可以处理64位的数据了
至今按照习惯:32位的就叫x86(x代表任何数字),64位的就直接叫64位


CPU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CPU常见参数
1、主频: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通常,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系数
2、外频:CPU的基准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时钟信号通过倍频放大电路,提高频率,就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主频
3、倍频系数: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主频越过高
4、总线频率:前端总线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前端总线频率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的速度
5、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
6、核心数:是衡量一颗CPU性能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CPU都是多核芯的,多个核心同时处理任务,打个比方:单核心的cpu就像一个人,完成一个人的工作量;而双核心得CPU就像2个人,可

以同时完成2个人的工作量
7、线程数:也会影响CPU的性能,传统CPU都是每个核心单线程工作,即一个核心只能同时处理一项任务,而运用了超线程技术的CPU,一个核心可以同时处理两项或者多项任务

CPU常见的接口类型
接口方式: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针脚式和触点式最为常见
常见的CPU厂商:Intel、AMD


Cisco是自己设计芯片的,和华为对比就是芯片对比,IBM生产CPU,苹果使用IBM生产的CPU

有时候服务器安装两个CPU实质内存条也是与相对应cpu组装


内存:提供CPU运算数据、所有数据都是先入内存再入CPU(SDRAM、DDR)
显卡:里面具备了内存(AGP标准66MHz)PCI


内存分类
1、RAM(随机存储器)表示即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在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内存即是RAM)
2、ROM(只读存储器)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写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

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程序等

DDR第一代内存(200MHz、266MHz、333MHz、400MHz)
DDR2第二代内存,在DDR的基础上提升了性能,2005(400MHz、533MHz、667MHz、800MHz)
DDR3第三代内存,在前两代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频率,2008(800MHz、1066MHz、1333MHz、1600MHz)
DDR4第四代内存,,今后的发展趋势,但目前不够普及(2133MHz、2400MHz、2800MHz、3000MHz、3200MHz、3400MHz)
memory1.jpg


内存的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单位MHz,
memory.jpg



硬盘
固态硬盘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


PS2界面:接口速度还是比较好的、可恨的是P松脱都要重启再次驱动
九孔串行端口:以前是用来连接鼠标的接口
25针并列:是连接打印机的
电源供应器:尽量不要使用太差的电源供应器
系统超频:不建议这么做
内存无法负荷: 现在的DDR内存质量差很多,差一点内存,会造成系统不稳定down机现象
系统过热:热是造成电子零件运作不良的主因之一 


在项目中我们也会接触到服务器,以下是IBM服务器的装系统的操作方法:

1.一般先做raid卷 Ctrl + H、Ctrl + S 进行raid卷的选项
2.装操作系统先预备一个server guide 的光盘,新的服务器识别不了光驱


组装华为服务器:组装顺序:CPU、内存、电源、网卡
https://192.168.200.1 

用户:root 密码:Huawei12#$ 进入web界面开机检验各个硬件是否能读取到
做raid卷:Ctrl + C 进入raid模式 然后回车 接着就是选择raid类型 左右键是选择 空格键是确定










本文转自 周小玉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maguangjie/186153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Kubernetes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在K8S上部署可扩展的基于Occlum的安全推理实例
机密计算是指通过在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TEE)中执行计算来保护数据应用中的隐私安全,是目前最火热的隐私保护技术之一。在云上运行TEE应用也得到了云厂商的广泛支持,包括阿里云,微软Azure云,都提供了基于SGX技术的机密安全实例服务。用户可以在这些云上申请带SGX支持的安全实例,然后部署自己的机密安全服务,既可以避免隐私数据泄露,也无需操心繁琐的基础架构层的配置。无论哪种云,最流行的分布式部署
在K8S上部署可扩展的基于Occlum的安全推理实例
|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yncNavigator 8.4.1 企业版 授权注册流程
从官网下载好SyncNavigator 8.4.1 企业版后,双击安装,点下一步,直到桌面生成两个快捷方式,SyncNavigator 服务端和客户端。此时安装完成。
2436 0
|
SQL 数据库
Seata AT模式适用场景及相关原理
Seata AT模式适用场景及相关原理
636 0
Seata AT模式适用场景及相关原理
|
BI 开发者 新零售
免费下载!《0代码,搭应用》宜搭白皮书首发
宜搭是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人人都能使用的0代码应用搭建平台。任何一个没有编码能力的人,通过宜搭可视化拖拽的方式,都能轻松搭建出自己想要的应用。传统模式下需要13天完成的应用,用宜搭2小时便可完成。
10489 1
免费下载!《0代码,搭应用》宜搭白皮书首发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基于 RocketMQ 构建阿里云事件驱动引擎——EventBridge
以Kubernetes为基础设施的云原生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开发和思维模式。事件作为云原生领域的一等公民,已经无处不在,是云原生架构体系松耦合、灵活性的基础。 作为Gartner定义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事件驱动架构(EDA)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架构。根据Gartner的预估,到2022年,在新型数字化商业的解决方案中,将有6成使用EDA,在商业组织参与的技术栈中,EDA有一半的占比。 本文
1928 0
基于 RocketMQ 构建阿里云事件驱动引擎——EventBridge
|
弹性计算 运维 监控
自建MySQL和阿里云RDS的区别 有必要使用云数据库吗?
很多阿里云ECS用户都会考虑是使用ECS自建数据库还是使用阿里云的RDS云数据库,如何选择?有必要使用云数据库吗?云吞铺子告诉你使用阿里云RDS云数据库的理由: RDS的高可用性 RDS提供了主备双节点的实例,双节点可以在同一地域的不同可用区,MySQL实例的双节点还可以在不同地域,当主实例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切换到备实例,保障了RDS的稳定性。
2695 0
自建MySQL和阿里云RDS的区别 有必要使用云数据库吗?
|
设计模式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玩转娱乐化时代|淘系互动团队几年的技术沉淀+经验都在这!
在人口红利开始萎缩,各个 App 都开始以娱乐化互动作为重要手段来争夺普通民众的在线时长。因此在诸如互动业务领域内,我们就需要打造核心轻量化、研发速度快、用户体验好的互动技术。它是 Web 技术的一块特定领域,它融合了图形、渲染、动画以及前端工程和软件工程等知识。本文会把这些领域的知识有条理的梳理一遍呈现给大家。
1697 0
玩转娱乐化时代|淘系互动团队几年的技术沉淀+经验都在这!
|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注销备案流程及注销备案常见问题解答
网站域名如果不用了或者转移给他人云服务器吧建议已经备案的域名及时注销备案,因为域名的备案信息还是你的,云服务器吧分享注销备案的流程和方法及注销备案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注销备案方法流程 相对于备案来讲,注销备案就简单的多了,云服务器吧以注销阿里云备案为例(官方文档:注销备案): 注销分类 网站备案注销有两类,即注销主体和注销网站: 注销主体:注销在阿里云备案的主体信息,并注销该主体下备案的所有网站服务; 注销网站:注销需要停止服务的网站备案信息,主体备案信息保留。
11136 0
|
大数据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20个感悟,一通百通
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所以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阿里故事,50本书籍。
268016 0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负载均衡
极速同步:网关间多点协同实现数据共享最佳实践
背景 网关网关提供了从OSS到NAS协议转换,依托于OSS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又具备了传统NAS的易用性和POSIX兼容性,可以与用户的已有应用无缝对接,满足了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
1888 0
极速同步:网关间多点协同实现数据共享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