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OSPF等路由协议严格意义上讲属哪一层?

简介:

3c16ad20149def90b5500c7fcb200619.png


1.RIP基于UDP,BGP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这些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协议用于发现和维护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你可以认为它们不属于网络层协议(注意,是用,based on,而不是实现了,BGP用TCP,所以BGP是应用层的,TCP用IP,所以TCP是传输层的,OSPF用IP,所以OSPF更应该是归类到传输层里比较合理。与书《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意思基本一致),但它们计算出来的路径最终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在TCP/IP协议栈中,Routed Protocol(eg. IP)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ing Protocol(eg.BGP)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他们之间的关系为:Routing Protocol负责学习最佳路径,而Routed Protocol根据最佳路径将来自上层的信息封装在IP包里传输。)

当然,你也要理解,TCP/IP的定义本来就比较模糊。另外一种为OSI提供服务的路由协议就不一样了,IS-IS。它直接封装在数据帧中,自然是一种网络层协议了。这也可以看出OSI的定义比TCP/IP严谨许多。


2.一个协议的实现需要依赖协议所在层次的下一层功能。简单的说,如果TCP需要依赖网际层协议IP,那么它就是传输层的协议。同理,如果RIP需要依赖传输层的UDP,那至少它应该是被定义在UDP之上的协议,但我认为它并不能算是应用层协议。举个例子,ICMP是网络层协议,但它需要依赖IP承载,那么ICMP是传输层协议吗?不够严谨的TCP/IP啊。


3.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明确定义过这些协议的位置。学习这些协议关键是掌握它们在网络中的功能和如何应用它们。至于它们到底是哪一层的协议,你觉得重要吗?


4.如果一定在划分的话.单纯地从层次上讲的话,RIP,BGP应该在应用层,OSPF,EIGRP在传输层。










本文转自Grodd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juispan/1981431,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运维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路由与交换系列之OSPF在帧中继的配置实践
掌握OSPF在帧中继网络中的配置方法 理解Hub- Spoke组网架构 掌握在帧中继网络中排除OSPF故障的方法
604 0
|
4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库
OSPF的邻接关系形成详解
OSPF的邻接关系形成详解
80 5
|
7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库
搞清RIP和OSPF的区别,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总结!
搞清RIP和OSPF的区别,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总结!
601 0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库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OSPF路由协议——OSPF多区域原理和配置
六 OSPF的三种通信量 1.域内通信量 (lntra-Area Traffic) 单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2.域间通信量 (Inter-Area Traffic) 不同区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3.外部通信量 (External Traffic) OSPF域内的路由器与OSPF区域外或另一个自治系统内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机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669 0
OSPF路由协议——OSPF多区域原理和配置
|
网络协议 网络虚拟化 网络架构
|
网络协议 网络虚拟化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算法